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圣明。”杨赐不失时机地在一旁道,他和桥玄虽然都是名臣。可是不代表不会说好话,更何况以天子的情况,他们便是再多说好话也不过分,只不过天子自己倒是不太喜欢听奉承话。
“陛下,臣以为既然要让中原冗余的人口转入工商业,是不是该专门制定律法来保护那些做工地百姓。”七名宰相里,出身徐州的陈球忽然开口道,这专门为商人制定的律法已经颁布,正在试行。他觉得如果真要让那些百姓安心地去做工,至少这律法上得给他们做出一定地保障,现在帝国的律法执行严明,应该能让不少人打消一些顾虑。
听着陈球的话,刘宏先是一愣,接着立刻道,“朕居然疏忽了,幸亏有陈卿提醒。”说完看向杨赐道,“杨相。这立法一事。尽快办妥。”刘宏没有亲自去制定律法的打算,杨赐他们比自己更清楚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需求。
当了十年皇帝。刘宏算是明白为什么历代王朝总是会在和平中走向糜烂,说实话受到生产力和科技的限制,王朝的统治阶层只要让治下的老百姓有饭吃,不会饿死就行了,所以在没有外敌威胁的情况下,作为统治阶层地官僚系统实际要做的事情并不多,只要按部就班地保证粮食生产就可以了,而这样一来,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对于那些千篇一律的奏章和报告自然会感到厌烦,时间长了也就怠慢国事,然后蔓延到整个官僚系统,于是吏治开始松弛,等到情况变得严重时,已经很难挽回,对于那些在宫廷里长大的皇位继任者很少有能力可以扭转这种局面,王朝就这样逐渐走向崩溃。
作为一个工作狂,刘宏并不会出现那种怠工的消极情况,不过他同样讨厌那些千篇一律的报告,所以他总是试图给手下的官僚找事情做,而第一个五年计划便是如此,而情况看上去还不错,那些年龄在五十以下的少壮派官僚对于这个庞大地计划都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不得不说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建设欲望,尤其是看到计划中的数字在手里完成的那种成就感,会让很多人都感到兴奋,对于帝国的官僚尤其如此。
庞大而详细的工作计划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帝国的官僚们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在大多数时候无所事事,而刘宏也只需要做好监督的职责,可以把更多地精力放到其他地步。
昭武三年,原本地太学院正是被刘宏改为帝国大学,至于大学这个名字倒是郑玄这个太学祭酒根据礼记中的大学所取,而伴随着更名,帝国大学也正式采用了后世大学地架构,之所以没有在一开始就使进行这一变革,是因为帝国大学的前身太学在刘宏登基之前,主要是以研究儒家典籍为主,根本没有其他自然学科和理工科的基础,刘宏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才让太学里各种学科都有人涉及,打下了结构变革的基础,当然最重要的则是用这十年扭转了传统观念中轻视自然科学的风气。
四月,帝国大学建立的大典上,刘宏亲自主持了仪式,并且兼任了帝国大学的校长,不过也只是名义上而已,帝国大学真正的校长还是郑玄这位原祭酒,华佗等一大批的学者也都按照各种学科划分,为了一步到位,刘宏几乎把自己在耶鲁大学所知道的学科都在帝国大学建立了,当然涉及到电子,信息这些起码一两百年内不可能出现的学科被舍弃了,不过像材料研究这种学科也是有的,当然这些分科里,学者并不多,或者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一些感兴趣的爱好者,但是刘宏还是设立了学科,并且提供一定的经费给他们研究。
随着帝国大学的建成,全民教育也被刘宏拉到了议事日程上,当然这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里的重点项目,另外搞教育这种事情,历史上不管哪个王朝都是大力支持的,而且舆论也是一边倒支持的,只不过皇权在里面经常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通常表现在限定学习内容,比如科举这种制度,可以说本是极好的制度,但是因为皇权限定了学习内容只能是儒家典籍,还是被阉割过的,所以才导致其效果打了不少折扣。
对于教育体系,刘宏没有想太多,六岁到十六岁设立公立学堂,参加学堂的家庭只需要一部分的费用就可以入学,学堂提供书籍和一顿中餐,不过目前的情况也只能在相对较富庶的地区实行,至于那些偏远地区,一来帝国没有那么多的师资力量,二来那里的首要任务是先能够温饱,其他事情先摆一边,刘宏不是神仙,他能做的也是利用手中的资源一步一步发展帝国。
公立学堂,学到十六岁以后,可以开始参加每年的帝国大学入学考,考入帝国大学只要完成学业,就可以得到做官的机会,基本上刘宏摒弃了原本历史上的科举制度,而是引入考试制度,要做官是吗,先考入帝国大学,完成六年的学业,然后再参加考试,进行培训以后才可以做官,虽然暂时还不可能完全取代目前的选官制度,不过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三十年以后,这种方式必然会取代现行的制度。
而帝国大学,狭义上的概念自然是指雒阳的原太学,但是从广义上来讲,日后以十三个州的监察区兴建的国立大学,也属于帝国大学的范畴,只不过这些国立大学里获得做官的机会起点没帝国大学那么高而已。
大学和选官,从制度上来说,刘宏一步解决了,可是其真正起到作用,还要等上很长一段时间,不过相对于开放和自由的公立学堂和帝国大学体系,刘宏还建立了一种军校体制,而这体制则是专门为帝国穷困的家庭准备,那些穷困的家庭可以把家里年龄低于十四岁,但是养不活的孩子送到附属各地折冲府的军校,帝国负责养活这些孩子,而相应的这些孩子将从小被作为职业军人培养,当然这种体制在开始时,名额不会太多,而是逐渐增多,刘宏打算利用二十年的时间,训练一批近乎死士一样的直属军队,同时也训练一大批术业有专攻的技术人员,为日后的海军建设做准备。
一百六十六。来自罗马的舰队,历史的岔道!
昭武三年,帝国交州,日南郡沿海的海面上,几艘远渡重洋的海船出现在了当地土著的视线中,看着前方渐渐展露的地平线,佩伦尼斯脸上露出了喜色,带着从诸行省挑选的最好的水手用了整整一年时间,现在他终于即将踏上遥远的东方帝国的土地,带给那位富有远见而慷慨的东方君主迟来的致敬和回礼。
将时间倒回十年前,那时正是孝桓皇帝在世的最后一年,延熹九年,那个时候,也是在交州,帝国的最南端,一群自称是来自海西的大秦使者出现在了日南郡的帝国官吏面前,他们声称带来遥远的西方皇帝的国书,最后他们被帝国的郡国兵部队一路护送前往雒阳。
但是实际上,这些自称是来自海西的大秦使者,只是一群胆大包天的希腊商人,他们的货船在风暴中损失殆尽,于是这些流落到扶男的希腊商人想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主意,冒充罗马的使节,前往东方帝国,朝觐东方君主,按照他们从扶南人那里打听到的消息,作为来自遥远异国的使者,他们将得到大批回礼,包括价值连城的丝绸。
当这些冒充罗马使节的希腊商人到达雒阳没多久,孝桓皇帝便驾崩了,于是这些只是带着从扶南采购的象牙,玳瑁等礼物的希腊商人滞留在了雒阳,直到刘宏登基以后,才重新获得觐见的机会,不过那时候刘宏还没有铲除外戚和宦官势力,只是在两者中保持势力平衡,同时拉拢官僚派系,布局图谋大权,因此没有太多精力来思考帝国和罗马这个同时代西方最强大的帝国之间的关系,所以即使他看穿那些希腊商人的把戏,也没有说破,只是下令从皇室所用的贡锦中,挑选作为回礼。同时将写给罗马皇帝的国书写在了一方极其值钱的锦缎上。
那些希腊商人对于刘宏的慷慨大方简直喜出望外,在罗马,丝绸是最受欢迎的奢侈品,一匹丝绸可以换回等重的黄金,而且那些丝绸还只是帝国地商人贩卖到西域的普通丝绸,可以说是在帝国所有丝绸中最差的货色。根本不能和皇室所用贡品相比。
在刘宏收回君权的时候,这些希腊商人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返回故乡的航程,他们大约在建宁三年回到了罗马,不过这些在帝国行骗的希腊商人根本不敢提他们冒充罗马使者地事情,上岸以后甚至隐匿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脱手卖出手里的丝绸。
可想而知,作为帝国皇室御用的丝绸出现在罗马的市场上,引起了怎样的轰动,这些工艺巧夺天工。薄如蝉翼,色泽光滑圆润,手感让人着迷的丝绸顿时让罗马的贵族为之疯狂。然后从亚细亚行省开始,这些珍贵丝绸成为了各个行省贵族追逐的对象。
那些希腊商人根本没有想到,刘宏之所以将皇室御用的丝绸给他们带回罗马,便是猜测到了他们有可能不会将自己地国书交给罗马人,才故意让他们用这些在帝国也算得上是珍贵的丝绸引起罗马人的注意。
不过可惜地是,当时的罗马皇帝,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正在上日耳曼行省的前线和蛮族军队对峙,如果那些希腊商人不是那么贪婪,直接将手里的丝绸全部卖光的话。也许他们可以逃过一劫,但是看到那些罗马贵族愿意出高价来购买这些丝绸,这些希腊商人里有人藏下了丝绸,打算等到价格被炒得再高然后再卖出去。
最后时间辗转,当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带着儿子康莫都斯从前线返回罗马,听说到这种珍贵丝绸后,已经是三年之后,作为受到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宠爱的独子,康莫都斯对这种丝绸表露出了渴望拥有的感情之后。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便让自己的近卫军侍从官长佩伦尼斯去购买这种丝绸,花了比当初希腊商人们卖出丝绸时十倍的价钱买到了希腊商人手里仅剩不多地丝绸。
在亲自见到了大汉皇室御用的丝绸以后,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在经过了一开始的惊叹以后,便敏锐地意识到这种从不曾在罗马见到的珍贵丝绸里面蕴藏了秘密,然后在这位罗马皇帝的调查下,知道这些丝绸是一群从亚细亚行省上岸的希腊商人手里流出的以后,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立刻让自己的近卫军寻找这群希腊商人。
一直以来。丝绸都是罗马人趋之若鹜地奢侈品。可是雄踞西亚地波斯人垄断了东西方之间地贸易。抽取着高额地税赋。甚至阻止罗马和遥远地东方帝国接触。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本人对帕提亚发动地战争。有很大一部分动机便是出于贸易原因。
从亚细亚行省登陆。携带前所未见地珍贵丝绸。这一切都让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相信那些希腊商人发现了通往东方帝国地海上航道。甚至有可能见到了东方帝国地主人。否则难以解释他们是如何获得那些珍贵丝绸地。
于是那些希腊商人开始被近卫军追查。从罗马出发地近卫军在各行省寻找他们。而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也下达了悬赏令。仅仅是数日之后。亚该亚行省便有人向当地地官吏告密。抓住了其中一名希腊商人。而这名希腊商人之所以会被告密。其实源于他在一年前在一次聚会上喝醉酒以后把自己冒充罗马使者。接受了东方帝国地君主召见地事情说了出来。当时他还在几位贵族仕女面前。还用他那略懂皮毛地汉话说出了天子地发音。不过那时候没有人在意。只是认为他在吹牛而已。直到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下达了悬赏令以后。曾经与会地几个记性不错地人才知道那是真地。然后便去告密领赏了。
很快。在近卫军地拷问下。被抓地希腊商人很快把所有地同伙都供了出来。而那份东方帝国皇帝陛下写给罗马地国书这件事情也被一并招了出来。得到报告地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立刻对那位拥有东方帝国国书地希腊商人地家里进行了搜查。最后总算找到了那份装帧华美地国书。至于那些希腊商人则被砍掉脑袋示众。财产充公。
虽然罗马人从屋大维时代就从共和转向专制制度。同时还确立了奥古斯都地独裁地位。但是元老院却依然存在。在专制时期地早期。奥古斯都一直都是由几个大贵族家族轮流执掌。直到五贤帝时期元老院才逐渐恢复一定地权势。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将刘宏地国书在元老院提了出来。认为应当和遥远地东方帝国建立友好地关系。没有一个人反对。而唯一地问题就是没人看得懂国书上地内容。
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和元老院地罗马贵族们自然不甘心失去这个和东方帝国接触地机会。于是在罗马各行省悬赏能够阅读东方文字地学者。许下了丰厚地报酬。
作为西方的强大帝国,同时又是奴隶贸易盛行地国家,罗马几乎拥有各式各样的人种,就如同在帝国的雒阳。你可以偶尔看到来自海西地女奴,同样在罗马,也有着数量极其稀少的汉人奴隶。最后一位来自西里西亚行省的年轻学者出现在了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的面前,这位有着四分之一汉人血统的年轻学者祖母是一位被贩卖到罗马的女奴,其祖上曾是帝国的官吏,后来因为犯罪,而被全族发往敦煌充军,而她就是那个时候被卖到西域,最后辗转到了罗马,和帝国的风俗不同,罗马人并不歧视外族。所以她很幸运地被西里西亚行省的一位乡下贵族买下,成为了他地妻子,在她的熏陶下,她所生下的孩子都学会了她家乡的语言。
名为安东尼的年轻学者同样从他父亲那里继承了祖母的母语,除了他以外,还有其他几位稍微懂得一些汉语的学者到了罗马,在安东尼的主持下,他们翻译了东方帝国的皇帝陛下给罗马皇帝地国书。
国书的内容被翻译之后,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在浏览了上面的内容之后喜出望外。因为那位遥远的东方皇帝表达了愿意和罗马建立友好关系和通商的意愿,并且表示随时欢迎他们的使团再度来大汉,同时希望下一次双方能够就具体事宜进行行之有效的讨论。
这一封国书让整个罗马的贵族都为之兴高采烈,从很久以前,他们就渴望和遥远的东方帝国接触,只不过地域上太过遥远,才让他们一直都处于失望中。当然这份国书里正式提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