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调整部署和休整补充。按现在的情况来看,部署调整进度还算是令人满意的。
按照新的作战计划,新的攻势中联军将同时分五路行动。如此也造成了联军兵力部署和编制及攻击方向的调整,当然还有指挥层的调整。
对应五路,联军将分别设立五个战区司令部。且所有战区主要指挥官都将由阿拉斯加方面派出,方面军总指挥都将直接成为战区副总指挥,不过以战区代表身份坐镇方面军总指挥部指挥,所以并不会过多的参与战区层面的指挥工作。
第一个是北方战区,北方战区司令部辖阿拉斯加第一、第二方面军,战区司令由原第二方面军司令吉姆。梅森元帅担任,战区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也都由原第二方面军的参谋长韦哲元大将和方恕忠大将(此前也兼任乌拉尔战区政治部主任)担任。
其中第一方面军从指挥层到编制都有部分调整,最重要的是就是方面军总指挥朗。帕多元帅和副总指军巴斯图尔克大将远调芬兰,第一方面军总指挥由冯可齐元帅接任,原第十二集团军司令贺敏田上将任参谋长,只有原政治部主任国为民上将未做变动。
第一方面军辖第1、3、12、16、17、28六个集团军,加上装甲1师、炮兵1师、空军1师共计52。5万人,未来的主要作战方向是苏联北方北冰洋沿线,包括苏联重要的北冰洋港口阿尔汉格尔斯克,北德维纳河地区以及重要的煤矿区伯朝拉河一带。
第二方面军辖第5、11、14、21、22、23六个集团军,加上装甲2师、3师、炮兵2师,骑兵1师、空军3师和空降1师在内共计57万人,主作要作方向是沿谢罗夫和下塔吉尔至圣彼得堡铁路,攻打东欧平原北部和莫斯科东北部,包括彼尔姆、沃格达什、雅罗斯拉夫尔等重要城市都在其攻击范围内。
由于第二方面军原总指挥部已经几乎整体升为北方战区司令部,所以第二方面军司令由原副总指挥祖文辉大将接任,参谋长则是由原第三方面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库哈斯上将调任,总政治部主任是原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梁方云上将升任。
第二个是中央战区,战区辖阿拉斯加第三、第五两大方面军以及包括未来将陆续抵达的哥伦比亚师等海约国部队。战区司令部基本由原乌拉尔战区司令部改组,蔡锷元帅仍任战区司令,伍靖松大将仍任战区参谋长,而原第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柳可铭上将则担任战区政治部主任。
其中第三方面军辖第8、18、19、20、26、27六个集团军,加上装甲4师、5师,炮兵3师,骑兵2师,空军4师、7师,以及空降2师,总兵力达到了58。5万人。第三方面军的主要攻击方向为沿西伯利亚铁路攻向莫斯科,包括喀山、伊热夫斯克、下诺夫哥罗德等铁路沿线重镇地区都是其攻击范围。
第三方面军总指挥仍为习正保大将,参谋长则是由原国防大学第一副校长马克。邓恩上将担任,马克。邓恩也是老资格将军了,曾在第四集团军长期服役,不过任国防大学副校长也有十几年了,所以后来晋升很慢,五年前才晋升上将,这次晋衔他这个国防大学副校长自然不会受益,所以仍然还是上将。这次出任方面军参谋长对他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除马克。邓恩外,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唐庆上将也是由费城调来的,原任总政治部副部长。
第五方面军辖第29、33、34、36、50五个集团军,加上装甲9师、炮兵8师、骑兵5师、6师,空军5师、6师,合计总兵力约49万人。另外按计划,陆续抵达的哥伦比亚师等其他海约国部队约7。5万将整体划入第五方面军作战序列。
第五方面军属于第三方面军的南翼掩护兵团,将沿西伯利亚铁路南线与第三方面军齐头并进,包括乌法、萨马拉、奔萨、乌里扬诺夫斯克和莫斯科南部的梁赞等重要地区都在第五方面军的攻击线上。他们必须保证这一线的苏军无法北调威胁第三方面军的攻势。
由于第五方面军总指挥和政治部主任原是由中亚战区司令严石和政治部主任利夫曼兼任,这次严石和利夫曼都调往其他战区,所以第五方面军的指挥层调整很大。
新的方面军司令是原第三方面军副总指挥,装甲部队司令布拉德。范迪大将接任,而参谋长则是由原第33集团军司令张春鹏上将升任,张春鹏也是这次冒尖的新锐将领,是原中亚战区部队中最亮眼的集团军司令之一,攻克卡姆卡雷、希姆肯特和塔什干、浩罕都是他原来领导的第33集团军担当的主力。
政治部主任是由原第四方面军第30集团军政治部主任洪运来上将担任。洪运来此前只是少将,但第30集团军在伊尔吉兹的库兰沙地遭遇战中立下大功,从集团军司令到政治部主任很多军官都晋升了军衔,洪运来更是由少将直晋上将,这次又一跃担任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堪称跳跃式进步了。
第七卷 二战之谁主沉浮 第711章 德国抢攻
第711章 德国抢攻
第三个战区是伏尔加战区,这个战区比较复杂,基本上与原中亚战区的组成相似,只是没有了第五方面军。
伏尔加战区辖阿拉斯加第四方面军和中国方面军及中亚联军三大部队。战区司令部基本上就是由原中亚战区司令部改组,不过少了许多中国将军了,因为这次参战的中国军队数量大幅下降。
战区司令由原中亚战区司令严石元帅担任,而原第四方面军参谋长赫马克大将这次再进一步,升任战区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则仍是原中亚战区政治部主任格拉德。利夫曼大将。
其中阿拉斯加第四方面军辖第13、30、31、32、35、49六个集团军,加上装甲8师、炮兵6师、骑兵3师、空军2师、11师和空降3师共计兵力达57万人,第四方面军的主要作战方向伏加河下游地区,包括斯大林格勒、阿斯特拉罕和顿河流域都是其最基本的攻击范围。
方面军总指挥仍由李明泽元帅担任,不过原参谋长赫马克大将高升战区参谋长,新的参谋长由立了大功的第30集团军司令贺德成上将接任,而政治部主任则由原第三方面军第19集团军司令黎鼎容上将担任,黎鼎容本是政治军官出身,在担任长期的指挥类职务并立了大战功后也算回归老本行了。
而中国方面原李济深部交由张学良留驻中亚,只有原冯玉祥的第七方面军参加,所以第七这个番号也取消了,统以中国方面军为新番号,不过冯玉祥部原来的兵力较少,此前也有一定损失,所以这次是经过了补充的,还从原第八方面军划了一个集团军过来,使得中国方面军的总兵力达到了三个集团军和几个兵种部队共45万人,中国方面军的总指挥当然还是冯玉祥,其他指挥官中除了原方面军副总指挥张学良接替李济深回国后的位置留镇中亚外都也没有变更。
中国方面军这次将做为绝对主力部队使用,并担任第四方面军北翼掩护部队,主要攻击伏尔加河中游地区,包括萨拉托夫、坦波夫和顿河上游沃罗涅日地区都需要中国方面军负责,他们要保证顿河上游和斯大林格勒以北的苏军不能南调增援伏尔加河下游,威胁第四方面军的攻势。
中亚联军齐装满员总兵力约10。5万人,联军司令也仍由塔吉克人米沙夫担任。中亚联军虽然人数不多,但不会划入第四方面军或中国方面军统一指挥,作为独立作战部队,由战区司令部直辖,将作为两大方面军的战略预备队,随时为两大主力方面军提供战术支援。如此可以让第四方面和中国方面军从一开始就投入全部兵力发动攻势。
第四个高加索和黑海战区名称没变,但指挥层和编制都有少许调整。
战区司令仍是梁忠诚元帅,不过因为这个战区将会动用海军,所以战区参谋长由海军参谋长范。德维克前往接任,原日本特遣第二军的司令刘伏云上将则改任战区政治部主任。
高加索战区辖阿拉斯加第六方面军及土耳其方面军和保加利亚方面军,地中海舰队将不再归入第六方面军统一指挥,直接单列由战区司令部直辖,另外北也门将派出一个团参战,因为部队太小,直接划入了第四集团军的13师指挥,不算入战区直属序列。
其中第六方面军辖第4、15、43、44四个集团军,加上海军陆战队第5、6、11、12、13、21师、装甲6师、炮兵7师、骑兵4师、空军8、9师,日本特遣第2军,合计总兵力高达61万人。第六方面军的作战方向主要在高加索东部,包括亚美尼亚、阿塞拜塞,还有外高加索东部,基本沿里海西岸前进,包括埃里温、巴库、格罗兹尼、马哈奇卡拉都是其基本攻击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要兼顾地中海各领地的防务,所以第六方面军并不可能全军参战,至少会有不下一个集团军的兵力留守。若战事顺利,可以采用休整的方式轮流留守,若战事不顺就难说了。
由于梁忠诚元帅不再兼任方面军总指挥,所以方面军总指挥由原预计不参战而留守的地中海联指司令顾项鹏大将兼任,方面军参谋长则由第四集团军的老资格参谋长韦分田上将担任,政治部主任由地中海联指政治部主任奥巴斯上将兼任。
而地中海舰队全体算入高加索战区参战序列,并将与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舰队组成联合舰队,由战区参谋长范。德维克直接负责指挥。他们的对手自然是苏联黑海舰队,同时也会负责从海上攻击沿海苏联城市,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等等。航母的海航部队还能直接攻击苏联内陆重镇。
土耳其方面军数量约为三十万人,作为主力,他们主要是沿黑海东岸推进,包括格鲁吉亚、外高加索的索契、斯塔夫罗波尔、克拉斯诺达尔都是其主要攻击点。当然对土耳其军队的战力阿拉斯加没有足够信心,所以在战事当中,这个战区到时交叉支援作战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另外保加利亚方面军的数量约为二十万人,考虑到高加索苏军实力较强,所以保加利亚方面军将作为战略预备队存在,随时为第六和土耳其方面军提供战略战术支援,另外有机会的话,他们还将可能直接由地中海舰队运送,在乌克兰的克里木、刻赤等地实施海上登陆突袭,分担主战场的压力。
第五个则是西北战区,也可称为芬兰战区或波罗的海沿岸战区,这个战区最高指挥官原是由芬兰元帅曼纳海姆兼任,因为此前是在芬兰本土作战。不过现在则及有可能将转为反击对外作战,曼纳海姆年事以高,加上其在国内还担任重要职务,因此不宜再担任这个职务,而芬兰除了曼纳海姆这个老帅外,也没有其他合格的将帅能担起此重任。因此最后由阿拉斯加方面抽调了原第一方面军总指挥朗。帕多元帅和副总指挥巴斯图尔克大将乘B17轰炸机并在一个闪电战机联队的护送下横跨苏联北部飞抵芬兰,正式接过西北战场的最高指挥权。
如此新的西北战区由朗。帕多元帅任战区司令,巴斯图尔克大将则担任战区参谋长,而原日本特遣第1军司令庞和平上将则担任战区政治部主任,庞和平虽然多半担任指挥类职务,但也曾担任过团政治部主任,师政治部主任,现在任战区政治部主任也不算新手。
西北战区辖阿拉斯加第7方面军和芬兰方面军,另外还有1个挪威师和1个瑞典师,同时目前驻扎在挪威海域的北太平洋舰队蒙特利尔号航母编队及东太平洋舰队自由号航母编队也算入战区作战序列。
阿拉斯加第7方面军就是原来的援芬志愿军,现在阿苏战争已经发展到这一步,挪威和瑞典也正式加入了海约组织并参战,军队在这两国过境也完全不成问题,所以已经没有必要挂羊头卖狗肉仍叫什么志愿军了,直接改组为第七方面军。(这个番号原属中国方面军)。
第七方面军辖第24、45、46、47、48五个集团军,加上海军陆战队第1、4、19师,日本特遣第1军及新组建的炮兵9师,共计兵力达60万人。
由于西北战区其他部队实力较弱,兵力较少,所以该战区主要作战任务都将由第七方面军负责,包括北冰洋港口摩尔曼斯克,卡累利阿地区、拉多加湖、扎沃茨克地区都是其攻击范围,当然最重要的圣彼得堡(列宁格勒)是西北战区要承担的头号攻坚任务。
这一带的苏军实力很强,多为主力部队,数量也不少,周边更有其他苏军可能支援,所以攻打这里,肯定会要集中整个战区的所有部队。拿下这里他们才有可能接着攻打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地。如果他们攻击顺利,可能未来还要参与围攻莫斯科。
可以说西北战区虽然是所有战区中所辖部队最少,实力最弱,重装备最少、作战环境最为恶劣的,但任务却极其繁重,其作战是否顺利也关系着莫斯科北部地区的作战能否顺利,总之这一次西北战区和第七方面军肯定会是五大战区中压力最大,作战过程最为辛苦的。
第七方面军总指挥就由原志愿军司令德迈尔大将担任,方面军参谋长则由原志愿军副司令,海军陆战队指挥官伏光辉上将担任,原第24集团军司令艾奇逊上将则改任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艾奇逊在担任集团军司令前本就是总政治部的部长助理,扩军时才下放到24集团军担任司令,现在艾奇逊改任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自然也会得心应手,不过艾奇逊升职,倒是让另一个人得益了,就是原集团军参谋长胡向东。胡向东在这次晋衔中也顺利晋升为中将,现在顺位接替艾奇逊坐上集团军司令的职务顺理成章。
西北战区另一大主力芬兰方面军事实上就是芬兰国民军全体将士,毕竟现在西北战区的战争基本上还在芬兰国境内进行,芬兰几乎全民皆兵,全体军队自然早已经参战,不过将来反击成功,打入苏联国境后,芬兰方面军肯定不会把全体国民军都带走,但现在芬兰包括一些武装平民约有武装人员近四十万,到时凑上二十万精壮兵员杀入苏联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芬兰方面军虽作为主力,但其独立作战方向不多,主要就是攻击圣彼得堡以西,包括收复被苏联占领的维堡,尽量配合第七方面军部队为攻坚圣彼得堡打好基础,如此可以在第七方面军主力完成其他方向的作战任务后,为圣彼得堡的攻坚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