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士绅和商家的回复,陈羽霆简直不屑一顾:“这些士绅尽是因循之辈,都不大想改变,明明是开海的章程,他们的回信中说地却都是促请都督平灭海盗,而众商家则人云亦云,毫无创见,我真不明白像这样地庸才怎么把生意做到这么大的。”
陈羽霆说到后来声调亢奋,就像那些士绅商人站在他面前听他驳斥一般,李彦直微微一笑,说:“羽霆,你点评得甚是,不过还是愤了一些。士绅是旧体制最大地得益者。自然希望因循,他们支持我打击海盗,只是因为海盗失控烧到他们身上了而已,他们本身并不见得有多支持全面开海。至于这些大商人,他们心里其实明镜似地,把朝堂与生意场都看透了,只是他们被压了这么多年。从未有扬眉吐气的一天,自然行事拘禁谨慎——甚至胆小怕事。毫无创见是假的,人云亦云则是为了自保。”
陈羽霆哼了一声,说:“不将话说出来烂死在肚子里,对国家来说他们就是毫无创见!”因此蘸墨挥笔,忽抬头问李彦直:“三舍,咱们这次拟这章程,你还有什么顾虑没?”
“顾虑?”李彦直笑道:“现在只要和海字有关。就都我说了算。不用顾虑了。”
陈羽霆叫了声好,便如写草书一般,且斧且削,涂抹了十几条,又添加了数百言,李彦直在旁看着,见到不满意处马上出声,师生两人就在这徽碧落的舶主舱中将大明市舶司总署的开海章程草拟完毕。
这开海章程。内容博大繁复,归结起来,大致有九项。
第一项是定开海之精神:大明开海,非为任何一衙门谋私利,乃为益国之用,补民之需。非谋私利。所以行事皆以光明为尚;益国之用,故征收税费皆明榜公开;补民之需,因此一切规则之制定皆以方便人民谋生谋富为依归。
第二项是定出入规矩:外来船只进入大明海域,必须按照规矩停靠在制定港口、海域,否则即视为贼,大明水师将依法驱逐甚至歼灭之;大明船只外出,则需到市舶司领取船引航标,否则即为走私。
第三项是管理人员征选,分公任、征辟、推举三途。公任者是朝廷委派的正式官员,如李彦直大明市舶司总巡按。相当于是海关总长。是代表朝廷管理整个市舶司。征辟是主管官员从社会英才中选任僚属,如李彦直之征陈羽霆为主管。推举则是群推制。如市舶司以后形成市集,可由商人内部自行推举形成自治管理机构——此制既减少了公家的行政负担,又能切实解决商贸中引起地纠纷,在大员行之有效,所以陈羽霆也就将之搬了过来。此外陈羽霆又建议开设专门之学校培养专门之人才以供选用,即将育才与选才结合起来,这已是后话了。
第四项是货物种类的规定,即依照国家地利益限制乃至禁止出口若干种类之货物,又依据国家之利益鼓励进口若干种类之货物(如武器粮食、特殊矿产、贵金属等)。除禁止之货物外则不设货物进出口总量限制——这一条是打破了大明以往朝贡贸易中对贸易量的僵化限制。
第五项是进行公开的税收制度,以往朝廷之设市舶司,一艘船该收多少税,一担生丝该收多少税,公开的税额定得不高,可在实际操作中市舶司属吏却上下其手,因此富了贪官污吏却亏了国家,陈羽霆依照大员的经验拟定此项,即是针对这类的弊征。
第六项是度量衡制定,当时大明本土和属国朝鲜、妾国日本等地度量衡都不统一,即使是大明内部各地方,升斗尺寸也有参差,官吏为了克扣商人百姓,更常常用上大斗进小斗出的伎俩。至此陈羽霆乃以市舶司总署地权威明确度量衡,要求海内海外,不管是佛郎机、回回还是倭商,都必须以市舶司总署所规定的尺、斗、秤为准,并立此为天下万邦之通行度量衡。
第七项是货币使用,规定了银钱的成色,又准备逐步制造银币,以计币代替秤两。
第八项是商业诉讼,陈羽霆在大员理商理政,已积累了一百多条和海外贸易确切相关的习惯法,就此搬了过来,去粗取精,定为大明商业诉讼之底本。至于法官选任,也一依大员之经验。
第九项是信仰祭祀,遵妈祖为海上正神,但与欧洲新兴国家之强推宗教不同,开海章程明确表示尊重海外各国、各族的信仰、习惯,然外国宗教要进入中华腹地,则必须遵守洪武皇帝所制定的宗教政策。
这个章程以浅近文言拟就,底本拟定之后,誊抄了十份,两份留底,一份送北京,一份送南京,一份张贴于上海,三份送广州、泉州、宁波张贴,又以一份送往日本,最后一份竟派人送给了王直。
这时安平镇尚未攻下,王直见了这开海章程,掩面再无斗志,对徐惟学道:“以后没我们的事了!”
破山拿到之后,看得双手发抖,虽在王直、徐惟学面前忍住,回到自己舱中却咳出血来。
而上海市集上更有一个狂生读罢大叫:“东南定矣,东南定矣!”
第六卷 陆海巨宦 之十一 再整编
市舶司总署筹备开海的同时,海军整编也在进行。当新的规定颁布下来时,东海的首领们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林碧川归附李彦直后,心想自己靠了一棵大树,以后再不用怕被朝廷追着打了。就是遇到其它的海上豪强,如陈思盼、于七等,他也觉得自己的身份比这些人高了一等。和许多的海贼一样,林碧川一开始只是幻想着能尽量多地拿到好处,并没打算放弃自己的自由去接受官府的拘束。由于没有这种心理准备,所以林碧川很快就受到了沉重的心理打击。
松江府一带本是他的老家,崇明、小七岛都曾是他的巢穴,听说海军都督府衙门设在了上海,他想靠着李彦直,以后在这里就更能横冲直撞了,没想到实际的情况却是:李彦直一到上海就下了严命,所有水师兵将到上海后不得允许不许上岸,登陆必须进港,水手要进城入村必须申请同意,进入市集之后不许犯法,不许扰民,不许强买强卖,否则就按军法处置。
一群自由惯了的人,忽然被这么严厉的命令拘束住,大部分人都不习惯,林碧川也是。可是李彦直如今已是众望所归,别人要投靠他都烦恼没门路呢,林碧川要放纵乱来,又怕李彦直的严令,要反出海军都督府,却又哪里舍得?没办法。既有所得,必有所失,纵然不自由,也只好忍一忍了。
刚刚洗脚的海贼们觉得受了拘束,心中不乐,机兵们却觉得这些海贼出身地家伙缺乏纪律,虽然一时压住。但若不加以整顿的话,只怕迟早要闹出问题来。
“是时候整顿整顿他们了。都督。”张岳建议说。
在天津时,李彦直已对水师的力量进行了第一轮的整顿,不过当时并未深入触及到几个大首领的利益。从天津到上海的这段时间里,李彦直已将直系人马渗入到水师各部去,陆上又已站稳了脚跟,短期之内不用担心遭到南京方面的直接打击,因此李彦直也觉得对水师进行再次整编地时机成熟了。
也就在这时。林碧川却纠集了一批舶主、火长找到了李彦直反映意见,求他给水兵们松一松绑,不要管得他们那么严厉。李彦直一听不悦道:“不要管得那么严?什么意思?你们还想四处去劫掠不成?”
林碧川等讷讷无法应答,李彦直沉声道:“你们归附我也有几个月了,怎么到现在还犯糊涂?你们现在是兵了,还把自己当贼啊!人家改邪归正,哪个不得脱三层皮的?你们倒好,顺顺利利地就由贼变兵。心里却还惦记着做贼时地日子。哼,朝廷招抚你们,给你们饷银,是让你们保护老百姓的,不是雇你们来骚扰老百姓的,你们当初既有心走正道。心里就该有这个准备。若不想当兵而要做贼时,尽可学陈思盼、王直他们去。我这边,容不得三心二意、立志不坚的人。”
如今李都督军威好重,林碧川等听得汗水涔涔连下,李彦直又道:“你们今天来说这事,也好,我正有些事情要与你们说,就乘机一并谈了吧。”
原来他与张岳商议过后,也给水师定下了三条章程——鉴于海军都督府水师成分驳杂不纯的现状,李彦直决定将所有水师进行一次大整编。将籍贯、所属全部打散。再选精汰劣,也就是说。要将林碧川、洪迪珍、徐元亮等人的部署全面打乱,然后再从中挑选精锐,重建水师。至于众首脑则经过海军都督府考察之后任命为将。
这几部收招抚的部队,成员都是老于海战地水手,将之打乱之后重新整合,所需时间不多,很快就能重整成一支水上精兵,但他们的统领者所受到的冲击可就大了。
林碧川等吓了一跳,心中便冒出了一个念头:“姓李的要过河拆桥!他这样做分明是要夺我们的兵权!”
李彦直觑见他们的神色,似乎就猜到了他们要说什么,道:“你们是不是有什么意见?有的话当面说,不要背后搞鬼。”
但这等话,当面如何说得出来?李彦直见他们不说,就自己开口:“你们是不是觉得我要夺你们的兵权?”
林碧川等心想你都这么说了,就来个默认,李彦直眼睛从这些人脸上一一掠过,却冷笑道:“我就算现在是要夺你们地兵权,你们能奈我何?”一句话把这些人说得都无语,是啊,李彦直现在别说要夺他们兵权,就算是要杀了他们,他们只怕也没还手之力。
正当他们愤愤然之际,李彦直却又说道:“我现在就是过河拆桥,你们也没办法,不过你们放心,我不是那样的人。只是眼下你们各拥兵船,私味甚浓,作为来归之兵将,若不接受整编,那么咱们之间便永远都有宾主之分,永远都不是自己人,你们在我的麾下,只怕也会过得不舒坦。但要是接受了整编,以后咱们就是自己人,只要你们有能耐,又能守朝廷的规矩,将来少不了做一员世袭的将领,福荫子孙——这不却远胜于眼前的少许自由?所以我提出这件事情,不但是为大局着想,更是为你们考虑。”
他先敲打,然后才和颜悦色地说出这番道理来,便有一半地人都听进去并信服了,其他的人虽然心怀不满,觉得李彦直只是说好听话而已,可就如李彦直所说,事已至此,他们也没有其它办法了。
李彦直辨颜察色,知他们中间仍有少部分人不满。便说道:“我看你们中间,怕还有人不服却不敢言语吧?放心,我李三也不是无情无义的人,若你们实在不愿接受整编,那么我还有两条路给你们走。”〖Zei8。Com电子书下载:。 〗
便有城府不深地舶主赶紧问:“哪两条?”却有谨慎的偷瞥了那舶主一眼心想:“那当然是死路啦,你这出头鸟要糟糕了。”
不料李彦直的回答却没那么糟糕:“你们要想既像海贼一般自由野蛮,又像当兵一样光明正大。那是不可能的。但你们若实在受不了水师章程的拘束,我还有两个选择给你们:第一。是转为海上武装商队,转为武装商队以后,考虑到你们以往的功劳,船引、货引我会从优配给,但你们就要自负盈亏,国家不会再养你们。眼下东海不太平,我许你们保有一定的武装。相应地,若有战事时,要听候海军都督府地有偿调遣。”
林碧川心道:“这个不错。”就问:“什么叫有偿调遣?”
李彦直笑了笑,说:“海军都督府调你们做事,不就耽误了你们地生意了嘛?所以会给你们发些补偿,这就叫有偿调遣。”
众将听了连连点头,都觉得这样做很公平,跟着又问还有一条路是什么。
“还有一条路嘛。就是继续做强盗去。”
众将听了面面相觑,都勉强挤出笑容说:“都督开玩笑了。”
“我不是开玩笑。”李彦直道:“咱们现在是拉开天窗说亮话——我知道你们中间有些人贼性难改,当兵受不了拘束,做生意又不在行,勉强留下你们当兵或者让你们去经商,那都是祸患。但咱们宾主一场。我也希望能好头好尾,所以你们若真当不了兵经不了商,我许你们成立私掠舰队,却不准在近海为祸百姓,否则我逮着一个杀一个,但你们要是给我远远跑到日本、南洋去,只要那些地方尚未奉我大明号令,那我也就管不着了。”
有一个獐头鼠目地火长问:“那么,假如我们去南洋抢了东西,还能回上海来吗?”
李彦直笑道:“可以啊。你们若抢到了钱财。回上海来风流快活也行,不过回到老家就要好好守规矩了。要不然的话,仍然法办。”这章程定下以后,他便挥手让众将回去好好考虑:“都给我回去想清楚,若要当兵,就要有能守纪律的决心。否则的话,就当海商或私掠者去,你们怎么选择我不管,但选定以后就再不许轻易更改了。去吧。”
他这么一说,就相当于通报了全军,哪用半日?徐元亮、洪迪珍便也都知道了,各自来问李彦直:“都督,对我们是否也要这样处理?”他们与李彦直更加亲密,所以敢来问这话。
李彦直却道:“我处事向来一视同仁。”徐、洪便回去商议,徐元亮道:“我做生意普普通通,反正在都督手下听命也不是第一次了,就留在水师当个将军吧。”
洪迪珍却顾念着自己的家产,他身家不小,又善于生息,再则想自己和李彦直是同乡,这些年来在各种场合又总拥护着他,做了商人以后李彦直应该还会眷顾自己,就决定还做个商人去。林碧川也选了做个商人。
自他们三人以下,其他的火长、舶主、水手也各有选择,最后还是有一大半地人决定留在海军都督府衙门当兵吃长粮,剩下的大部分都重新做了武装私商,并无人决定去做那没谱的私掠舰队。
两日之间,海军都督府衙门的兵员数量大减,不计后勤,只剩下两万二千余人,然而兵员精简之后,部队的精神面貌反见提升。而且人员裁剪以后,后勤也大见轻松——从天津出发到现在,海军都督府都是靠着积蓄过日子,至今尚未盈利呢。
洪迪珍转为商人以后心想:“眼下上海货物大聚,买家却都未到,王直、破山都在大员,不如我就买了货物,趁机前往日本,一定能大赚一笔。”他本身便有积蓄,这次去北京也得到了不少好处,便到市集上大肆购买生丝——李彦直自己也没料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