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智囊全集-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公、太公能推断数百年后齐国与鲁国的弊病,而不能预先加以维护,并不是他们不想维护,而是治理政事所能做的,也只能如此而已。帝王的法统,本来就不可能传之永久。衰敝之后就会改朝换代。
陆葵日说:“假使孔子的志愿实现了,那么周公、太公的话就不灵验。”
但就算孔子的心志果真实现,也不过是改变当时的齐、鲁成为往昔的齐、鲁,未必能胜过周公和太公。周公、太公的子孙,如果时时刻刻都能警惕戒惧祖先的预言,又哪里需要等到孔子出现后才议论改革的事呢?
208、辛有
【原文】
平王之东迁也,辛有适伊川,见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及鲁僖公二十二年,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冯述评]
犹秉周礼,仲孙卜东鲁之兴基;其礼先亡,辛有料伊川之戎祸。
【译文】
周平王(幽王的儿子,名宜臼,迁都到洛邑)东迁时,辛有(周大夫)到伊川,看见人民披散头发在野外祭祀,说:“不到百年,这里就会被西戎所占,因为这里传统的礼节已经丧失了。”到鲁僖公(名申)二十二年,秦、晋果然将陆浑(地名)的戎人迁到伊川。
[冯评译文]
鲁国秉承周礼,因此仲孙湫(春秋齐国大夫,桓公问他可不可以伐鲁,他说不可以,因为鲁国还秉承周礼)预卜鲁国的基业兴盛;伊川失去祖先的礼节,因此辛有预料伊川有戎狄的灾祸。
209、何曾
【原文】
何曾,字颖考,常侍武帝宴,退语诸子曰:“主上创业垂统,而吾每宴,乃未闻经国远图,唯说平生常事,后嗣其殆乎?及身而已,此子孙之忧也!汝等犹可获没。”指诸孙曰:“此辈必及于乱!”及绥被诛于东海王越,嵩哭曰:“吾祖其大圣乎?”嵩、绥皆邵子,曾之孙也。
【译文】
晋朝人何曾字颖考,经常陪侍晋武帝饮宴。有一天,他回家后对儿子们说:“皇上开创大业,理当流传久远。但是我每次陪侍他饮宴,从未听他谈过经略国家的远大计划,只说平生的日常琐事,恐怕他的子孙会很危险。事业止于本身而停滞,子孙堪忧。你们还可以得以善终,”又指着孙子们说:“你们必定有灾祸临身。”
后来何绥(何曾的孙子)被东海王司马越杀害,何嵩(也是何曾的孙子)哭着说:“我的祖父实在非常圣明啊!”
210、管仲
【原文】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病矣,将何以教寡人?”管仲对曰:“愿君之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公曰:“易牙烹其子以慊寡人,犹尚可疑耶?”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何有于君?”公又曰:“竖刁自宫以近寡人,犹尚可疑耶?”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又何有于君。”公又曰:“常之巫审于死生,能去苛病,犹尚可疑耶?”对曰:“死生,命也;苛病,天也。君不任其命,守其本,而恃常之巫,彼将以此无不为也。”[边批:造言惑众。]公又曰:“卫公子启方事寡人十五年矣,其父死而不敢归哭,犹尚可疑耶?”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父也,其父之忍,又何有于君。”公曰:“诺。”管仲死,尽逐之。食不甘,宫不治,苛病起,朝不肃,居三年,公曰:“仲父不亦过乎?”于是皆复召而反。明年,公有病,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边批:所谓无不为也。]易牙、竖刁、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公求饮不得,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下卫。公闻乱,慨然叹,涕出,曰:“嗟乎!圣人所见岂不远哉?”
[冯述评]
昔吴起杀妻求将,鲁人谮之;乐羊伐中山,对使者食其子,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夫能为不近人情之事者,其中正不可测也。
天顺中,都指挥马良有宠。良妻亡,上每慰问。适数日不出,上问及,左右以新娶对。上怫然曰:“此厮夫妇之道尚薄,而能事我耶?”杖而疏之。
宣德中,金吾卫指挥傅广自宫,请效用内廷。上曰:“此人已三品,更欲何为?自残希进,下法司问罪。”
噫!此亦圣人之远见也。
【译文】
管仲(春秋齐国,颍上人,名夷吾)生病,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去看望他,问道:“仲父生病了,关于治国之道有什么可以教导寡人的?”
管仲回答说:“希望君王疏远易牙、竖刁(都是桓公的侍臣)、常之巫、卫公子启方四人。”
桓公说:“易牙把自己的儿子烹煮来给寡人吃,只为了寡人能够吃到人肉的美味,还有什么可疑吗?”
管仲说:“人之常情没有不爱儿子的,能狠得下心杀自己的儿子,对国君又有什么狠不下心的?”
桓公又问:“竖刁阉割自己,以求亲近寡人,还有可疑吗?”
管仲说:“人之常情没有不爱惜身体的,能狠得下心残害自己的身体,对国君又有什么狠不下心的?”
桓公又问:“常之巫能卜知生死,为寡人除病,还有可疑吗?”
管仲说:“生死是天命,生病是疏忽。大王不笃信天命,固守本份,而依靠常之巫,他将借此胡作非为。造言惑众。”
桓公又问:“卫公子启方侍候寡人十五年了,父亲去世都不敢回去奔丧,还有可疑吗?”
管仲说:“人之常情没有不敬爱自己父亲的,能狠得下心不奔父丧,对国君又有什么狠不下心的?”
桓公最后说:“好,我答应你。”
管仲去世后,桓公就把这四个人全部赶走。但是,从此食不吃味,宫室不整理,旧病又发作,上朝也毫无威严。
经过三年,桓公说:“仲父的看法不是错了吗?”于是把这四个人又找回来。
第二年,桓公生病,常之巫出宫宣布说:“桓公将于某日去世。”
易牙、竖刁、常之巫相继起而作乱。关闭宫门,建筑高墙,不准任何人进出,桓公要求饮水食物都得不到。卫公子启方以四十个社(二十五户为一社,即一千户)的名籍归降卫国。
桓公听说四人作乱,感慨地流着泪说:“唉!圣人的见识,岂不是很远大吗?”
[冯评译文]
从前吴起(战国卫人)的妻子是齐国人,为了取得鲁国将领的地位,去攻击齐国,吴起杀死了妻子。可是鲁国人都说他的坏话。
乐羊(战国魏文侯的将领)讨伐中山(国名),中山国君把乐羊的儿子烹煮送来给乐羊,乐羊对着使者吃了一碗,表示不在乎。魏文侯奖赏他的功劳,却怀疑他的居心。
能做出不近人情之事的人,其心不可测。
明英宗天顺年间,都指挥(管辖省内卫所)马良(临安人,字子善)非常宠爱妻子。妻子去世,英宗常常安慰他。随后马良有数日未曾出现,英宗问及,左右的人说他刚娶妻。英宗很生气地说:“这家伙夫妇的关系都看得这么淡薄,还能侍侯我吗?”于是处以杖刑并疏远他。
宣宗宣德年间,金吾卫指挥傅广阉割自己请求效命宫中。宣宗说:“此人官位已到三品,还想要做什么?居然自贱以求升官!交付法官判罪。”
唉!这也是圣人的远见。
211、卫姬 管仲 东郭垂
【原文】
齐桓公朝而与管仲谋伐卫。退朝而入,卫姬望见君,下堂再拜,请卫君之罪。公问故,对曰:“妾望君之入也,足高气强,有伐国之志也。见妾而色动,伐卫也!”明日君朝,揖管仲而进之。管仲曰:“君舍卫乎?”公曰:“仲父安识之?”管仲曰:“君之揖朝也恭,而言也徐,见臣而有惭色。臣是以知之。”
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公怪之,以问管仲。仲曰:“国必有圣人也。”桓公叹曰:“嘻!日之役者,有执柘杵而上视者,意其是耶?”乃令复役,无得相代。少焉,东郭垂至。管仲曰:“此必是也。”乃令傧者延而进之,分级而立。管仲曰:“子言伐莒耶?”曰:“然。”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故曰?”对曰:“君子善谋,小人善意。臣窃意之也!”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对曰:“臣闻君子有三色:优然喜乐者,钟鼓之色;愀然清静者,缞绖之色;勃然充满者,兵革之色。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勃然充满,此兵革之色。君吁而不吟,所言者伐莒也;君举臂而指,所当者伐莒也。臣窃意小诸侯之未服者唯莒,故言之。”
[冯述评]
桓公一举一动,小臣妇女皆能窥之,殆天下之浅人欤?是故管子亦以浅辅之。
【译文】
齐桓公上朝与管仲商讨伐卫的事,退朝后回后宫。卫姬一望见齐桓公,立刻走下堂一再跪拜,替卫君请罪。
桓公问她什么缘故,她说:“妾看见君王进来时,步伐高迈,神气豪强,有讨伐他国的心志。看见妾后,脸色改变,一定是要讨伐卫国了。”
第二天桓公上朝,谦让地引进管仲。管仲说:“君王取消伐卫的计划了吗?”
桓公说:“仲父怎么知道的?”
管仲说:“君王上朝时,态度谦让,语气缓慢,看见微臣时面露惭愧,微臣因此知道。”
齐桓公与管仲商讨伐莒,计划尚未发布却已举国皆知。桓公觉得奇怪,就问管仲。管仲说:“国内必定有圣人。”
桓公叹息说:“哎,白天工作的役夫中,有位拿着木杵而向上看的,想必就是此人。”于是命令役夫再回来工作,而且不可找人顶替。
不久,东郭垂到来。管仲说:“一定是这个人了。”
就命令傧者(辅助主人引导宾客的人)请他来晋见,分级站立。
管仲说:“是你说我国要伐莒的吗?”
东郭垂回答:“是的。”
管仲说:“我不曾说要伐莒,你为什么说我国要伐莒呢?”
东郭垂回答:“君子善于策谋,小人善于推测。这话是小民私自猜测的。”
管仲说:“我不曾说要伐莒,你从哪里猜测的?”
东郭垂回答:“小民听说君子有三种脸色:悠然喜乐,是享受音乐的脸色;忧愁清静,是有丧事的脸色;生气充沛,是将用兵的脸色。前些日子臣下望见君王站在台上,生气充沛,这就是将用兵的脸色。君王叹息而不呻吟,所说的都与莒有关;君王手所指的也是莒国的方位。尚未归顺的小诸侯唯有莒国,所以猜测要伐莒。”
[冯评译文]
桓公的一举一动,连小民妇女都能猜测得到,大概是相当浅薄的人,所以管仲也就用浅近的方法辅助他。
212、臧孙子
【原文】
齐攻宋,宋使臧孙子南求救于荆。荆王大悦,许救之,甚欢。臧孙子忧而反,其御曰:“索救而得,子有忧色,何也?”臧孙子曰:“宋小而齐大,夫救小宋而患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悦,必以坚我也。我坚而齐敝,荆之所利也。”臧孙子归,齐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
【译文】
齐国攻打宋国,宋派臧孙子往南方求救于楚。楚王非常高兴,答应救宋。
臧孙子回国时却忧心忡忡。他的车夫问道:“救兵已经求到了,您还忧虑什么?”
臧孙子说:“宋国弱小而齐国强大,为了救宋而得罪强大的齐国,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形都会有所顾忌而忧虑,而楚王却很高兴,一定是希望我方坚守不要同齐国讲和。一旦我方坚守而消耗齐国的兵力,对楚国自然有利。”
臧孙子回国后,齐国攻占了宋国的五个城池,楚国的救兵果然一直没来。
213、南文子
【原文】
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百、璧一。卫君大悦,君臣皆贺,南文子有忧色。卫君曰:“大国交欢,而子有忧色何?”文子曰:“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野马四百、璧一,此小国之礼,而大国致之,君其图之。”卫君以其言告边境,智伯果起兵而袭卫,至境而反,曰:“卫有贤人,先知吾谋也。”
[冯述评]
韩、魏不爱万家之邑以骄智伯,此亦璧马之遗也。智伯以此蛊卫,而还以自蛊,何哉?
【译文】
智伯(春秋晋六卿之一)想要攻打卫国,于是送给卫君野马四百匹、璧玉一块。卫君大喜,群臣都来祝贺。南文子(战国赵人,卫君的家臣)却面带忧愁。
卫君说:“大国彼此相好,你为什么忧愁?”
文子说:“没有功劳而得到赏赐,没有尽力而得到礼物,不可不明察。野马四百匹、璧玉一块,这是小国出手的礼物,而晋是大国,却用这个礼物来送卫国。君王应仔细考虑才好。”
卫君将这些话告诉了边境的守军,让边境守军作好防卫的准备。
智伯果然起兵袭击卫国,到了边境却又退兵,说:“卫国有贤明的人,预先知道了我的谋略。”
[冯评译文]
韩、魏不肯接受万家县邑,以使智伯骄傲(见下文),这也是赠送野马、璧玉之类的事。智伯用这种手段来迷惑卫,自己反而看不清楚。为什么呢?
214、智过 絺疵
【原文】
张孟谈因朝智伯而出,遇智过辕门之外,智过入见智伯曰:“二主殆将有变?”君曰:“何如?”对曰:“臣遇孟谈于辕门之外,其志矜,其行高。”智伯曰:“不然。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必不欺也,子勿出于口。”智过出见二主,入说智伯曰:“二主色动而意变,必背君,不如今杀之。”智伯曰:“兵著晋阳三年矣,旦暮当拔而飨其利,乃有他心,不可。子慎勿复言。”智过曰:“不杀,则遂亲之。”智伯曰:“亲之奈何?”智过曰:“魏桓子之谋臣曰赵葭,韩康子之谋臣曰段规,是皆能移其君之计。君其与二君约:破赵,则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一。如是,则二主之心可不变,而君得其所欲矣。”智伯曰:“破赵而三分其地,又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一,则吾所得者少,不可。”智过见君之不用也,言之不听,出更其姓为辅氏,遂去不见。[张孟谈边批:正是智过对手。]闻之,入见襄子曰:“臣遇智过于辕门之外,其视有疑臣之心;入见智伯,出更其姓。今暮不击,必后之矣。”襄子曰:“诺。”使张孟谈见韩、魏之君,夜期,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而擒智伯。智伯身死,国亡,地分,智氏尽灭,唯辅氏存焉。
[冯述评]
按《纲目》,智果(过)更姓,在智宣子立瑶为后之时,谓瑶“多才而不仁,必灭智宗”,其知更早。
智伯行水,魏桓子、韩康子骖乘。智伯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