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年间,算起来,今年正好就是这个预测时间的中间一年,会不会就是这次的武昌起义?
叶文德等人还在思考,史密斯却立即附合叶枫话:“正是这样,这次的起义与以前的起义有明显不同,一是不会马上面临清军反扑,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来作出后续战略,只要守住武汉,就等于在清王朝的腹心地带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成为唐山全国**的总攻突破口;二是因为这次的保路运动,清王朝自掘坟墓,使得唐山的**力量大大增强,几乎半壁江山都已沸腾,这种局势下,只要清王朝有些许失误,就再也无法挽回败局了;三是这次武昌起义最后虽是由同盟会主导推动,但加上先期倡导准备,再到最后发起,整个过程当中,包括了几乎目前唐山所有的**会党,参与起义的新军当中其实就有很多并非同盟会员。虽然参与的会党较多,成份更为复杂,但是其他会党不具备同盟会的领导地位,眼下这种局势,等于同盟会首次集结了全国**力量,起义军实力远超以前,其得到的广泛支持也远非以前的多由单一会党组织的起义行动可比。”
叶文德和刘楚雄等人都相互望了一眼,叶枫和史密斯的分析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不过国家决策岂非儿戏,没有得到具体结果之前,不可能凭猜测分析行事,最后叶文德对史密斯道:“加强对唐山局势的关注程度,由原来的半月一报改为一天一报,我们必须随时了解到唐山的最新消息。”
等史密斯点头,叶文德沉吟了一下又对勒布雷道:“雅克,你立即与以驻唐山大使岑仲庭取得联系,从正面了解清王朝的反应和后续动作,另外外交部需要加强与其他各国的联络。”说到这里,叶文德犹豫了一下,最后补充道:“我不希望看到其他各国在唐山趁火打劫。”
最后一句带有一些各人意愿,以阿拉斯加目前的国家地位而言,同属列强,对于唐山这样的大国,阿拉斯加应该是要尽力削弱才符合国家利益,而且阿拉斯加同是唐人主导的国家,与唐山有着一可分割的血脉渊源,是最合适直接插手唐山事务的,但叶文德现在不但没有表示阿拉斯加要插手进去,反而要外交部与各国联络,让其他国家不要插手到这场巨变当中,其意思是非常明显的,越多的力量介入,局势就会越复杂,唐山也只会更加混乱,对与唐山的百姓而言,生活自然也会苦更难。虽与国家利益不符,但是在座众人却也没有认为有什么不对,赫尔曼和雅克是白人,但是阿拉斯加70%都是唐人,对于唐山的外交决策,相信反而是叶文德、刘楚雄这些人作出的决策才更符合全国大多数民众的意愿。
叶枫则心里暗叹一句,父亲这样做也是白费心血,虽说目前阿拉斯加同是各国承认的强国,但实力并未超出其他国家,其他国家会听阿拉斯加的吗,其实现在的唐山,哪里又少得了各国的推波助澜呢,哪件事又少得了列强的身影呢,保路运动是如何发起的,原因不就是清王朝将商办铁路收归国有转卖四国财团吗。
可惜阿拉斯加实力仍然弱了点,阿拉斯加虽然拥有八百万土地,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总人口包括只有居留权的移民在内也不过一千四百多万,这还有马更些淘金潮的原因,不然人口只会更少,凭这点人口,面对拥有数亿人口,过千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唐山,又哪有能力去控制甚至吞并,否则说不定叶文德还真有可能下定决心全面控制唐山,只有控制在自己手里,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带领全唐山人民走上富强之路。
但是事实上却不可能,就是英,法,俄等老牌强国面对如此虚弱的清王朝数十年来也只能一块块的割肉,而没有能力全面控制吞并唐山,何况是阿拉斯加这样的新兴国家,但是让阿拉斯加也参与到割肉的行列当中,叶文德就算当了国家元首,再铁石心肠也下不了口。
胡乱插手就有可能产生意料之外的变数,除非唐山逐渐安定下来,阿拉斯加凭借技术,军事实力予以帮衬,这样插手才能起到正面效果。想到这里,叶枫又暗自苦笑,只不过那个时候,唐山面对阿拉斯加的时候会是一个什么态度,只要插手,不管是好意还是歹意,别人就无法不怀疑阿拉斯加的动机,这也是叶枫一直无法抉择的主要原因,就看同盟会就知道了,免费提供了一批强大武器,反而引起了同盟会的警惕,起了防范之心,如果同盟会或者其他党派控制了唐山全国政权,阿拉斯加插手只怕人家的防范心理只会更重吧,毕竟阿拉斯加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不是那些慷慨解囊、大力支持国内**的南洋华人华侨团体可以比拟的,阿拉斯加并非没有实力威胁到唐山,人家有所警惕也是情理之中。
第三卷 淘金国之新时代 第272章 唐山巨变(一)
第272章 唐山巨变(一)
阿拉斯加的这次会议并未能作出什么决策。但是阿拉斯加国内各界这段时间对唐山的关注程度却是呈几何式提高,中央情报局,外交部驻唐山大使馆,甚至驻唐山的移民官员基本上每天都会有情报送到费城。情报局的情报更是不只一天一报,基本上只要武昌战局有重大变化,史密斯就会向自由宫报告一次。
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聚集在湖北咨议局大楼会议厅,新军八镇十五协二十九标二营司务长蔡济民召集会议,商讨组建军政府和推举都督人选,除**党人吴醒汉、徐达明等十余人外,还邀请了湖北咨议局局长汤化龙,副局长张国溶以及议员,还有旧军官吴兆麟参加,这个会议从一开始就没有区分色彩,但是这也是由武昌起义人员本身成份复杂决定的,区分色彩则无法将所以力量团结在一起,这也注定了即使**胜利后,**军内部的意见分歧也会非常严重。
而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堂尔皇之的登上湖北都督之位就是出自于旧军官吴兆麟的提议推举,汤化龙成为民政总长也是各派平衡的产物,实际上武昌起义后,湖北的军政大权并未实实在在的控制在**党人手里。而是掌握在立宪派手里,同盟会的力量更是有些势弱。这其中有同盟会一开始并非武昌首义的第一倡导组织者,起义发生后,**党领袖黄兴、宋教仁等人又尚未抵达武汉,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被害,孙武被炸伤,蒋翊武被迫逃跑,**党提不出更好的,更有说服力的人选的原因。
11日上午,武昌全部光复,晚上即成立谋略处,在谋略处的主持下,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公布了军政府檄文和《安民布告》,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用黄帝纪年,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为黄帝纪元4609年。
新成立的军政府建立了参谋部、军务部、政事部、外交部,以咨议局大楼为办公地,以十八星旗为军旗,且谋略处以军政府名义发布《布告全国电》,《通告各省文》等文告通电全国,将武昌起义的消息传遍事个中华大地。
10月12日,**党人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二标士兵胡玉珍、邱文彬、赵承武等在汉阳发动起义,光复汉阳;随后赵承武率起义军攻占汉口,其中过程正如叶枫所料,掌控全部武汉三镇只在指掌之间。真正的考验在于随后清军的反扑。
武昌起义爆发之后让整个清廷震动,面对生死存亡的关头,清政府的反应也相当迅速,10月12日,清政府撤销瑞澄职务,命他戴罪立功,暂时署理湖广总督,稳定湖广局势不至继续恶化,同时下令停止永平(今河北卢龙县)秋操,命令陆军大臣荫昌迅速赶赴湖北,节制湖北省各军及各省赴援军队,全面镇压湖北乱军。
13日,又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和长江水师,迅速开往武汉江面,切断大江两岸及三镇之间的乱军联系。
14日,清政府又编组一,二,三军,以随陆军大臣荫昌赴湖北的陆军第四镇及混成第三协、十一协为第一军,荫昌亲自担任第一军军统,也称总统(这职务容易让人误会啊);以陆军第五镇为第二军。北洋军骨干冯国璋为军统;以禁卫军和陆军第一镇为第三军,皇族载涛为军统,三军组建即迅速向汉口附近集结。
而与此同时,史密斯传回来的一个电报引起了叶枫的关洋,虽然这则消息在整个清政府面对武昌起义的决策当中并非太引人注目,但叶枫却深知这一个决定对未来中国政治局势的影响,因为清政府启用了早先被罢黜的原北洋军首领袁世凯,以稳定北洋新军。不过袁世凯未获命亲自主持镇压行动,所以这个决定除了叶枫,谁也不知道这个决定的影响力居然会如此深远,正是有了袁世凯的出面,将整个强大的北洋军系统拧合在一起,具备了与南方**党人谈判,获取**胜利果实的雄厚资本。
1911年10月15日,湖北军政府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军,积极扩军备战,来自各地的学生,工人,农民踊跃投军,商界也慷慨支持,使军政府在不到五天的时间内扩建成四协兵力,约两万民军。军政府同时作出了首先扫荡汉口残敌,然后向北推进,阻止清军南下的决定。
起义军与南下清军于10月18日正式开始接战,**军初战告捷,两天内即占领了大智门火车站和刘家庙,造成以三道桥为界的南北大对峙局面,因激战主要地点在汉口,汉阳。而汉口旧称夏口,所以这次战役也被称为阳夏战争或阳夏保卫战。
阳夏战争的未来结果暂时无人知道,除了叶枫,这场阳夏战争若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是一起普通的局部战役,是清军镇压**行动一个前奏。只有叶枫知道,正是这个阳夏战争让**军和清军陷入拉锯之中,为全国**争取了时间,为全国**力量增强了信心,随着清军兵力调动,整个清王朝的军事力量都被调来调去顾此失彼,为其他省份的**行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阳夏战争坚持到第四天,也就是10月22日时,湖南共进会会员焦达峰、陈作新,按照早先与湖北共进会立下的相互响应起义的约定,率领以会党和新军组成的队伍在长沙发动起义。湖南巡抚余格诚逃走,巡防营统领黄忠浩被斩首。起义军宣布成立中华民国湖南军政府,推举焦达峰为都督,陈作新为副都督,并发布《讨满清檄文》。
10月22日,陕西同盟会会员井勿幕、钱鼎、景定成等人同陕西哥老会联合,发动会党和新军的**分子同时起义,经两天激战控制西安。护理巡抚钱能训逃走,西安将军文瑞投井自杀。起义军成立秦陇复汉军政府,推举原日知会会员,新军队官张凤翙为都督。
10月23日,江西同盟会会员林森、蒋群、蔡蕙等人策动九江的新军举行起义,胜利后即宣告独立,次日成立九江军政分府,推举第二十七混成协第五十三标标统马毓宝为九江军政分府都督。
10月26日起,清陆、海军发动前后夹攻,湖北民军被迫退回汉口市区。29日,第二军军统冯国璋到汉口督军。下令纵火焚烧,大火烧了3天3夜,汉口的繁华街道变成一片焦土。但是短暂的胜利已经无法挽回整个颓势了,经过数天准备,新一轮各省独立、起义时机成熟,整个中华大地又开始爆发出新一轮强大的**洪流。
10月29日,就在冯国璋纵火烧城的同一天,山西同盟会会员、新军标统阎锡山联合姚以阶、黄国梁、温寿泉、赵戴文、南桂馨、乔熙等人发动新军在太原起义,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宣布成立山西军政府,推选阎锡山为都督。
10月29日,直隶发生滦州兵谏。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联合第三十九协协统伍祥祯、四十协协统潘榘楹、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第三镇第五协协统卢永祥等人,在直隶滦州打电报向清政府提出类似最后通牒的十二条,要求在本年内召集国会,由国会起草宪法,选举责任内阁,并规定皇族不得充当国务大臣。
10月30日,云南同盟会会员李根源联合新军标统罗佩金及管带唐继尧等人率领新军发动重九起义,次日占领昆明,成立云南军政府,将云贵总督李经羲礼送出境,推举罗佩金为都督。
云南的这次独立与历史稍有不符,其原因则是与阿拉斯加发生了一定联系,因为历史上主导这次云南独立的新军标统实为现在的阿拉斯加第五集团军司令蔡锷上将,蔡锷如今身在阿拉斯加已经达十余年之久,自然不可能在国内拥有多少影响力了,以他的身份也不可能回唐山去参加这次的**行动。
但是历史仍然有其无法逆转的惯性,这点小小的改变并不能改变整个**大势,没有了蔡锷,还有罗佩金,历史上本该属于蔡锷的云南都督之位也由罗佩金担任,不过发展到这里,叶枫心里也有一些小小疑惑和担忧,没有蔡锷,还有以后的护国运动吗,没有蔡锷主导的护国运动,历史会不会就此改变呢。或者这个在历史上并没有多大名气的罗佩金有朝一日也会如同历史上的蔡锷一样主导一次护国运动?
好像不太可能,细想一下,叶枫又觉得自己有些杞人忧天了,护国运动非是蔡锷一人所为,实际上当时护国运动还有唐继尧,李烈钧等重要人物主导,蔡锷好像是第一军总司令吧,唐继尧才是当时护国运动源头的云南都督,少了蔡锷自有人物代替他的作用。
历史会不会有所改变,现在叶枫无法肯定,唐山的**行动仍在前进,10月31日,南昌同盟会会员蔡公时等人率领新军发动起义并获成功,建立江西军政府,推举李烈钧为都督。
11月1日,汉口陷落,**军退保汉阳,武昌起义暂时出现了一个低谷,清军获得了一次重大胜利,11月3日,湖北都督黎元洪登坛拜**领袖黄兴为战时总司令,黄兴即日赴汉阳指挥作战。
但是**党人再一次犯了临阵换将的错误,黄兴虽然是**领袖,他的到来对**军的士气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但是不说黄兴在历史上作战指挥能力就并不怎么出彩,就已当前形势来说,黄兴的到来,也并不能为**军带来太大的改变,这次的起义军有很多并非同盟会员,当中还有很多比他更具有军事素养的新军军官,他无法得到太多的认同和配合,而湖北军政大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