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企业,先执牛耳。王伯祥的办法既简单又实用:由全县100多个经济单位推荐100名能人,优选40人作为后备厂长、经理,分期分批充实到企业班子中。县委组织部出台文件,在全县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公开选拔厂长、经理。
公开选拔上来的厂长、经理们很快把企业扭亏为盈,为全县企业界吹进了一股新风。
1987年1月,王伯祥下乡时发现,台头镇副镇长兼经委主任陈永兴对企业的创建、发展十分熟悉,他马上将这位精明干练的副镇长和亏损的县造纸厂联系起来。
10天后,王伯祥和组织部长张明海送陈永兴到县造纸厂走马上任——县委书记和组织部长亲送新厂长上任,这在寿光历史上还是头一遭。新厂长满怀自信:“不搞出个样子来,誓不为人!”
这个造纸厂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晨鸣集团:总资产178亿元,年销售收入172亿元,利税20多亿元,是世界纸业20强之一,货真价实的中国造纸业航母。
寿光人说,王伯祥打下的人才基础,使人口、面积中等的寿光县,升起了许多国家级大中型企业和名优企业。
实行企业股份制,是王伯祥早想吃的另一只螃蟹。
1987年3月,听说上口镇南邵一村五金厂已实行股份制,王伯祥赶去与董事长李友春交谈了整整一个上午。十几天后,县里召开发展企业股份制大会,请李友春作经验介绍……
一个共产党的县委书记,居然在全县宣扬“资”味浓重的“股份制”,在当时许多人看来,岂止“大胆”,简直是不要命!
但王伯祥毫不动摇:中国企业最终要走股份制这条路子,“任何不触动产权的改革都是不彻底的改革。只有脱胎换骨,才能改出名堂,改出成效。”
一时间,股份制企业在寿光大地上竞相绽放。1989年,股份制企业拥有全县工业总产值的近30%,利税占全县企业总额的28%;1990年,全县股份制企业达到464个。
当县委书记五年半,王伯祥对用车的要求是:只要误不了公务,什么车都行。
他先后坐过双排客货两用车、北京吉普、上海牌轿车、伏尔加轿车,并且大部分是从别人那里“继承”来的。
干部们感慨:“咱伯祥书记真是九十年代的思想,战争年代的作风!”
正因如此,虽然社会上一度出现用车攀比现象,寿光却“纹丝不动”。
百姓说,这是“伯祥效应”。
凡到过王伯祥家的人,都说他“跟不上时代”。任县委副书记、书记8年,他四间旧平房的家一直没动过。
房子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狭窄低矮,有的地方裂了缝儿,墙皮脱落。院子墙角垛着柴火,垒着煤池子。父母从老家来,没有单独的房间,只好和孙子、孙女睡在一起。冬天,三个孩子手脚冻得红肿,夜里冻得睡不着觉。
王伯祥在全县大会上讲:“财政收入不到两亿元,我绝不住楼房。”等过了两亿,王伯祥却绝口不提楼房的事。
王伯祥父母住普通的农家小院,土炕、锅灶、破三屉桌、旧沙发……与已经富起来的寿光农民相比,显得格格不入。每念及此,王伯祥不由长叹:“我是一个不孝之子!二老八十多岁了,还让他们生活在农村。他们从来没让儿子用权力办过私事,从没给儿子出过难题。”
由于平时早出晚归,孩子们小的时候甚至不认识他。
1987年10月4日,前往北大洼的前一天,王伯祥10岁的小儿子左臂骨折住进医院。看着生病的儿子,王伯祥不由得一阵心酸:孩子最需要父爱的时候,甚至没有时间好和他们说说话,我这个父亲怎么当的啊!
王伯祥日子过得紧巴,家里难得有水果、瓜子、糖块。就在几天前,儿子在街上看到别的同学吃苹果,要父亲买。王伯祥眼一瞪说:“苹果有什么好吃的?”孩子再没敢吱声。
躺在医院里的儿子,肯定馋苹果了吧?临走前,王伯祥拿出50元钱给妻子:“我不去医院了,一定给孩子买点苹果吃。”
……
1991年10月,王伯祥升任潍坊市副市长,家,也要搬到潍坊市去。
搬家这天,道口镇政府派来一辆130客货两用车,一车就装完了王伯祥全家的家当:前棚坐着妻子和三个孩子,车厢拉着水桶、锅灶、风箱,几百斤玉米、千余斤小麦,一套旧式桌椅和零碎家具。潍坊市政府派来的一辆货车没东西可拉,干脆装上了院子里没烧完的蜂窝煤和引火用的柴火。
送行的人群中,终于有人控制不住:“伯祥书记,咱寿光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当也比你多呀!”
王伯祥一笑:“这不很好嘛!”
握手送别的刹那,许多送行者突然泪水奔涌,呜呜地哭出了声……
“伯祥书记”离开了寿光,背后留下的,是20多万个年均收入两万元的蔬菜大棚,120万亩棉田、盐田、虾池,4850多家企业,已成万元户、十万元户、百万元户的全县70%的群众……
今天,追忆往事。王伯祥笑说,此生,足矣。
这是一篇署名为魏武的记者采写的长篇报道的片段,看罢后,吴天然的情绪有些激动。
他不由喃喃自语道:“此生足矣,足矣!”
吴天然抬眼对张桂昌说:“像伯祥同志这样的好书记,就应当大张旗鼓地宣传。这样的典型要推向全国,成为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这样,你们再搜集整理一些材料,我走的时候带回去。”
张桂昌说:“好的,吴司长。我这里还有一些资料,你先看看。”
吴天然又在喃喃自语:“老王,要的就是你,要的就是你啊!”
趁吴天然又低头看材料的时候,张桂昌发了一个信息。
吴天然又翻看了一会儿材料,越看越兴奋,他对张桂昌说:“张秘书长,王伯祥的事迹非常感人。我准备明天就到寿光去看一看。”
正在这时,张桂昌的办公室房门被人推开了。
张桂昌忙起身介绍说:“吴司长,这两位是我们的书记和市长。”
书记已经走上前来,他紧紧地握着吴天然的手说:“吴司长,欢迎你到我们潍坊来检查指导工作啊!”
市长也趋到跟前说:“热烈欢迎啊,吴司长!”
第五卷 风云叱咤 第430章 绿黄白
一天上午,吴天放正在画室里和几位同学一起画“裸模”,突然接到了二哥吴天然打来的电话。)听说二哥目前正在山东调研,还说过两天要来看他,吴天放非常激动。要知道,上一次去甘肃和新疆,要不是吴天然的两个电话,他还有吴天娇的处境该是多么难熬。
吴天然在潍坊市副秘书长张桂昌的陪同下,到寿光实地看了看。他在街头随便问了几个菜农和商户,没有一个不记得老书记王伯祥的,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对王伯祥很是怀念。
吴天然对寿光的印象很好,这样一个县级市,在吴天然看来,已经进入到了精细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农业发展上,寿光的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南部菜、中部粮、北部盐和棉的梯次结构,优质高效农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吴天然对张桂昌说:“寿光的农业是绿、黄、白三大色块儿啊,让人过目难忘!”
张桂昌问:“三大色块儿?”
吴天然说:“是啊,南部是绿色的蔬菜,中部是黄色的粮食,北部是白色的棉花和盐田!”
张桂昌说:“吴司长,你总结得好。我们还没有人这么总结呢,绿、黄、白,真的是我们寿光的农业特色啊!”
目前,全市蔬菜面积发展到84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60万亩、棉田12万亩、、海淡水养殖10万亩、盐田133万公亩。形成了万亩辣椒、万亩韭菜、万亩芹菜等十几个成方连片的蔬菜生产基地,全市涌现出了“中国韭菜第一乡”、“中国胡萝卜第一镇”、“中国香瓜第一镇”等专业镇村587个,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全市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60万亩,先后注册农产品商标128个,有97种农产品获得国家优质农产品标志,成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吴天然听说寿光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8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第八届菜博会参观人数达到146万人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73个,签约额89亿元时,非常高兴。
他对张桂昌说:“昆明举办过花博会,咱们寿光举办的是菜博会,好啊。花博会上是能看不能吃,咱这菜博会上是能看又能吃。”
在寿光的工业发展上,同样做的很不错。让吴天然感兴趣的是这里的晨鸣工业园、渤海化工园、侯镇项目区三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张桂昌拉了拉自己身上穿的西服说:“吴司长,我身上穿的这件西服,就是寿光自己生产的,仙霞牌的。”
吴天然说:“这个牌子我听说过,是国家的名牌产品。前几年我去过一次福建的晋江和石狮,那里的服装品牌很多。在咱们北方能有一个像仙霞这样的品牌,很不容易。”
看了看寿光的两处网上交易市场,吴天然大发感慨:“再传统的产品,也能利用最先进的技术,走在世界的前沿。”
寿光已经建成了国内首家蔬菜电子拍卖中心和全国首家蔬菜网上交易市场,蔬菜网上交易市场成交额突破70亿元。中国工业盐电子交易市场近期又落户到了寿光市,交易情况同样业绩不俗。
在寿光的两天中,吴天然给随行的小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就是把寿光的发展经验好好地总结一下。小陈就在寿光市委办公室的帮助下,很快就拿出一篇调研文章。
吴天然看了看,主要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条,一是改革开放使寿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是寿光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特色的和气魄。
改革开放之初,寿光市贫穷落后,发展缓慢,在潍坊12个县市区中处于末位,在山东县域经济中也处于靠后位置。农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下,粮食亩产只有300公斤左右,种植业占农业的比重接近80%,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55%,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97%;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仅有的工业都是封闭型的县办工业和社队工业,大部分为农机厂、化肥厂、小盐场、砖厂等粗加工型小厂,仅能生产化肥、水泥、原盐、小农具等初级产品,工业总产值只有2。6亿元,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及30%;城乡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县城建成区面积只有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仅有30多万平方米,城区道路不到15公里,自来水、供暖、供气、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几乎为零,整个县城只有1座3层高的楼,城乡交通状况很差,农村道路坑洼连片,“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当时的真实写照;群众生活水平低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417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平方米,人均每月口粮21公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有74元,有14的生产队无现金分配,农民基本上以玉米、红薯等粗粮充饥,北部一些村庄甚至连温饱都难以解决。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寿光经济快速成长,社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显著变化。1978—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6%,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3。7%和1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9%,进出口总额增长20。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2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5%和16。8%。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元,财政总收入33。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19元,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29%和36%,农村住户电话基本普及,城镇家庭25%拥有小轿车;三次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下降到14%,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到53%和33%,城镇化水平超过50%,以非农产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已经形成;城乡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村村通客车、户户通自来水和有线电视,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全市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
全面快速发展使寿光市在山东省和全国县域经济中的位置快速跃升。在国家统计局组织的全国百强县(市)评选活动中,寿光市连续9届跨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2005年名列第四十一位;2003年以来在潍坊市组织的历次县市区现场观摩点评考核中,寿光市连续9次位居首位;在2005年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寿光市被确定为总书记的联系点;2007年,寿光市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荣誉25项,夺得潍坊市年度综合考核一等奖。如今的寿光,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全国教育工作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市”,成为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第五卷 风云叱咤 第431章 天地同寿,日月同光
听说二哥吴天然正在寿光参观考察,吴天放就向导师请了几天假,特意从济南跑到了寿光。见到天放,吴天然甚为开心。
吴天然说:“天放,你看寿光人对自己的描述多么大气——‘天地同寿,日月同光,菜生千古,流韵沧桑’。你能不能以此来创作一幅油画?”
吴天放笑了笑说:“不太好弄,有点抽象啊!”
对于寿光,吴天放并不陌生,他便在吴天然身旁做起了义务导游。寿光市是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如今,寿光又打出了两张文化牌:一张是农圣故里,一张是盐祖圣地。
“农圣”指的是中国古代杰出农学家贾思勰。贾思勰的生卒年不详,益都人,现在属于寿光市,生活在我国北魏末期和东魏时期,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大约在公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