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反元-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次发了。”士信喃喃道。

一担盐提炼成精盐,能卖十几两银子,四担盐,那可就是五六十两!这可是惊人的数字了,在盐场运盐,一辈子都挣不到这么多钱。

“大家在这里干什么?等着我呢吗?”李伯升不解地问道。

“你又不是俏媳妇,等你做甚。”

大家哄堂大笑,刚才的阴郁一扫而空。

张阳拿出二两银子,递给吕珍:“吕珍,这二两银子你拿着,给元明和元绍送本钱去。”这次张阳提前给了他们一两银子当本钱,现在全变成盐了。既然收了,那就收个够,这次全提纯出来,足够泰州城里大户半个月的用量了。

“好的。”吕珍接过钱,快步走了出去。

看着吕珍出去了,张阳关好了院门。

“伯升,我们大家在商量着一次大动作。”张阳和李伯升说道。

李伯升环顾了一下四周:张士诚兄弟四人,汤和,还有自己,一共六人。心头一阵激动:自己已经被他们当作自己人了,粗盐提纯的过程跟着参与,去杀丘义跟着参加了,现在又跟着一起商量大行动。

“说吧,需要我干什么,我李伯升上刀山,下油锅,眉头都不眨一下。”李伯升激动地说道。

嗯,要得就是这个效果。其实也不是不放心吕珍这些兄弟,而是怕人多了,无意中走漏风声,打草惊蛇。

“鼎臣兄,如果我们要劫刘子仁的粮船,该怎么行动?”张阳问汤和道。

这些人里面,只有汤和领过兵,打过仗,说到具体的战术,他应该有两手吧。

汤和扬了扬眉毛,说出了让大家喷饭的话:“我们冲上船,一刀一个,把负责押运的人宰了,不就行了?”

张阳听得直皱眉头,没文化真可怕,他是怎么打仗的?还是起义军的千户?

不过也不能怪他,农民起义军大部分是乌合之众,打仗不用动脑子,只需喊两个口令:冲啊,杀啊,上去一阵砍杀,不是把对方砍倒,就是被对方砍倒,要不就是:敌人太多,快逃,撒丫子开路。

策划周密的行动?根本不可能。

李伯升开口道:“我有个想法。”

“说吧。”张阳转头望着李伯升。

这李伯升倒是个素有机智的人,上次杀丘义,就已经暂露锋芒了。

“既然对方是走水路,那一般来说,都是白天赶路,晚上歇息。我们提前打探好他们从哪条水路走,在他们停船的地方埋伏着,等到后半夜,他们睡熟了,找几个水性好的兄弟,从水里面慢慢摸过去,把他们放哨的人干掉,大家再悄悄上船。船上的人若是普通的船工,就放掉他,要是为虎作伥的凶恶之徒,就地解决。再把船趁着夜色开走。”

“我们把船开到哪里去?”张阳问道。

“兴化城东二十里的得胜湖。”李伯升胸有成竹地说道,“那里湖面开阔,进退自如,芦苇深深,岛屿众多,我们把船藏在那里,避开航道,应该没人会发现。”

得胜湖?这还真是个好主意!

运盐几次穿过得胜湖,主航道两边,都是四处飘荡的芦苇,简直就是迷宫,要是没人带路,进去就出不来了,在里面找个小岛,将抢来的船藏在那里,应该没有人会发觉。当初的洪湖赤卫队,不就是干这个营生吗?

而且,有了粮食之后,可以召集一些人过去,把这个小岛当作自己的第一个基地。把四处收来的粗盐,运到岛上,转化为精盐,不用现在这样偷偷摸摸,可以扩大规模,获得更大的利润。而且,上次发现铁矿石的地方,就在得胜湖附近的树林里,把铁矿石运过去,在小岛上炼铁。

盐和铁,都是官方垄断的,也都是获利最丰富的。

这些想法,一瞬间闪过张阳的头脑,张阳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普通的纲司牙侩张士诚了,自己的事业,马上要起步了。

“而且,我们可以冒充芙蓉寨的人马,把这笔烂账造在那群杆子头上,让他们狗咬狗去。”士信阴险地说道。

“对。”士德和士义也附和道:“芙蓉寨那群畜生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这个主意高!”

芙蓉寨在得胜湖北一百多里处,是一个比较大的山寨,寨里的杆子们和官府勾结,祸害乡里,官府不方便出面的事情,都是靠他们解决,白驹盐场虽然离芙蓉寨比较远,但是也被他们扰得不安。

“好,我们就这么办!”张阳下定了决心。

“伯升,你去趟丁溪,摸清楚他们的粮船停在什么地方,大概什么身后启程,走哪条水路。”说着从胸前掏出了二两银子,“这点钱拿着。”

“拿钱干什么?”李伯升问道。

“活动经费呗,请他船上的人喝个酒啦什么的。”士信在一旁说道:“哥,要不让我去吧,我一定给你打探得清清楚楚。”

“算了吧,让你去,打探得怎么样不知道,钱一定是花得干干净净。”士德在一旁说道。

“好的,我知道怎么做了。”李伯升说道。

“士德,士义,你们俩水性好,带着吕珍,从水上摸过去。”张阳接着吩咐道。

“鼎臣,士信,还有我和元明,元绍,等他们干掉望风的哨子,我们从岸上上去。”

“哥,我们用什么兵器?”士信问道。唯一的一把尖刀,也被张阳扔到了水里,现在两手空空,家里就是一把柴刀,打得过人家吗?

打造武器,必须有铁,而铁,是在基地建设好了之后才能拥有,用什么去打败对手?张阳目光落在了家里的柴刀上。

“放心吧,我有办法。”张阳信心十足地说道。

别忘了,我的老本行可是武器制造!

第二十一章 劫粮(三)

“哥,我们还是做突火枪吗?”士信拿着柴刀,跟在张阳后面,又一次来到了竹林。

张阳像算命先生一样,仔细观察着每一棵竹子,寻找合适的材质。

“做突火枪?”张阳摇摇头,突火枪动静太大,这次是突袭,突火枪会暴露自己的,再说了,突火枪射击过程太过麻烦,更重要的是,这次得从水上摸过去,火药湿了就没法射击了。

“哥,你就别卖关子了,不论你让我干什么,我都答应,你就提前先告诉我吧!”士信望眼欲穿。

张阳想了想,说道:“我要做的是连击弩。”

“连击弩?”士信不懂:“啥东西?”

“弓箭知道吗?”

“当然知道了,不就是丘义身上带的那玩意儿吗?五十步之内,洞穿人体,二百步之内,也能准确命中目标。”

“我要做的连击弩,是一种小型的弓箭,自动上弦,只需瞄准即可。”张阳说道。

士信半天才反应过来:“你是说,不用手拉开弓,自动就能完成?”

“当然了,我什么时候骗过你,只是我要做的弩体积比较小,射程较近,二十步内,一击即中。”张阳解释道。

张阳对各种冷兵器那也是相当熟悉,毕竟这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提到弩,早在春秋时代就出现了。

弯弓射箭,那需要很高的技术,或者说是天赋,需要全身各处肌肉的紧密配合:右手拉弓,左手拉开弦,还要捏着箭尾,身体姿势保持平衡,在射出箭之前,一直要撑着弓,稍有晃动,箭就飞到别处去了。

而弩,就大大简化了这个步骤,上好箭后,由机关控制着箭弦,两手不用再撑着弓了,只需平端着,指向目标,手指勾动机关,箭就射出去了。

在连续不断的战争中,弩也在不断发展着,有的强弩,射程远,但移动不方便,上弦也费事耗力,适合城池防守使用。有的越发小巧,简化射击步骤,提高射速,适合移动作战。

所有的弩中,张阳最感兴趣的,就是诸葛孔明改良的连击弩,就好比是将步枪改进为自动步枪,不再用拉枪栓填弹了,快速发射多支箭矢,火力凶猛。

这种弩的结构,张阳也比较熟悉:弩机上方多了个木质箭仓和拉杆,向后拉动拉杆,拉杆勾着弓弦上弦,同时将箭仓里面的箭掉下一支来,安装完成,说是自动上弦,其实应该算做半自动武器,还得拉动拉杆。

这里的竹子特别多,所以因地制宜,用优质的竹片做弩身,用牛筋做弦,握把,机关,拉杆,全部用竹子做,就连那个箭仓,也打算用一个大竹子,将两端封严实,中间挖孔,刚好让一支箭掉下来就可以。至于箭头,当然也是用竹棍做了,一端削尖,整体磨光,就可以了。

因为得近战,所以他不打算提高射程,射程高了,需要射手的素质也相应提高,对于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来说,远了就失去了意义,而二十步之内,箭无虚发,闭着眼也能射到人身上。

综合这些考虑,弓片二尺长就可以,非常方便携带,箭长一尺半,这么短的距离,基本不需要考虑侧风的影响,也不需要在箭的后面加羽毛,弹道稳定。

但是,最关键的弓片选择,却一定要质地良好的竹子,而且要用两片竹子复合而成,新竹嫩而柔,弹性不佳,老竹弹性十足,比较生脆,容易折断。

张阳转了几十棵竹子,仿佛逛商场的女人一样,左看右看,终于拿定主意。

“这棵嫩竹子,砍回去,做弩片。”张阳手指四动。

“这棵老竹子,砍回去,做弩片。”

“这棵粗的,砍回去,分成一段一段的,做箭壶。”

“这棵最粗的,砍回去,劈开,做箭头。”

“这棵粗细合适的,砍回去,做手柄,拉杆。”

士信眼都晕了:这么多,我真是个干苦力的啊。

张阳在前面闲庭信步,士信在后面背着一捆长竹子,步履蹒跚。

回到了家,天已经黑了。

院子中又多了三担盐,这次足足收了五担盐,全部提炼成精盐,又是一笔小财。

汤和已经在家中跟着士德,士义三个人一起开始干活了。

“刘老伯呢?”张阳进屋问道。

若寒不在了,刘老伯也不见踪影。

“刘老伯跟着若寒回她家去了,先在她家住几天。”老母曹氏说道。

“她家米够吃吗?要不让若寒从咱家米缸盛点米带回去吧。”张阳说道。

“嗯,我已经让士义送过去一些了。”老母曹氏说道。

得知刘老伯离开,张阳才放下心来,自己这粗盐提纯的过程,是绝对不能泄露出去的。

“士信,你就别跟他们提纯粗盐了,跟我做连击弩吧!”张阳说道。

这个连击弩,自己得先做出一个来,实验一下威力,确定没问题了,再批量制作。

“好的,没问题!”能够摆脱提炼粗盐的劳动,士信还是很兴奋的。

“别高兴得太早了,主要由我指导,具体操作还是你进行的。”张阳说道。

这体力活,当然是让士信来干了,自己只要做技术指导,就可以了。

一个真正的领导,不在于自己干了多少活儿,而是在于监督属下干了多少活儿,要是什么活儿都自己干,那他永远只能做个优秀的工人,而不能成为领导。

第一步,就是将不同的竹子分别做成对应的部件。

首先从最基本的弩身做起。

张阳让士信拿着柴刀,将那两根做弩身的竹子劈开,劈成竹片,表面磨光。

再从里面选择合适的两片竹片,用麻绳紧紧地捆在一起。

试了试,弹性不错,应该能达到要求。

两端凿出两个小洞,将牛筋穿了进去,一把弯弯的小弓就做好了。

其余的竹子也被做成了对应形状,最后装配起来。

一把精巧的连击弩,出现在了张阳手中。

虽然整个弩还有些粗糙,但是那弯曲的弓身,那粗壮的牛筋,那尖尖的箭头,谁也不敢小觑它的杀伤力。

而且,张阳在它的基础上,加了一点改进,加入了瞄准装备:在弩身的上端,用竹钉做出了准星,三点一线,操作方便。

张阳将箭头放入上面的箭壶,拉动拉杆,箭头就掉入了弩机中,同时,拉杆将牛筋箭弦也拉开了。

准备工作完成。

他扭转弩身,寻找射击目标。

“别对着我!”士信吓了一跳,那箭头可是自己削尖的,扎在自己身上的滋味肯定不好受。

“嗖!”箭矢飞了出去。

“油灯怎么灭了?”士德喊道。

“可能是风刮灭了,火石在哪?”士义说道。

“我这里有。”汤和拿着火石,重新点着了油灯,接着干活。

准头真高!刚才张阳瞄准油灯,居然直接将灯芯贯穿,射入后面的土墙上。

过去一看,入墙三寸有余!

望着外面漆黑的夜空,张阳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笑容。

第二十二章 劫粮(四)

第三天中午,李伯升回来了。

看着外面空空的盐担,伯升大吃一惊:这么快就把这些盐全部变成精盐了?

“伯升,回来了?”张阳看到了院子中的李伯升。

“这盐……”李伯升迟疑地问道。

“在屋子里呢,一包一包都已经包好了,士信已经装了八袋盐,去附近的兴化城卖了。”

“他直接去的?”李伯升问道,这私自运盐,没有官府批文,那可是死罪,每次运私盐,都是在官盐中夹带卖的。

“没事,他有腰牌。”张阳说道。上次既然拿了个免费的腰牌,到处畅通无阻,为啥不利用起来呢,反正弩他都已经做好了,闲着也是闲着。

“对了,打探到消息了吗?”张阳问道。

“打探清楚了,他们一共两艘船,每船大概是二百石粮食。今天上午我亲眼看着他们从老虎口出发的。他们沿着车路河,过了得胜湖,运到兴化城的刘子仁家中。”

“嗯,干得不错!”张阳夸道。

“他们每艘船上大概有七八个人,三个船夫,两个雇来的保镖,还有两个是刘子仁的家丁。”

李伯升从船夫身上下手,使了个计策接近他们,喝过两次酒,就熟悉得仿佛亲兄弟了。

“因为水路慢,我觉得他们应该走两天左右才能到得胜湖。我们要是明晚出发的话,可以赶在他们前面到达。”李伯升说道。

“嗯,盐场那边这几天不需要运盐,我再找他们合计一下。”张阳看了看双眼通红的李伯升,“这几天辛苦了,先回去休息吧!”

张阳的心中,静如止水。

虽然他们人比较多,可是那几名船夫不能算数,再加上以有心算无心,还有汤和这样的猛将。这次行动,自己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若寒来了!”李伯升出门,正好看到刘若寒进来。

“嗯,伯升哥。”若寒说道:“这几天怎么没看到你?”

“我办了点事。”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