△《东征忠义录》·(无卷数,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刘昭撰。昭字仲贤,号东崖,庐陵人,弘治癸丑进士,官至嘉兴府知府。
正德中,昭罢官里居,宁王宸濠反,王守仁起兵讨之。昭时在幕府。及事平,昭纪其始末为此书。中间阙略颇多,而大旨在著己之长,暴王守仁等之短。所纪亦不尽实。如谓守仁往福建勘事,至吉安始知遗敕书在赣,因不赴宸濠之宴。又谓伍文定、邢珣诸人破贼时,舟中金宝俱为所得。厥后伍、谢二绣衣以得银太多,假他事谪官云云。考守仁讨宸濠,始末详见《明史》及《阳明全集》,俱不载遗敕书事。其有无盖不可知。至伍文定、邢珣之掳掠,当时诸珰忌守仁之功,沮其赏格,原有斯言,然究不得其确证。观昭所记,则文定等之谤,正以昭等争功故也。其自谓破省城时禁止杀掠,释放胁从诸事,皆出其所画诺。既不见於他书。
又谓守仁不听其言,奏捷疏迟,以致激怒武宗南巡,荼毒地方。不知武宗数出游幸,诸珰皆欲邀功,亲征之诏固不在奏捷之迟速也。以此归罪守仁,是尤未免於巧诋矣。
△《治世馀闻》·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所记皆明孝宗时事。考《明史·艺文志》有陈洪谟《治世馀闻》四卷。此书止分上下二卷,而卷上标目又阙焉。盖即洪谟之书,传钞者合并其卷帙耳。其题曰《治世馀闻录》,“录”字亦后人所增也。洪谟字宗禹,武陵人,弘治丙辰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
△《继世纪闻》·五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据《明史·艺文志》,亦陈洪谟撰。然此书与《治世馀闻》,史皆作四卷。此本乃有五卷,其第三卷仅一页有奇,疑又为传写者误分也。其书皆记武宗时事。谓韩文等劾刘瑾,司礼监太监王岳等佐之。瑾已垂诛,李东阳党於瑾,先期漏言,遂不可制,卒成擅权之祸。所以罪东阳者甚至,其事容或有之。
至谓张彩於瑾多所匡正,反复为辨其枉。则公论具在,安能以一手掩乎?
△《壬午功臣爵赏录》·一卷、《壬午功臣别录》·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
明都穆撰。穆字元敬,吴县人,弘治己未进士,官至礼部主客司郎中,加太仆寺少卿,致仕。燕王篡立以后,封赏功臣,藏其籍於有司。正德壬申九月,穆官礼部。简视故牍,得其名数而缮写失次,因略加修整,编成《爵赏录》一卷,凡三十三人。后二月复得指挥而下功赏之数,又次第为《别录》一卷,以补前录之阙。建文五年岁在壬午,革除以后称洪武三十五年,次年乃改元永乐云。
△《平番始末》·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许进撰。进字秀升,灵宝人,成化丙戌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谥襄毅,事迹具《明史》本传。初,弘治七年,土鲁番阿黑麻攻陷哈密,执忠顺王陕巴去。
进为甘肃巡抚,潜师袭复其城。致仕后因检阅奏稿案牍,编为此书。嘉靖九年,其子诰疏进於朝,诏付史馆。其述用兵始末及西番情事颇详。今《明史》《土鲁番》、《哈密》诸传,大略本之於此。
△《南城召对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李时撰。时字宗易,号松溪,任邱人,弘治壬戌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谥文康,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乃世宗亲祀祈嗣坛,时与大学士翟銮、尚书汪鋐、侍郎夏言等侍於南城御殿。召见论郊庙礼制,兼及用人赈灾之事。时因录诸臣问答之词。史称时恒召对便殿,接膝咨询,虽无大匡救,而议论多本於厚。
於是编亦略见一斑云。
△《南巡日录》·一卷、《北还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陆深撰。深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卒谥文裕,事迹具《明史·文苑传》。世宗嘉靖十八年,南幸承天,相度显陵。深时官学士,命掌行在翰林院印扈行。是编乃纪其往返程顿,自二月癸丑至四月壬子,凡六十日之事。《南巡日录》中载有《永乐后内阁诸老历官年月》一篇,乃得之於孙元者。深最留心史学,故随所见而录之云。
△《革除编年》·(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浙江通志》作嘉善袁仁撰。而朱彝尊又称陈洪谟有《革除编年》一书。《明史·艺文志》俱无之,未知孰是也。其书提纲列目,用编年之体,诸臣列传即详附目中。大致与诸书所记略同。书末终於建文四年六月己卯。
自庚辰以后至乙丑破金川门,凡十日,事俱阙焉,疑残其末数页也。
△《姜氏秘史》·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姜清撰。清,弋阳人,正德辛未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自靖难之后,建文一朝事迹大抵遗失。是书於故案文集搜辑遗闻,编年纪载。至於地道出亡等事,则未尝载及。纪录颇见精核。案《明史稿》例议、辨野史所载建文元年二月燕王来朝、行御道、登陛不拜、为御史曾凤韶所劾,以为必无之事。而是书载凤韶劾燕王事,云本《吉安府志》。又证以南京锦衣百户潘瑄《贴黄册》,内载校尉潘安三月二十三日叙拨随侍燕王,还北平陆坐云云。据此,则来朝明矣。第不知所云潘瑄《贴黄》者,果足徵信否也。又世传王艮於成祖入城前一日,与胡靖、解缙集吴溥舍,靖、缙陈说慷慨,艮流涕而已,其后独艮死节。是书载其事而辨之,以为艮家谱载艮以建文辛巳九月卒,上遣黄观谕祭,未尝及成祖之来也。其言似乎可据。然革除之际,诛锄异己,凡效忠於建文者,皆祸及子孙。安知王氏家谱非为宗族之计,讳其死难以自全,未必遽为定论。《明史·艮传》仍用前说,盖必有所考也。
△《明良集》·十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霍韬编。韬字渭先,南海人,正德甲戌进士,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谥文敏,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所录,凡宋濂《洪武圣政记》一卷,金幼孜《北征前录》一卷、《后录》一卷,杨士奇《三朝圣谕录》三卷,杨荣《北征记》一卷,李贤《天顺日录》一卷,李东阳《燕对录》一卷。韬《后序》但称若宋濂、金幼孜、杨士奇、李贤、李东阳等,而不及杨荣。《又序》云:赴召过韶,以贻韶守臣郑骝等。或骝等付梓时增入《北征记》欤。
△《革朝志》·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许相卿撰。相卿有《史汉方驾》,已著录。是编记建文一朝君臣始末。仍用记传之体,而以门目分褒贬。一曰《君纪》。二曰《阖宫传》,记后妃、诸王。
三曰《死难列传》,记方孝孺等四十八人。四曰《死事列传》,记铁铉等四十人。
五曰《死志列传》,记黄钺等八人。六曰《死遁列传》,记彭与明等十六人。七曰《死终列传》,记王度等三人。八曰《传疑列传》,记王琎等十二人。九曰《别传》,记沐春等六人。十曰《外传》,记李景隆等二十五人。其说仍主出亡为僧,故有《死遁》一传。其持论非不正。然革除年号,当时格於祖宗之所废,不敢遽复。相卿不奏论於朝廷之上,而私著一书以复之,於义反有所未安矣。
△《维祯录》·一卷、《附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陈沂撰。沂字鲁南,号小坡,其先鄞人,徙家南京,正德丁丑进士,官至太仆寺卿,“弘治十子”之一也,《明史·文苑传》附见《顾璘传》中。是书杂记朝廷典章,及明初故事抄撮而成,殊多疏略。其载景帝时英宗在南宫,有劝为不利者。帝怒,践其疏地上。后英宗复辟,见疏有践污迹。询知其言,因复景皇帝号。案景帝复号在宪宗成化初,非英宗之事,此类未免失实也。
△《平汉录》·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明童承叙撰。承叙字汉臣,沔阳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左春坊左庶子。是编纪太祖平陈友谅事。首载宋濂《平江汉颂》一首。次即载《史臣赞》一首。而以《友谅兴灭本末》附於其后,谓之《外传》。
△《茂边纪事》·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明朱纨撰。纨字子纯,长洲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提督浙闽海防军务、巡抚浙江右副都御史,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书乃嘉靖十五年纨官四川兵备副使时,与副总兵何卿共平深沟诸砦番,因述其措置始末,作四六文一篇,而各以崖略分注其下。又附以纪事诗五十章,及李凤翔《靖柔编》、王元正《平蛮或问》各一首,彭汝实等诗二十一首。末有《自跋》,称此本藏箧中二十年。及开府浙、闽,忧谗畏讥,回思前事,大小一辙,乃萃为卷,录原行文移足之。盖纨在闽,以严立海禁,为势家所齮龁,郁郁不得志,故托此以致意也。卒为众口所排,饮鸩赍恨。士大夫虽渔利以自肥,然奸民得志,内外交通,海氛不靖者十馀年,生灵涂炭者数千里。仕闽、浙者咸以纨尽忠贾祸为戒,无敢复婴众怒者。盖有明朝议,有朋党而无是非,自其中叶已然矣。
△《革除遗事节本》·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黄佐撰。佐有《泰泉乡礼》,已著录。是书有列传无本纪。《明史·艺文志》载黄佐《革除遗事》六卷,当即此书。然佐书实有本纪,其所自撰序可考。
又郁衮《革朝遗忠录》别载《佐序》,称旧本繁文,今皆芟之,定为七卷。是知十六卷之《革除遗事》,乃佐之全书。此则佐所自节之本,通《本纪》为七卷。
此本佚其《本纪》,故止有《列传》六卷也。又原书如姚广孝诸人皆别为《外传》。
此则不复分析,其体例亦稍不同。
(案:此本惟存《列传》,似应入《传记类》中。然实原有《本纪》而佚之,则仍以杂史论矣。)
△《楚纪》·六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廖道南撰。道南字鸣吾,蒲圻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谪徽州府通判,寻复旧职。此书乃道南归田以后为世宗而作也。世宗以兴王继统。
实受封於楚之安陆府。道南大旨以为太祖平陈理於武昌,实开定鼎之基。世宗复由安陆履帝位,更启中兴之业。故以楚地为受命之符,天心所属。博采古今,铺张润色,为《纪》十有五。曰《皇运》,曰《国基》,曰《徵献》,曰《懋庸》,曰《崇道》,曰《昭文》,曰《孚谏》,曰《稽谋》,曰《树节》,曰《经变》,曰《考履》,曰《阐幽》,曰《登绩》,曰《穆风》,曰《景则》。每《纪》分内外,内外中又分前后。凡一人一事,与楚稍有所涉者,亦必牵引以入焉。道南於当时颇负文名,此书亦殚十馀年精力。其末卷《景则纪》中,有《原胄》、《叙宗》、《感遇》等篇,详述己之世系出处,仿《太史公自叙》。盖隐然自以其书比於《史记》。然其体例芜杂,援引附会,殊不足观也。
△《哈密事迹》·一卷、附《赵全谳牍》·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是编不题书名,亦不著撰人名氏。前载正德中土鲁番侵扰哈密,及经略彭泽与王琼构衅事。又附载经略张海奏议一篇。后载嘉靖间刑部议谳煽诱俺答叛人赵全等九人奏牍。盖明人杂抄之残帙也。其序琼、泽二人事,语皆袒琼。谓泽因靳贵、陆完纳赂於钱宁以求召。后又附《通纪略》一条,则载琼激钱宁以倾泽。其说自相矛盾,今《明史》从《通纪》之说。其叙赵全之事亦与《明史》无大异同,但曲折差详。盖谳牍之於史传各有体耳。
△《今言》·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郑晓撰。晓有《禹贡图说》,已著录。此书补《吾学编》所未备。首有《薛三省序》,称此书辅《吾学编》而行,犹汉史之外有《西京杂记》与《东观汉记》。凡三百四十四条,其中为宪言者十之四,为世言者十之二,为事言、品言者十之三,为证言、术言者十之一。盖据所见闻,随笔记录,古杂史之支流也。
△《云中纪变》·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孙允中撰。案世宗时有两孙允中。其一太原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应天府丞,事迹附见《明史·杨允绳传》。其一即此孙允中,鲁府仪卫司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山西按察司佥事。嘉靖十二年,大同兵变,杀总兵官李瑾。遣总督侍郎刘源清讨之。会巡抚潘仿系贼首以献,请班师,而源清纵兵大掠城下,五堡遗孽遂尽反。源清围城久不下,诏夺其职,以张瓒代之。未至而督饷郎中詹荣等已悉捕斩首恶,乱乃定。时议者俱以源清用兵为非。允中前后入城抚定,并力言将士妄杀状。为源清所恶,以他事劾罢。黄绾奏其功,得复官致仕。因据所目击,作此书以纪之。大抵皆归狱源清之词。末题丁酉八月,乃嘉靖十六年也。
△《辽记》·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田汝成撰。汝成有《炎徼纪闻》,已著录。是编载辽东边事。始於洪武二年,迄於嘉靖十六年,叙事疏略,挂漏至多。又多载未行之奏议,殊不足以资考订。又三卫之中,惟福馀跨辽而东,泰宁已为辽西境,朵颜则大宁都司地,非辽东地矣。书中详於朵颜,是疆域且未分明,无论记事矣。
△《龙凭纪略》·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田汝成撰。是编纪龙州土酋韦应、赵楷、李寰之乱。已见於《炎徼纪闻》中,此其摘出别行之本。
△《行边纪闻》·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田汝成撰。前有嘉靖丁巳《顾名儒序》,以书中所载考之,即汝成《炎徼纪闻》也,但阙后论数条。又彼分四卷,此为一卷耳。《名儒序》称,私宝前帙十载,乃出而梓之。盖所得乃其初稿。后汝成编次成帙,改易书名。名儒未及见之,故与《炎徼纪闻》至今两行於世也。
△《洗海近事》·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俞大猷撰。大猷字志辅,晋江人,嘉靖中举武进士,累官至都督同知兼征蛮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