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紫禁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落紫禁城-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瑞王倒在地下,胸口传来一阵剧痛,他没想这个已经靠边站的皇上会发这么大的威。他挣扎着从地上爬走,一边磕头,一边心怀委屈,他实在不明白,老佛爷究竟安的什么心。皇上已经要袁世凯出兵害她老人家,她竟然下趁此机会废了他,而且装出一副朝廷上的事仍要他点头的样子,这是何苦。
  “你们也是的,就不能等等皇上下旨吗?”慈禧不仅不帮瑞王说话,反过来埋怨他。瑞王明白老佛爷意思,只得连声说奴才该死。
  光绪走到座椅后边的龙柱旁,想到跟着自己推行新政的人,倒头来一个个落到眼前的下场,怎么不叫他痛心疾首啊!特别谭嗣同,他早得到茶水章的口信,完全有机会逃走的。他偏不走,他是存心以自己的血,向天下人昭示变法强国的决心和正气。正如他生前写过的诗句:“莫道书生空意气,头颅掷处血斑斑。”他竟然以自己的生命,完成了诗中大无畏的气概。想到他才三十出头,从湖南被自己召到京城才三个月,竟然就这样走了,光绪心中涌出一股热流,沿着脖颈子上的血管爬上眼窝和鼻沟,顶得那儿一片酸楚,两行热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人死了,再说什么也没用了。皇上,这回该下旨了吧?”慈禧转脸看一眼站在龙柱旁的光绪,声音平和地劝他。
  光绪用衣袖擦拭着眼窝,不顾一切地痛哭。此刻他不仅哭谭嗣同,也为珍妃和自己而哭,为大清国而哭。他不明白慈禧为什么当面说好支持他,背后又对他使坏,难道她不知道自己所作所为全是为了大清国的天下长治久安吗?难道她真的视权力比祖宗留下的江山伟业更加重要?他深深觉得自己太软弱,太天真。当初要是早早听了珍妃和其他人的话,先下手为强,也许不会落到现在这种局面啊!
  慈禧见这个宝贝儿子哭得死去活来,心里有些不耐烦,看一眼李莲英,示意他快点办事。李莲英会意地走到光绪身后,毕恭毕敬地说:“请皇上用玉玺。”光绪扔下腰间挂着的小玉玺,看也不看其他人,甚至没给慈禧请安便跌跌跄跄地由屏风后边出了后殿门。
  所有人全愣在那儿,慈禧的脸也挂不住了,李莲英从地上捡起玉玺,不动声色地走到案桌边,将光绪看过和没有看的圣旨一一盖上玉玺,然后才跪到慈禧面前,双手捧着玉玺递给慈禧。“看意思,人家是不想要了?”慈禧掂掂上玺,扬起额头下高高的两道眉毛。
  “皇上已经丧尽人心,请老佛爷早做决断!”瑞王认为时机已到,连忙凑上前说。他见慈禧低头把玩着玉玺,心里若有所思。连忙看一眼李莲英,示意他帮自己劝劝老佛爷。
  李莲英毫无表情地站在一边,装作没看见。其实他心里比谁都希望罢了光绪的皇位,但他才不当出头鸟。他太了解慈禧,你越想她按你意思办事她越不肯,相反有一天等你忘了自己有什么意思,她那儿的意思就来了。
  瑞王仍苦苦劝着慈禧,口口声声要老佛爷早做决断。过了好一阵子,慈禧抬起头看一眼瑞王,问他说完没有。瑞王不知什么意思,以为她听自己劝了,精神百倍地挺起胸,说奴才该说的都说了。
  慈禧挥挥衣袖对李莲英说,让他转告隆裕皇后:“让她有空去瀛台多陪陪皇上,两口子嘛。”
  李莲英连声答应着,他和瑞王一样,以为她下面一定有什么重要事要吩咐他们,伸着脖子等她发话。没想慈禧再也没说话,闭着两眼养起神来。瑞王和李莲英失望地互相看了一眼,慈禧突然睁开眼,瑞王连忙跪下,想就废皇上的事再劝劝她。不等他开口,慈禧对瑞王说:“没你的事了,回去吧。”
  为了加强对珍妃的监管,敬事房的太监们在窗上钉上厚木板,只留一些透光的空隙。大门上挂上三道铁链锁,严格规定白天下锁,晚上上锁,没得到看守太监的许可,珍妃不得出入大门,只能在这里外三间房里走动。为此李莲英特意来这儿宣读皇太后的诏书,数落了珍妃的种种罪状。说她不贤不孝,仗着皇上的恩宠在后宫挑拨离间,勾结外臣,迷惑皇上,闹出天大的乱子。因此把她打进冷宫,仍是从轻发落。要她在这儿潜心思过,痛改前非。
  珍妃躺在床上,两眼紧闭,听着对方念着慈禧诏书中所罗列的罪名,心里非常愤懑,她咬着牙龈不出声。从昨儿到今天,她已经躺在炕上一天多,除了喝点儿水,一口饭也没吃。她下决心绝食,是为了让吟儿报告慈禧,表示自己不惜以死抗命的决心。所以当李莲英来这儿宣读慈禧的懿旨时,她非但没下跪听旨,索性躺在床上不起来。
  本来按规矩,只要人有一口气,就是让奴才们扶着,珍妃也得下床听旨。吟儿向李莲英说了许多好话,说珍主子从昨天到现在没有进食,这才免了听旨的规矩,由吟儿顶替珍妃,直挺挺地跪在那儿听了慈禧的圣谕。
  其实李莲英并非什么善类,珍主子平日对他从没好颜色,心里本来就恨她,按理由不会轻易放过珍妃。他之所以没硬逼着珍主,那是因为慈禧迟迟没有废掉光绪,为了这,他不得不留一手。只要光绪一天没正式废掉,他就得留点面子。老佛爷毕竟老了,说不准哪天撒手人寰,这天下仍然是光绪的。
  李莲英读完慈禧的训令,走近炕边,作出一副关心状,低声细语地劝着珍妃,要他保重身体。珍妃厌恶地转过身,索性将脸对着里面的墙面,根本不理李莲英,李莲英心里无趣,但仍然站在那儿不走。
  “珍主子!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您不替自己想,也得替皇上想想,他心里一直牵挂着您……”李莲英语气显得非常真诚,按老佛爷的话,下围棋,头一条就得给对方的棋子留条活路,哪怕活不了,也得让对方觉着有活的可能。其实替别人留后路,就是给自己留后路。当主子都这样,他这个奴才自然更应该那个什么的。果然,珍主子身子动了一下。虽说对方没说话,他知道他的话对方听进去了。于是,他像往常一样,恭敬地倒退着身体离开了北三所。
  李莲英一走,珍妃立即抬起脸,对吟儿说:“我自个儿没腿,要你替我跪着?而且是冲个奴才跪着,用得着你替我丢人!”吟儿慌忙向珍妃解释,因为她怕“主子受委屈”,所以才给李莲英下跪的。
  “大不了就是个死嘛!死也比丢人强!”珍妃冷冷地丢下一句,背过脸继续睡她的觉。
  吟儿跪在地上,半天不出声,她知道珍主子这话是说给她听的。但不知为什么,她却由这句话想起了秀姑姑。她膝盖头下垫着貂皮护膝,这是秀子临分手前送她的。正如她说的,在宫中她们这些奴才,膝盖头当脚使,跪着比站时候还要多。这不,珍主子成了囚犯,在她面前仍然是主子,因此地比在景仁宫时跪的一点儿也不少。为了赎罪,为了弥补她良心犯下的过错,她自愿请求来这儿伺候珍主子。但无论她怎么尽心尽力,替她操尽了心,似乎没得到一点儿原谅,有气没气都往她头上撒,她越想心里越委屈。
  为了珍主子不肯进食,今儿上午,她特意赶到储秀宫求见慈禧,想让她下令李总管,让人替珍主子做点好吃的。在她看,珍主子实在咽不下那些跟狗食差不多的玩意儿。她找到小回回,小回回立即替她通报了。当时慈禧正由李莲英搀扶着在后院溜弯,也就是散步,慈禧当即下令让吟儿进去。
  吟儿进了后院,正要请跪安,慈禧挥挥衣袖,说地上脏,别跪了,问她有什么事。对吟儿,她有种特殊的感情,觉得她是个老实的好人,比起李莲英和瑞王身边这些人要好得多。就冲她能自请去北三所伺候珍妃这一条,她比他们高出一截,更别说关键时刻,她能让小回回递个信儿。虽说当时她已经对光绪和珍妃的动静了若指掌,但她的忠心仍然难得。茶水章虽说也是个大好人,但比她要滑头,心也深得多,但有一条她深信不已,那就是这俩人绝对不会害她。
  吟儿神情焦急地向慈禧报告,说珍妃不肯吃饭。
  “几顿不吃了?”慈禧问得很仔细。
  “打昨儿起,一整天多了。”
  “怎么啦?挑食吗?”
  “回老佛爷话,珍主子的膳也实在太含糊了点儿,还没我们当奴才吃的好呢。”吟儿趁机替珍主子叫起苦来。
  “这就是打小儿惯坏的毛病,我瞧她也是火大,饿两顿儿也好。”慈禧沉吟了一会儿,不以为然地说。
  “老佛爷!”
  “嗯。”慈禧看一眼吟儿,显然在等她下面的话。
  “万一珍主子出什么事儿,奴婢担待不起!”
  “这好说。”慈禧笑笑,“那咱们今儿就说好了,无论她出什么事儿,都不用你担待!还有别的事儿?”
  吟儿无奈地离开了储秀宫。设想到中午的膳食更差,紧接着,下午李莲英又来这儿传慈禧的懿旨,将珍妃狠狠训斥一通。看来,慈禧真的不在乎珍主子的死活,她想劝劝她,但对方对自己怀有很深的戒心,说多了适得其反,如果她不劝她,再这样下去,她非出事不可,怎么办?
  晚上送来了八道菜,这是珍主子关在这儿从来没有的,吟儿不知是慈禧的意思还是李总管的意思,不管怎么样,自己总算没白跑一趟,她再一次劝珍主子起来吃一点。珍妃好长日子没见过这些可口的饭菜,其中特别有她爱屹的素什锦,她嘴上馋得不行,心里却在提醒自己,怎么也得熬住。她只要动一筷子,慈禧便会知道她绝食是假,便会变本加厉地折磨她。
  珍妃死也不肯动筷子,最后满桌子饭菜一样也没有动又端走了。吟儿无奈地瞅着脸色铁青的珍妃,担心她真的铁下心来不活了。她坐在灯下,想起小回回跟她说起过皇上住在瀛台的情况,心想也许只有皇上才能让她回心转意,于是,她装作有意无意的样子,跟对方说起光绪皇上的情况。
  吟儿这一招果然有用。开始珍主子似乎不以为然,后来越听越来劲,当珍妃听说景仁宫里那架风琴抬到了瀛台时,她索性靠在炕上,让吟儿用被子垫在腰下,不停地问这问那。吟儿将她们道的的情况统统抖落出,最后才顺势劝着对方。
  “主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烧柴。要是皇上看见您这个样儿,不知心疼成什么呢。”
  “我还能见的着皇上?”珍妃与吟儿谈起皇上,她显然非常亢奋,心理上对吟儿的防线顿时松下来,情不自禁地问着对方,“见的着,准见的着!”吟儿哄着对方。
  “你怎么知道?是不是老佛爷说的?”
  “奴婢听着是那么个意思……”吟儿含糊其词地说。
  “算了吧,你连瞎话都编不圆呢,依着她心思,恨不得把我撕巴了喂狗才可心!”
  “不不,老佛爷决不会。这不,晚上的饭菜全换了。”
  “甭骗我,我什么都雪亮。景仁宫伺候我的人有什么罪?全关进了空房,她干吗还留着我?”
  “您是主子呀!”
  “错了。她怕便宜了我!一包毒药,三尺白绫,疼那么一下,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该升天的升天,该入地的入地,她想管也管不了啦。”
  “主子,您千万可别那么想!”
  “我倒想去呢,可她不让。她要让我零揪儿着活受罪,让我自个儿一点儿一点儿烂死!我偏不。你也别劝我了,哪怕搬来山珍海味、水陆八仙,我也不吃!”
  见珍主子说得咬牙切齿,吟儿心里非常震惊,看来她低估了珍主子求死的决心。她急了,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安慰她,最后才对珍主子说,万一您真有个什么,皇上那边怎么办?她这一问,珍妃半天不说话。她想象着光绪坐在那架风琴边,弹着那支“碧云天”的曲子,特别想到“总是离人泪”的唱词,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其实她何尝不想活,正因为太想活了,她不得不作出一副求死的样子啊。
  晚上,吟儿躺在地铺上,迷迷糊糊刚睡着,突然听见珍主子叫她,她惊醒过来,见珍妃坐在炕上,瞪着一双大眼,嘴里喃喃低语。吟儿慌忙从地铺上爬起,问珍妃什么事,是不是又做噩梦了。珍妃摇摇手,让吟儿别出声。
  “你听,仔细听呀!”珍妃指着窗外,激动地告诉吟儿,说她听见皇上弹琴了。
  吟儿竖起耳朵听了好一阵子,除了远处传来起更的声音,什么也听不见。珍妃告诉吟儿,她听见皇上弹风琴了。她脸上泛起一丝惨淡的笑意,一边哼起“碧云天”这支曲子的旋律。
  吟儿怎么也听不见,这时她才明白不是自己听不见,其实根本没声音。瀛台离这儿足有三里地远,皇上即便在弹琴,也不可能传到这儿。准是珍主子想皇上想疯了,加上她一连几天不进食,人饿得发软,脑子也晕了,疑神疑鬼地以为她听见了什么。
  吟儿从棉布裹着的铜水壶里给珍主子倒了杯温开水,递给她喝,珍妃推开茶杯,瞪着眼睛问她,你真的没听见?吟儿急忙说听见了,珍妃这才就着她手上的杯子,像小孩那样啜了几口,然后吃力地下了炕。她走到窗边,似乎想听得更真切些,等她走到窗边,琴声突然没了。
  珍妃失落地站在那儿,吟儿在一旁搀扶着她。
  窗外一片漆黑。空旷的院子里除了贴着草皮吹过的风声,再也没其他声音。吟儿想扶珍主子上床,她不肯走。
  吟儿无奈地站在那儿,突然听见窗外响起一种声音,像有人轻轻敲那钉在窗上的木板,“谁?”吟儿问。珍妃纳闷地看一眼吟儿:“没人呀。”吟儿从窗上两块木板的空当中看见一个人影。她正开口说话,门外的人影儿出声了。
  “珍主子,我是章德顺儿。”门外的人影说话了。
  “章叔!”吟儿认出那是茶水章沙哑的声音,惊喜地趴在窗前。
  透过昏淡的月色,珍妃和吟儿几乎同时看见茶水章趴在窗外。
  “奴才给珍主子请安!”茶水章尽可能将声音压得很低。他脑袋抵在窗上,恨不能钻进来。
  “你怎么来的?”珍妃激动地问,“皇上呢?他还好吗?”
  “皇上还好,就是太想珍主子了,这几天他一坐到风琴边就不起来,一夜一夜地弹琴,不肯睡觉,太医开的药也不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