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反元-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放心吧,每天二十文的工钱,全是你家的。”张阳想了想,又说道:“大家去了之后,每户先给发一百斤粮食,以后,就看大家的劳动了。”

“什么?去了每户就给一百斤粮食?这简直太好了!”大家个个兴奋异常。

“这水路不太好走,大家都到船舱里去,没有我的命令,最好不要出来。”张阳站在船头,看人们都进入了船舱,站在船头,淡淡地说。

这要去的地方,可不能被他们知道了,目前最要紧的,还是保密。

“放心吧。”刘同雨说道:“这个我已经提前告诉大家了,我们要去的是一个秘密的地方,不能走漏了消息。”

这……张阳白了刘同雨一眼,这老伯也太直白了吧?哪里有这样嘱咐人的。

看着人们都安心地呆在船舱,张阳放下了船舱的门帘,和士信,刘伯升说道:“开船!”

士信重新扬起了帆,刘伯升在船尾掌舵。

强劲的东风,将船帆吹得鼓鼓的,沿着车路河,载满了怀着美好生活向往的人们,向西驶去。

折腾了一夜,驶入得胜湖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湖面依旧美丽,依旧如迷宫般绕来绕去,但是,张阳已经不再头大,因为他的手上,多了一张水路图。

图是用毛笔绘在一块粗布上的,虽然草纸更节省,但是这是在水上,稍不留神,被风刮到水里,就悲催了。

线条歪歪扭扭,没有比例尺,没有图示,只有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线条,各种芦苇的分布,都清楚地显示在上面。其中特别浓重的一条,就是行船路线。

有点像藏宝图。

对照着水路图,张阳有些明白了,看起来峰回路转,其实完全有迹可循,再走几遍,就可以把这水路牢记于心了。

走了一个多时辰,三号基地终于再次出现在眼前。

外面依旧郁郁葱葱,但是从树叶的缝隙里,可以看到里面有些变化,一些木房子,已经建起来了。

应该在上面盖些草皮,这样就什么也看不出来了。张阳暗暗想到。

船停在了岸边的岩石上,士信跳下船,将缆绳绑好。他在甲板上睡了一觉,立刻显得神采奕奕了。

“好了,大家下船吧!”张阳说道。

船舱的门帘打开,里面的人一个挨一个涌了出来。

“大哥,这么多人啊?”耳边传来一个声音。

不用说,只听这腔调,就知道是汤和。

“怎么?不喜欢吗?”

“喜欢,当然喜欢了。”人越多,自己能行使的权力就越大,指挥人干活的感觉,真是不错。

“这两天盖了多少棚子了啊?”张阳问道:“这次来的人不少,不知道够不够住?”

“这……”汤和看着如下饺子般涌出的人群,头上冒出了冷汗:“这个,人好像是有点太多了,这两天,我指挥那几个人,只盖起了十来个棚子,好像还差一半。”

“库房盖好了没有?”张阳问道。

“库房首先就盖好了,粮食可是咱们的命根子。”汤和说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这些人,你一定要安顿好了,这是我们以后发展的基础,我承诺他们每户先领一百斤粮食,一会儿你兑现了,这两天还是搞基础建设,你领着他们将棚子搭好,仓库再多盖一些,南北的工地也要开辟出来,中心的瞭望哨建立起来,让刘老伯协助你,从他们中间选取一两个人,作为帮手。”张阳一口气说了一大堆。

听得汤和嘴巴渐渐张开,合不拢。

“怎么?鼎臣兄,有难度吗?要不要我让伯升留下来帮你?”张阳看汤和的表情,就知道对于这个只知道战场上拼杀的汉子来说,做这些后勤的琐碎事情有点困难。

“不用,不用,等大哥下次再回基地,这一切都会搞好的。”汤和说道。要当就当一把手,再来个人,就不好玩了。

“只是有一个难题。”

“怎么了?”张阳问道。

“我这里只有两口大锅啊,这么多人,怎么吃饭?”汤和问道。

“这……你这两天可以先熬粥嘛,先坚持几天,下次我再来的时候,会备齐这些东西的。”张阳说道。

看着人都上了岸,张阳转身,向船上走去。

“大哥,既然来了,那您就四处转转,我给您逮只鸭子去,这几天我这烤鸭的手艺,越来越好了。”汤和见张阳要走,赶忙说道。

“算了吧,我还得赶回去,估计运盐船已经快到东台了,我得赶回盐船,运盐去扬州。”张阳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两天的劳动强度,自己也疲惫不堪了,没办法,这事业刚起步时就是这么劳累,等有了资本,就能享受了。

但是望着欢呼雀跃的人群,张阳感到自己现在所做的,还是很值得的,有了这些人,自己的基地,也就有了生机,有了活力。

“士信,开船!”张阳喊道。

第三十八章 芙蓉寨

芙蓉寨在兴化城北一百多里处,四周山势险峻,三面均是陡峭的山崖,山顶却平坦似一朵盛开的芙蓉花,且有清悠的泉水及溪流,地理位置独特,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优越的地理环境,芙蓉寨自然成为杆子们的绝佳之地。以这里为大本营,周围的几条官路,水路,统统在自己的掌控之下,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

为了防止外人进攻,芙蓉寨在没有山崖的西面建有城墙,虽说只有短短的几里长,但是耗费了寨子的大量人力才最终修成的。这样,更是固若金汤,除非有好的攻城器械,单靠蛮力是绝对拿不下来的。

作为芙蓉寨的大当家,独眼崔命贵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绕着城墙巡视一周。

崔命贵的眼睛是在一次抢劫中被箭射中,成了独眼聋,他拔下箭头,脸色鲜血淋淋,策马追了几个时辰,愣是将放箭射他的一个镖师乱刀剁死,从此成了独眼,从此也得到了一个催命鬼的外号,只要有人敢对他不利,他那把削铁如泥的大刀,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挥来。

二当家活阎王,寸步不离地跟在身后。

两人是发小,一起生长在同一个村落,一起读书,一起练武,一起杀人越货,一起来到了芙蓉寨,杀了这里的大当家,霸占了这个寨子。

大当家勇武过人,但是生性暴躁,二当家有勇有谋,但为人好色,寨子里抢来的女人,只要大当家不要的,统统被二当家霸占一空,玩够了,才赏给下人。

两人踏着城墙上面的青石,向前走去。

忽然,大当家停止了脚步,前面五丈处,一个小喽啰拄着长枪,居然睡着了。

二当家走前两步,举起皮鞭,狠狠地抽了下去。

“啊……”随着一声凄惨的叫声,小喽啰彻底醒了,一道血红色的印子,从后背斜斜划过。

“大当家饶命!大当家饶命!”小喽啰立刻跪倒在地上,不住讨饶。

“山寨里的规矩,你是知道的,不恪尽职守,站岗睡觉,该是什么处罚?”

“该下油锅。”

小喽啰一听,吓得魂飞魄散:“大当家饶命,小的再也不敢了。大当家饶命啊!”

“拖下去!”二当家发话了。

身后立刻走来两人,将小喽啰拖了下去。

其他站岗的喽啰,个个脸色发白。

“大家听清楚了,我们山寨能有今天,那都是大家的功劳,但是我们干的是没本的买卖,仇家很多,说不清什么时候就有仇家摸上来了,虽然山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是千万不能松懈,大家在下面,想怎么乐呵都行,但是在这里站岗,一定要把眼睛时刻睁得大大的,这种事情,我绝不轻饶。”大当家语气平静地说。

“是,大当家的。”站岗的喽啰们一起大声答道。

催命鬼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准备走下城楼。

“大当家的,大事不好了!”城墙外面,一个小喽啰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气喘吁吁地喊道。

“晃个鸟!进来再说!”催命鬼认出来,这是自己派出去在山脚下开茶馆的刘三,平时以卖茶水为掩护,打探四周的肥羊。

吊篮放下,几个人将刘三拉了上来。

城门比较厚重,得六七个人合力才能打开,平时只有出去劫肥羊的时候才打开,平时总是关着的,这也是预防突袭的一个手段。

“怎么了?”活阎王问道。

“报告大当家,二当家,兴化城里的县老爷,派出兵马来围剿我们了!”刘三焦急地说道。

四周放哨的小喽啰虽然脸不动,耳朵早都竖起来了。

“你慌个鸟!就算高邮府派兵,咱都不怕,咱们寨子自从成立以来,什么时候吃过亏?”活阎王一鞭子抽在他身边的地板上,“下去说话,这边风大。”

来到城墙里面的一个角落,活阎王一脚踹在刘三身上:“你这头蠢猪,我以为你足够机灵,才派你去茶馆的,你怎么这么不开窍,当着那么多人,扰乱军心!”

“小的知错了!”刘三颤抖着说道。

“算了吧。”催命鬼开口道:“说说,怎么回事?”

“山下的茶棚,已经被官兵们占据了,他们说正在等着后续人马,聚集齐了之后,一起上来攻打我们芙蓉寨。”

“他们有多少人?都是什么人?”活阎王问道。最好不要有蒙古人,因为杀蒙古人,可是大罪,虽然山寨地势险要,但是想和元朝对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山寨这些年来四处抢劫,那也是抢劫过路的汉人,偶尔杀一两个落单的蒙古人,对抗蒙古大军?那想都不要想。

“没看到蒙古人,都是我们普通的南人官兵,还有一些是大户的家丁。”

连大户的家丁都参加了?活阎王有些疑惑:“他们为什么要来攻打我们啊?”

山寨的主要业务是抢劫路过商人,至于本地的大户,山寨和他们有了秘密协议,他们每年给山寨纳粮,交保护费,山寨则保护他们的安全,自己一直都恪守这个协议,怎么这些大户胆子渐涨,敢来摸老虎屁股了?

“听他们说,我们芙蓉寨抢了丁溪大户刘子仁老爷家的粮食,还杀了他们七八个人,把刘老爷气得吐血,因此集合了人马,前来攻打我们。”

“放你娘的臭屁!咱们这几天一直都在营寨中没出去,什么时候抢了他的粮食了?”催命鬼气愤地说。

“大哥,搞不好,我们被人嫁祸了!”活阎王素有机智,算是半个军师了,他分析,这中间一定有什么阴谋,山寨被人利用了。

“管他什么嫁祸不嫁祸,官兵来了怎么样?我们还怕他不成?”催命鬼说道:“有我大刀在手,有我手下一百多号弟兄,有这么高大的城墙,还怕他什么官兵!”

“大哥!你火气怎么还这么大?我们得商量个完全之策啊。”活阎王劝道。

“传我命令,所有人等,即刻上城墙,操家伙上啦,杀一个,赏五两银子。”催命鬼和身后的卫兵说道。

“大哥……”望着大当家的背影,活阎王无奈地摇了摇头。

第三十九章 进攻芙蓉寨(一)

稀稀落落的一队人马,走在山间的小路上。

最前面的,就是李正能够派出的最得力的“部队”,七十多人的“新附军”。

元朝的军队主要由四部分构成: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

蒙古军全部是骑兵,是由蒙古人和部分色目人组成的部队。探马赤军是蒙古诸部抽取其中的精锐力量组成的前锋。汉军,则是原金朝地区的汉人和部分女真人、契丹人组成的部队。新附军,则是灭南宋前后改编的原宋军。

所有的军队里面,新附军的战斗力,那是最弱的,只有步兵,粮饷最差,而且新附军里面,必定由蒙古人派出的达鲁花赤担任监军。

这部分人,穿着拖拖拉拉的军服,没有任何盔甲,衣衫不整,手中的武器,也是蒙古军淘汰下来的弯刀,长枪,还有几个人背着弓箭,箭壶里的箭,只有几十支。

他们早已经习惯在兴化城里装腔作势,跟在蒙古兵后面作威作福了,对于被派到来剿匪,十万个不情愿,但是上峰的命令,又不得不听,于是稀稀拉拉地走着,只盼着太阳下山,早点回去。

中间的六十几个,是李正找来的“乾讨虏军”,蒙古人称他们为“答刺罕军”。说白了,他们是李正募集来的“无籍军”。不给粮饷,不入帐籍,俾为游兵,助声势,掳掠以为利。他们走得倒是兴高采烈,几次冲进了前面新附军的队伍中去,因为这次出发前,得到了李正的允诺的奖励,每打死一名杆子,五两银子,这可是发财的好机会。

再后面的,是五十几个盐丁。盐丁,就是在各个路口查缴私盐的,他们经常与私盐贩子打斗,因而,战斗力反而最强,装备最好,甚至还有射程高达二百多步的神臂弓。他们是李正“借”来的,因为盐丁是直接统属高邮府管辖的,虽然在兴化县境内活动,但是李正调动不了。有他们的加入,李正感觉到这次围攻芙蓉寨,肯定是易如反掌。

走在最后的,就是刘子仁找来的一百多名家丁了。

每年给芙蓉寨进贡那么多粮食,到头来,还挨了他们的抢劫,刘子仁实在咽不下这口气,联系了一些和自己关系比较近的大户的家丁,一同前去,既为民除害,也可以夺回被劫的粮食。

家丁虽然不是正规武装,但是大户们一般都比较有钱,对家丁的武装从来都不吝啬,出门当保镖,在家当护院,保护一大家子的老老少少。家丁们个个都是五大三粗的好汉,而且还有一身不错的武艺,好多本就是混江湖的,身手不错。

有了这群人,这次进攻芙蓉寨,应该万无一失。

哈丹巴特尔骑马走在这群人的中间,趾高气昂,身后跟着李正和刘子仁,也是精神矍铄,这次行动,一定要将芙蓉寨打个落花流水。回去之后,向上面禀报,又是大功一件。

哈丹巴特尔本是副职,但是这行军打仗,李正和刘子仁都没有经验,而哈丹巴特尔在到兴化任职之前,本就是蒙古军中的一个百户。再说了,达鲁花赤当然要有牢牢把握着兵权了。

大部分的部队都被调去围攻红巾军了,这是兴化县能够出动的大部分人马了,带着这支“大军”,哈丹巴特尔已经在计划占了芙蓉寨之后,怎样搞一次屠杀了,几年没有打仗,身体内的血液再次开始沸腾起来。

李正虽然没打过仗,但是凭这自己的老练,已经看出点不对劲了:“哈丹兄,这里地势险恶,我们是不是在前面派出几名探子,探清情况再走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