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宫女卷-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不是“城濮之战”挫伤了楚国的锐气,那么“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混一宇内”的,恐怕就无须等到后来的秦始皇去实现了。晋国的强盛,不但扼住了楚国北上的道路,也堵塞了秦国东进的雄图。
  当然,随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的贤人,如赵衰、狐偃、咎犯、贾伦、先轸,以及晋文公以“足下”称呼的介之推等人,皆为国器,忠心耿耿,献策良多,其功绩不容抹杀,然而无论如何也不能替代晋文公夫人的作用,烈女传中称赞她:“公正果断,言行不怠,劝勉晋文,返回无疑。公子不听,强与谋议,醉而载之,卒成霸基。”
  丑王妃无盐与宿瘤
  “娶妻娶德,娶妾娶色。”这是古时流传下来的一条谚语。文明倡盛以来实行一夫一妻,所谓“娶妾娶色”已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寻觅终身伴侣,德行重于美色,仍是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甚至选择一个比较丑陋一点的也无妨。其貌不扬的女子,常在其他方面散发出璀灿的光辉,足可使做丈夫的一生一世受用不尽,“丑妇家中宝”,就是享受过这种好处的人的经验之谈。
  无盐与宿瘤就是古代中国两个奇五无比的女人,由于她们才德兼备,竟然使得齐宣王与齐湣王大为折服,而成为他们的夫人。
  无盐是个长相落陋不堪的孤女,生得臼头深目,长指大节,卯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胸,皮肤如漆。令人望而却步,年过四十,不但流离失所,甚至无容身之处。她本来有个名字叫钟离春,因生得太丑,又出生在无盐,大家就都把她叫做“无盐”,反而忘记了她的本来姓名。
  春秋战国时代,兼并侵扰,此起彼落,用现在话说是“竞争激烈”,各国的“民本思想”就都十分盛行,一个黎民百姓,也可以毫无顾忌地求见国君,陈述自己的愿望,对国家施政方针提出建议。有一天,无盐也鼓足勇气,前往临淄求见齐宣王。
  无盐见到齐宣王,大言不惭地说:“倾慕大王美德,愿执箕帚,听从差遣!”
  齐宣王后宫国色天香的佳丽比比皆是,更不缺执役人等,听了无盐的话,看着眼前这个丑陋的女人,竟然异想天开,不自量力,禁不住哈哈大笑。
  不料无盐却镇静自若,一本正经地连说:“危险啊!危险啊!”
  齐宣王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你说危险,那是什么啊?愿闻其详。”
  于是无盐慢条斯理,侃侃道来:“秦楚环伺齐国,虎视眈眈,而齐国内政不修,忠奸不辨,太子不立,众子不教,齐王你专务嬉戏,声色犬马,这是第一件可忧虑的事情;兴筑渐台,高耸入云,饰以彩缎丝绢,缀以黄金珠王,玩物丧志,利令智昏,这是第二件可忧虑的事情;贤良逃匿山林,诌谀环伺左右,谏者不得通入,谠论难得听闻,这是第三件可忧虑的事情;花天酒地,夜以继日,女乐绯优,充斥宫掖,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秉国家之治,这是第四件可忧虑的事情。危机四伏,已是危险之至!”
  齐宣王首先还是要听不听,渐渐地目瞪口呆,无盐说完之后良久才虔敬地说道:“得聆教言,犹如暮鼓晨钟,如果我今后还有一点点进步,皆君所赐。”
  刹那之间,齐宣王一惊而悟,即刻下令拆除渐台,罢去女乐,斥退谄佞,摒弃浮华,然后励精图治,从此齐国国势蒸蒸日上。
  无盐也成了齐宣王的王后。
  无盐虽然外貌丑陋,却能在进德修业上补救,学识上的修养,事理上的观察,以及道德勇气的培养,日积月累,都有了丰厚的基础,因此在第一次见面的交谈中就能一针见血地切中时弊,畅所欲言,震撼着齐宣王的心弦。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身为一国之君的齐宣王,平日听惯了阿边奉承的话语,若非具有灵明的头脑,如何能够分辨而且接受逆耳之言?更难能可贵的是闻过则喜,从善如流,是非具有坚强的意志力不可的。无盐的义正辞严,固然博得了千古美名,齐宣王也算是十分的难能可贵!
  无盐还在典籍中留下了一个“钟离春”的名字,另一个生长在齐国都城郊外的丑女宿瘤,却连姓名也没有流传下来,正史中只有一句:“君子谓齐瘤女通而有礼。”
  宿瘤世居临淄东郊,以采桑,养蚕,缫丝为生,因为颈项下长了一个大瘤子,所以大家就称她“宿瘤女”,整天忙忙碌碌为生活操劳,年逾花信还无人问津。
  “瘤子”长在颈下,就是甲状腺肿大,古代医药不够发达,无法抑制,无法切除,也不明白病因。
  尽管远远近近的婚龄男子,都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宿瘤,但她却不以为意,依然我行我素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一切不闻不问,甚至不屑一顾。
  她这种与众不同的性格,突然引起齐湣王的好奇心理,不惜移樽就教、不接触不知道,一接触吓一跳,齐湣王对她的贤德才智肃然起敬,更为敬重而滋生爱意。
  第一次见面相当偶然。那是在齐湣王的一次出游中,齐湣王前呼后拥,车骑威盛,男女老幼都聚集路旁,以欣羡的眼光观看这难得一见的热闹场面,宿瘤女却继续在路旁采桑,对齐后王的出巡视若无睹。
  宿瘤女的矜持傲慢,大大刺伤了齐湣王的自尊心,特别是宿瘤女的解释更出人意料。“妾承父母之命采桑,其他则不曾在意。”
  一个乡野女子,不慕荣华富贵,使得齐沿王大感兴趣,认为是不可多得的贤淑女子,当即下令空出后面车辆,准备载她回宫。
  不料宿瘤女心平气和地说:“大王不弃,私心窃喜,然未禀明父母,即是私奔,大王若不能以礼相求,则虽死不能相从。”
  难得齐湣王竟完全尊重她的意愿,果然非常正规地择吉备礼来迎。按理宿瘤女应该沐浴更衣,盛装打扮才是,然而她却依然布衣荆钗,迳随使者登车而去。
  穿金戴银,花枝招展的齐国后宫佳丽,看见大王以礼迎娶的“圣女”,竟是一副邋邋遢遢的村妇模样,不由得掩口而笑,等见到她颈项间竟还有一个大瘤摇摇晃晃,更加忍不住笑得前仰后合。对此齐湣王厉声怒斥:“貌美不如德美,涂脂抹粉何如素面自然,而绵绣其外,败絮其中又有何益?”
  宿瘤女接过齐湣王的话:“过去尧舜桀纣都是天子,尧舜以仁义为本,安于俭朴,茅茨不剪,采椽不断;后宫后妃,衣不重彩,食不重味,千载以下,而为人津津乐道,称颂不衰。桀纣以奢华为务,习为苛酷,酒池肉林,穷奢极欲;后宫蹈罗绮,弄珠玉,笙歌不歇,纸醉金迷,结果身死国亡,为天下所笑,视为暴君。妇人女子贵能相夫教子,守贞不二,又何必虚伪矫饰以媚人!”
  说得一大群妃嫔哑口无言,齐湣王更是大为称善,立即下令拆除重楼层阁,填平池泽,损膳减乐,停筑苑囿,后宫不得佩戴珠王,也不得衣着彩衣。
  可惜宿瘤早逝,齐湣王失去了一个有力的强内助,以至于后来流于骄矜自大,更冒然攻打燕国,燕昭王以乐毅为将,长驱直人,几乎灭掉了齐国,后来靠田单以二城复国,齐国逐渐地失去了那种雄霸地位。
  大凡一个细皮嫩肉,美艳如花的女人,一颦一笑都能惹人怜爱。而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俯首称臣,心甘情愿地竭智尽忠以供她驱策的大有人在,不需要再辛辛苦苦地进德修业,也不必谨言慎行地刻意拘束自己,只要以柔情、娇慵、蛊惑、无助等毫不费力的手法,便能牢牢地抓紧一颗男人的心,从而也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一个丑陋的女人,外貌既不能吸引男人,就只有砥励自己的品德,充实自己的内涵,再加上胼手脱足地进行永无休止的牺牲与奉献,竭尽所能地帮助男人们成功立业,获取他们的尊敬和报答式的爱情。
  男人们早就应该了解“红颜祸水”‘的道理,与其为一个美丽的女人做牛做马,何如寻觅一个并不漂亮的,但却能够脚踏实地的女人,在人生的道路上结伴同行。然而,天下的男人,始终是执迷不悟,一再重蹈覆辙,甚至为讨好娇娆的美貌女人,不惜拖得自己精疲力尽,身败名裂,实在令人纳闷!
  善玩权谋的吕后
  吕后在历史上算是个出了名的人,至今仍有许多人一提到吕后的狠毒和权变就心悸。然而早年的吕后并不如此,还称得上贤惠的女人,她为了刘邦历尽艰辛,九死一生。
  她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只是沛县的一个泅水亭长,亭长也就相当今天的派出所长。吕后的父亲过生日,吕后的父亲是沛县县令的好朋友,刘邦拍马屁,当然要去祝寿,刘邦没有什么钱,但他脸皮厚,胆子大,居然虚报一笔礼品就堂而皇之人席。这事是少见的,吕后父亲知道后,本是带些怒气出来瞧瞧,一见却大吃一惊,因为吕后的父亲精于相人之术,刘邦隆准龙颜,有天日之表,他一眼就看出来了,当机立断,不顾妻子的反对,把爱女嫁给了芝麻绿豆般的小官刘邦。
  刘邦将吕后娶过来之后,时常为了公务以及与朋友们周旋,三天两头不见人影,织布耕田,烧饭洗衣,孝顺父母及养育儿女的责任,都一骨脑儿地落在吕后一人身上。
  早年的刘邦可说有些无赖,常戴一顶自制的竹帽到处闲逛,骗吃骗喝,一次押解囚犯,因自己酒醉而使囚犯逃跑,自己也只好亡命芒荡山下的沼泽地区。贤惠的吕后除独立支撑家庭外,还不时长途跋涉,为丈夫馈送衣物及食品。据说刘邦匿居的地方,时常有一片云气笼罩,吕后追踪而至,便一定能够找到刘邦。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率众进人沛县被拥立为沛公,吕后当时也水涨船高,被尊称为吕夫人,等到刘邦攻入咸阳,被西楚霸王项羽立为汉王,吕后又晋级成了王妃。
  但吕后并没有因此过上舒适的日子,在接下来刘邦和项羽打得天昏地暗的楚汉战争中,吕后成了项羽的俘虏,甚至在项羽把吕后押到两军阵前,以烹杀吕后威胁刘邦时,刘邦居然笑嘻嘻地说,你爱杀就杀,悉听尊便。我想当时的吕后一定是心寒如冰,透骨冰凉。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吕后一直被囚在楚军之中作人质,受尽了折磨和凌辱,挣扎在生死边缘,使其心理和精神受到了严重打击,也造成了以后多疑与缺乏安全感的后遗症,变成心地狭隘,紧张恐怖,阴狠毒辣,以及凡事先下手为强的性情和办事手法。
  及至楚、汉罢兵言和,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项羽才将吕后归还刘邦,对吕后来讲,真是恍如隔世。
  后来刘邦毁约,重挑衅端,最终在垓下之战中打败项羽,统一宇内,刘邦当上皇帝,吕后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
  汉高祖刘邦长年在外征战,随军帐幕中自然不乏红粉佳人,这也是他与项羽的一点不同之处,项羽是只钟情于虞姬。在这些红粉佳人中,共有薄姬,戚姬,曹姬等多人。一个人既然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多几个女人侍候,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吕后也明白这个道理。那么是什么使吕后变成一个阴险狠毒的人呢?除了前面提到的战俘生活外,主要还是权势害人,在最高权力中心——皇宫,权力之争常常是你死我活的,你即使不想做,形势也逼迫你做,更何况吕后本身就是一个权力欲十分强烈的女人。
  一切都好说,但一旦发生实质的利害冲突,甚至影响到未来的安全问题时,吕后便感到如坐针毡,日夜不安。
  最大的问题出在戚姬身上,戚姬身材修长,气质高华,在定陶与刘邦相遇,自此两人情投意合,成了一对誓同生死的烽火鸳鸯。戚姬的儿子叫如意,言谈举止都有刘邦的风范,刘邦对他十分钟爱,加上戚姬的枕边进言,吕后儿子刘盈的怯懦不讨刘邦喜欢,刘邦大有废掉刘盈的太子头衔,另立刘如意来继承自己衣钵的可能。这件事的态势在不断发展,吕后整天胆颤心惊,眼看戚姬先是夺走丈夫的爱,如今又要攫取太子的位置,一个是情仇,一个是政敌,她必须反击,但也必须小心翼翼。
  汉代定鼎以来,千方百计想要罗致德高望重的“商山四皓”,来为治理国家出谋划策,但“商山四皓”听说刘邦不太重视儒生,言语之间又喜欢不干不净地骂人,所以始终不肯应合。
  所谓“商山四皓”就是商山之中的四位隐士,名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用里。这四位饱学之士先后为避秦乱而结茅山林。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林壑幽美,云蒸霞蔚,地势险峻,是一个隐居的好地方。
  为了巩固儿子的太子地位,吕后求计于张良。经过张良的穿针引线,刘邦都没有请动的“商山四皓”被太子刘盈和吕后的诚心感动,答应出山,作太子的宾客。经过这四位长者的教导及潜移默化,刘盈的修养和见识大有长进。
  一天,宫中大排筵席,四位须发皆白的长者,肃立在太子刘盈身后,等到汉高祖得知他们就是“商山四皓”时,便知道太子已不可废。他知道连自己都请不动的“商山四皓”都已成为太子的宾客,看来太子羽翼已成,当刘邦回到后宫把这一消息告诉戚姬时,戚姬立即泪流满面,戚姬为排谴心中的悲痛和不安,悲歌一曲,希望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得到保证,刘邦无言以对,也只能用一曲悲歌诉说无奈。
  这次吕后在张良的帮助下,取得意外的胜利,连雄才大略的刘邦也一筹莫展。
  巩固了太子的地位,吕后接着就是要树立自己的威望,吕后在树立威望中做得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杀了韩信,把自己的威望建立在韩信的人头上,使群臣慑服。
  汉初三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在汉朝建立后就过上半隐居生活,已不构成威胁;抚百姓,致稼稻使国富民强的萧何不是那种争天下的人,而且在政权建立后是急需的发展生产的人才。只有领兵多多益善,攻城夺隘,出奇制胜的韩信,始终是刘邦放心不下的,更何况韩信当年在楚汉之争中,在刘邦最危急的时刻,要挟过刘邦封王。
  汉高祖刘邦登上皇帝宝座之后,一般与他一同打天下的功臣,仍然举止粗豪,不顾礼法,甚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