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大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秦始皇大传-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秦王政不会这样,他请他到南书房来,就是要听他有关建立法治制度的见解。
  因此,他们先交谈了一点天下大势和各人的看法,秦王政从他那里得到不少策略上的好构思,但只要韩非一提到韩国问题,秦王政就将话题转到别的地方去。
  于是,韩非心里明白,秦王灭韩的意志是不可动摇了,他找他谈话完全是为了要和他研究秦国的法治推行。
  他们谈人性善恶问题,谈建立法治制度,韩非的议论都深获秦王政心,王后也在一旁听得入迷。
  “韩先生就留下来协助指导寡人吧。”秦王最后要求。
  “臣有自知之明,著书立说尚能当行,处理政事、待人接物,就非臣之所长了。”韩非推辞说。
  “先生这句话就不对了,”秦王笑着说:“著书立说目的也是为了用世,否则留给虫咬,岂不是白辛苦一场。”
  “各人天生性格和禀赋不同,”韩非微笑着解释:“有的辩才无碍,机智善变,适合奉使国外,不辱君命;有的雄才大略,目光远大,适于为人君筹划策略;有的细心严谨,勤于治事,可为主上牧民施政。”
  “先生自认是哪种典型呢?”
  “臣性急口吃,又多牢骚,只有关在家里著书,舒解一下郁闷了。
  “先生所言恐怕太过谦虚了!”秦王政摇头说:“据寡人所知,先生也曾数度劝说韩王,怎么会没有一点用世之心?”
  “眼看故国削弱,而主上尽用些谄媚阿谀的大臣,臣太过着急,不自量力作些无用之谏乃是有的,至于说参与政事,那就不是臣的本意了。”韩非仍然固辞。
  “其实,”王后在一旁插口说:“请韩先生留下为秦建立或是修改一些秦国刑名制度,那不是两全其美吗?”
  “商君为秦订下的法令制度已经够完备了,”韩非说:“问题是在执行。”
  “难道先生认为秦国执法有什么不妥之处吗?还请指正。”秦王说。
  “执法贵在平等,不能有法外之人,最好连人君也不能例外,”韩非看了秦王政一眼又说:“儒用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权贵显要不服法律限制,执法者多歪曲法令来将就个人,这都是法无法彻底执行的主要原因,所谓上行下效,因此罚应自上起,而不是所谓的刑不上大夫!”
  “先生此言正合吾心!”秦王政击案称善:“今后寡人就要照此做了。”
  “先生言'说难',我们主上倒是很容易说服的。”王后在一旁凑趣。
  秦王大笑,韩非亦不觉莞尔。
  谈着谈着,不觉东方已白,又该是秦王上早朝的时候。
  秦王吩咐近侍传诏奉常,为韩非准备常居之处,他想将韩非留下,收为己用。
  临散前,秦王突然想起一件事问韩非说:
  “姚贾这个人先生可曾听说过?”
  “姚贾此人是臣旧识,甚有才干,”韩非是学者脾气,有话直说:“他曾做过魏国大梁的门监,但常做些收贿买放之事,后来为人告发,逃到赵国,由人介绍在赵王跟前为臣,最后又因事被逐,大王为何问到这人?”
  “哦,没什么,只是顺便问问罢了。”秦王脸上出现了不愉之色。
  其实由于李斯的极力鼓吹,以及姚贾本人的办事能力,秦王政已封姚贾千户食邑,尊为上卿。
  而韩非这段无心的老实话,又由李斯派在秦王身边的耳目传到李斯和姚贾耳中。
  在李斯府中密室里。
  李斯、姚贾和赵高正在烛光中谈韩非的事。
  “根据主上和韩非深谈通宵,王后在一旁亲自添茶水的情形看来,韩非已得到主上的欢心,”李斯紧皱着眉头说:“韩非一受到重用,就没有我辈安身的余地了。”
  “这是你自己引狼入室,怪得了谁?”赵高阴阳怪平地尖声说:“谁教你要在主上面前将他说得那样好!”
  “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美言,只是顺着主上的意思说了几句罢了,想不到会将这个祸害带进来。”李斯叹口气说。
  “你们还好,我可惨了。真想不到的是我,无端端的他要在主上面前说我的坏话!”姚贾哭丧着脸。
  “先别争论,现在我们三个共同想个办法,看怎么可以除掉这根眼中钉。”赵高阴沉地说。
  三人暂时沉默,烛光在三人脸上晃动,暗亮不定。
  姚贾生得五短身材,却有个特大号脑袋,额头宽广表示他的聪明,眼大,耳大,鼻和口都大,在相人术来说,属于早年得志的奇相,唯一的缺点是眼无定睛,和赵高一样,说话想事,都在骨碌碌的转个不停。
  他们三人如今已结成一党,是秦王政面前最红的亲信。
  赵高不必说了,名虽仍为中车府令,却掌管着秦王的印玺和机要文书,秦王批阅文书,有时还会问问他的意见。
  姚贾负责为秦王献策,举凡军国大事都会出题要他拟订对策,乃是秦王政最信任的策士。
  李斯官居廷尉,总管全国司法,自从司法改制后,全国廷尉以下一直到最低层的亭尉,都形成了一个上下、左右有指挥联系关系的体系,廷尉不但掌握中央官吏的生杀大权,也是全国最高司法首长,权限比以往大得太多。
  最重要的,他还掌握着对国际之间的间谍组织,对客卿还负有监视任务,凡是客卿都对他畏怕三分。
  他们三人联手已将蒙武逼得心灰意冷,自动请求随王翦出征韩国,担任他的裨将。秦王政虽然有点舍不得他离开身边,但念他是将门之后,自小学习兵事,要想大成,当然要先去军中磨练和建功,也就勉为其难地准了。
  目前他们排挤的对象是国尉尉缭,李斯搜集到他以前在魏国任官的优良忠心事迹,用来反证他对魏国太忠,来秦目的值得怀疑。
  秦王对尉缭日益疏远,早想去掉他的国尉职位,一时还找不到人来替代,好在秦王军政大权都是一把抓,国尉只是承他的意旨办理军政方面的日常事务,尉缭暂时换不换没多大关系。
  三人想了很久,姚贾最先开口说:
  “这件事有关我本身,主上不问起,我没有机会辩白,希望两位助我一臂之力。”
  赵高转动着眼睛,拍拍脑袋说:
  “依我的看法,对付韩非还是可用对付尉缭的那一套办法。”
  “你是说搜集他忠于韩国的证据,证明秦国不能用他?”李斯有点不解地问。
  “正是,主上多疑,只要提出证据让他自己去想,不要建议他该怎么做,这样反而最有效。”最了解秦王政脾气当然莫如赵高。
  “其实,”姚贾拍拍大头说:“照你们这种反证法,主上最该相信的应当是我!”
  “为什么?”赵高、李斯同时不解地问。
  “因为我不忠于魏,又见逐于赵,不只有死心塌地地对秦效忠了吗?”姚贾转动着眼睛,摇晃着头,活像舞台上的小丑。这倒是真的!怎么天下会有如此无耻之人!
  但他和他们是站在一条阵线上,要对付那些宗室和旧臣,他只有和他们联手,实际上内心中,他厌恶赵高的丑陋猥琐,也恐惧他的阴险毒辣。至于对姚贾,他怀疑秦王政在用人上面,头脑是否出了问题。就算他不知道姚贾的过去,看这种长相也配食邑千户,拜为上卿?
  不过回头一想,他不觉哑然失笑,姚贾不是他极力推荐给秦王的吗?不是在呈报他过去资料时,有意向秦王省略这两段的吗?
  李斯在烛光下的脸也显得神情不定,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自己这样做法不也是极其矛盾?虽然他李斯在秦王面前,还不至于像赵高那样像条哈巴狗,或是像姚贾那样装小丑,可是在别人的眼中他像什么呢?
  称得上是自己知己的蒙武,不也是因为他和这两个人合流而疏远他,甚至为了眼不见心不烦而主动请求率兵出征?
  也许,唯一能用来安慰他自己的就是那句话——大海不嫌污流,所以形成其大。人至清就没有徒众,就像水太清不会有鱼一样。
  “李大人在想什么,想得如此出神?”赵高问。
  “哦,我在想,姚兄的话也许有道理,”李斯好久才回过神来说:“我们三人轮流在主上面前说韩非的好话,不断说他如何如何忠于韩国,主上是举一反三的聪明人,他会明察到韩非绝对不会忠于秦国!”
  “我还知道主上是个极端果断的人,自己不能用,绝不会让别人用!”赵高嘿嘿地笑了。
  “不,也许我们不应做得太绝,将韩非撵出秦国也就够了,他到底是我的同窗。”李斯有点犹豫。
  “打蛇不死反遭咬,斩草不除根,明年春又生……”姚贾在一旁笑嘻嘻地长吟。
  三人有意无意地在秦王面前,轮流不断说韩非的好话,这个策略不久就见到效果。
  那天,秦王政在早朝以后,召李斯到便殿谈话。两人坐下以后,秦王政开门见山地问:
  “姚贾是卿推荐的,但国际间他的风岂不太好。寡人最近还听说,他任大梁门监时常收贿买放,逃到赵国为臣,最后被逐,可有此事?”
  李斯一听到召见,对如何回答有关韩非的事,他早就有了腹案,秦王不问韩非,反而单刀直入地问姚贾,他有点措手不及,一时不知该如何答复。
  秦王政的眼睛微闭时长,睁开时却大得惊人,尤其是注视人的时候,所射出的目光有如利刃,使人不寒而栗。秦王政现在就是用这种眼神在等着李斯答话。
  “有人说,女无妍丑,入宫见妒;士无贤愚,谤随誉至,”李斯乘着说这句谚语时,整理好了思绪,然后从容地回答说:姚贾这两件事的传言不假,但内中细情据臣所知,都是为了看不惯魏赵政治腐败,所以器官而逃。“
  “为什么卿家提供寡人他的个人资料中,未谈及此事?”秦王政毫不放松,语起稍带严厉地问。
  “臣是怕陛下看了,会认为臣对他美誉过当。”李斯恭敬地答复。
  “哦?为什么?”秦王政不解地又问,但脸色已见缓和。
  “不满时政,器官而逃,不是显得他太清高?陛下反而不敢用。”
  “对啊!”秦王政击案笑着说:“不过,姚贾在寡人面前的表现并不那样耿介。”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找到良主当然也会珍惜,就如同人君珍惜良臣一样!”李斯顺势暗赞秦王一句。
  “卿家说得不错,”秦王政拍案哈哈大笑:“寡人险些为韩非所误!”
  李斯没插话,脸上也未露出任何惊诧。
  “对了,”秦王政又问李斯说:“寡人要的韩非个资料,卿家何以尚未提出?”
  “臣正在为难,韩非是臣昔日同窗,交情匪浅,若照实情说,陛下或许会认为过于吹嘘,但不照实情说,臣又良心不安。”李斯一脸犹豫。
  “当然实话实说,”秦王政语其中带点责备:“卿家未听说过'内举不避亲,外举不拒仇'这句推荐人的古谚?”
  “臣知罪了!”李斯心中暗笑,表面却装得诚惶诚恐。
  “那就说吧!”秦王政微笑说:“好的坏的都照实说。”
  “据臣所知,韩非对国至爱,对君也至忠。”李斯说到这里停住等秦王政问话。
  果然秦王政“哦”了一声,随即问道:
  “他忠君爱国有何事实证明?”
  “据臣所知,他为了劝谏韩王建立法治,逐离佞臣,曾多次尾随韩王,拉着他的袍角苦谏,有次将韩王袍角都扯裂了!还有几次跪伏哭谏,叩头至于流血!”
  “啊,”秦王赞叹的说:“寡人这里没有这种忠心苦谏的人!”
  “那是大王不需要,疾风方能见劲草,”李斯又乘机奉承一句:“国乱才会显忠臣。”
  秦王政微笑不语。
  “据臣派在他身边服侍的人报告,在秦的这些日子,韩非每天早晚都会焚香祷告上天,祈愿上天保佑韩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能在秦楚两大之间利用相互制衡,和平地生存下去。他也不忘为韩王祈祷,求上天让他早日觉醒,将国家治理富强,每次焚香祷告,他都是声泪俱下!”
  “唉!”秦王政长叹一口气:“韩先生真是忠臣!”
  傍晚,秦王政在南书房批阅文书,赵高随侍在侧。
  秦王政停笔抬头突然问赵高说:
  “韩先生这个人你认为怎样?”
  “大王圣明,哪有奴才插嘴的余地。”赵高恭谨地回答。
  秦王政简单转述了和李斯的谈话,然后又问:
  “赵高,你看事透彻,寡人一直很欣赏,不妨就这件事说说你的看法。”
  “韩先生是韩国诸公子,对韩国的确是忠爱得令人感动,真可惜他不是秦人!”
  “嗯!”秦王沉吟不语,过了很久,他忽然说:“赵高,代寡人向李斯传话,要李斯限制韩非的居处,并调查他近日在秦做过的活动。”
  “陛下是要治韩非的罪?”赵高装出一副震惊的样子,并且带着想求情的口吻。
  “你不要多问,”秦王政用惯常的果断口气说:“就这样转告李廷尉!”
  “是,奴婢遵命!”赵高内心欣喜若狂,表面却装出满脸惊讶。
  李斯带着数名武装随从,由廷尉大牢典狱陪着,走在大牢的过道上,他是要去探视囚禁在特别室内的韩非。
  这条过道通往地下,要经过重重铁门,才能抵达一排十数间的特别囚室。这些囚室专为犯罪——特别是谋叛罪——的亲贵大臣所设,内部设备豪华舒适,享受应有尽有。虽有犯罪嫌疑,尚无确切证据的重臣会幽禁此处,为的是让主上有考虑和搜证的余裕时间,有很多也是为了犯颜直谏,打入此地,等候主上回心转意。
  秦国有很多君侯将相,就曾三进三出这处地方。对能进来却又能出去的人,这里不是耻辱,而是平生的光荣纪录。
  李斯一面听着过道中迴响的脚步声,一面极力压制心头越来越沉重的愧疚。
  “打蛇不死反遭咬,斩草不除根,明年春又生!”姚贾的长吟又在他耳边响起。
  “他是你的同窗,而且是你自己和恩师荀卿都欣赏的人!”有个李斯在他心里说话。
  “不要忘了庞涓和孙膑的故事。”另一个心中陌生的声音对他说。他思索这个故事的全貌,却发现听的时间过得太久,已经记不得细节。他只模糊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