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魂- 第9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处,而且在战略上造成的负面影响肯定非常巨大,最终甚至会影响到帝国的整体战略。
  当初,谈仁皓向韩绍锋提出放弃古巴,直接攻打巴哈马群岛,就不仅仅只是考虑到舰队作战的问题。在全面了解了美军在古巴部署的防御力量之后,谈仁皓更加确信,要想尽快击败美国,尽快占领进攻美国本土的前进基地,那么就应该放弃古巴,选择巴哈马群岛为进攻的跳板。相对而言,巴哈马群岛的防御就要薄弱得多了。
  巴哈马群岛有700多个岛屿,基本上都是由岩石,而不是珊瑚礁构成的,其中比较大的岛屿有大巴哈马岛,大阿巴科岛,安德罗斯岛,新普罗维登斯岛,阿克林到,以及大伊纳瓜岛。其中,大巴哈马岛西端地韦斯腾德距离佛罗里达州的西棕榈滩仅仅100余公里。而弗里波特城距离纽约只有1850公里。另外,这些岛屿的地势都相对平坦,群岛中的最高海拔点仅67米,因此几乎所有大岛上都适合建立机场,部署重型轰炸机。同样,也政委岛上地势相对平坦,属于易攻难守的地形,所以美军没有在巴哈马群岛部署多少防御兵力,也很难守住巴哈马群岛。
  按照美军的防御部署,因为巴哈马群岛在古巴的北面,所以防御巴哈马群岛的主要手段就是在古巴建立防线,挡住唐帝国海军北上的步伐。与古巴相比,巴哈马群岛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足够的基础设施。群岛中只有大巴哈马岛与新普罗维登斯岛上有港口,而且港口的容纳能力都相当有限,又距离美国本土很近,非常容易遭到美国航空兵的打击,应付空中威胁的能力较差。此外,大部分岛屿的沿海地区都以沼泽地为主,同时缺乏交通基础设施,比如在安德罗斯岛上就没有公路,岛屿三分之一的地区都是沼泽地!
  显然,这些不利条件对指挥官做出决策的影响相当大。就算占领了巴哈马群岛,还得花时间,花精力在岛上修建基础设施,这需要相当巨大的投入,也许不比发动一次大规模战役少多少,而且花的时间也不会太少。而且同时得应付美军的空中威胁,这也需要巨大的投入。当然,在进攻的线路选择上,还得避开古巴,这对陆战队的后勤保障来说是一个极为严峻的挑战。也正是这些因素,让韩绍锋没有直接选择攻打巴哈马群岛,而是宁愿去强攻古巴。
  谈仁皓也不是不知道巴哈马群岛存在的不利因素,可是与弗绍锋不一样,他认为解决基础设施匮乏,应付空中威胁,以及完成后勤保障方面所产生的麻烦要比发动一次强攻战役更容易解决,所以他才坚决主张直接攻打巴哈马群岛,而不是去古巴与美军拼出个胜负来。
  第二十三卷 前进跳板 第三十六节 时机
  六月五日,谈仁皓完成了战役计划的主体部分。按照他的想法,舰队将通过多米尼克与瓜德罗普岛之间的多米尼克海峡进入大西洋,然后再绕道北上,到达巴哈马群岛东南部海域,在此等待机会,并且最终与大西洋舰队决战。
  黄晓天也在这天完成了备用战役计划。如果大西洋舰队不前来决战的话,在六月中,第一舰队与第三舰队将锡尔弗浅滩海峡,以及向风海峡返回加勒比海,并且在沿途轰炸与炮击古巴,海地的美军军事基地与港口。在最终通过了牙买加海峡之后,掩护舰队首先攻打牙买加岛,然后支持舰队进攻古巴。
  这两套作战计划都不复杂,两位策划者都在主要的行动方向上力求简单,这样才能够在战术上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如果将主体计划订得太复杂的话,那么舰队在行动的时候就会受到更多的限制,难以在战术上有很好的发挥。可两份计划都存在着一个问题,即合适展开行动?
  当时,谈仁皓与黄晓天都没有确定战役的启动时间,因为他们都缺少一个条件,即一个可以让战役顺利启动,同时由能够让战役获得胜利的条件。换句话说,就是缺乏一个必要的事件,然后以此带动整个战役。
  陆战队方面,韩绍锋只订了攻打牙买加的最后期限,即六月十五日,最多延迟五天,也就是在六月二十日之前,陆战队必须要登上牙买加岛,发动进攻大安德烈斯群岛的作战行动。而在此之前,韩绍锋将不会轻举妄动,除了调动登陆舰队,让运输船队装上作战物资,做好出发准备,以及派遣岸基航空兵全面轰炸古巴等岛屿上的美军机场与港口之外,韩绍锋将等待舰队的行动结果。可这也只是确定了舰队作战行动的最后期限。而没有确定开始的时间。
  当时,谈仁皓与黄晓天都清楚,如果舰队主动出击,斯普鲁恩斯就肯定会猜到他们的意图,就不会轻易的上当,甚至不会离开诺福克军港。那么,谈仁皓他们就根本没有机会干掉大西洋舰队。因此,必须要有一个让舰队离开利蒙湾。正式开赴前线的理由。也就在两人为这个问题发愁的时候,远在古铁雷斯指挥陆军远征军的古迅雷送来了一份“大礼”。
  陆军远征军的消息是在六月六日这天送来的,在进行策划与准备了一个多月之后,古迅雷获得了足够的实力,发动了向普埃布拉进军的第二次战役,这也是当时陆军远征军在墨西哥战场上发动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
  在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古迅雷除了向陆军司令部要更多的部队与物资之外,他还为第二次战役做了更多地准备。
  通过第一次战役,古迅雷已经认识到,仅仅依靠帝国远征军是难以迅速光复整个墨西哥的。虽然墨西哥政府军的官兵素质低下。战斗力更是差得出奇,但是在非主要战场上,墨西哥政府军的作用仍然相当巨大。比如。完全可以由墨西哥政府军负责帝国远征军的后勤保障,至少墨西哥军人更熟悉墨西哥的地理与交通情况。另外,墨西哥政府军是维持解放区秩序的主要力量,远征军是不可能去执行治安任务的,也没有那么多的远征军可以去执行这类非战斗任务。此外,比如在抢救伤员,组织民间支前力量,搜集情报,以及策反等等方面,墨西哥政府军都有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古迅雷当时除了要求陆军司令部为他提供更多地兵力之外,还要求扩大墨西哥政府军地规模,并且让陆军司令部给他更多的授权,好让他能够与墨西哥政府军签署更高级别的协议,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同样的,在第一次战役中,古迅雷吃了不少的苦头。而在准备第二次战役的时候,他花了很多的时间来总结经验教训,这些都被用到了第二次战役中。比如。在向墨西哥腹地推进的时候,装甲部队,特别是坦克师这类重装甲部队的用处并不是很大。在墨西哥的山区,坦克部队很难迅速展开,更难以高速突击,因此就无法将其迅猛的突击能力发挥出来。而坦克部队的后勤保障需求相当巨大,且在作战时的灵活性不大,这些还拖累了其他的部队。相反,以装甲战车为主的轻装甲部队在战场上的表现反而要好得多。因此,古迅雷就将当时的两个坦克师留在了后面,同时还将陆军司令部新提供的四个坦克师换成了装甲师,而且全部换上了轻型装甲战车。而保留下来的两个坦克师也主要用来攻坚,在战役推进中并没有什么大的用途。
  除了对地面作战部队的编制进行了调整之外,古迅雷还加强了航空兵地投入,而且在五月初的时候就提出派遣空降兵参战的要求。到五月底的时候,陆航派遣到墨西哥的作战飞机已经超过了2000架,可是因为没有更多的机场,同时在后勤保障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所以陆航无法在这边部署更多的战机。而在以往,古迅雷是很少在战场上使用空降兵的,从俄罗斯到澳洲,古迅雷一直以装甲部队为主力,几乎就没有使用过空降兵。墨西哥战场上的特殊环境让他第一次提出了派遣空降兵参战的要求。
  陆军司令部很快就满足了古迅雷的要求。当时,陆军的主要战场就在墨西哥,除此之外,也没有多少用武之地了。而在战争期间,帝国陆军前后共成立了十八个空降师,空降部队的总兵力超过了30万。现在,这些空降师都被留在了后方,除了训练之外,就没有什么事好做。在古迅雷于五月初发出要求之后,陆军司令部就很快调整了派遣到墨西哥去的第三批远征军的兵力配制,在削减了四个坦克师之后,多余的海运力量不但可以为古迅雷补充四个轻型装甲师,还可以再额外运送这个空降师。这两个空降师在五月底就到达了墨西哥战场。
  有了空降师,并不等于立即就可以投入战斗。当时,陆航一直缺乏机场,并且缺少有效的后勤保障手段,从圣何塞港到古铁雷斯的公路主干线要到年底才能够完全通车。而当时在墨西哥南部,以及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与萨尔瓦多的三十多个机场全都塞满了作战飞机,哪有地方容纳空降部队的运输机与滑翔机?就算对这些机场进行扩建的话,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还得动用大批的工程部队,肯定会影响到公路主干线的修建工作。另外,当时帝国陆军空降兵使用的主力运输机的航程都在3000公里以内。而这些运输机不可能像海航的舰载机那样,从瓦胡岛起飞之后,中途在护航航母上降落补充燃料,然后飞往中美洲地区的机场。也就是说,这些运输机只能通过海运才能到达墨西哥战场,而当时海军又无法提供更多的运输船队。结果,这两个空降师到达了墨西哥战场之后,被古迅雷留在了后方,在没有办法进行空降作战地情况下,空降师在战场上的作用与步兵师并无太大的区别。
  在古迅雷制订的第一份战役计划中。明确提到动用两个空降师切断美军防线后方的后勤补给线。孤立前线的美军,然后出动轻型装甲部队与步兵部队,迅速撕开美军防线。完成战役进攻。在五月底的时候,古迅雷还想等到机场扩建工作完成,以及为空降师提供的运输机到达之后再发动第二次战役,也就是大概在六月底的时候才发动第二次战役。可是,在五月三十日,古迅雷就收到了陆军司令部的命令,要他在六月上旬之前发动第二次战役,并且尽可能地把战线推进到墨西哥城。
  这是由首相亲自确定地,当时主要是墨西哥政府想尽早光复首都,而且墨西哥战场上的进展也让首相极为不满。更让首相感到没有面子。当首相得知古迅雷已经获得了所需要的大部分兵力与物资,而且墨西哥政府军在拿到了更多地装备之后,其规模已经扩大到了50万人。在此情况下,首相直接命令陆军尽早进攻,而不是拖延时间。严定宇也不敢违背首相的意思,因此只能亲自给古迅雷发了命令,让古迅雷不要再磨磨蹭蹭的耽搁时间了。
  无奈之下,古迅雷不得不调整了战役计划,并且在收到命令的第二天。就派出了侦察兵与侦察机,去美军防线上寻找漏洞,同时寻找战役发动的时机。到六月四日的时候,古迅雷已经调整好了战役计划,原本动用空降兵的部分被取消,加强了正面进攻力量,主要是投入更多的轻型装甲部队。按照古迅雷的新想法,在无法动用空降兵的情况下,他只能分阶段歼灭防线上的美军,利用轻型装甲部队的快速突击能力洞穿美军的防线,然后分别包围歼灭数股美军,在击溃了美军设在特瓦坎的防线之后,由轻型装甲部队进行纵深突击,争取切断特瓦坎与普埃布拉之间的交通线,包围特瓦坎的美军,为进攻普埃布拉打开通道。
  这套新的战役计划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轻型装甲部队展开的,而且古迅雷估计,只要打下了特瓦坎,美军就会主动放弃普埃布拉,毕竟特瓦坎是普埃布拉外围最主要的防线,只要包围战打成功了,那么美军就没有足够地兵力守住普埃布拉,而艾森豪威尔很少打没有把握的仗,那他就不会在普埃布拉进行坚持抵抗。而普埃布拉守不住,那就不可能守住墨西哥城。也就是说,特瓦坎将是整个战役行动中的关键点,打下了特瓦坎,进军墨西哥城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确定了这一战役思路后,古迅雷迅速的把作战计划下达到了各级作战部队。六月五日,侦察行动也基本上结束,侦察兵与侦察机基本上摸清楚了美军在特瓦坎的防线部署情况。当天晚上,古迅雷就下达了24小时战备动员命令,也就是说,战役将在24小时之内发动。次日上午,在确定美军并没有进行更高级别的防御准备之后,古迅雷在八点三十分下达了进攻命令,首先投入战斗的是部署在前线的十六个炮兵团的数千门火炮与火箭炮。火力准备时间达到了四十五分钟,期间陆航也出动了上千架作战飞机,对美军防线进行遮断式轰炸,阻止防线后方的美军预备队进入阵地。九点二十分,担任先锋的三个轻型装甲师在古迅雷确定的三个突击点上发动了进攻。十分种之后,陆军远征军发动第二次战役的消息送到了巴拿马城的海军中美洲战区司令部,韩绍锋随即就将这一重大消息转发给了正在利蒙城里寻找时机的谈仁皓与黄晓天。
  谈仁皓与黄晓天同时认识到,这就是他们在等待的机会,可是两人并没有急于下令让舰队出动,毕竟美军的反应也同样重要。到了当天下午,也就是在古迅雷赶到了图图特佩克的前线司令部,直接指挥前线部队作战的时候。雷少卿送来了一份新的情报,一艘在墨西哥湾东北部,新奥尔良外活动的潜艇发现了离开港口的一支大型运输船队。船队是在清晨出发的,潜艇跟踪了数个小时,因为护航战舰数量太多,所以无法偷袭。艇长在放弃了偷袭之后,于下午发回了电报,这支运输船队正在向西航行!
  收到这条消息后,谈仁皓与黄晓天都肯定,美军在墨西哥的防线肯定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而且艾森豪威尔提出了支援请求,不然美军不会出动运输船队向墨西哥运送作战部队与作战物资。到此,战役启动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也就是谈仁皓与黄晓天等待的机会。
  第二十三卷 前进跳板 第三十七节 地面鏖战
  在得知古迅雷发动第二次战役后,谈仁皓与黄晓天就分头命令舰队做好了出发准备,停泊在利蒙湾里的两百多艘战舰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