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堡建到草原深处,虽然每年都要给赵彩云一些牛羊马匹,但想比较于今后所得,也算不得什么。只是我不明白,你到底是如何说动赵昀的?难道就是靠的这个和约?”
“正是,我派人和赵昀达成一个秘密协议,只要赵昀不再将屯堡深入草原,我蒙古履行部分和约,并在合适的时候,全面履行当初达成的和约。如今就是履行和约的最佳时机,将军以为了?”耶律楚材露出一个诡秘的笑容,让兀良合台心头一跳,皱眉苦思片刻,无奈摇头:“兀良合台太笨,理解不了中书大人的深意。”
耶律楚材到不介意,开口解惑:“其实很简单,以前履行和约,不若与虎添翼。现在宋国灭掉金国,获得财富物资不计其数,而我们这个时候履行和约,只是锦上添花,对宋国的帮助并不太大,反到有利于将我们的人安插到宋国,以方便随时掌握宋国的情况。”
兀良合台想了片刻,还是想不明白,他毕竟只是一个战将,不是政治家,对这样的问题,他明显少了敏感度。
耶律楚材知道这个问题对他可能比较艰难,也没再卖关子,脸带笑容的说道:“宋国这次灭了金国,虽然少了一大牵制,但同时却多了很大的负担。金国统治的河北,河南,京湖,西北等地几乎无处不征战,百战之地绝对名副其实。加上这些年金国的横征暴敛,对民生损害极大。如今宋国灭金,不少人都对宋国心生期盼,以赵昀的胸襟和眼光,一定不会让这些人失望。如若这样,宋国就定然要花费一番巨大力气来整治这些地方,好让百姓安居乐业,士子官员潜心修政。
这样一来,宋国至少在五年内,很难对外展开攻战,就算有所行动,其规模也绝不会有昔日西北之战那样大。趁着这段时间,我蒙古若能和其修好,并互通往来,就能趁这个机会恢复草原实力,更何况四王爷的西征大军据说进展顺利,近日运回草原的金银珠宝极多,支付和约所出,只是九牛一毛。以微小之利,决再起之机,就是我们这次来的目的。“
兀良合台沉默片刻,犹豫的说道:“宋国会答应吗?”
耶律楚材自信的说道:“会的,因为赵昀想做个明君,既然要做明君,这份大礼自然要接受。以我蒙古情况,若能有五年缓冲,足以强盛壮大,更胜先大汗时期。”
兀良合台没再多说,听到这里,他已经对这次来的目的有了通盘了解,简单点说,就是用和约来维持一个表面的和平,让双方能够互相往来,以让蒙古掌握更多大宋情况,以及成功蓄积自身的实力。
此谋之建,就在于这份和约的基础。
得到答案的兀良合台心满意足的离开,原本信心十足的耶律楚材却收敛脸上的笑容,露出忧愁,虽然他说的都是实情,但还有一件事情没有说出,若大宋成功的对北方进行治理,并恢复北方生产,则大宋的实力将更上一层楼,到了那时,若不能想出对策,将再也无法遏制大宋的崛起,那对蒙古来说,就绝对不是好消息。
对这,耶律楚材却没想到什么好办法来解决!
耶律楚材陷入烦恼中,而从使节馆离去的张天纲却也陷入一番激烈的挣扎中。
苦思片刻,张天纲还是让马车转头开向皇宫。
皇宫此刻还在举行庆功宴会,不过开头致辞之类的仪式已经结束,在让其他人随意后,我找来张柔,郭仲元随意说一些北方局势,虽然我本意只是找个话题闲聊,不想张柔和郭仲元回答的却很认真:“……北方经过数年战乱,说民不聊生绝不为过,各地豪强自守,对官府治理抱有一种抵制的态度,更棘手的是,很多豪强地主手中都有大量军队,若处理不当,极易激起变乱,就算不能引起大局变动,但对北方稳定也是一大威胁……”
后面的还有很多,但归纳一下,就可以用十六个字概括现在北方的情况:食不果腹,民不聊生,豪强壮大,秩序混乱。
可以说金国给宋国留下的就是一个大乱摊子,若不解决好这些问题,灭金之举,只怕会成为大宋一大负担。
不过北方之地既然收回,那就绝对不能任凭这种混乱持续下去。军部和总理衙门对这些情况有估计,也有大量准备,但现在看来,对问题还是估计轻了。就连张柔和郭仲元这样长于军旅,拙于政务的人都看出来这么多问题,实际问题可能比他们说的更复杂。
能在战乱之地生存的豪强都不是什么易与之辈,从某种意义上说,张柔和郭仲元都是豪强地主,只是被政府所收编罢了。若不能妥善处理他们的问题,大宋对北方的治理很可能在地方上被架空,不仅享受不到好处,反到会埋下巨大隐患,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爆发。
正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紫暄走过来告诉我:“张天纲求见!”
他来了,我怔了怔,随后将主持宴会的任务交给吴武和司马风,然后在御书房接见了他。
“士民张天纲见过陛下!”
“不用多礼,这么晚前来找朕,一定有什么心得体会,说吧!”我坐在椅子上,神色平淡的看着他。
张天纲到也直接:“天纲受陛下委派,陪同蒙古使节耶律楚材去见蒙古公主阿刺海别吉,天纲在远处观之,似乎耶律楚材说了什么为难事情,让这位蒙古公主很是悲伤。后耶律楚材和天纲私下相谈,言语之中颇多招揽,以天纲所见,耶律楚材此次前来,只怕有和大宋和盟结亲之意。但据天纲对耶律楚材的了解,此举定然有所深意,天纲才学浅薄,看不出来!还请陛下见谅!”
这个回答到让我很有些意外,这个张天纲不赖嘛,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判断出这些事情,足以证明他担任外交工作还是合适的。想了想,我问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既然你有如此见识,为何未能劝阻完颜守绪?”
“旧主虽然勤于政事,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金国之败,从迁都开封就已开始,旧主只不过稍微延缓了一些时日,难能回天!”张天纲神色遗憾,充满感慨。
“你还心念金国,让朕如何用你?”
“陛下用人,自有成算,岂是天纲所能影响。”
“耶律楚材是你旧友,你二人昔日在中都来往甚密,此次为何要出卖于他?”
“天纲本是受陛下之命监视于他,此事陛下,文贵大人,耶律大哥都知道,天纲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谈何出卖?”
“你如此说,内心可曾有愧?”
“有,但天纲仍然要如此做。”
我看着张天纲,而对方丝毫不加躲避的看着我,目光坚持而坦然。
这是一个忠于任事,公私分明之人,若非大奸,就是大忠,从其过往来看,应该是后者,只是他效忠的对象并非君王,而是他的事业,也就是俗语说的立功。
我站起身来,习惯性的走了两步,想起庆功宴上和张柔等北方将领的谈话,心下一动,悠然说道:“大宋虽然灭了金国,但北方满目疮痍,举步维艰,朕总结了十六字‘食不果腹,民不聊生,豪强壮大,秩序混乱’,你觉得如何?”
张天纲赞同道:“陛下此语的确说尽北方问题,但天纲还想加上一句,‘才无所用’。”
“才无所用?”我低声念了两遍,才把握到对方的意思,猛然抬头:“你的意思是说北方有许多人才,却不能发挥自己的才华,是这样吗?”
“耶律楚材昔日在金国的时候,也不过是个左右司员外郎,并不受重视,但去了蒙古,却能成为两代蒙古大汗的近臣,并被委任为中书令,如此旧事,陛下难道不知吗?”
耶律楚材,他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可以说我大宋文臣中,可以和他相提并论的极少,就连司马风都在见识上逊色他一筹。
张天纲这句话的确很有见地,耶律楚材可能不常有,但其他人才却也不少见,比如从归德投靠过来的吕子羽,就是个非常不错的谋略性人才。
“他们可能为朕所用?”
“陛下胸怀天下,善待降臣,听说陛下昔日还曾广开门路,召集天下英才,若陛下肯发一道圣旨,对投效宋国之人既往不咎,酌情任用,想必可收北方士人之心!”
我明白了,张天纲说这些话的目的,也有为那些在金国中效力,却被大宋俘虏的官员开脱的意思。
想了想,觉得对方说这话有道理,金国绝对不可能真正相信那些异族人,而要想在异族统治下好好生存,并能有所成就,没有点才华还真做不到。
“你说的是,不过此事涉及到诸多问题,等北方稳定后才能实行,现在当务之急是应对蒙古谈和之意,这样吧,朕委派你和吕子羽为谈判副使,协同文贵和耶律楚材签订《宋蒙和议》,大致条款文贵那里有,你去找他吧!”
“多谢陛下,微臣告退!”张天纲脸上有失望,也有喜色,毕竟我的这个任命,代表着他正式步入大宋官场,不过能走多远,就看他的表现。
张天纲离去后,我对一旁的紫暄笑笑:“看来朕这次不想纳妃都不行,蒙古人这次决心很大啊!”
“陛下,紫暄都看的出和蒙古谈和不若与虎谋皮,陛下只是和他们虚与委蛇,相信皇后和诸位贵妃会理解的。”
“是啊,她们能理解,可朕这心里还是有些戚戚然,娶个老婆还陪送金银,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我摇摇头,离开这里,走向后宫。
经过一番谈判,一个月后,大宋和蒙古正式签订了和约,大致内容和当初西北一样:
一,大宋和蒙古互为兄弟之国,签订和议之日起,不再相互攻伐;
二,蒙古嫁监国公主阿刺海别吉于大宋,大宋陛下娶蒙古监国公主阿刺海别吉于大宋;
三,蒙古陪送大宋嫁妆黄金一百万两,白银三百万两,战马五万匹,牛羊二十万头,仆人若干;
四,大宋与蒙古互相通商,双方要保护商人安全;
这个和议昔日在西北的时候就已经商定,并且还支付了一部分,主要是战马。这次耶律楚材只是将其他条款确实履行,并承诺回到蒙古,就将剩下的金银牛羊送到大宋来。
这个条款虽然简单,但涉及到方面却很多,所以双方才扯皮了这么多时间,不过,随着这个和议签订,大宋和蒙古终于恢复名义上的和平,双方往来不再受到限制。
不过我却在补充条款加了一条:东北因为是大宋新收复地区,异族流民甚多,若蒙古之民在此地出事,将不受大宋保护。
我本来以为这个条款比较难于让耶律楚材接受,没想他对此到没纠缠,只是要求东北保持现状,屯堡不能向草原深入。现在大宋并不具备北伐草原的条件,这也是我当初让彩云停下屯堡建设的主因。如今情况更复杂,加上对草原削弱之策已经起到效果,再拼下去,就不是削弱蒙古,而是削弱自己,因此我也爽快的答应对方条件,并对耶律楚材提出:若宋国之人从东北越境,将不受该条约保护的条款表示赞同。
总体而言,这个条约规范了大宋和蒙古的一些行为,让双方能够有了一个保持和平,解决争端的理论基础,虽然我和对方都知道这个和平很脆弱,但毕竟有了这个东西,很多事情才能进行下去。
因为对方是中书令,相当于蒙古文臣之首,因此条约上的我方最后签名就落到司马风头上,双方签名盖章后,这个条约正式生效。
这也意味着,被我俘虏到建康,最近一直在学刺绣的阿刺海别吉,也将成为我的后妃之一。而我此刻并不知道,这个阿刺海别吉即将给我的生活以及帝国带来怎样变化,我只清楚一件事情,我又要当一回新郎官,而且是被人逼着上的那种。
第二十一集 第一章 婚礼打算
第二十一集 第一章 婚礼打算
神始五年六月,大宋五路伐金,七月初攻克开封,其后数路并进,于八月将金国所辖之地尽数收归大宋,整个伐金战役只用了三个月。
九月,和蒙古使节耶律楚材商议两国和约,十月签订和约,宋国与蒙古进入相对和平时期,结束战争状态。就在条约签订后的第三日,根据和约所定,我要迎娶成吉思汗之女,前蒙古监国公主阿刺海别吉。
对于这样的政治婚姻,其实我并不怎么满意,但没办法,无论大宋,还是蒙古,都需要一种形式来表达一种和睦,就算是表面上,也需要这么做,这就是政治需要。
既然大宋不想嫁公主过去,也只能将对方公主迎娶过来。
皇帝大婚,除了迎娶皇后,其实也并没有那么铺张浪费,至于耗费亿万资费来为皇帝举办婚礼,更是大宋所不提倡。再加上现在朝廷提倡节俭,就连迎娶皇后卓妙姿,就只有一个册封仪式还算正规,其余仪式就没那么讲究,甚至都没举行公开大婚。
在如此情况下,我当然不愿。为一个蒙古公主来大操大办。
按照我本意,就按照一般嫔妃选。拔标准,派出几个重量级官员意思意思,把阿刺海别吉迎进皇后就得了,毕竟她本来就是俘虏,如今也只是给她披了一层贵妃的金妆,本质上和一个待遇良好的俘虏并无任何区别。
这个提议遭到耶律楚材的强。烈反对,他认为阿刺海别吉是成吉思汗之女,又曾经是蒙古的监国公主,地位高贵,就算不能成为皇后,但在礼仪上却不可缺。此人见识极为广博,说他学富五车都是看不起他,加上口才了得,从上古周公之礼,讲到皇家婚姻的严肃和尊贵,甚至还有西方万里之外的皇室风俗,让大宋群臣瞠目结舌,犹如听到一篇古今中外,关于帝王婚姻,特别是和他国尊贵公主联姻应该讲究的仪式和礼仪的教科书。
在他的旁征博引,资料翔实下,本有心反对的群臣。也找不到合适理由,毕竟他说的也是事实,从周朝开始,结婚就要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帝王之家对此事更是慎重,不仅规模更加庞大,耗费财物更多,其礼仪规范更有着一套严格繁琐的制度,甚至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神州典章礼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可见此事绝对不是小事。
不过这种大婚礼节,一般只在迎娶皇后的时候采。用,其他嫔妃就没这么麻烦。如果将阿刺海别吉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