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第3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笔痹渫牵手畛既缃覀菟埂⑴费粼龋砸淮ち鳎幢劐嵊兴髅资芙鹬拢且嘁患抑窖裕纯筛判拧R云淇扇≌叨啵急该鞒跛挡恳患叶4耸槌苫涑⒖校泻缀笮颍萍ㄋ杏小夺匝舾濉贰ⅰ妒伞贰=窬阄醇焉⒇印
  △《蠡海集》·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旧本题宋王逵撰。案宋有三王逵,其一王逵,不知何许人,仁宗时官江南西路转运使,调淮南转运使。包拯连具七章弹之,具载拯奏议中。极斥其贪鄙酷虐,似非能著书之人。其一王逵,濮阳人。天禧三年进士,官刑部郎中。其所著作,惟吕希哲《杂记》载其赠蔡襄诗一首,阮阅《诗话总龟》载其咏酒帘一联,不闻更有此书。其一王逵,淄州人。建炎中知徐州王复之孙,绍兴中太仆丞王佾之子。
  其所著作,惟芦浦《笔记》载送田鄂诗一首,亦不闻有此书。此书中论脉一条,称七表、八里、九道计二十四,见之於叔和《脉诀》,是熙宁间书也,前两王逵不得见。论百刻一条,称赵缘督又有一说,是至元以后书也,后王逵亦不得见,又安得而引之耶?考明黄姬水《贫士传》,载王逵,钱塘人,足一跛。家极贫,无以给朝夕,因卖药。复不继,又市卜。博究子史百家,客至,辄谈今古不休。
  人知其辨博,每以疑难质之,无不口应。列其人於张介福之后,王宾之前,盖洪武、永乐间人。作是书者,必此王逵。商濬刻《稗海》时,未及详考,误以为宋王逵也。其学盖出於邵子,其书亦规摹观物外篇,分天文、地理、人身、庶物、历数、气候、鬼神、事义八门,皆即数究理,推求天地人物之所以然,虽颇穿凿,而亦时有精义。世称二十四番花信风,杨慎《丹铅录》引梁元帝之说,别无出典,殆由依托,其说亦参差不合。惟此书所列,最有条理,当必有所受之云。
  △《草木子》·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叶子奇撰。子奇有《太玄本旨》,已著录。考子奇所著诸书,有《范通玄理》二卷,《诗》十六卷,《文》二十卷,《本草医书节要》各十卷,《齐东野语》三卷,又《馀录》若干卷,纪元季明初事最详。今惟《太玄本旨》及此书存,此书黄衷序云二十二篇,郑善夫序又云二十八篇。正德丙子,其裔孙溥以南京御史出知福州,重刻之,约为八篇,曰管窥,曰观物,曰原道,曰钩玄,曰克谨,曰杂制,曰谈薮,曰杂俎。每二篇为一卷,即此本也。善夫序又云:旧本今纂为四,《野语》今纂为二,并曰《草木子》。则似此四卷已合《野语》为一书。然四卷二卷当为六卷,不当为八卷。《野语》今无别本,无由质其异同,莫之详也。
  子奇学有渊源,故其书自天文、地纪、人事、物理,一一分析,颇多微义。其论元代故事,亦颇详核。惟贾鲁劝托克托开河北水田,造至正交钞,求禹河故道,功过各不相掩,子奇乃竟斥之为邪臣,则不若宋濂《元史》之论为平允也。书前有子奇自序,题戊午十一月,乃洪武十一年,即子奇罢巴陵主簿,逮系之岁。此书盖其狱中所作云。
  △《胡文穆杂著》·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胡广撰。广字光大。建文庚辰进士第一。惠帝以其名与汉胡广同,更名靖,除翰林院修撰。靖难兵至,迎降。永乐初,复原名。累官文渊阁大学士。卒谥文穆。事迹具《明史·本传》。所著有《晃菴》、《扈从》诸集。是书乃其随手劄记,已载入《文穆集》中,此其别行之本也。其中如谓《资治通鉴》论维州悉怛谋事,司马光非不知李是牛非,特以意主和邻,不欲生衅,故矫为此言,引其临终与吕公著简为证,可谓深明时势。又谓灞陵尉禁人夜行,乃其本职,李广憾之为私意,谓子产论黄熊为启信妄喜怪之渐,谓申屠嘉大节凛然,班固称其学术不及陈平,其说非是,持论亦正。他如谓《易卦》吉凶皆戒,占者当反求诸己,与《左传》穆姜南蒯之事合,谓问名、纳吉、纳币之卜,皆卜其日,非卜吉凶,程子所疑未可凭,谓李白非无与杜甫诗,《容斋随笔》所考未确,谓灌婴实定豫章,李白诗不误,而胡若思指为陈婴,反误,亦颇有考据。《广文集》未足名家,此书在明初说部之中则犹为可取。至论季布不死一条,谓班固之言抑扬太过,与其负王艮而迎成祖,截然相反,岂书作於建文壬午以前耶?然论汉黄生、宋苏轼武王非圣人之说,又似曲为靖难者解。或自知大节有亏,而故为成仁取义之言,以掩后世之耳目欤。
  △《谰言长语》·一卷(内府藏本)
  明曹安撰。安字以宁,号蓼壮,松江人。正统甲子举人。官安邱县教谕。是书前有安自序,谓皆零碎之词,故名曰《谰言长语》。谰言者逸言也,长语者剩语也,则长当读为长物之长矣。书中多据所见闻,发明义理。其论诗不中肯綮,所录诸诗,亦大抵不工。盖真德秀文章正宗、金履祥濂洛风雅之派。至於欲取皋陶赓歌、五子之歌、《洪范》及《诗》之三言、五言、七言体刻为一集,使人习之以复古,尤万不能行之事。然大致持论醇正,於人心风俗,多有所裨。其论读经一条,尤切中明代俗学之弊。成化丙午顾纯题词,以《辍耕录》、《水东日记》比之。正德乙亥史纪重刊跋,又以《霏雪录》比之。今以四书相较,刘绩、叶盛二家书大致相近,陶宗仪书直小说家言,远不逮此书也。
  △《蟫精隽》·十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徐伯龄撰。伯龄字延之,自署曰古剡,盖嵊县人。书中十二卷之末有箨冠生传一篇,即张锡为伯龄作者。又曰,生杭人也,岂嵊其祖籍欤?传称其尝集箨为冠,啸歌自得,若不与於人世者。虽博学能文,善书,工琴,熟律,而不肯以技自试,则亦山林放旷之士。考张锡,天顺壬午举人,官山西山阴县教谕。则伯龄为天顺中人,故所记有成化癸巳、癸卯事。明末杭州别有一徐伯龄,崇祯庚午举人,官永寿县教谕。名姓偶同,非一人也。是书杂采旧文,亦兼出己说。凡二百六十一条,大抵文评、诗话居十之九,论杂事者不及十之一,其体例略似孟棨《本事诗》,其多录全篇又略似刘埙《隐居通议》。其中猥琐之谈,或近於小说,而遗文旧事,他书所不载者亦颇赖以传。其论周德清《中原音韵》一条,尤为明确。《千顷堂书目》作二十卷,此本仅十六卷。前后无序跋,亦无目录,不能知其完阙。其中多阙字、阙句,又所录诗文往往但存其标题,而其文皆作空行,盖缮录者图省工力,因而漏落。今於有可考者补之,无可考者则亦姑阙焉。
  △《震泽长语》·二卷(内府藏本)
  明王鏊撰。鏊有《史馀》,已著录。此本乃其退休归里时随笔录记之书,分经传、国猷、官制、食货、象纬、文章、音律、音韵、字学、姓氏、杂论、仙释、梦兆十三类。鏊文词醇正,又生当明之盛时,士大夫犹崇实学,不似隆庆万历以后聚徒植党,务以心性相标榜,故持论颇有根据。惟其辨累朝丝纶簿具存内阁,无杨士奇私送司礼监事,焦竑《笔乘》尝据以证士奇之受诬。然考《复辟录》载,初朝廷旨意,多出内阁条进,稿留阁中,号丝纶簿。其后宦寺专恣,奏收簿秘内。
  徐有贞既得权宠,乃告上如故事,还簿阁中云云。则鏊时所见之簿乃徐有贞重取以出,未可为士奇不送之证,其考订间有未审。又欲於河北试行井田,殊为迂阔。
  梦兆一条,笃信占验,亦非儒者之言,未免为白璧之瑕耳。前有贺灿然序,称鏊玄孙永熙梓鏊所著《长语》、《纪闻》及永熙父《遵考纪闻续卷》、《郢事纪略》,总题曰《震泽先生别集》。此本盖别集中之一种。然旧本别行,今亦各著於录焉。
  △《井观琐言》·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旧本题宋闽南郑瑗撰。锺人杰,《唐宋丛书》亦作宋人,而书中称明为国朝,所评论者多明初人物,决非宋人所为。考宏治《八闽通志》,载有莆田人郑瑗,字仲璧。成化辛丑进士,官至南京礼部郎中。朱彝尊《明诗综》亦载有其人,所著有《明省斋集》。则此编当即明莆田郑瑗所作,题宋人者妄也。其书大抵皆考辨故实,品骘古今,颇能有所发明。如论王柏改经之非,斥纲目发明《书法考异》之曲说,辨李匡乂《资暇集》解律令之误。驳史伯璿《管窥外编》言天地之自相牴牾。及摘胡三省《通鉴注》所未备,皆中窾要。又引《宋书·柳元景传》,证魏崔浩因有异图被诛,特假史事为名,所论亦有根据,在明人说部中尚称典核。
  惟不喜宋濂,谓其文多浮词,於性命之学不甚理会,未免失之过刻。其论诸史纪年之例,尤偏驳不足为据云。
  △《南园漫录》·十卷(湖北巡抚采进本)
  明张志淳撰。志淳有《永昌二芳记》,已著录。是书前有正德十年自序,称因读洪迈《容斋随笔》、罗大经《鹤林玉露》二书,仿而为之。卷首数条,皆掎摭《容斋随笔》之语,辨其是非,盖其书之所缘起也。其馀则述所见闻,各为考证。大抵似洪书者十之一,似罗书者十之九。所论如江神一条,讥洪迈舍人事而谄鬼神,邱濬著书一条,讥其《大学衍义补》不敢论及宦官,立意皆极正大。其避讳一条,谓蜀本书多阙唐讳,乃相沿旧刻,桂辨一条,谓桂花、桂树两种,张籍诗意一条,谓瞿宗吉《归田诗话》不知其作还珠吟时已先居幕下,驳正皆颇明核。其辨永昌非金齿地诸条考证致误之由,亦极详核。他如春草王孙一条,王维诗语自本《楚辞》,而昧其所出,横生训诂之类,或失之陋。元顺帝一条,误据《庚申外史》、《符台外集》之说,以顺帝为瀛国公子之类,或失之无稽。盖瑕瑜不掩之书也。中颇纪载时事,臧否人物,故卷末又有嘉靖五年题后一篇,辨何乔新《抚夷录》之失实,而以书中所载自比於孙盛书枋头事。其所纪录,亦可与《明史》相参考云。
  △《雨航杂录》·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冯时可撰。时可有《左氏释》,已著录。是书上卷多论学、论文,下卷多记物产,而间涉杂事。隆万之间,士大夫好为高论,故语录、说部往往滉漾自恣,不轨於正。时可独持论笃实,言多中理。如云汉人之於经,台史之测天也,不能尽天,而观象者不能废。宋人之於学,规矩之画地也,不能尽地,而经野者莫能违。又曰:子静之求心,而其徒弃经典。紫阳之穷理,而其徒泥章句。非教者之过,学者之失也。又曰:宋儒之於文也,嗜易而乐浅。於论人也,喜核而务深。
  於奏事也,贵直而少讽。皆平心静气之谈。其论王世贞悲歌碣石虹高下,击筑咸阳日动摇句,以为近於造作而远自然。正其一病。又引徐叔明语,论世贞为人作传志,极力称誉,如胶庠试最,乃至细微事而津津数说,此非特汉以前无是,即唐、宋人亦无此陋识。亦皆有见。惟其论《十三经注疏》立而西京诸儒之训亡,未免失之过高,偶涉当时习尚耳。
  △《采芹录》·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徐三重撰。三重有《馀言》,已著录。是编第一卷论养民、教民,第二卷、三卷多论学校贡举,政事利弊,第四卷多论明代人物臧否。大抵皆考稽典故,究悉物情,而持论率皆平允,无激烈偏僻之见,亦无恩怨毁誉之私,胜明人所作诸说部,动涉卮言,亦胜三重所作他语录,借周子之一言,遂太极阴阳,连篇累牍,讲学於天地之外。惟力主均田、限田之议,反覆引据,持之最坚。究而论之,自阡陌既开以后,田业於民,不授於官,二千年於兹矣。虽有圣帝明王,断不能一旦举天下之民,夺其所有、益其所无而均之,亦断不能举天下之田,清厘其此在限外,此在限内,此可听其买卖,此不可听其买卖而限之,使黠豪反得隐蔽为奸,猾胥反得挟持渔利,而闾里愚懦,纷纷然日受其扰。故汉董仲舒、北魏李安世、唐陆贽、牛僧孺、宋留正、谢方叔,元陈天麟皆反覆言之,而卒不能行。此犹可曰权不属,时不可也。宋太宗承五季凋残之后,宋高宗当南渡草创之初,以天子之尊,决意行之,亦终无成效。则三重所言,其迂而寡当,可见矣。然如论漕粟则驳邱濬海运之非,论养兵则驳徐阶塞外不可屯田之谬,皆卓然明论。其他亦多笃实近理,切於事情,犹可谓留心经世之学者也。
  △《画禅室随笔》·四卷(内府藏本)
  明董其昌撰。其昌有《学科考略》,已著录。是编第一卷论书,第二卷论画,中多微理,由其昌於斯事积毕生之力为之,所解悟深也。第三卷分记游、记事、评诗、评文四子部。中如记杨成以蔡经为蔡京之类,颇涉轻薄,以陆龟蒙白莲诗为皮日休之类,亦未免小误。其评文一门,多谈制艺,盖其昌应举之文与陶望龄齐名,当时传诵,故不能忘其结习也。四卷亦分子部四,一曰杂言上,一曰杂言下,皆小品闲文,然多可采,一曰楚中随笔,其册封楚王时所作,一曰禅悦大旨,乃以李贽为宗。明季士大夫所见,往往如是,不足深诘,视为蜩螗之过耳可矣。
  △《六研斋笔记》·四卷、《二笔》·四卷、《三笔》·四卷(礼部尚书曹秀先家藏本)
  明李日华撰。日华有《梅墟先生别录》,已著录。日华工於书画,故是编所记论书画者十之八。词旨清隽,其体皆类题跋,盖锦贉玉轴,流览既久,意与之化,故出笔辄肖之也。其他所记杂事,亦楚楚有致。而每一真迹,必备录其题咏跋语,年月姓名,尤足以资考证。王士祯《居易录》尝讥其以韩愈《山石诗》为白居易、陆游作,以唐庄宗《如梦令词》为李白作,以韦应物《西涧诗》为杜牧作,以林逋为与文同李公麟同时,以赵秉文为元人,皆诚为舛谬。其他如以苏若兰与渤海高氏并列於能书妇人中,不知何据。又文徵明诗竹符调水沙泉活句,乃用苏轼诗语,今见《东坡集》中。而以为吴中诸公遣力往宝云取泉,先以竹作筹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