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之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军火之王-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政府要求民主德国的每个人都要看。好了,具体的你们看电视就知道了,我还要再去通知其他旅客呢。走啦,再见!”说着,爱琴便转身离去,不过在走之前还是望了李韦德几眼。
  “上帝,你看她那眼神,老大你还说她没看上你?要是没看上你,怎么不见她像看你那样看我们呢?”丹尼捶胸顿足起来,乔尔也是连连附和。
  “好啦!我哪有兴趣和精力管这事?这几天早出晚归的忙的晕头转向,可是事情却毫无进展,现在正急得头痛着呢,就别管这种事情了。”李韦德微微皱眉的一摆手,制止住了丹尼和乔尔继续在这件事情上多说什么。
  “还愣着干嘛?快打开电视看看啊!刚才爱琴来这里,不就是通知我们,说有重大的事情发生么?”李韦德看见两人虽然不再说什么但还呆站在原地,便连忙催促其打开办公桌上的电视机,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望着丹尼去打开电视,李韦德此时心里也正纳闷着,爱琴刚才说是政府要求民主德国的每个人都要看电视,还是看西柏林电视台,可是怎么会这样?要知道,所有以苏联为首的华沙国家政府,可都是反对民众收看西方电视台节目的。
  但因为东柏林这个地方的地域关系,在这里每天晚上,西柏林电视台所播出的节目,都会在东柏林的电视屏幕上显现。东德政府无法制止这种电波的流通,也无法控制人们的思维动向,也只好眼看着这种情况发生。
  说实话,西方电视节目对生活在共产主义阵营下的民众,其影响力可谓是潜移默化。例如,西德广告节目中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对于生活在共产主义阵营下的民众来说,可望而不可即。民众便开始逐一比较:我们虽然有便宜的住房和食品,可是我们没有便宜的彩色电视,没有设备先进的汽车,没有音质良好的录音机……我们的工业技术真正是几十年一贯制,没有一点改进。你说这样的情况下,民众还不越来越对现在制度不满,向往西方似的生活?
  正因为有着这样巨大的危害,所有华沙国家政府也包括东德政府,虽然制止不了东柏林的民众去收看西柏林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可也绝对不会去支持,所有人只是偷偷在家看而已。可今天,怎么东德政府会让所有人收看西柏林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呢?
  当电视被打开,调到西柏林电视台的频道后,这一切疑问都被解开。而眼前电视屏幕里所看到的景象,却让屋内的三人都惊呆了。
  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72秒钟后,在1。5万米高空突然爆炸,飞机在顷刻之间炸成一团红白色火雾,飞机的残骸碎片在一小时内散落到距发射中心9 公里的大西洋洋面。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包括预期成为宇宙中的第一位普通公民的中学教师麦考利夫夫人。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惨重的事故。数以千计的佛罗里达现场观看者,和数以亿万的电视机前的电视观众,目睹了这令人心碎的灾难。
  对这次事故的原因还没有任何线索。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官员说,在进行调查期间所有的航天飞行都应停止。本来这一年将是宇航史上最忙碌的一年,预计实施15项航天计划。然而“挑战者”号失事,将会使美国宇航工程处于停顿状态,无限期推迟。
  看着电视中特别新闻节目的报道,以及屏幕上反复播放着的失事场面,李韦德三人都被震惊了,久久发不声音。
  “Shit!”过了好半天,才终于听到了丹尼嘴中发出了一个单词,接着就见到他从沙发上蹦跳起来,“妈的,见鬼!怪不得东德政府让所有人观看西德的电视节目呢,原来就是为了这个啊?美国航天出如此重大事故,苏联和所有华沙成员国政府,自然是笑翻了天。他们肯定是在向人们炫耀:看,美国的航天技术多差劲,像这种高技术重工业远不如苏联,还是苏联高科技重工业发达。真是狗屎一样!”
  是因为这样么?从震惊中回神过来的李韦德,听到丹尼的叫嚷后,忽然感觉有点奇怪。东德政府让人们看这个,就是为了这点炫耀?李韦德觉得哪里有不对劲的地方,但一时之间也觉察不出来,只能是摇摇头抛下此念头,制止了丹尼的继续叫骂。
  “一个大机会失去了啊!”一旁的乔尔这时却发出了一句感叹。
  “大机会?”李韦德有点讶异的看着乔尔。
  只见乔尔耸耸肩膀,有些懊恼的说道:“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这一爆炸,美国股市也肯定要抖三抖随之下跌,特别是和航天有关的公司企业,肯定是要大跌一场。如果我们现在还在美国的话,把我们的钱都投进股市由我操盘一场,肯定是能大赚一笔的。可惜啊!”
  李韦德有点愕然,航天飞机失事能够想到股市上去,也只有乔尔这样懂行的人了,自己刚才可是一点也没有往这方面去想。
  看到乔尔懊恼不已的样子,李韦德拍了拍乔尔的肩膀:“算了吧!就不用懊恼了,这个世界上的机会,本来就不是能够全部抓住的。况且是这种天灾人祸的偶然事件,事先哪里能够预料到?”
  虽然安慰着乔尔,但李韦德心里却也有点不平静。自己来东德这里好几天了,可一点进展也没有,自己原先的计划和目标能不能实现,现在也没有了完全的信心。要是不能成功,那可真是白来一趟,还不如留在美国,如乔尔所说的以这次航天事故赚上一笔,说不定赚的钱还不少呢。
  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李韦德也只能按压住这样的心思,又重新开始思考自己该怎样去做,才能让自己在正式跨入军火商这一行后所要做的第一笔生意能够实现并完成。
  放弃了在昂纳克夫妇身上做文章,李韦德又仔细调查和考虑了一番,发现留在东柏林似乎没什么用了,因为在这里的各政府官员们,都是一些对他的生意来说没有用处的人。于是李韦德把目光又投向了别处,他发现是时候去德累斯顿一趟了。
  位于东德的德累斯顿,是德意志的历史文化名城,不过对李韦德来说,这个城市更重要的含义是:苏军德累斯顿基地。
  苏军德累斯顿基地属于苏军西部集群,西部集群即苏军驻德部队,是苏军西方战区总司令部(设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的一部分。驻德苏军是苏联在国外最大的驻军,八十年代还保持著二十八万人的兵力,基地遍于民主德国各地,而德累斯顿则是苏军在东德境内的最主要的军事基地。
  李韦德既然是想在即将到来的驻德苏军裁军的机遇中获得商机,而在东柏林又寻找不到建立渠道的机会,那么还不如去德累斯顿去看看。
  想通了这点,李韦德便准备第二天坐火车独自前往德累斯顿,乔尔和丹尼自然还是要留在旅馆里,因为他们太引人耳目了,在东德期间他们也没什么大作用,况且旅馆里肯定还是要留人,不然会引起一些麻烦的。
  不过第二天当李韦德去火车站买了车票,坐上去往德累斯顿的列车时,却赫然发现了一个相识的人。
  “爱琴,你怎么会在这?”李韦德纳闷的看着,坐在自己座位旁边的美丽女孩爱琴。
  “为什么不会呢?我父母家就住在德累斯顿啊!”爱琴眨着她的那双海蓝色的大眼睛,一脸无辜而又天真的表情,“倒是基德先生您,怎么会丢下科尔曼先生和戴恩先生,去德累斯顿呢?”
  (科尔曼自然是乔尔的化名查理·科尔曼,戴恩是丹尼的化名巴迪·戴恩)
  “呃……我是听很多德国朋友强烈推荐这个城市,说它是个让有品位的人感到舒服的地方,便想去看看。而查理和巴迪他们两个没兴趣,于是我便独自前往了。”李韦德灵机一动,胡乱编了一个理由。
  “真的吗?太好了!德累斯顿可是我的家乡,很高兴从基德先生您口中听到对它的好感,欢迎您去那里作客。”爱琴一脸高兴的样子,似乎相信了李韦德所说的理由。
  “叫我的名字杰伊吧!不用叫基德先生和使用敬语了,我们算是朋友了,我不也是只叫你的名字爱琴么?”李韦德面露微笑的说道。
  “好的,基德……哦不对,是杰伊。”爱琴脸颊微微泛红,改了称呼。
  李韦德点点头,笑颜以对。
  这时只听一声“呜……”的汽鸣声,火车到点开始启动了。
  第二十一章 克格勃的邀请
  从东柏林到德累斯顿是有一段路程的。从车窗望去,东德境内离首都越远,景况越荒凉。陈旧的工厂厂房显得灰溜溜的,四外乱堆着废旧的机器零件和垃圾、煤渣。虽然因为还是冬天,农田旷野还是一片荒芜没有种植作物,但土地显然并没有细心平整,想必这样田地种出来的作物也会因肥力不均而参差不齐的。偶尔经过一个村落,也看不出什么新气象,连站在路边观望的村民都有点神情呆滞。
  窗外是枯燥荒凉的,但窗内却是气氛良好。有美女相伴聊着天,在欢声笑语中路途都似乎变短了,不知不觉中李韦德就发现,火车已然到达了德累斯顿火车站。
  德累斯顿果然是德国的文化名城。出了火车站就可以看到许多马的雕塑,从车站通往中心小广场的整条街上排了就有二十几座。这些马都是同样的造型动态,但是表面上是不同的图案。这和以前请艺术家们在柏林熊或伦敦牛上作各种创作看来是一样的,不过李韦德觉得还是柏林熊或伦敦牛的造型来得更好看一些。
  “杰伊,你第一次来德累斯顿,我还是带你去找家旅馆吧!”当听到李韦德说要在德累斯顿停留几天,一出火车站爱琴便自告奋勇的招呼道。
  “好吧!”看着爱琴一脸热切的目光,盛意难却,李韦德只好点点头,不过他也确实第一次来德累斯顿,先让爱琴领路找家旅馆安顿下来,也确实省了不少工夫。
  听到李韦德答应了,爱琴是喜笑颜开,不过紧接着脸上又露出遗憾的表情,“可惜我父母家太小了住不下,不然你干脆到我家住几天得了。”
  “不用了,哪能就这样贸然打扰呢?”李韦德心中有点冒汗,本来他还想询问爱琴住在德累斯顿哪里呢,现在也不好多问了。
  德累斯顿街头地面上满是铁轨线路,这种有轨电车都是很老式的那种。车票一般是在车站处的售票亭上买,然后上车时再在车上的打卡机上打一下。坐车的时候也经常碰到戴着红袖章查票的巡警,到底是东德这样的共产主义国家,所以连票也查得紧。
  乘坐着路面有轨电车,在周周折折的换车换了好几次后,李韦德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旅馆住下。由于有爱琴这个当地人作领路者,一路还算顺利。
  找好安顿之所后,爱琴便告辞离开。因为已经到了中午,李韦德也随后出了旅馆去吃午餐,顺便也到德累斯顿的街头逛逛。
  德累斯顿被称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同时它的建筑特征又很象布拉格。易北河从城市中流过,市内的著名景点和老建筑物大都集中在河的两岸。除兹威阁宫外,其他的一系列古建筑物,如教堂、歌剧院、博物馆、纪念馆等也都在这附近,所以非常集中。
  这些建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表面的大理石受到重工业的污染以及战争的创伤,所以大多是黑压压的一片。由于二战后期,盟军大举空袭德国,德累斯顿受到重创,而二战结束后苏联统治下的东德政府并没有修复很多受损的建筑,所以有些建筑至今还是一片黑色的残墙断壁,印证了战争的残酷,更为这个城市增加了沧桑之感。
  吃过午餐,漫步在德累斯顿街头,李韦德一路打量着这个城市,心中考虑着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去作,该去寻找怎样的人物才适合,下午是不是就要去郊外的苏军德累斯顿基地探察一番。
  ******************************
  转眼又过去三天,李韦德依然是毫无进展。
  苏军德累斯顿基地那,李韦德是前去探查了一番,不过那里戒备森严,别说里面防护的是密不透风,军事基地周围更是坚壁清野,围绕着宽宽的隔离带,什么风吹草动如外人侵入是一目了然,而基地里除了执行任务外很少有军人进出,就更别提非军人的其他人了,想要混进去是难上加难,可总不能李韦德就这么上门过去说“我要跟你们的长官说话”吧?那恐怕等来的只能是苏联克格勃的审问。
  苏军德累斯顿基地那不行,李韦德又把眼光收回到了德累斯顿市的政府部门。因为和苏军基地在同一个市,市政府部门的高官多少会有点在苏军基地相识相交的朋友,如果通过他们的介绍也许能够建立通道;另一方面因为此地为重要战略要地,苏联方面也必然派遣很多人员安插在市政府部门,或许也能够找到合适的关键人物呢。
  不过接着李韦德就又头痛了,因为市政府部门内东德籍的官员们,和东柏林的官员们一样怕事,不敢和李韦德有所接触,往往李韦德一靠近他们一和他们开口说话,他们见到陌生人就跟见的鬼似的转头就跑,哪怕在场的并没有任何其他人也是这样,更别说坐下来详谈了。
  而市政府部门内苏联方面派遣过来的人员呢?李韦德严重的缺少相关情报,像这样的人员外界哪能知道?既然不知道哪些人是,李韦德怎么进行接触?而且又不知道这些人到底干什么的,万一不凑巧,李韦德接触到的那人,正好是苏联方面派来的克格勃的成员呢?
  这些人当中肯定是有人是克格勃的成员。李韦德所要干的是借着驻德苏军裁军,走私裁军遗留的军火,可在苏联只有国家才有权利贩卖军火,私人走私军火绝对是违法的,就这么明目张胆的给克格勃得知那还得了?
  还是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啊!李韦德心里想到。
  在美国绝大部分事物都是可以私人所有的,这其中就包括军火买卖方面。虽然在美国签署的国际条约上,由美国或美军处,私人贩卖军火给外国也是违法的,但其实实际情况中这种事情很多,国家有关部门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可以说地下军火走私,反而是对美国公开合法的军火交易的有利补充,联邦政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