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他一直认为,公司之所以保持快而稳定的发展,同引进人才分不开,他自己所做的,也只是一个引导作用。
许多人曾在报纸及部分公共场合发表过声明:李悠然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纵观东方元素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和唯一性……
这份所谓“不可复制”的评价,主要指的是他的年龄。
弱冠之年,商场折挂,做为改革开放最早一批抓住时代机遇的人,他也是迄今为止,年龄最小的企业掌舵人。
大山对人才的重视,与他独特的经历分不开。
当一家公司在他手下逐渐发展壮大的同时,他也是一个学生,凭着个人的能力和实力考进中国最好的大学,这份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势必会分散他对企业发展的关注和精力。
所以。大山对管理人才地重视,甚至可以说,从公司正式诞生之日、还不知道所谓职业经理人的概念时。就已经不自觉的在引进和支持这种管理模式了。
至于后来随着眼界地开阔和见识阅历的增长,也不过是给了他更多系统的理论体系的指导和应用。
从开始到现在,东方元素集团公司信守诚信、唯才适用,这一点最高决策人以身作则,并在企业内部发扬光大,对吸纳和留住人才,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然而工作内容和压力可以分担,交际应酬方面再怎么缩减。身不由已的时候还是家常便饭。
住在四合院的时候,前院的客厅,常是客来客往。
那时候以女眷为多,除了来往较密切地私人朋友,大山基本上从来不在家里接待场面上的人情往来。
搬到农场就不一样了。
首先这里地方大,有山有树有水,有马廊可以供男人享受一把骑乘之乐。
兼之他毕竟年轻,同学旧友多,农场既然招待了他们,事情传开来。总会另有别人包括官场商场上的人提出类似要求。
也就是说,今日之状况,大山事前多少有些心理准备。
但值此春光明媚时节,农场受欢迎的程度,却是比他预想中的更多一些。
与其无序且被动的接人待客,不如主动制订出相关章程——既然事情无法避免。
好在有罗家农场做参考,当时修建伊始,便防了此等事体,远离主屋的马廊那边修了小型的饭庄和酒吧,还配置了建身房和桥牌室等附属设施。
隔着果林的是人工林。然后才是池塘,岸边是临水而建的水榭。
当初本没有多明确地商用目的,不过是想临水建个清幽的去处。尤其是夏日炎炎,或者天气晴好的晚上。用以自己人品茗、赏月、闲谈等。
现在看来,倒可以转做交际应酬之用。一些喜欢幽静、休闲、谈一些事情的朋友,可以过来坐坐,正事完结后在附近做些消遗,怎么想都是件利人利已的好事。
大山拿定主意,便把这番盘算说给董洁听。
末了有些歉疚道:“我们最开始有办农场的想法,当时就说好了是私人家用,不做营利用。一来给你一个更开阔的活动空间。再者。也能趁机会把陈爷爷和丁爷爷他们接来住……”
这两位老人家,给了兄妹俩人生之初最大的扶持和温暖。不止是董洁。大山也非常怀念在沈阳生活时,大家亲如一家人常来常往的日子。
人上了年纪,年轻时一些经历常常泛上心头。建国后外婆随外公定居北京,她对儿时生活地城市上海,有着一种剪不断的牵念。兄妹俩在上海购置了花园洋房,尽可能方便这对老夫妻每年抽出一些时间回去住些日子。
唐老爷子岁数最年长,除了和老朋友走动一下,在楼下大院里散散步,他对坐车出远门不感兴趣。唐奶奶为了照顾他,也没什么机会出门,所以养成摆弄花草的习惯,把自家一个阳台,打理的像个小型花园。
大山常常想,时间过地太快了,似乎仅在眨眼之间,一天就过去了,一月就过去了,然后一年也过去了。做为他自己和董洁,是在一天天长大,终于长到牵手结为伴侣的年龄。然而与这件他俩人生中的喜悦相背离的是,长辈们在一天天变老。
长辈们有时候也会谈到类似死亡的话题,虽说人若上了年纪,对这些不太避讳,但每次听到,大山心里就格外难受。
长辈们年纪都大了,他和董洁能为他们做的不多,所以特别想提供一个适合老年人居住的舒适环境,尽量延长跟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时间,这些时间每一天都很珍贵都值得珍惜。
“现在看看,事情有些变化,以后——可能来的人比咱们以前预想地要多……”
但,有些事可以妥协,有些事就不能。
当初之所以没有修建多余的用来居住地房屋,为的就是农场不留宿。为数不多的好朋友之外,不管来的人有多少,宁愿这边派人派车送他们回去,也要最大限度的保留私人空间,尤其是不能让外来的人打扰到董洁和长辈们享受安静的生活。
大山暗自下了决心。
“哥,我没关系的。”
董洁笑道:“过去前院的客厅专门用来待客,不也没有打扰我们正常的起居生活?原本就寻思着,现在地方大,咱们住的主屋就免了,以后待客要另寻个合适的地方,所以修了水榭。觉得临水而居,视野空阔,尤其是夏天,推开窗子,单是见到那片水域心情就畅快。若来了客人,泡茶泡咖啡听音乐,又可以在门前做露天烧烤……哥,既然你有这个想法,咱们把水榭重新布置一下,嗯,就布置成类似茶舍那种风格,以后专门做接人待物用——”
她蓦的想到什么,脸上一片欢喜之意,拍手道:“哥,反正你免不了要应酬,有机会把一些应酬挪到这里不是更好?在自己的地盘上,要按足球比赛的规则,就叫做主场做战,效果应该更好吧?而且我也能陪在你身边一起出席……不过——”
她旋即敛了笑,眉头微皱道:“这里毕竟是咱们私人居住的地方,就算有不得已的原因,划出一些地方,可以供交际用,至少门槛啊规格什么的要高些吧?总不能敞开了门欢迎来客,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来玩,那可不行!”
这个问题大山当然考虑过了。
“这个不成问题,咱们按严格的会员制办。”他在国外,曾经有机会去过高级的私人会所,会员制的私人会所,有诸多限制,既保证了高水准的客户群,又有非常好的私密性。
“陈爷爷和丁爷爷这几天就到,届时爷爷和外公也搬过来住。你想啊,长辈们在这里,春天又是一年中最适合出门的日子,他们的老朋友能不顺路过来聚聚?到时候顺便住两天也是有的。有那帮老人家在,门槛订的高些也应该。嗯,就说他们不喜欢太多人打扰,借用他们的名义,也省得我们自己出头做坏人……”中间一些细节他会酌情处理。
商量出结果,在人情交际和居家生活中找到平衡点,多日来的困扰尽去,两人都觉得心情舒畅。
大山坐在椅子上,背向后靠,拍拍自己的大腿示意她坐过来。
董洁自然是从善如流。
他们俩都喜欢彼此相拥的感觉。其实人对拥抱,有一种似乎源自天性的渴望,差别不过是有些人意识到这点,更多人没有意识到罢了。婴幼儿时,是人一生中最常被拥抱的时期,可惜那时候的记忆,很少有人会记住,及至年长,这份拥抱已经不可得,而且也不好意思要求了。
大山很喜欢两人之间的激情,但更喜欢如现下这种相依相偎着的感觉,很温馨,很温暖。
性爱不是全部,温柔的拥抱,虔诚的亲吻,温情的依偎,这些比赤裸裸的性爱更重要。
忙碌的城市,忙碌的工作,当这一切都结束后,享受一个充满爱的拥抱,体会着爱人温暖的体温,这种感觉,大山实在非常贪恋。
他有时候坐在酒店里,看着玻璃窗外来去匆匆的女人,有时候透过车窗,打量人行道上的少女。
每一个面孔泛泛从眼前滑过,美丽也好青春也好稚气也好麻木也好,大山也曾有过好奇:是不是每个女人,都有自家小姑娘这种多变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怀?
最后总结出,他的爱人,是独一无二的,这实在是对他最好的褒奖。
“小洁……”大山轻叹的抱紧了她。
窗外,月上柳梢头,有些事,才刚刚开始……
第三百三十六章 … 口角
大山通过关系,要来十条狗。
他们自四合院搬出,这栋房产除了着人留守,也要另留两条狗才好。
咆哮和狼牙垂垂老矣,而多年的感情,兄妹俩个不舍得同它们分开。有鉴于此,大山考虑兴建农场时,已经想到另外引进数条狗。
送了两条去四合院,另外八条留在农场,平日里尤其是在早晨晚下,和负责安全的人一起担负巡逻之责。
咆哮狼牙和兄妹俩一起住在主屋,定期有专人带它们去检查身体,享受起优闲自在的“退休”生活。
先入为主几乎是人的通病,而大多数人对某种动物的感情的容纳和付出并不是无限的。董洁一时间,很难再分出感情给别的狗。
有新成员加入,咆哮和狼牙表示了明显的欢喜和欢迎。董洁也时常带着它俩去与新伙伴玩,然而时光不饶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狗身上,咆哮与狼牙的体力和精神相形见绌。
迎着阳光,全力向前冲,这样剧烈的活动,要不了多久,它俩就明显落后于同伴,并且表现出明显的疲态来。
它们俩慢慢停下,看着伙伴们的尽兴奔跑,然后黯然的走到她身边。
这样的时刻,董洁觉得很心疼。
它们不会说话,却也流露出不次于人的情绪反应。她蹲下身。一手揽住一个,它俩用头蹭蹭她,喉咙里低低呜咽两声。仍旧转头去看同类奔跑地英姿飒爽。董洁很难说清,它们眼里流露的,到底是伤感还是怀念。
大山认为,咆哮和狼牙混迹于人类的生活圈,虽然有彼此为伴,到底孤单了些,此次多了这许多同类,所谓同类相亲。还是该多让它们互相亲近一些比较好。
他若得闲,常常带着十条狗一起玩耍。
他喜欢狗。
“既然来了我们这儿,以后就是伙伴了,要好好相处。”
大山对董洁亲疏表现过于明显提出异议,“咆哮和狼牙跟我们这么多年了,感情深些是肯定地。它们跟我们住在一处,私下里对它们好些没什么,都在一起时,最好不要表示出亲疏,新来的狗也是有灵性的伙伴。它们也会伤心,知道吗?”
“它们是很可爱啊,”董洁知道他说的有道理,然而她需要时间去适应。狗的生命相对于人来说,未免太过短暂,每当看到咆哮和狼牙,想到这点,她就有些怯于对新来的狗投入更深的感情。
这种心情,一时很难用言语表达,于是道:“小哥和五哥喜欢咆哮和狼牙。很羡慕我们跟它俩的感情……这些狗值得更多人真心喜欢,下次他们来地时候,让他们挑两只养。”
大山笑笑。他有时候搞不懂,为什么董洁那么轻易的就接纳了萧烨和吴单。并视他们为好朋友。
“他们家里没地方养吧?”
萧烨和吴单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进不同的医院。两个在外面租房合住,且不说两个工作忙碌的男人有没有时间照顾两条狗、给它们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运动量,这些狗都不是小小的温顺型的宠物犬,单是他们俩现在租住的房子里,就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两条狗。
“我知道。我没说要让他们领回家去,就养在农场啊,也不耽搁给我们服务。他们平时多来这里照顾一下。这样既满足了他俩爱狗的心愿。也让这些新来地狗多两位喜欢和照顾它们的人,不是两全其美?我给留了一间小木屋。就是去年秋天我们过来一起做饭的那间,小哥很喜欢呢。”
的确,筹建小木屋时,董洁就有这个想法了。
或许是萧烨和吴单生活中,因为彼此说不出口的秘密,社交关系向来简单且单纯,双方结识后,一直相谈甚欢,两人便把她当成真正的好朋友。
董洁对此很是欢喜。上一世,萧烨几乎是拿她当亲人看,给了她很多帮助。
一个女孩子远离父母亲友孤身在大都市生活,作为现代都市人忙碌生活的表征之一,董洁像大部分年青人一样拥有十分独立的生活,而作为其代价,她牺牲了与大部分人的亲密和交流。
平时一切尚好,生病时却是难熬。董洁生过一次胃病,疼到吐疼到痛哭失声疼到几乎晕倒的时候,是萧烨跑前跑后帮她办理一切大小事宜,并自始至终对她照顾有加。北京大医院多,但看病时没有熟人却也难办。
她向来是念旧情地人。现在人还是那个人,既然有机会闯进他的生命,董洁实在不想让萧烨生命中的遗憾重演。想与这两个人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想亲眼看到这两个人幸福相守。
嗯,之所以要送他们两条狗,一个原因呢,她自己上辈子喜欢狗,尤其想养一条警犬,只是没有机会。两个人闲时曾数次聊到这个话题,萧烨也表示了同样地兴趣。
另一个用意是,董洁有一点没办法说出的想法——呃,或许是她不太纯洁吧,忍不住想到那俩人的感情毕竟与传统认知有差别,有两只狗在身边,晚上留宿小木屋,也省得出现被人打扰的意外情况。
“真的随便我们挑?”
隔几天萧烨和吴单过来,董洁直接领他们去,说及此事,两人又惊又喜。
这些狗来自退役的警犬和军犬,也有些是训练中被淘汰下来的。这样的狗没有相当地门路可弄不来,有钱也买不到。单单那份灵性。就让人不由自主想亲近。
“你哥也同意?”吴单一边问,一边已经在心底盘算开来。
养这样地狗可不容易,首先就要保证营养。它们以肉食为主,甚至吃的比人都要好。这笔开销却也不怕,他和萧烨都正式工作了,多了这笔开销,大不了买房计划往后推,或者自己吃地简单点,这样地机会多难得,怎么也不能委屈了它们。
“小哥。瞧你说的,这种事,难道我自己还做不了主?你和五哥几次三番夸咆哮和狼牙,瞧你俩那喜欢劲儿……现在有条件了,加上咆哮和狼牙,这里足有十条狗,城里那边还放了两条没算。”董洁笑道:“你们放心,这事我跟我哥说过了,他没意见。”
萧烨先喜后忧,“单单。别急着高兴,咱们养哪儿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