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和海军高层视为未来参加世界大战的王牌。。。。。。
为了确保性能领先于世界,日本海军高层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毅然放弃了利用已经完成部分舰体的两艘大和级战列舰改装成航母的计划,而决定将两艘超级战列舰已经完成的部分统统拆掉,而两艘大和级巨型航母则重新设计建造。
摆脱了战列舰的阴影之后,日本海军的设计人员决定在大凤级装甲航母的基础上进行放大,并加入了多种较新的设计,使之成为一款性能相当出色的杰作。值得一提的是,身为外行的崇仁天皇也意外地对大和级航母的设计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他在得知航母的载机数量不能达到预期之后想当然地问道,“既然如此,为何不额外加宽飞行甲板呢?”
结果设计人员登时受到启发,提前想出了后世航母“外漂”的设计,尽管由于材料不能与后世相比、大和级战列舰的外漂仅有5米,但还是大大拓宽了飞行甲板,令其在正常状态下的载机数目就达到了90架之多,而极限状态下甚至可以搭载120架乃至更多的飞机。。。。。。
大和级巨型航母于1941年10月完成最后一次海试后秘密加入日本海军作战序列,这款排水量惊人的巨舰无论是吨位还是性能都超越了当时世界上的任何一款现役的航空母舰,仅比后来美国建造的中途岛级航空母舰性能稍逊,而那个时候,已经作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大和级巨型航母的第3艘和第4艘也都差不多要完工了,而这个时空的太平洋战争也因为有了这些超级航母的对决,而要比历史上更加精彩。。。。。。
大和级巨型航母的1号舰“大和”号的性能参数大致如下:
排水量:51;200吨(标准);62;500吨(满载)。
尺度:长280米(飞行甲板)、264米(水线);宽58米(飞行甲板)、36米(水线);吃水10米,外漂5米。
动力:4台舰本式蒸汽轮机,12台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4轴,204;000马力。
最大航速:32节。
续航能力:10000海里/18节。
编制:4;175人。
武器:双联装105mm高射炮12座,双联装40mm高射炮12座,四联装20mm高射炮6座,双联装20mm高射炮18座,单装20mm高射炮12座。
飞机:90/120架。
注1:日本民族认真、勤奋和勇敢的特性现在已经很难再看到了,福岛危机时甚至连一个愿意冒险的青壮年都找不到,只能让一些中老年人前往。个人认为日本人主要还是当初广场协议那次被美国人剪羊毛造成的打击太过沉重,之前还妄想依靠经济上的成就让祖国重新崛起的日本人由此终于认清现实,知道他们无论怎么努力,只要美国不肯给日本松绑,日本就终究只能是美国的一条狗,太有钱的话还会被美国人割肉,而另一方面,日本毕竟已经成了发达国家,就算日本人不再像以前那样拼命努力建设国家,也可以继续过着相对富足的生活。努力了没有什么用处、甚至反而要因此倒霉,不努力也能混得不错,日本人很自然地就开始混日子了,时间一长,习惯养成之后,日本这个民族就废掉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一章 选 择
巨型航母载机数多、生存力强,而且对于敌国拥有巨大的威慑力,但由于造价偏高、建造速度偏慢、维护时间较长等原因,性价比并不是很好。这一点日本海军高层自然是清楚的,所以连同后来的改进型在内,日本总共也就造了四艘大和级巨型航母,而主力航母究竟是选择性能更好的重型航母、还是性价比更高的中型航母,也一度在日本海军内部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对此,当时还未复职的山口多闻直接写信给山本五十六,向其表述了自己的看法。山口认为,像云龙级那样的中型航母,看似性价比更高,标准载机数量有60架,而翔鹤级重型航母也不过72架,可它们的造价与建造时间却都要比云龙级高出至少五成;但是重型航母相较中型航母却拥有一个难以企及的巨大优势,那就是重型航母舰载机的出动率要比中型航母高得多。还是以这两款航母为例,云龙级虽然载机总数达到了60架,但一次能够出动的飞机最多也不到20架,而翔鹤级重型航母却可以一次出动30多架飞机,最多时甚至可以出动40架以上,这个差距实在太大了。
而且必须说明的是,航母舰载机的出动率不但决定了航母的进攻(全部)乃至防御(大部)能力,这个数值太小的话还会严重限制舰载机编队的最大规模。以二战时期的无线通讯和协调指挥能力,一支航母编队最多只能容纳5艘航母。虽然重大行动时可以出动不止一支航母编队,但是同样因为无线通讯与协调指挥能力、以及飞机续航力的限制,一支能够做到全员协调一致的飞行编队一般只能由同一航母编队中的舰载机组成。这也就是说,如果每艘航母的舰载机出动率不到20架,那么日本的舰载航空兵就连百机编队都无法组成(注1),哪怕航母编队中配齐了整整5艘航母。。。。。。
而在各**舰防空能力突飞猛进的现在,派这样小规模的飞行编队去进攻敌人的舰队或者海军基地,几乎与送死无异,何况现实中很少能够配齐5艘航母,所以编队的规模就更小了。效费比因而更差。这一点看看历史上鬼子神风特攻队那惨不忍睹的战果就知道了。损失了那么多飞机,甚至连一艘真正意义上的主力舰(有3艘护航航母被炸沉,但是护航航母虽然冠以航母之名,实际上造价还不如万吨级的巡洋舰。历史上老美一年就暴出了50艘。实战能力也不及真正航母、即舰队航母的十分之一。。。。。。)都没击沉。。。。。。
而双鹤的出动率却都在30架以上。三艘就超过了100架,实战效能比起不到20架的云龙级中型航母何止强了几倍?而对于一种武器来说,实战效果/造价才是最大的性价比。。。。。。
此外。中型航母(也包括吨位更小的轻型航母乃至护航航母)的生存能力也是一个巨大的缺陷,云龙级航母只需挨上一枚500公斤、甚至是250公斤的炸弹,就有丧失战斗力乃至沉没的可能,而翔鹤级重型航母就算挨上好几枚,也可以挣扎着开回去修复,这一点对于缺乏资源和人力的日本来说,也具有不能忽视的重大意义。
因此山口多闻上书建议海军部以重型航母作为未来日本海军的新一代主力航母,虽然此时的山口多闻已经被派到中国担任驻华武官(注2),似乎与海军脱了关系,但由于崇仁天皇和山本五十六都对他一直非常器重,因此这一主张最终还是得到了采纳,日本海军的设计人员在翔鹤级重型航母的基础上不但简化了设计以便于批量建造,还优化了一些易于改善的细节,并增加了外漂等新的设计,使得这款被称为山城级的最新重型航母较之翔鹤级的性能有了明显提升,而其多达84架的标准载机数和42架的舰载机出动率,令它超越了此时世界上任何一款同吨位的现役航母,其首舰山城号航空母舰的基本性能参数如下:
排水量 26;000吨(标准),32;800吨(满载)。
动 力:4台舰本式蒸汽轮机,8座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160000马力。
航 速:34节。
续航力:10000海里/18节。
火 力:8座双联装105mm高射炮,8座双联装40mm高射炮,8座双联装20mm高射炮,12座单装20mm高射炮。
舰载机:84架(标准)/108架(最大)。
舰 员:1750人。
注1:历史上二战后期美国能够出动惊人的千机编队,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已经有了大量的地面机场可用,陆基机场的飞机出动率远非航母可比,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二战后期的美国飞机普遍续航力惊人,而且美国财大气粗,不在乎浪费燃油,可以让两批并一批。
注2:山口多闻在南海受挫之后,受到了日本国内舆论的猛烈抨击,后来中国将缴获的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送到日本维修,并请日本政府派人帮助中国训练舰载航空兵和航母上的指挥与地勤人员,而山口多闻一心想要弄清中国海军迅速崛起的秘密,便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任务,顺便也出国调整一下心情。
赤色党中央并不是不知道山口多闻来华后干着间谍的勾当,但考虑到他教导中国海军第一支航母编队的官兵却还是很尽心的,因此只是加强了保密工作,并没有将其抓捕或者驱逐,最后虽然被山口多闻学去不少对于日本来说全新的战术(主要是防空战术)和理念,但中国海军的收获更大。不过最赚的其实是顺便跟着沾光的德国远东舰队,如果没有山口多闻等日本教官的指导,两艘德国航母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形成战斗力,毕竟对于航母来说,光有好飞行员是远远不够的。。。。。。(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二章 联合反潜演习
ps: 感谢书友“090010064980”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其实,即使是日本海军现有的舰队航母数量,就已经超过了其它所有国家之和。此时英国皇家海军在欧战中已经损失掉了所有舰队航母,美国海军拥有6艘可战的舰队航母,而德国就算连还未最终完工入役的那艘算上也不过两艘,中国仅有一艘缴获来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各国全加起来不过9艘,而日本即使不算即将完工的两艘大和级巨型航母,总数也有10艘之多。不知不觉间,日本海军航空兵已经成了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
但即使拥有了这么强大的海军,崇仁和日本政府依然一直努力隐藏自己的真正实力,甚至对美国人的无理要求忍辱负重,不到没办法的时候绝不先跳出来当出头鸟跟美国单挑,可以看出侵华战争失利给日本人留下的教训是多么深刻。。。。。。
与日本相反,新生的赤色中国却因为自抗日战争开始以后的一次次对外胜利而日益自信,不过包括胡卫东在内的赤色党决策层也知道美国的可怕,心底里并不想真跟这个世界头号工业国兵戎相见,何况中国现在急需和平环境来加速推进国内的工业化,所以赤色党高层还是倾向于跟英国和谈的,从这一点来说,美国的介入反而给交战双方有了下台的机会。
不过为了维护赤色党一直以来对外强硬的形象,全权负责和平谈判的胡卫东只是口头向美方代表承诺可以在一个星期内暂时停止进攻。并以修整的名义让前线的部队中止原先乘胜追击的计划,但在公开场合却依然保持了强硬的态度。
身为一个中国通,罗斯福对中国人死要面子的特点十分了解,反正美国人重视实际,只要中国人在谈判中作出令美英两国政府满意的让步,给中国人这点面子还是可以的。但令罗斯福不悦的是,胡卫东摆明了是既要面子、也要里子,他提出的停战条件是英国政府道歉并赔款、同时互相承认对方现在的实际控制区为其固有领土,这也就是说中国要求获得整个中南半岛和印度东北部(包括现在的东孟加拉)的广阔土地。
虽然罗斯福也知道“漫天起价、坐地还钱。”的道理,但是从中国人初次提出的要求中他还是能够大概猜出其谈判的底线。那就是至少中南半岛中国人是不准备吐出来了。而这对美国在南洋的利益无疑会造成莫大的损害,这是罗斯福万难容忍的,何况丘吉尔向他交底说英国政府只同意说服自由法国承认中国对法属印度支那的吞并、并默认中国对暹罗的占领,但原本英国的殖民地之中。英国政府只肯放弃在解放军挺进中南半岛之后不久便收复了的香港。而印度东面的屏障缅甸与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的马来亚他们却坚决不肯让出。此外英国政府还要求中方公开不久之前大规模使用而给予英军重大杀伤的秘密武器并承诺不再使用。这显然也是中国政府不可能接受的。双方的条件差距这么大,这谈判还怎么进行下去?
虽然跳出来当和事佬,但在两国之中。美国政府肯定更偏向英国,因此罗斯福还是决定向中国施加压力,但是胡卫东也不是吓大的,当即致电中央,要求海军与德国远东舰队(其实此时也就齐柏林号航母一艘军舰)举行“联合反潜演习”,虽然中国不可能加入轴心国,但做做姿态吓吓盟国却还是可以的,而且胡卫东对肆无忌惮进入中国领海袭击中国船只的英国潜艇早就不满了,也的确是有心想要借机收拾一下。。。。。。
必须说明的是,这个时空中国政府由于空军实力远比历史上强大得多,可以帮助海军保卫更大的海域,因此在胡卫东的怂恿下,中央将领海范围定为了最大的200海里(与巴西等国相同),如果与他国领海有交集,则以中间线(是按人家的领海范围取中间线,比如说日本领海范围是12海里,如果我们的200海里范围没碰到他们的12海里,那么200海里都是我们的,如果有交集,则重叠区域对半分。。。。。。)作为分界。
但是,这样虽然可以一劳永逸解决多年以后的海上争端,可这时的中国并没有足够的海军实力,飞机又不可能一直在天上巡航,因此各**舰还是会时不时地越线,令中国的党和政府十分愤怒。
其中德国和苏联算是“友好国家”,自然是无所谓;而法国(不管是哪个法国)、意大利等国则没有那个余力派军舰来远东;而日本新政府一直在努力与中国修好,虽然对中国200海里的领海范围有些不满,但由于这个年代远海只有渔业与航运两样经济价值,远不如后世那么重要(注1),因此还能接受,加之日本现在又坚持韬光养晦的国策,所以也极少有军舰越界;因此实际上犯禁的也就英国和美国。。。。。。
注1:日本的航运因为两国之间签署了通航协议而不受影响,渔业的话,公海上日本渔民同样抢不过咱们,所以变成中国领海后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这才是鬼子能够容忍的关键。
ps:中国渔民素来剽悍,解放前是惧怕敌国海军才不敢深入外海,现在列强海军不敢随意攻击我国渔船了,中国渔民的胆子登时就大了起来,而且这个时空的中国外海渔船与历史上解放后的前30年一样是普遍拥有武装的,最差的也有冲锋枪,大型渔船甚至装有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