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秘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曹操秘史-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据郭颁的《世语》一书说,陶谦派去的人扑了个空,曹嵩一行已离开了琅邪国。他们于是追赶,在泰山郡的华县一带追上。曹家人正在这里等应劭来接应,还以为这是应劭的人,没有防备,结果全部被杀。
  《后汉书·应劭传》与这个说法差不多,说曹嵩携曹德等一行进入泰山郡,应劭派人已经接上了,但此时遭遇陶谦的突然袭击,全家人被杀。
  对此,同书中的《陶谦传》进行了补充,说不是陶谦派人干的,而是陶谦手下一个将领(未记载姓名),此时驻扎在距事发地华县不远的东海郡阴平,其手下士兵听说曹家人很有钱,就在路上设伏,在华县、费县一带把曹嵩等人杀了。
  韦曜的《吴书》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陶谦听说曹嵩想儿子,就派部将张带领二百人护送。曹家人很有钱,光值钱的东西就装了一百多车,张等人见财起了异心,在华县、费县一带将曹嵩等人杀了,抢光了东西,跑到淮南去了。
  上述各种记载中,《世语》写得最细。说陶谦的人先把曹德杀了,曹嵩听到外面有动静,知道不妙就往后院跑,后院墙上有一道缝,他想从这里钻出去。跟他一块儿跑的还有一个他最喜欢的妾,曹嵩想让她先钻,无奈这个妾长得太胖,钻不过去,曹嵩没办法,只好跑到厕所里躲起来,但被人发现,一行人全部被杀。
  考察一下这些说法,《吴书》最不可靠,这部书一贯吹捧孙吴,对于曹操能贬则贬。按照他的说法,陶谦是个大好人,好心好意办了个好事,曹操不仅不领情,事后还归罪于他,实在冤枉。
  《世语》的说法有点像传奇故事,尽管细节很生动,却不可靠,陶谦如果想杀曹嵩等人,恐怕早就动手了,琅邪国在他的地盘上,非等曹操来接人他才动手吗?况且,把人杀得一个不剩不符合陶谦的利益,如果他真想跟曹操翻脸,把人控制起来作为人质也许更明智。
  当这些不同的材料摆在司马光面前时,经过慎重分析,他采用了《后汉书·陶谦传》中的说法。《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述这件事的:“前太尉曹嵩避难在琅邪,其子操令泰山太守应劭迎之。嵩辎重百余辆,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掩袭嵩于华、费间,杀之,并少子德。”应该说,这个说法比较合理。
  不管怎样,曹嵩、曹德等数十口全部被杀死在泰山郡华县附近,没有留下一个活口(否则也不至于有那么多版本了),这已成为事实。与此有关联的,一个是徐州刺史陶谦,他是重大的犯罪嫌疑人;另一个是泰山郡太守应劭,这个著名的学者、《风俗通义》的作者,害怕曹操连他一块儿追究,干脆弃官而逃,到邺县找袁绍去了。
  消息传到兖州,还在定陶休整的曹操几乎不敢相信,他简直疯狂了。
  虽然父亲对自己选择的道路一向不看好,但作为自己事业上最大的支持者,父亲一直对自己都尽可能地给予帮助。自己起兵以来,父亲整天担惊受怕,不敢待在谯县,远避琅邪国,如今又命丧他乡,说起来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
  由于曹家没有一个人能够活着回来,应劭又不知去向,对于整个事件的经过,曹操不是很清楚。但曹操不用太多思考,就得出结论:这件事只有一个人能做,也只有一个人敢做,那就是陶谦。
  陶谦,我要让你血债血偿!
  曹操迅速调整了计划,命令部队停止休整,全部进入战备状态。他要亲自领兵杀往徐州,找陶谦报仇雪恨!
  【三、展开复仇行动】
  曹操的复仇行动还未及展开,陶谦那边反倒先动起了手。
  陶谦率先向兖州发起进攻,时间大约是初平四年(193年)的夏天。在此之前,陶谦这边发生了几件重要的事,需要交待一下。
  一件事是,陶谦此时已被长安的“三人小组”正式任命为徐州牧,此前他一直担任的职务是徐州刺史。
  大约在曹操派王比出使长安的前后,陶谦也派人到长安进贡,他派的人叫赵昱,是当地的名士。当时陶谦手下有几个名人,除了赵昱以外,还有王朗、张昭等。王朗字景兴,是前太尉杨赐的学生,算起来跟灵帝刘宏和前大将军何进还是师兄弟,他跟赵昱共同劝陶谦通使长安,陶谦接受了建议,派赵昱到长安。
  与曹操的情况不一样,陶谦的特使在长安受到欢迎,这是因为陶谦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刺史,而曹操的兖州牧则查无出处。最后,朝廷拜陶谦为安东将军,由徐州刺史升格为徐州牧。同时任命赵昱为广陵郡太守,任命王朗为会稽郡太守。王朗就是这时候离开陶谦到江南上任的。另一件事是陶谦与黄巾余部阙宣联合,势力大增。
  根据《后汉书·五行志》的记载,这一年夏天中原及华北地区出现了罕见的自然现象:正值炎夏,却刮起了寒风,像冬天一样。
  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鼓励了想造反或者正在造反的人,在他们看来这是天亡刘汉的又一明证。徐州刺史部下邳国一带有个叫阙宣的人领头造反,响应的人很多,当他看到上天也出来惩戒当权者时,于是不再客气,自称天子,与长安的献帝分庭抗礼。当时敢造反不算什么本事,但敢于自称天子那绝对是勇气可嘉。
  刚刚被朝廷任命为徐州牧的陶谦不仅不率兵讨伐,反而跟阙宣联合起来,势力进一步增强。陶谦一方面派人跑到长安向天子宣誓效忠,一方面与自称天子的人称兄道弟,这位仁兄的务实主义作风实在可以。
  但是后世也有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比如司马光,他不相信身为徐州牧的陶谦真的会和造反分子公然搅到一块儿,因为这种行为跟直接造反没有什么两样。持这种看法的还有黎东方先生,他认为不仅曹嵩被杀与陶谦无关,而且和阙宣联合这样的事根本就是子虚乌有。这代表了一种很流行的看法,在许多人眼里陶谦是个谦谦君子,而非小人。
  但是,如果结合陶谦早年在西北前线时就流露出来的独特个性来看,说他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温和的长者似乎有点不可能,陶谦到徐州后亲信小人,打压正直之士,玩弄手腕,大搞两面派,一桩桩事件都有记录,关键时刻与阙宣这样的实力派结合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得到徐州牧的头衔,联合阙宣,如果把这两件事合在一起看,此时的陶谦既提高了名分,又增强了实力,正是事业的上升期。他未必会把曹操放在眼里,如果陶谦早就有挑战曹操的想法,有意策划曹嵩被杀事件,也有这样的可能。
  有意策划也罢,被误会也罢,眼下与曹操的一战已是难以避免。陶谦与阙宣组成联军,率先向兖州发起了进攻。
  他们进攻的方向不是曹操正面的陈留郡、济阴郡,而是右翼的泰山郡、任城国等地。泰山郡太守应劭已弃官逃往袁绍那里,曹军在这里的防守相对薄弱,任城国以及泰山郡的很多地方被陶谦占领。
  面对敌人先发制人的进攻,曹操决定兵分三路:一路由夏侯统领留守兖州,重点是鄄城、濮阳、定陶、东武阳等战略要地,荀、程昱留下协助他;一路由曹仁率领,由东郡的北部进入东平国、任城国,进而到泰山郡进攻那里的徐州军;一路由曹操亲自率领,由济阴郡南下,进入已为陶谦所控制的豫州刺史部沛国的北部,进而攻击徐州刺史部的彭城国(治所在今江苏徐州一带)、下邳国(治所在今江苏邳县一带)等地,直捣陶谦的大本营郯县(今江苏郯城)。
  总体来说,就是以偏师对抗陶谦的主力,而将主力向敌人之侧冀发起进攻,对于已失去先发优势的曹军来说,这不失为一个正确的选择。
  这是一场无法预料结局的战争,曹操离开鄄城前告诉夫人卞氏说,如果自己回不来了,就让卞氏领孩子们前往陈留郡投奔张邈(我若不还,往依孟卓)。
  战事从这年秋天拉开,曹军一路顺风,势如破竹。曹操亲自率领的这路一口气拿下兖州境内十几座被陶谦占领的城池,直逼徐州境内的战略要地彭城,逼着陶谦从右路撤军,亲自率军来战,双方在彭城进行了激战。
  古代九州里就有徐州,徐州也被称为彭城。彭城是座古城,城池四周虽然被大小不等的丘陵、高地所环绕,但交通却十分发达。东汉有一条起自洛阳的东方大道,其基本走向前半段约沿着现在的陇海铁路,后半段约沿着现在的京沪铁路,彭城就是这条大道上的交通枢纽。
  彭城周边还有泗水、水在此交汇,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大兵团交战的理想战场。四百年前,刘邦和项羽曾在此有一场大战,结果刘邦大败,项羽险些把刘邦生擒。曹操与陶谦的彭城之战没有楚汉战争时打得那么惨烈,战事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曹军大胜,陶谦所部有近万人被杀,陶谦撤军,向东退到郯县。
  对于这场大战,《三国志·武帝纪》里只有十六个字:“秋,太祖征陶谦,下十余城,谦守城不敢出。”同书的《陶谦传》与此大体相同,只是多了十个字:“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后面这一句翻译过来,大意是:被杀死的接近上万人,尸体阻塞河道,使泗水都要断流了。
  早期的正史关于这场战争的记载就只有这二十多个字。可是后来,不知道哪位仁兄把“万数”有意或者无意地改为了“数万”,事情就有点不一样了。到了司马光的笔下,这件事已经演变成了下面的模样:
  “秋,曹操引兵击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保郯。初,京、洛遭董卓之乱,民流移东出,多依徐土,遇操至,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之不流……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一次活埋了几十万人,简直是骇人听闻!
  如果这件事真是曹操干的,我们一定把汉魏恶人榜第一名的帽子从董卓头上拽下来给曹操戴上,告他一个反人类罪!
  可惜,这不是真相。
  由于史料缺乏,还不太清楚这件事是如何从陈寿版演变到司马光版的。在较早一些的桓帝时期,彭城国全部人口不足五十万,当时全国人口是五千多万。经过黄巾起义、自然灾害、战争屠杀,到再晚一些时候,全国人口已锐减到一千多万,此时彭城国的人口想必也已大幅下降。
  曹操一边打仗,一边还得派人四处出击,把彭城国全国的老百姓都抓到一块儿,然后全部活埋?真的匪夷所思!
  曹操远途奔袭,此时用在彭城的士兵人数充其量也就二三万。攻破彭城后,曹操下令大家先不要打扫战场,也不忙追击敌人,而是干一件更重要的事:每个人分配十多个敌占区抓来的士兵和老百姓,把他们领到泗水河谷里活埋了,干不完活不给吃饭!
  即使被抓来的人已有人提前帮忙捆好、绑牢,即使将要被活埋的这些人愿意配合,完成这项任务所涉及的工程量也是巨大的。
  坑杀男女数十万口,规模堪比南京大屠杀,你能想象得出来吗?但由于司马光的权威,很少有人动脑筋细想,这样的说法在后世逐渐流行。
  不说这桩公案了,且说陶谦退保郯县。曹操继续追击,在郯县以东的武原与陶谦主力部队又进行了一场恶战,再次取得胜利,兵临郯县城下。从鄄城出发到郯县,直线距离已有上千里,曹军远道而来,虽然节节胜利,但自身消耗也很大,士卒减员,战斗力下降。对方已退无可退,拼命死守,曹军攻城不克。
  郯县难攻的原因还有一个:城里来了生力军。
  陶谦开始还信心满怀,原来想至少也能跟曹操拼一拼吧,但没想到自己的部队在曹军面前竟然如此不堪一击。眼看郯县危急,在曹军围上来之前,他赶紧派人向盟军公孙瓒求救。
  袁术被打跑后,陶谦如果再被消灭,公孙瓒对袁绍、曹操南北夹击的战略部署就要落空,所以对陶谦的求救他不能不管。公孙瓒命令距离徐州最近的田楷、刘备驰援郯县。
  田楷和刘备分别是公孙瓒任命的青州刺史和平原国相。刘备带着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率先到达,这时候他兵力还很有限,只有一千多人,再加上一些乌桓骑兵,以及数千难民,那阵势不像是来帮忙打架的,倒像是来吃大户的。
  但这些都是生力军。兖州军和徐州军已经打了几个月,双方都很疲惫了。郯县因为有刘备的加盟,防守力量明显增强,所以尽管曹洪、夏侯渊等人亲自督战,试图一举拿下郯县,但猛攻了几次,都没能攻下。
  长期围城是不现实的,这是敌占区,敌人的后援会越来越多,而自己队伍将面临后勤补给等方面的难题。曹操决定放弃攻城,回师兖州。
  郯县攻防战想必给曹操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从情报人员的嘴里他也许听到了刘备这个名字。在此之前,他对这个名字可能还比较陌生,但今后他的生命将与这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相知、相交也相斗,一直到死。
  在泰山郡方向,曹仁进展得也很顺利,打败了陶谦在那里的部队,收复了开县、华县、费县等地,将“曹统区”的范围扩大到整个任城国和泰山郡。
  过了年,在长安的献帝刘协下诏改年号为兴平。兴平元年(194年)春天,曹操结束了为期近半年的第一次远征徐州之战回师鄄城,陈留郡太守张邈亲自到州界迎接他们凯旋。想到半年前出征时生死未卜、曹操以家室相托付的情景,两位老战友不禁“垂泣相对”。
  【四、赤兔之奔】
  在董卓被杀、李等人控制朝廷后不久,刘表也派使者前往长安,向献帝表示忠心。像对待陶谦一样,长安的“三人小组”对于曾经被朝廷正式任命过的刘表也表示欢迎,刘表不仅升了一格,由刺史变为州牧,而且被同时加上了镇南将军的头衔,封为成武侯。
  没有跟关东联军搅和到一块,并且与袁术刀兵相见的刘表,被李等人寄予了厚望。
  刘表的使者来回都应该走武关道,这条沿着汉水南下的道路,在当年来说比今天还显得重要和热闹。刘表的使者在这条路上匆忙行走,也许会遇着一支数百人的马队,率领这支队伍的是在当时已天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