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反元- 第2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迎娶祖晴,张阳一方面是高兴,另一方面,也是愧疚,这个婚礼,晚来了半年,而祖晴在造船厂的这一年时间里,为了自己的事业,牺牲得太多了。

这样的女人,绝对值得自己好好珍惜。

当张阳的手指温柔的在祖晴的身体上滑过的时候,当张阳和祖晴合为一体,猛烈撞击的时候,张阳还不敢想象,自己终于又娶了一个妻子,一个贤内助。

天亮了,张阳看着身边正在睡着的祖晴,知道她在这些天里,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不忍心打扰她。

昨晚没有仔细端详,今天细细看来,即使是以现代的标准,祖晴也绝对是个美女,长长的睫毛,如丝缎般柔嫩光滑的肌肤,如水嫩白的脸蛋,张阳温柔地凑上去,再次吻了吻她。

“哼……”睡梦中的祖晴,发出了一声低低的哼声。身体下,那一抹殷红已经干涸。

张阳的胯下之物,再次硬了起来,如果不是顾念祖晴刚刚破瓜,真想再来一次。

“让我进去,我要见他!”突然,外面传来了吵闹声。

张阳猛地一惊,听声音,他就知道,是何照依来了。

“谁啊?”祖晴也醒了,突然看到旁边多了一个人,大吃一惊,慌乱中,就想用粉嫩的小拳头砸去。

“怎么?想打为夫吗?”张阳说道:“小心我再收拾你!”说着,张阳下面一挺,正好贴在了对方的私密部位上。

祖晴这才想起,自己已经有了夫君,就在昨夜,两人已经行了夫妻之礼。

祖晴心里一阵甜蜜,想起做媳妇应该做的,祖晴立刻就坐起来,说道:“我为你打洗脸水。”

这么一坐,上身的春光,再次让张阳一览无余。

“啊……”祖晴再次用手将被子放到胸前,虽然昨晚结合在了一起,可是现在天已经亮了,还是很害羞的。

“我要见张士诚!”外面再次传来了一个声音。

这次祖晴听清楚了,面色有些难看。

“你先躺着,我出去看看。”张阳说着,飞快地穿起衣服。

真是的,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自己大婚完的第二天来,这个何家大小姐到底想干吗?

何照依也不知自己想干吗,当她听到张士诚再次娶了一个女人之后,何照依就感觉,自己彻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她要向张士诚问个清楚!

何照依知道,在自己的心里,是喜欢着张士诚的,只是这些年来,他们之间的距离,远远近近,却始终没有走到了一起。

因为,张士诚娶了刘若寒,娶了她的好姐妹。而且,本来刘若寒就是张士诚已经定下来的妻子。

这些,何照依都认了,但是,她没有想到,连祖晴,一个平江城的女子,都可以嫁给张士诚。

何照依感觉到不公平,自己这些年来压抑的感情,都已经爆发了。

由于一直在给张士诚做粮食和精盐的生意,所以,何照依有权力直接进入张阳的府邸,进去之后,何照依就开始到处寻找张阳的痕迹。

非常醒目的大大的红喜字,让何照依内心在滴血。

这些年来,她也一直都在为张阳付出着,而且,比祖晴还要多!

张阳不知道自己是否该出去,如何哄女孩子,他恐怕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这样出去,万一被对方臭骂一通,自己可是一方霸主啊!情何以堪啊!

“张士诚,你给我出来!”何照依说道。

“照依,是你来了。”这时,一个老者的声音传来。

张阳心中一喜,是母亲曹氏。

当初何照依住在村子的时候,母亲没少照顾了她,当时她是个大家小姐,母亲只是个善良淳朴的乡下人,双方相处得还算融洽。

看到是张阳的母亲,何照依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扑倒在曹氏的怀里,大哭起来。

她已经没有任何亲人,这些年来,一直自己在坚强着充当着何家的主人的角色,只有在只剩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孤独。

那道墙,她却始终没有勇气逾越过去。

“傻孩子。”曹氏说道:“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挑个黄道吉日,我做主,让九四迎你过门。”

张阳一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才刚娶了一个,又要娶一个?

半天,只听到本来很强悍的何照依蚊子般哼哼的声音:“那就一切都听夫人的了。”

张阳心下大惊,再一转头,就看到不知什么时候,祖晴已经立在了自己的身边,嘤嘤小口和自己说道:“恭喜夫君了。”

张阳突然感觉,幸福得想要死去,这里的女子,居然都不吃醋!

第三百八十三章 称帝

至正十五年的新年,很快就到来了,江南的百姓,听到的几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张士诚迎娶了两位女子为妻,一位是平江的祖晴,一位是扬州大户何家的大小姐,据说两人都是张士诚的贤内助,一个为张士诚造船,一个已经接管了张士诚的所有生意。

而第二件,也就是更加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张士诚称帝了!

不错,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张阳的实力,已经足以支撑起这个称号,他的疆土,已经是江南大部分区域以及江北的高邮及扬州东部。

虽然南面还有元将八思尔不花驻徽州,另一军屯宁国;西面池州为徐真逸所据;东南还有元将石抹宜孙守处州,石抹厚孙守婺州,宋伯颜不花守衢州。而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势力,都在张士诚称帝的呼声中,大气也不敢喘。

张士诚称帝,与北方达成的协议那就全部作废,本来以为用个行省左丞的称号可以羁绊住他,但是,他的目标是天下!

张阳知道,自己称帝的时机终于成熟起来,经过刘伯温,李善长,施耐庵等人的劝说下,张阳终于决定,正式亮出自己的号牌:称帝!

而刘伯温等人,早在半年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国家的称号:国号华夏,年号顺天,象征着华夏子民的意思,顺天则是顺应天意。

但是,在张阳的授意下,国号被改成了中华,中华帝国,这个称号,张阳觉得更加合适,不仅仅是汉族,中华象征了所有的民族,虽然现在打的是反抗元朝鞑子的旗号,但是张阳知道,这些以后都会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虽然现在是打,以后还是会往来,会融合的。

张阳的眼光,已经不止局限在了陆地上,他知道,广阔的海洋,海洋对面的那些对方,才是他更加关注的地方,做一个海洋大国,让中华帝国的旗帜,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中华帝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现在,欧洲还没有开始远洋行动,正是自己发展的时候。

放眼国内,张阳称帝,不啻为晴天霹雳,虽然前前后后有许多人称帝,但是,没有一个人像张阳这样让人感觉到颤抖。

他是有绝对的实力,问鼎中原的人物。

而且,张阳手里,还有一个更加神圣的东西: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在失落了这么多年,终于再次出现到了世上,出现在了称帝的张士诚手里,这是绝对的顺应天意!

虽然张阳几年前就在无意中发现了传国玉玺,但是,当时的他,并没有实力,能够保证传国玉玺不被别的势力抢走,所以,他选择了隐忍,派了最信任的人一直看守在杀人港,将这个秘密隐瞒于世。

直到现在,张阳感觉,终于到了让它重见天日的时候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自己称帝,这是顺应天意,有了传国玉玺的这个祥物,张阳更是在道义上占据了优势。

既然称帝,那么,就该建立起各种机关部门了,行使政令。

张阳没有仿照现在,设立什么丞相之类的官制,而是仿照后世的明朝,设立了六部直接对皇上负责制。

自古以来,都有丞相这个职位,辅佐皇上,但是,丞相这个职位权力太大,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如果丞相怀有异心的话,后果非常严重。

分而治之,权力绝对不能集中在别人手里,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将所有权力集中到了自己身上,张阳对这点是非常认同的。

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也就是说,是个管理官员的机构,职权特重,为六部之首,由刘伯温担任吏部尚书一职,下设左右侍郎各一人,四个清吏司,包括文选、验封、稽勋、考功。

户部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有尚书一人,由李善长担任,左右侍郎各一人。

礼部为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由刘伯温保举的杨基担任尚书,但是,在推广中国优秀的文化的同时,张阳也在大力提倡新式的教育,如各种技术工种,并且让基地里的一些人,编写了一部科普教材。

旧式的教育,根本培养不出大批的有用人才,各种技术,反而更加重要,张阳在刻意提高他们的地位。

兵部主管全国的武力,由施耐庵任尚书,这也是仅次于吏部的重点部门,施耐庵自从跟随张阳以来,一直都在承担军师的角色,这个职位,非常合适他。

刑部则由铁面无私的高启担任,负责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

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全国的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比如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货币和统一度量衡。由祖行知担任。

祖行知本来是想享受清福的,但是,看到祖晴干得那么出色,他的那颗本来已经苍老的心,突然变得年轻了,他也想自己出把力,结果,就得到了这个职位。

张阳本来是想让焦玉等人担任的,但是,他们都对技术问题感兴趣,而对做官却不在意,张阳也知道,让技术人员做官,也是对人才的浪费,后来,就找到了赋闲的祖行知这个人,反正以后这个位子,也是留给祖晴的。

除了六部,张阳还建立了对他直接负责的情报部门,由罗贯中负责,对外搜集各种作战情报,对内监视各位大臣,有点类似于明朝的锦衣卫,唯一不同的,他们只是搜集情报的,而行动还是得张阳派大本营的军队执行,这样就避免了明代那种锦衣卫高高在上,连吏部尚书都不敢惹的事情。

在六部之上,设有三公(包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包括少师、少傅、少保),为皇帝的辅佐官,职位崇高,但无定员,无专责,实际上是虚衔。

在地方上,现在设立了河南河北行省,这也是张阳最先打下的地盘,南部的江浙行省,西部的湖广行省,西南的江西行省几个行省,等到以后,随着军事上的胜利,占领的地盘越来越多,自然会扩大省区,由刘伯温保举,张阳选拔的官吏担任。

在军事上,是重中之重。

现在,张阳手上的部队大概有二十万人,每个营,都已经扩充到了一万人以上。

大本营已经成为了拱卫京畿,也就是暂时的杭州的主要力量,已经扩展到两万人,这支军队,已经成了张阳的亲卫军。

而其他的,第二营的汤和和第五营的莫天佑,驻扎在江北,汤和守高邮府,莫天佑守扬州东部,他们是直接面对北面鞑子的力量,所以,每个营一万五千人。

而在江南,第一营的士义,守河南河北行省的南部,也就是平江一带,第三营的吕珍,第六营的赵子雄,守江浙行省,第七营的徐义,守湖广行省,第八营的张天琪,守江西行省。

这几个营,每个营都是一万人马。

除了这些力量,还有常遇春的五万军队,是一支独立的军队,又补充了五万人进来,张阳正让他加紧训练,随时为进攻北方做准备。

剩下的,就是卞元亨的第四营,也就是水军,所有的军种里面,水军是张阳优先照顾的一个兵种,现在,他们已经有了新式的小型宝船七十只,已经是一支空前庞大的水军力量。

而除了这些,在平江的造船厂,已经在开工新建新式的中型宝船,如果小型宝船已经可以适应近海的风浪的话,那么,中型宝船,完全就是为了远洋做准备的。

而卞元亨这支独立的水军,已经发展到了四万人,远远超过了各大营,而且,卞元亨也非常喜欢蒸汽机船,他喜欢所有大炮一起发射的景象。

与中型宝船相对应,火炮数量更加多,而且,分配也更加合理,更重要的是,焦玉还研制了许多新奇的弹种,用来海战,比如,有专门打敌人桅杆的链弹,炮弹在坠落的时候,会变成两颗小炮弹,中间有条铁链子,搅断对方的风帆,轻而易举。

船只除了军用,也开始小批量地出售给商人,比如沈万三,已经提出申请,订购五艘小型宝船,不带武器,用来往返南洋与江浙之间。

中华帝国,在元末的版图上,终于诞生了,它的诞生,彻底敲碎了蒙古人妄图继续统治中原的幻想,四等人的时代,注定要成为过去!

至正十五年的新年,不对,应该叫做顺天元年,在中华帝国,到处都是一片欢腾的景象,新的帝国,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

而北方的元朝,已经是穷途末路。

第三百八十四章 白灾

就在江南喜气欢腾地过年的时候,北方此时,还是寒冷刺骨。

这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寒冬,外面的雪足足下了有一尺厚,脚踩上去,再拔出来,都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连大都都是如此,外面的百姓,一夜之间,被冻死了许多。

日好过,月好过,年关难过!

一年的收成,几乎都被地主拿走了,普通百姓家里,已经几乎没有什么存粮,百姓们的吃不饱肚子,再受了寒,很多家庭,都没有熬过这个寒冬,也没有熬到南方的军队打过来。

此刻的北方,已经传遍了江南来的消息,在那里,人人都有五亩土地,而且,三年内不用赋税,据说那边的日子,过得非常好,江南的张士诚,已经是百姓眼中的救星。

盼望着,盼望着,希望他们能够打到北方来,让自己这些人能够过上好日子。

北风在呼呼地刮着,刺骨的寒风,吹到了骨头里,裹着狐裘大衣,还是感觉全身都是冰冷,没有一丝活人的气息。

可是,他们仍然还得出去,跳出温暖的被窝,被窝里那个温暖的肉体,也没有炭火可以烤手,他们都在向着皇宫的方向走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