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之后李广之孙,李敢之侄李陵再度为将,任骑射尉,训练楚人五千(不要小看这五千,这可是精选的士兵,估计都是武林高手一类,仰慕李家忠烈而来,搁到现在这就是特种部队。)再之后的事就是大家都知道了,匈奴八万众围攻李陵部,李陵且战且退,杀敌近万,最终在离边境百里处粮绝箭尽,李陵投降。五千人只逃出四百余人,汉武帝听闻李陵替匈奴训练军队,发怒,下令杀李陵母亲妻子儿女。
李陵这战要说打的确实可以,五千对八万,还能坚持到这般,实在不是一般的将领可以做到的。因此汉武帝听到李陵替匈奴训练军队如此发怒。(还有一个原因是汉俘匈,匈俘汉为数并不在少,比如张骞就被俘近十多年,但是这还不代表背叛,但是替敌国训练军队带兵这就是绝对的背叛了。不过李家三代为将,汉武帝欠李家实在很多,这样草率实在不好,还彻底断绝了李陵回国的路。)李陵投降也不是心甘情愿,一度也想回国,也深以投降为耻,(虽然说李陵投降有因,但是他自己也觉得丢脸,个人认为实在不用深究什么投降有理了)之后汉朝也不断派人邀请李陵回国,之所以没回来,(一来家人全死,二来按他的话,实在无脸回国了)李陵投降对整个李家的打击是极大的,本来李家也算显赫的家族,一家都是为将为相封侯的。但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原来李广一家积累的名声毁于一旦。李家再也不能复兴。
卫青,霍去病:他们两人的事迹就比较清楚了,卫青本来是家奴,但是因其姐卫子夫得宠被汉武帝重用(汉家皇帝的运气都不错,几个外戚都会打仗,汉武帝更是一个宠妃带来两名将)第一次出征在其他几路都无功的情况下杀了几百人回来,后来屡次出征,都有所获,尤其是击溃匈奴右贤王部,之后任大将军漠北决战击败单于部,斩首一万九千级,更加是立下赫赫战功。
霍去病就更不用说了,第一次出征轻骑八百远途出征,捕获斩首匈奴二千首,其中有相国,当户,单于大父行,后出陇西,征讨西域的匈奴属国,战功显赫,“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再后来深入北地,至祁连山及合黎山一带,不等未到的公孙敖军,霍去病率部对匈奴发动猛烈攻势,击破匈奴军而歼之。同时西逐诸羌,以打通河西走廊之路。是役,汉军斩首三万二百级,擒单于单桓,酋涂,稽且,修濮,呼子耆等五王,王母单于阏氏,王子共五十九人,及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其都尉相国率众降者,二千五百人。霍去病及其属将,皆封侯。再后来在迎降浑邪王部时,当机立断,杀其不从者,稳定了当时局势,漠北决战时时败匈奴左贤王,直追到狼居胥山(这时他就在那里祭天地,也就是为了炫耀军功啦,不过匈奴一逃跑这么远还真够很的。)北征两千余里,斩单于近臣,及北车耆王,擒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斩首七万四百余级。霍去病之功已经高于卫青,封赏不计其数。(汉朝财政危机很大关系是封赏军功,不过没有这样怎么能招到人才呢。)
卫青霍去病舅甥两人,性格不同,卫青性格谦和,老成持重,凡事不敢自专,就算被李敢打也隐密其事,(年轻的坎坷遭遇的影响吧,不过也是难得)而霍去病性格飞扬,杀李敢为泄怒气,以皇帝赐酒倒入河中与众将士共饮,喜欢居功自傲(少年傲气嘛,不过也正是这样的傲气才能屡屡深入,求得大功)自然少不了他所说的“匈奴不灭,何以家为。”但是性格不同的两人都是盖世名将。
有人说他们运气好,沾了皇亲国戚的光,但是皇亲国戚每朝都有,并不是每个人都作出这样的成绩,之后的李广利也是皇亲国戚,战绩却不见好。运气之说到是也有因,尤其和李广一比,但是运气好也是名将的必要因素之一,何况真正的将领总是正常的以多战少,谁会莫名其妙的去以少战多呢,何况这么多战胜,总不是全是运气。尤其是卫青在决战中的表现和霍去病的深入作战。
再介绍三位
张骞,通西域的人,大家都知道他的事迹,被俘在匈奴十多年,不忘使命,最终通使西域,使得西域诸国为汉朝所通,断了匈奴的左膀右臂,之中还带领将士亲自出征,指引带路,再还有就是丝绸之路了。
假若没有张骞的十几年在外而心志坚定,何来之后的通西域,丝绸之路,所以单凭这点,张骞就可以作为我们做事业的榜样。
苏武:作为大汉使节,在匈奴十九年,忠心汉朝,其气节就连敌人也感到钦佩。(这点我觉得匈奴还是很不错的,看到有气节的人有才能的人就敬重,以礼相待,就算不投降也不得罪,比之后来的入侵异族,确实有绅士的多了,不过他就算劝降了苏武又如何,假如苏武投降,那他就不是忠义之士了,所以投降的大都最后还遭到主人的冷落,就是这个缘故。)这里和张骞又是不同,张骞十多年在匈奴,那是为了完成使命,而苏武作为使节,代表的就是汉朝的气节尊严,同样是为了使命,张骞是士大夫的执着,苏武是士大夫的气节。两人都是大丈夫。
也正是有了苏武这样的大丈夫,我们中国人才有了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他才是我们的脊梁。
陈汤:这位将领真不知道怎么说好,从将才上看,他有大志大略,汉书曰: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在西域决断违令,率兵出击,战果辉煌。“单于被创死。军候假丞杜勋斩单于首,得汉使节二及谷吉等所赍帛书。诸卤获以畀得者。凡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
百一十八级,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杀了单于,这是连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名将都没有达到的事,却被他作到了,实为不世之奇功。但是他违抗上司命令,还要挟上司,最后还穿战利品,贪污受贿,实在是够恶劣的。连皇帝对他如此处置也考虑再三,不过还是封他为关内侯(这也是汉代才做的,假如是在以后的朝代,让你来一个罪过相抵就算不错了,搞不好还要砍了你,反正大患已去,不需要你了。这样的处置,无怪汉代兵威最盛。)之后陈汤后因罪被贬,(也是赏罚分明之道,)最后善终。
汉代之所以兵威最盛,与当时的赏罚分明还有一个良好的氛围有很大的关系。随便再说陈汤说的那句话(我个人觉得挺适合他还有霍去病这样的傲气将领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随便再列几位抗匈的将领,赵充国,赵破奴,韩安国,郑吉,傅介子,常惠,李广利(虽然初征大宛不利,后来又投降匈奴,但是我觉得也象李陵一样可以算入)
4 煮酒话古人之刘备
说到刘备,大家就会不自然的想到三国演义的刘备,而且马上就有人分成两派,支持刘备的说他仁义爱民,反对的说他假仁假义。不过,无论支持的还是反对的都应该看看真正的刘备。
刘备,三国志上说,(以下选用的都是三国志而不是三国演义的材料,不然以后我们可以就说蒙哥之死不是在钓鱼城而是在襄阳被杨过用石头击死了,因为神雕侠侣可比宋史流行多了。哈哈)他是汉室宗亲,家道中落,后来靠买席子为生,(“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不喜欢读书,喜欢穿好的吃好的,喜欢玩乐,结交朋友,(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按现在的标准,他就是一纨绔子弟,败家子,混黑社会的。
不过我们要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东汉并不象后来那样反对豪侠结党,那时民风还算古朴,任意豪侠不太被人所恶,尤其当时宦官打击士大夫,其士大夫反抗力量得到了民间力量的拥护,比如三国前期的两大英雄,曹操和袁绍,两个人就喜欢结交游侠豪杰,(“祖(这个祖是指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过嘛,袁绍和曹操他们是高干子弟,有的是钱,这样乱花也没关系,而刘备也这样,实在是这小子天生不甘寂寞,是个野心家。不过后来还真被他捞到一票。(“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这是明显的黑社会和富人相互勾结啊,哈哈,一般这样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张苏两人要刘备做保镖,还有一种就是认为刘备会成大业,做点前期投资了(当然也可能是被刘备逼的)。张苏两人后来在历史上没见到,这样看刘备做保镖很不成功,至于前期投资,回报期远了点,他们是享受不到了,说不定还被刘备喀嚓掉了。不过他们这样做到是在青史上留名了,虽然没利,但是有名,也不算太折本。
再之后就是黄巾起义,他有了钱,招了点兵,包括关羽张飞两大将,跑东跑西,立了点功,做了安喜尉,不过那时年轻气盛,脾气不小,看督邮脾气大,就把他绑起来打了一顿,(这事后来在三国演义被安到张飞身上,为了是刘备的仁义之名啊,哈哈,不过太仁义就假了点,历史上的刘备还是很有个性的。)
再之后,几番沉浮,屡次作战,但是都没交到好运,其中被黄巾军打败过,被吕布打败过,也被曹操打败。数次战败逃亡,流离失所,寄人篱下,可以说是悲惨之极。但是这不是说刘备太弱,实在是敌人太强大了。先看看当时争天下的英雄,袁家兄弟,四世五公,单凭家族传下的基业就坐了当时的头把交椅,枭雄曹操,也是世家子弟,家业甚大,而且在朝中的地位也不是刘备这个贫民可以比的。其他一干人等,多是世家高官,本来就有根基。(曹操有曹家夏侯家的兄弟子弟兵,孙策比较惨,但是也有父亲留下来的威信和基业。就连吕布也有一支强悍的部队在手)但是刘备呢,没有钱,没有父辈传下的扎实的根基和老部属,一切只能靠自己,白手起家,没什么背景,谁都可以欺负你一下,能生存成这样也不错了,尤其刘备还不喜欢向比较弱小的江东跑(一来太远,二来当时江东实在太落后,真要争天下还是要在中原争)在中原硬碰硬,由无名之辈也混出来了,还做了一州之主,也算有模有样,虽然在袁术和吕布夹击下失败。但是也主要是实力和根基不足之故,并非他不善于用兵。
要在乱世争得一席,有三点不可少,实力,胆略,人心。实力是刘备的前天劣势,没有父辈的积累,没有扎实的根基,他起兵时连对那些黄巾军都要避让三分。而胆略刘备是有的,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曹操四处征战时,有多人提出偷袭许昌,比如袁绍手下谋士屡次提出建议,但是袁绍却不采纳,曹操与袁绍对峙时,刘备也向刘表提出偷袭许昌,刘表也是不纳,(无独有偶,江东小霸王孙策也乘想到偷袭许昌,只是身死,曹操的运气当真很好。)而且之后刘备在荆州博望击败夏侯惇,于禁,在赤壁和吴兵联手破曹操,之后取蜀,夺汉中,这些战役都是实打实自己打出来的,(当然在三国演义中把这些功劳大都归于诸葛亮了,也许诸葛亮是在中起了相当的作用,但是起决策的还是刘备,就象郭嘉荀彧虽然是曹操的谋士,但是我们说的都是曹操之功而不是郭嘉荀彧之功)所以,刘备胆略不缺,缺少的是实力和立身之地。(不过单纯从胆略看,曹操还是高于刘备,但是其他人比之就不如了。)
既然没有实力,那就只能收拢人心了,刘备虽然反复强调自己是汉室宗亲,但是其实这对大多数的士大夫是没有用的,东汉士族制度已经开始成型,士大夫大都忠于自己的主人而不是皇室朝廷,尤其东汉末年朝政腐败,人心已经背离,不象新朝灭亡时西汉并无大过,新朝却朝政混乱,人心均思汉,所以当时都要立刘姓为王。何况当时汉室宗亲并不是刘备一人,刘表,刘焉,刘璋都是汉室宗亲,实力均比刘备强。(不过能力就差多了,刘焉例外,不过早死)。之所以强调汉室宗亲,完全是因为当年有一次汉光武帝复汉,虽然没士大夫支持,但是能骗骗老百姓还是没问题的。扯远了,回到原题,刘备在收拢人心上做的是很不错,在平原别人买通的刺客不忍杀之,在徐州陶谦让之(这是三国志上的,并不是三国演义上的内容,当然这也有当时徐州其实已经被刘备控制的情况,但是没有胆略人心如何能甘心情愿的让其让位)之后在荆州更是,“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这并不是一句空话,你见刘备史书上是没见他有屠杀民众这样的事。(虽然说有假仁假义之嫌疑,但是你作为乱世下的民众你是想活在哪里好呢?)
这样做也有好处,刘备得人心,日后投奔他处,袁绍曹操总不好杀他,一来假若杀了他,人心惟恐有失,二来也是认为他屡次失败,成不了大气(让人有一个仁义软弱的感觉也好,只是每每总能被人逃出,真够狠的,尤其是从曹操那逃出,实在是不可想象,隋末的李密运气就差多了,被李渊追上,不然当时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之后巧夺荆州,有人说他厚脸皮,这如何说起,这是夺天下,又不是过家家,假如是曹操夺了荆州,孙权更加别想安稳宝座了,之所以让刘备占了荆州,完全是战略问题,刘备是绝对不可能主动让出来的,本来就缺少的是立身之地,怎么可以随便让人,之后和孙权平分荆州实在是为了对抗曹操的需要。这如何说刘备厚脸皮呢。(何况刘备就算真赖也不会象演义那般哭哭啼啼。)
当然之后刘备在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