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厚黑学-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照明。每当夜晚,贴有“同仁堂”三个大字的灯笼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除此之外,“同仁堂”药店还做了不少慈善事业,如为全国各地来京应试的举子赠送药品、冬设粥丁、夏送暑药、赈济穷人、捐助办学等等。“同仁堂”的义举使它的美名远扬。“同仁堂”的业务日益发达,迅速扩展到天津、上海、青岛、汉口、长春、西安、长沙、福州和香港等地。就是现在,“同仁堂”的名字仍在许多人心目中印象颇深,这是因为许多年来,“同仁堂”不断努力在公众中树立公益形象的结果。“同仁堂”采用的是在给予仁德的同时销售药品的做法。从商业角度说,卖药是为了从顾客那里赚到钱,这是“夺”,而舍药、送药、照明、舍粥都是做的仁善之事,这是“予”,正是有了“予”这才使“夺”变得更有保障。
  社会的文明使得懂得先夺后予的商家越来越多了,而这种方法目的就是为了使顾客觉得贴心。例如华新牛排西餐厅也许算得上是台湾最体贴顾客的一家餐厅了。凡是去过华新消费的客人,结账后都会得到一个轻便好拿而且“应有尽有”的纸制钱袋。其中除了应找给顾客的零钱外,还有顾客意见卡、火柴盒、外烩菜单与“华新简讯”各一份。找钱袋的外页写着中、英文的感谢字样,内页则为当月的菜单,既便利顾客,又可达到促销及改进服务品质的目的,可以说是一举数得。华新的找钱袋不愧为赢得信誉的一记妙计。
  儒商生意经(4)
  上下同欲,无往不胜对企业来讲,“上下同欲”就是指企业与雇员之间齐心协力,而这是建筑在员工感到自己的利益和命运同企业的效益和前途息息相关这个基础之上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因此,任何企业要有效地组织生产,必须“以欲从人”,即关心员工的物质利益,以此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胡雪岩治众,也注意运用物质利益这一经济杠杆。阜康银号业务发达后,在通都大衢遍设分号,每当胡雪岩雇佣号友时:“必询其家食指若干,需用几何,先以一岁度支畀之,俾无内顾之忧”,这样,一则使雇工专心致志,二则使他们感恩戴德,干起活来,自然更卖力,受惠的当然还是胡雪岩。
  企业内部员工的劳动态度、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各不相同,如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势必造成平庸而怠惰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才高而勤奋者不能脱颖而出。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必须建立一种赏罚分明的竞争激励体制,以有效地开发、利用人的才能和专长。在胡庆余堂,胡雪岩也通过行赏用罚进行有效的管理。他行赏罚以实绩为依据,处以公心。罚,不回避管理层;赏,不忘记普通药工。
  工资收入、职位晋升也是激励手段之一。当时,叶种德堂有个切药工业务上功夫过硬,人称“石板刨”,但因脾气耿直火爆而常常得罪人,在叶种德堂呆不下去了,经人介绍来到胡庆余堂后,胡雪岩不但没因他有“牛脾气”而另眼相看,反而按能定赏,给“石板刨”高工资,还提拔他当了大料房的头儿。胡雪岩宁肯厚待有一技之长的“刺头”,也不肯赏惟惟诺诺的平庸之辈。人是有感情的社会动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石板刨”见驰名朝野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竟如此器重自己这个在叶种德堂受气的小人物,怎不感其知遇之恩而加倍效力呢?
  胡雪岩对有功者,特设“功劳股”,这是从盈利中抽出的一份特别红利,专门奖给对胡庆余堂有特殊贡献的人。功劳股是永久性的,一直可以拿到本人去世为止。有位叫孙永康的年轻药工就曾获得此项奖励。有一次,胡庆余堂对面一排商店失火,火势迅速蔓延,眼看火焰就要扑向胡庆余堂门前的两块金字招牌,孙永康毫不犹豫地用一桶冷水将全身淋湿,迅速冲进火场,抢出招牌,头发、眉毛都让火烧掉了。胡雪岩闻讯,立即当众宣布给孙永康一份“功劳股”,以奖励其“护店之举”。
  企业主为了拢住雇员的心,一般舍得施以小恩小惠,但他们大多有“吃我一餐,听我使唤”的心理,所以,当雇员年老体弱之后,业主普遍采取扫地出门的态度,任其冻饿不肯援手,而这会使在职人员心生前途渺茫、得过且过之感,因为他们认为眼下老弱者的下场就是他们将来生活的写照,胡雪岩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设立了“阳俸”。所谓阳俸,就像现在的退休金,发给老弱多病无法继续工作的人。而“阴俸”如同现在的遗属生活补助费,是职工死后,按照工龄长短发给其家属的生活费。当然,不是人人可得阳俸和阴俸,须以对胡庆余堂有过贡献为前提,含有论功行赏之义。虽然,阳俸、阴俸成了胡庆余堂不小的一笔开支,但收到了解除员工后顾之忧、促使人们争强好胜的客观效果,由此激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所转化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了所支出金额。
  同时,胡雪岩建立激励机制并不只限于物质刺激,他还用“仁术为本”、“造福冥冥”等精神因素来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用信任下级、赞赏先进、融洽关系等管理手段强化员工的能力,巩固他们的积极性。
  由于胡雪岩主动关心员工的物质利益,并且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奖优惩劣、赏勤罚懒的激励制度,所以,胡庆余堂吸引了各种人才,如“石板刨”从叶种德堂投到胡庆余堂门下后,从22岁一直干到77岁,整整为胡庆余堂效力55年。
  散布仁慈,收获善果
  驰誉世界的日本“拉链大王”吉田忠雄有一句名言:“如果我们散布仁慈的种子,给予别人以仁慈,仁慈就会循环给我们,仁慈在我们和别人之间不停地循环往复。”
  这就是“善的循环”哲学,也是吉田忠雄的经营之道。
  吉田忠雄一贯主张办企业必须多赚钱,但是利润不可独吞。他的“吉田工业公司”将利润分成三部分,1/3以低价的方式交给消费者大众,1/3交给销售该公司的产品的经销商及代理人,1/3用在自己的工厂。
  吉田忠雄“善的循环”的哲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利于消费者
  吉田工业公司生产的拉链,品种齐全,花色繁多,用途广泛,凡是生活里需要用拉链的地方,都会有YKK(吉田工业公司的简称)出现。
  YKK十分注意市场调查,了解需求的“萌芽”,只要市场有需求,无论利大利小者都要生产,因此公司每年都会推出新产品,这就使消费者了解到YKK总是在根据他们的需要生产新产品。
  二、让利于职工
  吉田忠雄鼓励本公司雇员购买本公司股票。目前,这家公司的职工所拥有的股份已占公司总股份的50%以上,持股者每年可以获得18%的股息。
  他还规定,职工要把工资的10%和奖金的一半存放在本公司,用来改善生产设备,每月以比日本银行高得多的利率支付给职工利息。
  近几年中,YKK支出的红利中,60%给了职工,他本人只占16%,家族成员占24%;职工年退休金高达330万日元。这样做,使职工得到无穷的好处,具有很大的凝聚力,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而绝没罢工的事情。公司也发展得很好。
  三、让利于竞争对手及代理商
  实际上,在日本的确没有别人可以跟YKK相比。他不愿意看到那些同行们的失败,总是劝说他们:“你们要跟我竞争绝对胜不过我,停止吧!你们都长吁短叹的埋怨不赚钱,而我真真实实的赚大钱。请大家停止生产,做我的代理商吧!”
  吉田忠雄又带他们去参观他的自动化流水作业工厂,总算说服了不少竞争对手。而后来证明,当他代理商的都赚了钱。在同业竞争中的七十多家厂商中,有将近四十家成了他的代理商。
  由于吉田忠雄奉行“善的循环”哲学,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YKK拉链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达90%,在国外有一百多处办事机构,在37个国家里设有38个拉链厂,生产出全世界拉链的35%份额,共拥有员工23万人,年产拉链四百多个品种,总长度190万公里,可以在地球与月亮之间拉上四个来回,每年的营业总额超过20亿美元,其中1/4在海外生产和销售。
  现在,这小小的YKK拉链,也和令人瞩目的新日铁钢材、松下电器、丰田汽车一样,成了世界市场竞争中无往不胜的日本工业产品的象征。
  稳做生意,细水长流
  喜欢一步登天的人不是适合做生意的人,因为人生来就不是可以一步登天的。
  当然一鸣惊人的事情是也有,像某某电影明星一炮走红了等等。但是我们反过来想想,若不是本身有一点儿演戏的天赋,以及进入影坛之后努力学习,怎么可能一炮而红呢?
  还有在棒球场上,连败数局,到最后突然来个全垒打,挽回颓势、转败为胜的情形也是有的。但是想想看,如果平时没有勤练打击,全垒打从哪里来?
  在商场上也可以碰到这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实例。
  做生意还是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为贵。所以古人说:生意如牛涎。意思是说做生意要像牛一样“垂涎三尺”,牛涎又细又长,拖了三尺都不断。因此做生意也要细水长流。只要生意不断就好,利润少没关系,比起一夕致富、一败涂地来,要安全得多了。
  牛是一种行动迟缓但是富有耐力的动物,在农业机械化以前,牛是农村不可缺少的动力。有了牛,田园就不怕荒废,生活所需的五谷杂粮就可以确保。在这一点上,牛可以作为生意人的榜样。
  在汽车还没有发明以前,马是最快的交通工具,也是最危险的交通工具,如果跑得太快的话就会弄得“人仰马翻”。可是那时候出“马车祸”而死的还算不多。现在交通事业突飞猛进,汽车、火车,出了车祸自然是车毁人亡,至于飞机如果出了“机祸”,那更是粉身碎骨。
  因此,景气好的时候,痛快自然是痛快,但是危险也是非常危险。在高速公路开车,以往数日车程的,如今朝发夕至,方便当然方便,可是一旦出了车祸,没有不车毁人亡的。
  智慧的生意人不是在高速公路上飞奔时猛踩油门,而是适可而止,保持安全速度,留出安全距离,并且全副精神贯注于驾驶,随时作刹车的准备的人。
  得意忘形是人的弱点,谁会在乘风破浪、突飞猛进的环境中还懂得“随时作刹车准备”呢?因此,击败对手最佳方法是给他创造一个“一帆风顺”的感觉,使他先突飞猛进,后人仰马翻。
  日本有家公司叫做“磐若铁工”。董事长磐若松平氏有一年突然跃登日本最高所得排名第七位而一鸣惊人。然而几乎是在同时,爬得高跌得重,突然宣布破产,身败名裂,于是再度一鸣惊人。
  原来这家公司以一贯作业方式制作车床,成为当时划时代的创举而受到注目。一时大发利市,批发商不断抱怨生意太好:“一进货马上就卖光了。请赶快制造送来吧。”磐若董事长笑逐颜开,决意趁热打铁,乘胜追击,扩大投资,增加生产。自以为已经称霸日本,下一步更要远征东南亚、中亚、以至于世界了。
  然而算盘打得太如意了。原来那些苦恼于销路太好的批发商纷纷退货,货积如山,不用说不得不宣布倒闭。有识者批评说:“如果当时销路太好、供不应求的时候,能够仔细作市场调整,努力于开发新产品,也许磐若铁工至今仍然生意兴隆,稳如泰山。”
  跟这个相似的情形是1985年秋天的时候,呼拉圈突然风靡全球,几乎人手一圈。制造呼拉圈并不需要什么技术,也不要多大资本,于是许多人争相投资,当时确实销路很好,一进货就卖光,供不应求,许多人因此赚了一笔。然而不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突然间不流行了。许多厂商不知道,还拼命制造,结果退货如山,又纷纷倒闭了。
  出版商也常常有这种情形,偶然出了一本畅销书,喔!不得了,人手一册,到处抢购。于是再版啊再版!突然情势一变,滞销了,退书如山。
  俗话说:“胜负不到穿上木屐时不知道。”以前日本武士比剑时,脱下木屐,决定胜负了再穿上木屐回家。那时,谁胜谁败才可知道。
  下棋也是一样的,开棋时情势大好,于是猛攻猛进,旁观者也许以为这下非赢不可了。可是最后一着棋没有看,谁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往往只顾攻,忘了守,突然间对方来个将军,倒了。
  这种情形岂不叫人捶胸扼腕吗?然而这种悲剧何其多。我们看到许多人少年得志,可是老境凄凉。就是因为少年时幸得一点儿成就,就得意忘形,知进而不知退,结果胡乱投资、肆意挥霍,弄得债务累累、身败名裂。所说古人说“盖棺论定”,人生没有走到尽头,谁能说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出师不利对做生意来说,有时并不是坏事,因为开始做生意碰到困难险阻,日后一定会倍加谨慎。如果一开始做生意就赚了一大笔,日后就凡事都看得太简单,结果一定败得不可收拾。
  因此,善谋者,在生意开头多让步,然后猛玩你一把,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产业报国,服务社会
  俗话说“无商不奸”,生意人的本务就是赚钱,就是“惟利是图”。然而极端地惟利是图,未必就能真正地赚到钱。人既然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对这个社会尽义务。如果被社会所唾弃,即使钞票堆积如山,又有什么意义呢?获得暴利的人已经不能称为生意人,而应当称为“暴徒”。
  金钱要取之有“道”才能源远流长,如果明知是不义之财,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了再说,那是不能长久的。给顾客提供商品,这是一种服务,从中赚取的一点儿利润,那是一种应得的服务费。“我们靠这点儿服务费生活,是活得光明磊落、理直气壮。”这些给自己壮胆说给社会听的话一定得牢记。
  现在假定我们把不能使用的商品卖给顾客,顾客的需要不能满足,那么花了钱便等于受骗。生意人欺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