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3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伊都立叹了口气,道:“杨氏的事儿,孚若是晓得的,前些日子她不是有了身子么,我怕外头侍候的人不够使,便从府里挑了两房人侍候。不晓得怎么传到我额娘耳中,晓得我有这房外室,还怀了我的骨肉,定要逼我安置到家里来。杨氏害喜得厉害,说起这事儿,只知道哭,说什么不想同女儿挨脸子,挨欺负,实不敢往宅门去。我不忍心强她,就在额娘那边扯谎拖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谁想不晓得今儿额娘怎么又想起来,已经使了婆子往外宅接杨氏,无论如何今儿要抬人进府。也使人传话给我了,要是今儿不进府,往后在外头生下孩子来,不论男女,都不许往家里带。”
  曹颙听他详细道来,面上不由有些僵硬。毕竟不算是光彩事,不必如此详尽,毕竟是伊都立自己个儿的家事,直接说所求,岂不是更便宜。
  就听伊都立继续说道:“杨氏虽不是大户人家闺女,倒是也没吃过苦的。虽说不幸没了丈夫,手上也有余资傍身,都是因我的诚信,才不图名分,做了我的女人。兆佳氏虽说不是厉害人,但是杨氏却怕她占着一个‘嫡’字来压人,说什么也不肯进宅子。我也实在是没法子,她顾虑得也对,毕竟她孤身一个,没娘家依靠。虽说同李家是远亲,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说到这里,摇摇头,唏嘘不已。
  这霹雳扒拉的说了一堆,曹颙也听出条理来,却不晓得这同自己个儿有什么关系。
  伊都立唏嘘了几句,抬起头来,对曹颙道:“孚若,你本是李家的外甥儿,家里又是打南面来的,听说老大人同老夫人也将进京。看在我的情面上,你认下杨氏做个干亲成不?”
  前面的还叫话,后头的曹颙却是听不下去了。
  杨氏品行如何,同伊都立两口子感情如何,这些都同曹颙不相干。毕竟那是人家自己个儿的事,要是看不过去,不看就是。
  想要挂个干亲的名分,却是不能。
  曹颙不是自己个儿,这干亲一认,连带着平郡王福晋、曹颍、曹颐都攀得上。
  姐姐也好,妹妹也罢,真有这么一位戳在那儿,行止若是有什么差池,那其他人的名誉都保不齐跟着受连累。
  虽说伊都立巴巴的望着,但是曹颙可半分犹豫的意思都没有。
  不过,杨氏正是伊都立心尖上的人儿,曹颙若是直接回绝反倒是得罪于他。因此,曹颙面上现出几分为难,道:“大人,不是我不帮衬,可这……委实是无法应承。”
  伊都立面上果然现出有些不痛快,却是也晓得曹颙的确是个实在人,不会平白说这个搪塞,可还是不甘心的问道:“怎么应承不得,可是瞧不起杨氏出身商贾?不过是挂个虚名罢了,又不是要你真当她手足似的待!我是想安她的心,抬举她做个二房。挂个你们府,总算使得她能说话硬气些。就算是我内人真瞧不上她,看在亲戚情面上,也好相处几分不是。”
  不听伊都立说这个还好,听了这个,曹颙才想起还有曹颂堂姨母在里头。这样就越发不能应承了,要不在兆佳氏同十三福晋面前,他岂不是要挨埋怨。
  毕竟是同衙为官,曹颙也不愿为个女人的缘故,同伊都立起了嫌隙,思量了一回,道:“杨氏也不算孤身一个,也有娘家人在京,对这个妹子平素也关切几分。既是有亲哥哥在,还需要干亲做什么?”
  伊都立头一遭听说这个,甚是意外,诧异道:“杨氏还有哥哥在京里头,怎么没听她提起?”说到这里,他想起一件旧事来,道:“对了,我怎么恍惚记得她说过有个姐姐……不提我倒是忘了,就是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咱们在前门喝酒……”
  第458章 动静
  从曹府出来时,伊都立面上没什么,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儿。虽说杨氏之父杨明昌抛妻弃子,不干他伊都立的事儿。但是,想到杨氏的哥哥是曹府的门下,他就有些别扭,觉得抹不开脸儿来。
  怨不得每次同曹颙提到杨氏时,曹颙要么闭口不言,要么转了话题。
  自己当成了心肝宝贝儿之人,是曹家下人之妹,处在曹颙那个身份,却是不好点评。
  伊都立想着方才自己还曾惦记央求曹颙认下杨氏这门干亲,就觉得自己的脸有些发烫,有些臊得慌。
  不过,杨氏是李家的远亲,曹家却收留杨家遗弃之子女,这曹、李两家的关系,并不似外界所言的那般亲近。在骑马离开曹府的时候,伊都立的心里不知为何,想到此处。
  满人最讲礼数,最爱面子,伊都立自觉得丢了颜面,对杨氏的偏疼之心便淡了几分。再加上亲命难违,就是母亲发话下来,那他当儿子的能拖延片刻,却是不能驳回。
  杨瑞雪过惯了外头的悠哉日子,哪里乐意去宅门里做妾?
  伊都立匆匆离去,她还当是他回家去求情去了,没想到回来了,却是变了个人似的。她还想要哭闹,但是瞧出伊都立的无奈,也不敢当众给他没脸。
  万般无奈之下,杨瑞雪只能牵着女儿的手,上了伊都立家的马车,回那边府里……
  不提伊都立同杨瑞雪两个如何各有思量,就是曹颙这边,虽说拿话挤兑走了伊都立,但是他却丝毫轻松不起来。
  李煦向来慷慨,在江南也广有善名,但这世上又有谁是活菩萨?
  杨瑞雪是李鼎的禁脔,在李宅住的日子,首尾又有些不干不净。按理来说,对于这样的女子。就算是不屑处置,也当驱逐了事。
  要是她晓得了什么不当晓得的事儿,那怕是早就没了性命。
  区区一商家女,又是异乡之人,在京城无所依靠,想要怎么拿捏,那全看李煦心情如何、
  为何留了她的性命不说,还让她挂着李家远亲的名分?不是曹颙小人,但还是觉得其中有不可对人言之处。
  只是一时之间,让人拿不准到底是什么罢了。
  莫非,是李煦色迷心窍,用过了这个女人,不好下手,便任由她京中住着;还是李煦另有用意,想要留个美间在这边?
  李鼎已经没了,曹颙甚是希望李煦老实的安享晚年,没再弄那些乱七八糟的幺蛾子。要不然等到事发,曹家受其牵连,岂不是冤枉。
  幸好如今父亲的调令已下,旧日曹、李、孙三大织造显赫江南的局面将被打破。就算李家日后有所妄动,曹家已经回到京城。只要行事谨慎,倒不会像过去那般碍眼。
  江宁,织造府,前院,书房。
  被康熙批示发回的折子才到江宁没片刻功夫,吏部的升迁公文也到了织造府。曹寅实是不胜欣喜,原还以为要费一番周折,没想到事情已经有了转机。
  在欣喜的同事,他心里也隐隐的有些失落。
  他生在江南,六岁被送到京城嫡母处养育,而后进宫做了伴读,十六岁为侍卫。父亲去世后,来江南接任制造,至今已经将近三十年。
  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同京城相比,这边的织造府更像是他的家。
  至交好友,骚人墨客,在江南的日子,如斯难忘。
  往后,怕是再也没有这般惬意心境,要终老京城了。
  想到这些,曹寅放下手中的公文,苦笑的摇了摇头,真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天地本不全,这世上哪里有十全十美之事?
  既是想要跟儿孙团圆,又想要清闲自在,随心所欲,哪里有那么好的事儿?
  想明白这些,曹寅刚升起的感伤之情也就淡了。
  至于御笔亲批,让他举荐织造人选之事儿,他却是没有放在心上。内务府那几个颇受万岁爷器重的郎中,少不得都会列上一列。至于万岁爷钦点谁,那就是万岁爷的抬举,不干他曹寅半分干系。
  他没有揽权之心,也怕有了这个嫌疑,引得康熙厌弃。
  既是要离开江南,就是割的干干净净才好,要不然举荐了旧日亲信,往后这边有了什么干戈,还抛白不干净。
  举荐江宁织造人选的折子送上去,等到了御前,再发还回来,也得一个多月的功夫。这段日子,倒是可以访访旧友,省得日后天高路远,不得相见。
  这都是后话,眼跟前儿,最紧要的,是将这个消息告诉夫人。这些日子,李氏既是盼着回京,又怕折子被驳回,整日介也是有些恍惚。
  开阳院上房,李氏坐在炕边,给孙子天佑讲古,不外乎曹家祖上从龙入关那些旧事。
  这都是早年见天听老太君念叨记下的,李氏口里讲着,心里却是有些个愧疚。早年,还是在一个府住着,儿子由老太君带着,不在她身边。
  就算日日得见,每天晚上她在心里还要念上几回,只觉得惦记得不行。
  如今她把孙子带在身边,媳妇那边不是想得更厉害。
  天佑听了几句骑马行军的话,却是有些坐不住,翻身下炕,瞪着小腿往立柜边去。在立柜旁边,放着一只竹马。
  所谓“竹马”,不过是半截竹竿,上边接了半截木制马头。
  这是曹寅为了哄孙子,亲自琢磨出来的小玩意儿。
  天佑将竹马骑在胯下,在屋子里转圈圈,边转边道:“驾,驾,骑大马……”
  李氏怕他摔着,忙站起身来,哄道:“慢着点儿,仔细磕了……”
  天佑“咯咯”直乐,仰着脖子道:“祖母,往后孙儿要做大将军,打仗去。”说完,又“驾、驾”的骑着竹马,满地跑。
  李氏见他奶声奶气的动静,笑道:“你当那个是玩儿呢,你祖父、你父亲都没想过这个,你这做孙儿的,倒是颇有些祖宗遗风……”
  刚好曹寅挑了帘子进来,听了最后一句话,开口问道:“什么祖宗遗风?”
  天佑刚好跑到这边,一下子撞到曹寅的腿上,小身子往后一仰,来了个屁股墩。许是摔疼了,他小脸一酸,小嘴一裂,就像是要哭的模样。
  李氏同曹寅见大孙子跌了,都心疼的不行。李氏忙抄手抱起,揉了揉孙子的小屁股,口中道:“哎呦,哎呦,摔疼祖母的大孙子了,不疼,不疼……”
  曹寅也上前,仔细看了,看是不是磕了哪儿。
  天佑见祖父近前,伸出两只小胳膊,搂了曹寅的脖颈,却是破涕为笑。
  曹寅见孙子亲近自己个儿,心里也稀罕得不行,伸手从李氏怀里接过。他摸了摸天佑的大脑门,问道:“上午都玩儿什么了?告诉祖父,想祖父了没有?”
  天佑用小手抓了曹寅的胡子玩儿,嘴里回道:“想了……想着祖父同孙儿玩儿……玩大马……”
  曹寅抱着孙子,在手中掂了两下,将他放在脖颈上。
  天佑又是觉得好玩儿,又是觉得害怕,嘴里“咯咯”笑着,小胳膊却越发往前搂。小手捂到曹寅的眼睛上,曹寅也笑了,抓了天佑的小手,转过身对李氏道:“吏部的行文下来,升了礼部左侍郎,只等着这边差事交接了,就能上京。约莫着,最迟年底也能成行了!”
  李氏听了,欢喜不已,双手合十,红着眼圈,却不晓得说什么好了。
  曹寅见妻子如此,想起一事儿,道:“你自幼在南边长大,不是嫌京城天干儿风尘大么?这要是到了冬天,可是比江南冷得多,还不晓得你受不受得住。”
  李氏侧过身子,用帕子将脸上的泪擦了,笑着说道:“瞧老爷说的,我何曾那般金贵了?冷点算什么,多用两盆炭就是。只要能跟儿子媳妇在一处,别说是冷些,就算是让我吃糠咽菜,我也是欢喜的。”
  李氏这句话,却使得曹寅想起去年父子一道进京恭贺万寿地途中,曹颙在船上说过的那些话。
  他的心里,不由警醒。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如今曹家能从江南脱身,阖家平安,已是天大的福气。
  所谓富贵,所谓权势,他这半辈子也都经过,看得倒是越发淡了。
  儿子也不是招摇的性子,不会主动去招惹是非。但是父子两个往后同在京城为官,还都是堂官,还需越加谨慎才是,省得招惹是非。
  苏州,织造府。
  李煦看着新到的邸报,见上面有“江宁织造曹寅升任礼部左侍郎”这条,只当自己眼花。
  他揉了揉自己个儿的眼睛,将那一行字重新看过,口中念叨着:“升任,升任!”
  说起来,凭借曹寅的资历,升任礼部左侍郎绰绰有余。就是李煦,去年万寿节后,还恩赏了个户部侍郎地虚衔儿。
  让人想不到的是,曹家竟然要离开江宁。
  从康熙二年,曹寅之父曹玺下江南营造织造府算起,曹家在江南已经五十余年。谁会想到,没有半点动静儿,曹家就要离开江南。
  李煦放下手中的邸报,面上却是阴晴莫定,心中生出几分惊恐。
  是万岁爷要卸磨杀驴,还是曹家自谋从江南官场脱身?不管是哪一种,李煦心里都生出不安来。
  曹李两家,在江南也好,在京城也罢,多是被人一并提起。
  曹家从江南抽身,那李家当如何?
  京城,曹府,梧桐苑。
  曹颙回来后,原想要告诉初瑜喜云的亲事,好让她早些安心。不过,见喜云在屋子里,怕她害臊,他便先没说这个,问初瑜道:“二婶那边预备的如何,小二、小三那边不都是打算十月过礼么?”
  初瑜回道:“今儿二婶还说呢,因过礼时要预定婚期,自是想要等着老爷太太来。二婶让额驸往南边再去信问问,看看老爷太太腊月里能不能到京。要是能的话,婚期就定在小年后。要是赶不及,就再等几个月,等老爷太太来了再说。”
  曹颙点点头,道:“如此才好,家里这些年也没什么热闹事儿,要是父亲母亲进京后再操办喜事,也能使得二老乐呵乐呵。”
  说话间,喜云已经带着小丫鬟避出去了。
  曹颙看了看喜云地背影,转过头来,对初瑜道:“我方才问过张义了,他那边也像是看对眼了,万分乐意。等忙过这段日子,倒是要记得抽空将他们两个的亲事办了。”
  初瑜听了,脸上露出几分欢喜来,道:“如此大善!打我记事儿起,喜云便在我身边,要是嫁到外边儿去,我还真是舍不得。”
  曹颙道:“往后父亲母亲到了,府里人口越发多了,到时还需你多费心。母亲是个好脾气的,你这边也就别太宽了,省得住着不安生。”
  初瑜应了,问起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