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厚黑学- 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益,必须对某些人作残酷的处置。这种情形,虽然有时成为野心家为非作歹的借口,但常常的确是迫不得已的。中国历史上,被儒家尊为圣人的周公旦,便有杀害同胞兄弟管叔、蔡叔的记录;汉高祖刘邦,在项羽以其父亲的生命作威胁时,却以“请分一杯羹”来应付。
  现代管理中,公司的经营者,在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也常会动用牺牲创业伙伴及创业时高级干部的策略;尽管这些人劳苦功高,但为了公司的成长和管理制度上的健全,这种牺牲有时也的确是必要的。虽难免让人有“狡兔死走狗烹”之议,却也是现实生活中难以避免的残酷面。
  七、宁让人畏,不让人敬
  让人敬畏的领导远比人敬爱的君王来得安全。人们通常会去损害自己所爱的的人的利益,却不敢去偷占自己所害怕的人的便宜。因此,只懂得用爱来施恩的领导,经常会过分相信下属对他的支持,由于判断上的误差,而遭到了毁灭的命运。
  八、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领导人为制止动乱形势的必要政策,最好严厉而短暂,将反对者的意志彻底镇压,但绝对不可实施太久,否则会使敌对势力再度滋生反抗的勇气。朱元璋出身民间,在创业伙伴间缺乏崇高的君王的合法性地位,因此在建立政权后,曾对功臣展开大屠杀,以彻底压制各派系的势力,终于建立了三百年的大明政权。而明末的崇皇帝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对李自成、张献忠等既缺乏一贯的剿讨政策,也提不出安抚的具体方法;对清人的政策更是和在和与不之间举棋不定,反使抗清名将袁崇焕等先后冤死,终致李闯王攻入皇宫,不得不自缢于煤山。
  九、鲶鱼效应
  纵观古今中外任何一位成功的管理者,都具有“管人”的本领,都具备善于利用“人”这个特殊资源的本领,他们都能以尽可以能少的投入(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和服务。
  许多企业基本上由以下三种人组成:一是不可缺少的干才,约占20%;二是以公司为家辛勤工作的人才,约60%;三是整日东游西荡、拖企业后腿的蠢才或废才约占20%,如何使第三种人减少,使第一、第二种人增加呢?采用“鲶鱼效应”。
  过去渔人捕沙丁鱼,总是将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抵港时,如果鱼仍然活着,卖价要比死鱼高出许多,因此渔民们千方百计让鱼活着返港。但除了一艘渔船总能带着活鱼返港外,其他各艘渔船的种种努力均告失败。而带活鱼返港的这艘船的船长从不公开自己成功的秘密,更不让人参观他的鱼槽。直到他死后,渔民打开鱼槽,才看到里面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而已。
  为什么放进一条鲶鱼,就能使其他鱼都活着呢?原来,鲶鱼是食肉鱼,它被放进鱼槽后,自然会四处游动到处找小鱼吃,而大量的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游动杀手”,自然也加速游动,这样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其实用人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公司,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就缺乏了新鲜感和活力,容易产生惰性。因此有必要找些外来的“鲶鱼”加入公司,制造一种紧张气氛,这样,企业自然而然就生机勃勃了。
  不要为他人所左右
  在社会中,什么事情是最可靠的,那莫过于自己的所见所闻,但即使这样,有时候我们还是看不到或听不到事实的真相,还容易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所以,要探究事理、立足社会,有两点必须做到。
  第一,不为他人所左右。譬如,我们都知道圣贤君子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的行为不附庸风雅,超乎于世俗尘外,直接或间接地与天道合为一处。他们的文章可以教导后世。历朝历代都有许多文人骚客学圣贤之道,并且依赖这些文章去考察古圣的行迹,探究他们的用心所在。但是对于著作中的词语缓急、韵味薄厚,他们并不一定能够完全品味出来,或者又擅自加上了自己的观察理解,所以虽然差之毫厘,但是写出文章来就会谬之千里了。所以,我们要学习圣人的道德要亲自领会他们的教导,切不可尽找些后世的文章来把读。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搞研究作学问也好,干政事办案子也罢,都应该以第一手材料为依据,不能轻信道听途说之言,更不要为他人所迷惑、所左右。
  第二,不留有含混之言去疑惑后世。作为历史进程中的一代人,我们有责任维护历史的本来面目。对先圣之作不篡改涂鸦,对身边的事实作如实地记录。据说孔子生于春秋乱世,天子的德泽衰竭,礼仪俱废,孔子发愤修订六经,昭示百王的法戒,望流传于世而不改。这不能不说他用心良苦。孔子死后,他的弟子散布各地,传授孔子的道德学问,但他们文章的纯与杂,就完全取决于解道的多与少了。除了孟轲的文章世人认为比较纯粹之外,其他的文章与其驳杂繁琐,不如不去议论圣人之道,倒给后人留下了悟其真道的可能。
  现在来说,也是如此,我们不应为世人所左右,但人人都似乎想用言行左右他人,深究其实质,这都是私欲的表现。
  如果你今天正在做自己所不希望的事情的话,就立刻停止吧。
  治人以收心为上
  治人之术以收心为上,收身为下。要想真正得到一个人的忠诚和归顺,必须从情感和良知上征服他。
  使别人害怕你,只是短暂的,而要让人感激你,却是长久的效果。
  在收买人心方面曾国藩有自己一套方法。他通过对当时军中人员经济情况的分析,推出一套以举荐、奖励、重用和感情投资为主要内容的收买人心方案。当时,幕府人薪水出自军费,标准甚低,数有定额,仅能维持全家生活。他们所以对曾国藩幕府趋之若鹜,主要是想混个一官半职。为此,曾国藩利用保举高官来收买人心鼓励士气。曾国藩从军之初,对这一点体会并不深刻,带兵攻下武汉,“仅保三百人”,而胡林翼攻占武汉一次即保奏“三千多人”,受奖人数竟达到百分之二三十。不少人认为欲求官职投曾不如投胡,往往曾国藩挽留不住的人却主动抽奔胡林翼门下。开始,曾国藩还以为自己德不足以服众,后来渐渐发觉主要是保举太少,使人感到升发无望所至。所以后来曾国藩对手下幕僚大批进行举保,终于使手下人员各个都有官当,人人都有前途,他们后来都十分感激曾国藩的知遇之恩,曾国藩的收买人心术也使得他成为一代名臣。有许多统治者不明白这个道理,自以为高压和淫威就能得到一切,实则无异于自戕。以秦始皇之残暴,尚有荆轲的拼死一搏;隋炀帝虽然凶狠也只有暴尸荒郊,以此看来,宋太宗纳吕端之言,收降叛逆的韬略,实足为统治者之经验。
  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期间,夷邦党项首领李继迁时常领兵侵犯边关,此人迂顽不化,言而无信,他时而与宋构和,时而又翻脸不认账,常使西部边疆难有安稳日子。宋朝廷为对付李继迁的侵扰,可以说是用尽了办法,最终也没收到好的效果。
  一日,保安军报知朝廷,抓获了李继迁的母亲,请求发落。赵光义闻报喜出望外,欲传旨杀掉李母,以儆效尤。
  吕端闻知此事,立即入朝禀奏道:“这样做不是好办法,从前楚汉之争,项羽欲用油烹刘邦的父亲,刘邦却说:”如果你烹了我的父亲,希望也分我一杯肉汤喝‘。如此看来,那些真想有一番大作为的人,是不会顾念他的亲属的。刘邦尚且如此,何况像李继迁这样的恶徒呢!陛下今天杀了他的母亲,不敢保证明天就能捉住他本人,他必然以更疯狂的行动来报复,这样反而坚定了他的叛逆之心,徒惹麻烦“。
  宋太宗闻言,恍然若有所悟,忙问道:“那依你之言应如何办才好呢?”
  吕端道:“以愚臣之见,最好将他母亲安置在延州,派人好好招待她,以此为诱饵,招李继迁前来归顺,即便他仍旧野性不改,再生事端,也使他有所忌惮,因为他母亲的生死大权操纵在我们手中。”
  太宗按吕端之意办理,善待李母。几年后,李母老死延州,宋朝人也以礼葬之。又过十多年,李继迁也死了,他儿子继位后深感宋朝的一番仁义之心,竟率众向宋朝纳膝称臣。
  由此观之,人治之术欲得天下,必得人心。人心在平常是看不见的,关键时刻又是一支巨大的力量。
  有勇有谋方为雄才大略
  人们都看过《水浒传》,其中李逵就是十足的有勇无谋之人,他骁勇善战,可就是缺少计谋策划,所以在人们心目中他只是一介武夫,非雄才大略者。什么才是雄才大略呢?不妨浅述清朝皇氏史。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满人的当政,给中国政坛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许多新的气象。
  历史已经说明,游牧民族身上的外向进取因素相比于农业民族保守封闭的特性,更能推动历史的进步。
  而且,清朝前期的皇帝个个好学勤政,聪明能干。他们综合满汉文化,受到完整的汉学教育,游牧民族的身份使他们又有马上皇帝的骁勇善战,可谓个个都文武双全。
  在清朝所有的皇帝之中,康熙是最年轻有为的一位,也是最能干的一位。他八岁即位,十四岁亲政,开始大展宏图。可以说,清朝政治基础的建立,是在康熙二十年以后的事。
  由于多尔衮和顺治帝在位的时候,只是忙于确定对汉人的统治政策,戎马仓皇,兵事不断,难以做出有积极建设性的成就,直到康熙之后,才形成盛世局面。
  智除鳌拜和平定三藩之乱,最能看出少年康熙的政治智慧和眼光。
  康熙即位之初,辅政四大臣之一的鳌拜结党专横,权倾朝野,康熙早不满意却也奈何不得。在鳌拜擅自杀了四大臣中的苏克萨哈以后,康熙才决心铲除鳌拜。
  当时,康熙手中能够凭借的力量不多,仅仅是经常和他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康熙就让他们在宫中学习武功,等到鳌拜上朝时,趁其不备,叫藏在后面的伙伴一起上去把鳌拜抓住,以大罪三十款处罪。朝中政治才气象一新。
  如果说铲除鳌拜多少还有运气的成分,那勇于削藩则让人感受到康熙的雄才大略。
  清朝建立以后,八旗兵主要驻守在北方及江浙、福建。两广和西南云贵暂让给汉人藩王来镇守。藩王在自己的辖区之内,控制着地方的行政及财政,俨然是个独立王国。中央派驻的官员根本制衡不了。三个藩王中,又数平西王吴三桂势力最大,其尾大不掉之势,成了满清统治的心腹大患。
  康熙二十岁时,毅然决定“撤藩”,激起三藩的叛变。吴三桂成了叛变的首领。叛军势力一度占据南中国及川陕部分地区,形势险恶。
  康熙坐镇宫中指挥若定,双方激战长达八年,最后以康熙大获全胜而告终。
  作为在深宫里长大的年轻皇帝,居然能把身经百战的老将吴三桂击败,从中可以看出康熙的胆识及领导才华。
  士兵无谋有将帅率领,将帅无勇无谋又有谁来率领呢?少则几十,多则上万的士兵的身家性命都在你的手里,所以将帅不可无谋。今天的领导,也一理同然,无谋会给企业和职工造成重大损失,要慎之慎之。
  共患难易而共富贵者难纵观中国封建历史,君臣一起打天下时,大臣们越能干就越能得到君主的欣赏和重用,一旦天下平定后,能干的优点就会变成独断专行的同义词,就会令皇上不能容忍,如前面提到的李善长、胡惟庸就是类似的例子。特别是那些与皇上一起谋权篡位的功臣宿将,皇帝的一切机密他们都知晓,如果事成之后不及时退身归隐,就会令皇上寝食不安。因为他们虽然是皇帝谋天下的心腹,却也同样是皇帝坐天下的隐患,所以必须除去方可心安。清朝雍正皇帝就是如此。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病逝后,四皇子胤在激烈的皇位争夺中,外面依靠川陕总督年羹尧,廷内依靠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在宫中侍奉康熙的隆科多,一举夺取皇位。雍正登位以后,年羹尧和隆科多没有及时退隐,而是在雍正不断给他们加官晋爵声中昏昏然,以为雍正只能依靠他们,不会加害他们。谁知,正当他们位极人臣之际,雍正一纸诏书,先将已加封为抚远大将军的年羹尧收入狱中,此时距雍正登基仅仅三年不到,不久又以九十二大罪赐年羹尧在狱中自尽。接着又轮到了隆科多,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隆科多以大不敬之罪五等、凡四十一款,被永远禁锢,次年就死于禁中。雍正上台后所以迫不及待地杀死年羹尧和隆科多,就因为他自己上台的秘密全在他们手里,一日不除去他们,雍正心中就一日不安。如果年羹尧和隆科多能及早归隐,雍正或许还能放他们一马,但他们沉浸在加官晋爵的红灯绿酒之中,有点儿忘乎所以了,结果又重蹈前人覆辙,这也是他们贪恋官爵的结果。
  明太祖朱元璋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对某些地区的豪强地主也进行了打击。在统一全国后,就赐予功臣宿将大量的土地,但这批新贵并不以此为满足,又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兼并掠夺土地,仗着自己开国功高,骄横放纵,多行不法。这班新地主阶级就渐渐和中央皇权产生了矛盾。
  做好领导第三件事:棒与杀(4)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在镇压胡惟庸集团的同时,凡被认为对明王朝有危险的文武大臣,都被罗织罪状,加上胡党的罪名,处以死刑。胡惟庸最初的罪状是“擅权枉法”,之后,随着朱元璋翦除异己、镇压反对派的需要,又制造所谓通倭寇、叛逆等罪。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又发展到曾串通李善长谋反,又进行了一次大屠杀。胡案十年间,牵连被杀的公侯、大将、文臣达二十余人,合计杀了三万多人。成为明初第一大狱。
  胡案以后,朱元璋又以谋反的罪名诛杀大将军蓝玉,并抄斩三族。平时和蓝玉关系密切的将臣,都被定为逆党,抄家灭族。这个案件共杀了一万五千人,把军中的骁勇将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