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龄不符。因为他要是扶苏的儿子的话,我们可以算一算他有多大年纪。秦始皇是四十九周岁,虚岁五十岁死的,我们就按五十岁算。秦始皇五十岁死,他多大岁数生他的皇长子扶苏的呢?历史没有记载,我们推算一下,就按十七岁生儿子来算。如果他十七岁生儿子,那么就得十六岁结婚啊,这个就差不多是够早的了。十六岁结婚,而且十七岁就生了扶苏了,那么这就意味着秦始皇跟扶苏的年龄相差了十七年。秦始皇死的时候,扶苏的年龄应当多大呢?应当是三十三岁,五十减十七不是三十三吗?
扶苏的儿子,我们再算一算。扶苏死的时候三十三岁,假如说扶苏也是十七岁生儿子,生了个子婴。是这样的话,那么当秦二世继位的时候,你用三十三岁减十七岁,秦二世继位的时候,那个儿子多大呢?十六岁。秦二世就做了三年皇帝,那么扶苏的儿子十九岁,这是最大的年龄了。假如说他是扶苏的儿子的话,就是秦二世的侄子的话,他只能是,在秦二世被杀的时候,他十九岁。但是,史书明确记载,子婴在刺杀赵高之前和他的两个儿子在一块儿密谋,他和他两个儿子商量,商量好以后,把赵高杀了。你想想,他才十九岁,他就和他的两个儿子商量。他十九岁,我们也按他十七岁生儿子,他儿子就只有两岁。两个儿子,都算双胞胎,和他两个两岁的双胞胎儿子商量怎么把赵高给做掉,这能成立吗?说不过去,年龄不符。因为史书明确记载,子婴杀赵高的时候是和他两个儿子在一块密谋的。你要这样一算,秦二世的侄子这个说法不成立。
再一个,地位不称。赵高在立子婴的时候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他说子婴在老百姓中间很有影响。假如子婴是扶苏的儿子,那么他只有十九岁,他在老百姓中间有多大的影响?那也不过相当于咱们现在一个八零后,甚至相当于一个九零后,你说他在全国老百姓中间有多大影响?这不可能。所以“二世兄子说”,也就是秦二世侄子这一说也不能成立。
另一个说法呢,说他是秦二世的哥哥,此话也不可靠,虽然是《史记·六国年表》明确记载的。它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何以苟活?就是他怎么能活下来?我们知道秦二世当了皇帝以后,他把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视为政治对手,都杀光了。为什么子婴能活下来啊?这是第一点。活不下来的。
第二点,史书还记载,当秦二世要杀蒙恬、蒙毅的时候,这个子婴是挺身而出,劝秦二世不能杀,而且劝的话说得非常重。子婴怎么说呢,他说你现在要杀蒙恬、蒙毅,就像赵国的亡国之君赵迁杀那个大将李牧;就像齐国的亡国之君田建,他杀他的忠臣。你想想,把秦二世比作亡国之君,他要是秦二世的哥哥,他不被杀已经是万幸了,他还敢说这样话?而且说完以后,秦二世不予计较,没有追究责任。这个话绝不可能是秦二世的哥哥说出来的。那反过来也证明这个人在与秦二世的关系上是有特殊身份的一个人,他不可能是秦二世的哥哥。他要是他哥哥,要么被杀,要么小心谨慎得一句话都不敢讲,怎么敢说这么重的话?不可能。
最后剩了一说,他是秦始皇的弟弟,这一说出自《李斯列传》。那么,这一说可靠不可靠呢?我觉得有三点要提出来。第一,年龄相符,他是秦始皇的弟弟。秦始皇是五十岁死的,他弟弟多大?至少四十多吧。那么他的儿子多大?那差不多也是十多岁,他和他的儿子商量杀赵高,这在年龄上说得过去。第二,身份相符。他向秦二世进谏的时候,话说得那么重,秦二世不计较他。为什么呢?很简单啊,这是他叔叔,他既然是秦始皇的弟弟,那就是秦二世的叔叔,他的身份在那儿放着呢,话说得再重,毕竟是他叔呢,他不敢轻易对他叔叔怎么样,这是第一。再一个,秦国的国君是继承制,历来都是父死子继,弟弟是不能继承君位的。只有秦武王——就是爱举重的秦武王——他死的时候因为太年轻,没有儿子,选了他一个兄弟继位。秦始皇的弟弟由于不能继承君位,所以他最没有顾忌。因为他的身份不能当官,不能当国君,所以他不怕。你要是有可能当,那秦二世就盯上你了,就惦记上你了,那就麻烦了。因为你不能继承君位,那你就没有这种对秦二世的威胁了,所以说话就很随便了。第三点,声望相合。他既然是秦始皇的弟弟,四十来岁,他在老百姓中间口碑好,人气旺,这是有可能的。所以他敢于挺身而出,为蒙恬、蒙毅兄弟说话。秦二世在赵高的怂恿之下杀蒙氏兄弟的时候,李斯是一句话都不讲,惟独子婴敢于劝谏,而且话说得分量很重,可见子婴是一个很耿直的人,敢于说话,敢于坚持正义。在这种情况下,他在老百姓中间有人气,有威望是可以想像得到的。所以,我们大体上可以判断,继位的子婴应当是秦始皇的弟弟,这一说比较可靠,这就解决了我们的第二个问题——子婴是谁。
那剩下来就是第三个问题,子婴怎么把赵高给杀了呢?赵高可是只杀别人,从来不被别人所杀的人啊!子婴怎么杀的他呢?
[画外音]按照赵高的逻辑,他所辅佐的皇帝一定要对自己言听计从,这样才好控制。所以,秦始皇死后,他篡改遗诏,杀扶苏,立胡亥。现在胡亥死了,他肯定会再立一个自己好控制的皇帝,于是子婴继位了。但是,这一次赵高的如意算盘落空了。赵高不但没有控制住子婴,反而被子婴结果了性命。那么,子婴是如何杀的赵高呢?
这过程其实既简单,也复杂。说简单,可以这样讲,就是赵高在秦二世死了以后,自己想当皇帝,但是又不敢当,他就选了秦始皇的弟弟子婴继位,而且把皇帝的帽子,改成秦王。然后,让子婴到一个宫中斋戒五天,五天以后,到祖庙中去接受皇帝的玉玺来正式继位。
于是,子婴就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到那个宫中去斋戒了。到了宫中以后,这个子婴就在琢磨这件事。他跟他的两个儿子商量,还有一个宦官叫韩谈。他说,赵高杀秦二世本来是自己要当皇帝的,但是他不敢。不敢的原因是因为他怕大臣们杀了他,所以他现在立我完全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他叫我到祖庙中间去接受那个玉玺,那就意味着到祖庙里他会杀了我。这是一点。再一个,我听说赵高跟刘邦已经开始暗中勾结了,刘邦已经从陕西的武关打入了关中。赵高跟刘邦开始在秘密地接触,他们两人怎么商量的呢?赵高说我帮助你把秦国给灭掉,然后我来做关中王,关外的我就不要了。这就是他们秘密谈判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子婴就决定要杀赵高了,因为我不杀他,他必杀我。那怎么办呢?他说,赵高叫我斋戒五天到祖庙去,我就不去,我要不去,他一定会来,他只要来,我就有办法把他干掉。子婴就拿定好了主意。
到了第五天头上,五天斋戒完了,该子婴去祖庙的时候,子婴就是不去,铁定主意就是不去。然后,赵高就急了眼啊,派了几拨人马请,请不动,最后赵高亲自来了。赵高一来,子婴就传他入宫,这一入宫,子婴就指使宦官韩谈在自己的宫中把赵高给刺杀了。而且立即下令,对赵高灭三族。就这样,事情很简单地处理完了,就是引诱赵高到他宫中来,然后在宫里把赵高杀了。所以杀赵高,杀得一点悬念都没有。赵高到死都不明白子婴还敢杀他,他万万没想到。
到此为止,沙丘政变的三个重要人物——赵高、胡亥、李斯——每个人都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这里就来了一个问题了,赵高这个人是一个非常善于搞阴谋的人,他把扶苏杀了,把蒙恬、蒙毅杀了,把李斯杀了,把秦二世都杀了,为什么竟然会栽到子婴的手里头呢?这个人是很了不起的,要论搞阴谋诡计,李斯、胡亥都不是他的对手,他怎么会栽到子婴的手里呢?其实原因只有一点,就是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过低地估计了子婴。赵高因为杀扶苏、戮蒙恬、诛李斯、弑胡亥,他觉得自己很了不得了,没有人敢奈何他。他公然能在朝廷大堂之上上演“指鹿为马”的这种游戏,他觉得他非常了不起。所以,他就认为没有人敢奈何他,这是他非常自信的一点。
另一方面,我们来看子婴。子婴这个人为人一向很低调,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公子,既没有政治野心,又没有政治资源,三也没有显露出来过人的才华,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所以,赵高也就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赵高真正放在眼里、认真对待的人没有一个人能躲得过他的屠刀。我们刚才讲的那些人,只要叫赵高惦记上,那就完了。我们经常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赵高就是天下最大的贼,你只要叫赵高惦记上,那你就肯定跑不了了。但是赵高就是没有惦记上子婴,所以子婴躲过去了,反而把赵高给杀掉了。我们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来,子婴这个人不是一般的人,他是一个有魄力、有智谋,而且行动非常果断的人,所以,他才能够最后把乱秦亡秦的元凶——赵高——给杀掉。于是,赵高最后被子婴所杀,走完了他罪恶的一生。
[画外音]恶贯满盈的赵高终于走完了他罪恶的一生。史书记载赵高的活动主要在秦帝国建立以后,如果说赵高在秦始皇生前无法对秦帝国产生重大影响的话,那么在秦始皇死后赵高的活动深深地影响了历史的进程。他的所作所为不管是不是主观行为,其结果都造成了秦帝国的快速灭亡。那么,对于赵高这样一个人物后人给出的评价是什么呢?
实际上,后人在谈到秦国灭亡的时候总是不断地提到赵高。因为只要谈秦国灭亡都绕不过赵高:赵高发动沙丘政变,赵高杀蒙恬、蒙毅,赵高杀李斯,赵高杀胡亥。赵高把秦朝的中央政府变成了一个血流成河的屠宰场,简直可以说是秦朝灭亡的一个屠夫。这个人我们怎么看待他?
历史上,对赵高的评价有两种,有两个针锋相对的观点。一个观点认为,赵高是乱秦亡秦的罪人,这是一种看法。另一种看法认为,赵高是为赵灭秦的功臣。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那么哪一种看法更正确一点呢?赵高在整个秦朝灭亡过程中,他一共走了五步关键性的棋,我们不妨看一看他这五步是怎么走的。
第一步,沙丘政变。秦始皇病故沙丘是一个突发事件。赵高是沙丘政变的主谋,他说服胡亥,胁迫李斯,以胡亥为政治筹码和豪赌的工具,以李斯作为自己的帮凶和伙伴,发动了沙丘政变,杀掉了秦始皇钦定的接班人扶苏。这是他在秦朝灭亡过程中间走的关键的第一步——沙丘政变。
沙丘政变以后,赵高做的第二件重大的事情就是诛杀蒙氏。我们讲过,蒙恬、蒙毅是秦国三代的功臣,这是个功臣世家。蒙恬、蒙毅,一文一武,一个朝中、一个朝外,对秦帝国的巩固是一个关键性的稳定因素。赵高在杀死扶苏以后,第二个要除掉的就是蒙氏兄弟,这是赵高乱秦亡秦的第二步。
第三步,清除公子。秦始皇是二十多个儿子,十几个女儿啊,这都是秦始皇的直系的亲属。胡亥继位以后,由于心虚,他是篡改遗诏,窃取了君位,所以他就很本能地把他的兄弟姐妹视为政敌,要除掉他们。赵高就利用了胡亥的这种心理,怂恿胡亥,把他的兄弟姐妹全部杀光。秦二世胡亥当时只想到这些人是将来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皇权的人,但是秦二世没有想到这些人也是拱卫自己的一股力量。所以,秦二世把他的兄弟姐妹全杀光了以后,最后他在望夷宫被赵高逼着自杀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帮他。他的兄弟姐妹全被他自己亲手杀掉了。这是第三步。
第四步,陷害李斯。这里我们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虽然在沙丘政变中李斯成为赵高的帮凶,但是李斯跟赵高不同,李斯是帝国的功臣,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他对秦的建立,对秦的巩固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李斯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过于考虑个人的得失。所以,在赵高的胁迫之下,他屈服于赵高,帮助赵高发动了沙丘政变。没有李斯,沙丘政变完不成。但是,就这么一个人,帮助赵高发动政变,让赵高一步一步攫取了权力,到最后他的结局是被陷害,而且被陷害得很惨。
最后一步,那就是诛杀胡亥。因为把所有的人都除完了,最后就该杀秦二世了。在秦二世被杀之前,赵高上演了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经典剧目叫“指鹿为马”。这个“指鹿为马”是相权愚弄皇权的的一个经典案例。大臣们经过“指鹿门”事件以后谁也不敢再违背赵高的意志。这样,赵高最后就在望夷宫逼杀了秦二世,成为历史上在中央集权制度之下以臣弑君的第一人。
所以,我们回顾一下赵高亡秦的五步,可以看出来,赵高对秦朝的灭亡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当赵高达到权力的顶峰的时候,他也走到了地狱的大门口,这就应了一句很流行的话:“上帝要他灭亡,一定要先他疯狂”。因为赵高这个人谁也管不了他,他疯狂到极点的时候自然有人收拾他。古今中外,这都是个规律。
[画外音]从赵高的所作所为来说,对于赵高的历史评价我们用任何语言都不为过,他是一个典型的小人嘴脸。但是在后世对于赵高的评价中还有另外一种声音,他们认为,赵高是亡秦报赵的大功臣。那么,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呢?
第二种观点,说赵高是亡秦报赵的大功臣。这个观点有没有道理呢?谁提出来的呢?提出这个观点的人不是别人,是为《史记》做注的一个著名学者——唐代学者司马贞。他在《史记索隐》中间说了一段非常重要的话。司马贞说:“赵高本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乃自宫以进。卒至杀秦子孙,亡其天下……”这段话什么意思呢?说赵高本来是赵国的一个公子,他痛恨秦朝灭了赵国。所以呢,他就自宫——就是自己对自己施行了宫刑,然后到秦国的宫廷中间做宦官,把秦朝的宫廷搞得乱七八糟,最后把秦朝给灭了。他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