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艺最喜欢的生活方式,是镇守边关。
罗艺和苏游说着话,天色便慢慢地暗了下来,王伯当和赵虎以及薛万彻所帅的骑兵队陆陆续续返回战场,韦挺所帅的步卒则早就开始了打扫战场的工作。。。。。。
听了王伯当等人的汇报,苏游才知道他们追出了大约二十里,斩杀溃逃的敌人超过万人。
窦建德和其他溃卒现在已进入笼火城,他们现在剩下的兵力不过三万余人,他们显然已失去了反攻的实力,接下来最有可能的是继续溃逃。。。。。。。
苏游不想与他们搞什么疲劳战术,只让王伯当等人好好消息,准备明天攻打笼火城。
把窦建德赶回老家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去解放李靖这支部队,而后汇合即将南下的张龙大军,一齐沿着运河往南消灭窦建德军。。。。。。
苏游的战术安排早在前来幽州前就有了结果,大方向上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倒是薛万彻看到兄弟几个以及一千多重骑死于非命之后,精神状态顿时变得颓丧起来,就连与苏游的相见也只是匆匆招呼而已。
罗艺当即邀请苏游进入涿郡,苏游此时已收编了他,自然没有退却的道理,随后在百十护卫以及赵虎的一千重骑的簇拥下进入临朔宫。
临朔宫是当初杨广为了坚定征伐高丽的决心而特意在此修筑的宫殿,当初文武百官集体反对时,苏游还通过杨二之口给了杨广一个理由——“天子守国门”。
罗艺虽然在幽州自立,也理所当然地占有临朔宫,但他也仅仅只是取了临朔宫的粮食和兵器铠甲而已,倒是苏游变成了杨广之后的第一个临朔宫的主人。
苏游进了临朔宫之后,罗艺带领着韦挺、温彦博等人正式拜见苏游,并以之为主。
苏游鸠占鹊巢,对于礼仪什么的也并不太在意,进宫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恢复了宫女们的自由,而白天这场大战的战报也由罗艺之手递了上来。
苏游看着这个战报,怔了半响,这一场大战死伤人数竟然超过了五万人!
罗艺一方出动一万九千余人,死伤超过一万,包括最精锐的重骑兵一千五百余人以及轻骑兵九百余人,其余死伤最严重的是韦挺率领的右翼军,几乎全军覆没。
窦建德部曹旦率领的一万右翼军几乎被全灭,高雅贤率领的八千左翼军在与韦挺对阵之后死伤近半,追杀逃兵之后遇到薛万彻的轻骑而被灭。
窦建德的中军步卒先是被薛万彻的轻骑所灭,轻骑兵和其后的步卒有一大半死在苏游的火炮之下。。。。。
包括后来受到王伯当等人的一路追杀,窦建德一方的兵力损失超过四万。
王伯当赵虎等人抓回来的俘虏,只有三千余人。。。。。。。
493王薄西进
如苏游所料,第二日一早果然收到了斥候传来窦建德大军连夜退出笼火城的消息,而后是过固安而不入。。。。。。。
窦建德军经过幽州的大败之后,已成了惊弓之鸟,竟然放弃魏刀儿独自离开了战场。
按照早就制定好的战略,苏游名人去接管了笼火城和固安,并在这两座城池中各布置了二十门火炮。
做完这些工作之后,时间已过了三天,在这三天之中,张龙已经带领着包括一千重骑在内的五千大军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幽州。
早前,张龙和韦挺王珪带领一万多大军从辽东城长途奔袭昌黎郡,昌黎郡在坚守了五天之后告破,张龙也因此多了三千多俘虏。
按照苏游的要求,张龙把自己率领的辅助兵的一多半安排到了阜新的煤矿中,而后一边练兵一边把玄菟郡给收了下来。。。。。。
仅仅只是一个月的时间,张龙手下的士卒扩充到一万人,这些士卒战斗力参差不齐,好在每个城留下三千防守不会有太大问题。
张龙到达幽州之后,李靖竟然也带领着士卒回来了;却是因为魏刀儿得知窦建德退却的消息后,担心他抄了自己的后路,所以理所当然退回了上谷。
苏游和李靖的相会,自又有一番亲热处,但现在兵荒马乱的显然不适合儿女情长。
苏游异常痛快地给李靖封了个兵马大元帅的虚鲜,随后与罗艺裴世矩等人一起制定了进攻窦建德领地的计划,至于下一步计划则是消灭魏刀儿,兵出军都径去抢夺山西的地盘。
苏游现在的目标,还是窦建德建立的夏国。
实际上,对窦建德的地盘有野心的不只是苏游,上谷郡的魏刀儿以及渤海郡的王薄也同样对夏国有野心。
就在窦建德和魏刀儿的联军向幽州进军之际,王薄也开始了扩张的计划。
王薄不算是隋末乱世第一个起义者,却可以算是农民领袖中的标志性人物,他起初在长白山起兵(山东的长白山),后来被在北海和齐郡一带活动,一直被张须陀压制着无法向东南方向扩张。
张须陀接到了攻打瓦岗的命令之后,杨善会接管了他的工作,随后把王薄的乱军一直赶到了渤海郡。
经过半年多的蛰伏,王薄的兵力又达到了三万,这与他巅峰时期的十五大军根本没法比,可因为苏游年前年后派人到渤海临海地区接走了大量的人口,使得王薄的兵力没法继续发展。
这也使得王薄意识到渤海实在没法呆下去了,显然是毫无疑问的。
渤海的南边是黄河,东方是大海,其余两个方向是平原郡和河间郡,这两个郡都属于窦建德的领土。
听说窦建德与魏刀儿的联军北上幽州之后,王薄就果断带领大军向平原郡的平昌城发起了攻击。
平昌的城门被内应打开后,各路豪杰则纷纷涌进城去,大肆劫掠无所不为。
在这些人绝大部分是王薄的人,也有一路上附庸而来的流民,王薄的命令根本无法传递下去,就连他的亲兵,也加入了狂欢之中。
在接下来的两天,平昌城变成了人间地狱。
城中的精壮基本上都被杀光,老人和儿童亦没有逃脱贼子的战刀,仍然活着的只有女子,她们成为了那些贼众的战利品。
就连那些开门将贼兵放进城的大族也没有逃脱这个遭遇,他们的宅邸门前虽然挂着记号,王薄也下令不许进入挂着记号的宅邸。
可贼就是贼,你能希望他们做到多好呢?
凡是引狼入室的家伙们,事先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啊!
烧杀劫掠使得王薄的大军在平昌城足足耽搁了两天,又花了两天的时间来整合部队,待他们整军出发,准备进攻平原郡城时,平原郡的援军赶到了。
瞧见前方有敌军阻挡,王薄并没有在仓促之间下令全军攻击,而是往后退了数里,在一个小山坡上扎下了营寨。
前方是往平原郡城的必经之路,想占领平原郡城,他们就必须先击败面前阻路的大军,这个时候。
经过一番探查,王薄已知前来阻击自己的敌军大将是高怀义;王薄知道,只要自己击败高怀义,平原郡就唾手可得了!
王薄是个稳重的人,他也早知窦建德把绝大多数的士卒带去进攻幽州了,所以并不太担心前方的敌人给自己带来什么威胁。
事实上,好消息很快就传了回来,敌人只有一万出头,相比于自己这一方的五万人实在算不得什么。
更令王薄感觉好笑的是,高怀义竟然背河立营,这是要破釜沉舟吗?
这些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民壮,只能打顺风仗的民壮,真的不怕刀枪吗?
王薄坚信,自己的大军一定能击败前方的之敌,将他们统统赶入河中。
骑马站立在帅旗下,目睹着本方漫山遍野朝敌阵冲去的大军,王薄就是这般坚信无疑!
没有什么阵型可言,王薄的人只晓得朝前冲杀,他们排山倒海一般朝对方冲去。
问题是,窦建德军似乎早就有了成熟的打法,他们此时的布置也与打幽州军无异。——一样的把最精锐的步卒安排在第一线。
王薄的大军虽多,冲锋虽猛,却一时无法撼动对方的阵线,他们的冲击就如同海浪拍打着礁石,他们没法冲垮礁石,却只能改道。
第一线的窦建德军大多身披铁甲,武器也格外地锐利,王薄军的武器的锋利和坚硬程度与之相比远远不及。
好汉架不住人多,经过几次冲击之后,窦建德军的阵型还是渐渐被冲垮了;可等到高怀义派上新的生力军顶上来时,王伯军的攻势很快就受到了抑制。
理所当然,高怀义来此不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士卒抗打能力的,他用精锐的士卒顶住前线的同时,也布置了大量的弓箭手从后方不断地向敌人的阵中挥洒弓箭。
王薄一方人数虽多,可他们非但没有大盾,就连铠甲也是非常简陋。
当敌方的弓箭从空中飞来时,乱军真的变成了乱军;再加上了高怀义偷偷布置的五百轻骑向重骑兵一样从侧面杀入战场之后,王薄的大军开始后撤。
狭路相逢,后撤也就意味着崩溃。
王薄的真正精锐尚未加入战场,炮灰部队就退了下来,并冲入了他的精锐之中。
王薄不像罗艺一样心狠手辣,面对几倍于精锐的炮灰溃散,他也没能心狠手辣,于是王薄只能像窦建德一样,先是退回平昌,而后撤出平昌退回了渤海。。。。。。。
王薄攻入平原时,翟让莫名其妙地收到了苏游的飞鸽传书,信中表明他已立国,并让翟让等人做好投降自己的准备以及让李密出兵拦截宇文化及。。。。。。。
对于苏游立国的消息,翟让和吕忠肃等人自是喜闻乐见,但让李密拦截宇文化及嘛。。。。。。
翟让实在有些看不懂。
宇文化及弑君的消息,此前并没有传开,翟让也是看到了苏游的书信之后才知道的,可宇文化及的目的地是长安,他的出发点是江都。。。。。。——难道他能飞过自己的头顶直接进入现在李密的地盘吗?
李密现在在金墉城扎营,没日没夜地攻打东都却收效甚微,但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李密现在在西面,翟让在东面,宇文化及想要回长安势必会与自己遭遇,可为何苏游让李密拦截,而不是自己呢?
翟让能够想到的原因,也就是自己与杨善会的对峙了。
说到与杨善会的对峙,翟让有些惭愧,他与杨善会的兵力差不了多少,可他知道自己一方的战斗力实在比不上对方。
要不是自己的大营与金堤关形成犄角,说不好杨善会早就杀到这边来了吧?
杨善会之所以一直没有动静,或许是不想击败自己而面对李密的大军,也或许是他与朝廷闹了什么别扭,或许是为了获取什么政治利益而保存实力。。。。。。
可杨广一死,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杨广昏迷不醒的时候,杨善会还是一只有希望镇压瓦岗军的有力武器,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杨善会可以左右摇摆,军令有所不受。
但现在宇文化及掌权了,杨善会显然要做出选择了,这关系到他到底该向谁索要粮饷。
如果杨善会投向东都的话,那他势必要与宇文化及有一场大战,毕竟宇文化及与东都目前是势不两立的。
如果杨善会投向宇文化及的话,自己就危险了,他为了表明忠心肯定会和宇文化及联合起来夹击自己吧?
想到这,翟让不由得冷汗直冒,终于明白苏游为什么会让李密放弃东都拦截宇文化及了。
或许,也有第三种可能,那就是杨善会至今也还不知宇文化及北上的消息。。。。。。
翟让胡思乱想一番,终于还是不加任何揣测地把苏游的消息传给了李密。
接到了翟让的信件之后,李密第一时间命令士卒们停止对东都的攻击,开始分析目前的形势。。。。。。
围攻东都这么久,李密也知道攻入东都不是易事了,围攻东都实在花去他太多的时间了;若不是围攻东都,他或许此刻早就南下杀到长江边了吧?
可真的有必要拦截宇文化及嘛?
毫无疑问,杨广是李密最大的敌人,他一直想置杨广于死地,现在宇文化及帮他完成了心愿。。。。。。
而且,相比于拦截宇文化及回长安,更着紧的是要拦截李渊的大军吧?
494招安李密
李渊和宇文化及的目标都是长安,他们天生就是竞争对手和不折不扣的生死之敌,但李密却是他们进入关中的拦路虎或者后顾之忧。
李渊的大军在迫近,宇文化及也要到来,这使得李密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继续围攻东都的计划,——此时即便能够攻下东都,也很可能便宜了李渊或是宇文化及;若是攻不下东都,情况就更加糟糕了,接下来他必然首鼠两端,很大可能被李渊和宇文化及的大军夹击。
明知东都早晚会落入自己手中,可现在却不得不放弃,这使得李密心情特别不好。
李渊和李密是有互不侵犯的口头协议的,但这协议半毛钱的约束力都没有。
李渊是东都的敌人,宇文化及是东都的敌人,自己也是东都的敌人,但却很可能被他们夹击,李密的心情又怎么会好?
思虑再三,李密也觉得按照苏游的布置拦截宇文化及才是上策了,但以苏游的密令为缘由调兵显然不能让人心悦诚服。
李密正在绞尽脑汁之际,祖君彦、魏征、房玄藻、李俭等人相继到来,纷纷责问李密放弃东都的原因。
看着属下们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李密也只是苦笑道,“之所以放弃围攻东都,是因为我刚刚得到一个消息,早在二十天前,宇文化及带领骁果军在江都发生兵谏,杨广被弑。。。。。。。”
“杨广死了?”众人得到这个消息后,当即面面相觑起来。
瓦岗军的大旗,反的就是杨广,所以才有年后祖君彦为李密代写的檄文,可现在怎么杨广就去世了呢?这该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几个人好不容易消化完李密的消息,祖君彦便有些不解地问道,“密公,杨广虽然被弑,但也不是您放弃围攻东都的理由吧?”
祖君彦的意思很明白,瓦岗军虽然以反杨广为旗号,但和其他乱军的目标没有什么两样,——那就是推翻暴隋,取而代之。
若仅仅只是为了一口饭,祖君彦等中产阶级又怎么会抛头颅洒热血加入起义军呢?大家的骨子里想的不都是成为开国功贼吗?
古来就有“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说法,在座的几个没有哪个是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