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巡抚衙门签押房
“万世之功!万世之功!谭纶激动的声音在门外就响起了,可等他跨进签押房门便怔了一下,安静了下来——一张偌大的牛皮纸地图摆在签押房中问的地上,赵贞吉手里端着灯正蹲在一边看着地图,浙江粮道屏住呼吸躬腰站在旁边,见谭纶进来也不敢说话,只是向他一揖。
赵贞吉仍在看着地图,只是说了一声:“请坐吧。”
谭纶在靠窗的椅子上坐下了。
“你刚才说各省援军的军需还差多少?”赵贞吉眼望着地图,这话显然是在问那个浙江粮道。
粮道:“回、回中丞,胡部堂说,山东的援军至少还需二十万两军饷,江苏、安徽的援军也需三十万两军饷,并限期七日内必须押到。”
“浙江藩库还有多少库银?”赵贞吉依然没有抬头。
粮道:“属下已多次禀报中丞,几次大战下来,几个徽商的订金都早巳花完了,浙江藩库哪里还有库银。”
“那就抄家!连夜去抄!”赵贞吉突然站了起来。
粮道:“请、请问中丞,抄谁的家…”
赵贞吉:“郑泌昌!何茂才!”
粮道犹疑了,怯怯地问道:“郑大人、何大人已经定罪了?”
赵贞吉的脸刷地拉了下来,目光盯向那粮道:“他们定没定罪与你押解军饷有什么关系?”
粮道虽心中忐忑却咬了咬牙答道:“卑职是想提醒中丞,如果朝廷还没有定罪就抄他们的家,中丞要担干系……”
赵贞吉望着他,当然明白这个久在浙江官场的粮道脱不了也与郑泌昌、何茂才有些干系,便露出了冷笑:“那我就不担这个干系了,三天内军饷送不到军营干系就是你的。你就从自己家里拿五十万两银子送去吧。”
“这、这是怎么说?”粮道愕在那里。
赵贞吉倏地从书案簦筒里抽出一支令箭摔在那粮道面前:“立刻去抄家!不抄郑泌昌、何茂才的家,就抄你的家!”
那粮道这才真怕了。愕了片刻,弯腰抬起了那支令箭:“中丞,卑职是粮道,只有押粮的兵,没有抄家的兵。谭大人正在这里,是否请臬司衙门的兵去干这个差使 ……”
“谭大人都听到了?”赵贞吉这才望向了谭纶,笑了,是气得发笑,“这就是浙江的官员,一个粮道也敢指使巡抚还有巡按使去干差使。”说着端着那盏灯走到案前放下:“臬司衙门是有兵,我一个也不派。你这就带着押粮的兵到你的家里去搬银子,二百兵搬五十万两银子,人手也足够了。”
那粮道哪里还敢再说什么,只答道:“卑职这就立刻带人去抄郑泌昌、何茂才的家。”说完抱着那支令箭慌忙走出门去。
“关上门!”谭纶站在案前又喝了一声。
那粮道刚跨出门槛,立刻又颤了一下:“是。”将脚又跨进门内,把门带上了。
“来,帮把手吧。”赵贞吉已蹲了下去卷地上那张地图。
谭纶立刻过来,在另一边帮着他将地图慢慢滚卷过去。
“有了这次大捷,十年倭患肃清在即!”谭纶一边滚卷着地图,一边说道,“中丞应该立刻向朝廷报捷,给胡部堂请功,给戚继光和所有将士请功,鼓舞士气,下一仗就好打了。”
“报捷的奏疏已经拟好了,等你联名签署明早就发。”地图已经卷成了一筒推到了墙边,赵贞吉站了起来。
谭纶也站了起来:“中丞的后援之功也不能埋没,这个疏由我来写,我替你请功。”
“洗了手吧。”赵贞吉却没有丝毫的喜色,走到门边的洗脸架前洗手。
谭纶也过来一起洗手。赵贞吉用架上的面巾擦着手,突然叹道:“我这个功就不要提了。只要不槛送京师就是我的万幸。”
谭纶愣住了,怔望着赵贞吉,好久才缓过神来:“是不是钦案的事朝廷说什么话了?”
赵贞吉慢慢走到案前,拿起了案头上两份廷寄:“内阁司礼监送来的廷寄,都是责问钦案的。你自己看吧。”说着递了过去。
谭纶一把抢过廷寄,走到窗前站在那里飞快地看了起来。
赵贞吉开始踱起步来:“其实也是意料中事。海瑞审郑泌昌、何茂才的供词把内阁和司礼监全搅了进去,内阁和司礼监当然会把这个气撒在我的头上,我算是把两大中枢都得罪了。这样也好,革了职便再无案牍之劳神,回泰州搞我的心学去。”
谭纶已经看完了廷寄,同时赵贞吉刚才那些话他也听了个大概,这时猛地转过头去:“要问罪也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八百里加急的廷寄,是下给我们两个人的,两天前就到了,你怎么这时才拿给我看?”
赵贞吉:“两天前拿给你看你能给朝廷回话吗?”
“能不能回话,该怎么回话是一回事!”谭纶也是够深沉的人了,面对这个比自己更深沉的人再也忍不住心里的厌恼,“事关钦案,我还是副审,海瑞和王用汲也是钦定的陪审。总不成你一个人在心里琢磨是不是会革职问罪,把我们都撇在一边,把朝局也撇在一边!两天过去了,你现在才拿出朝廷急需回话的廷寄到底算怎么回事?”
赵贞吉并没有被他这番指责激恼,慢慢说道:“还有一份兵部严令我火逮供给胡部堂还有各省援军抗倭军需的廷寄,是写给我浙江巡抚赵贞吉一个人的,在我的案头也压了一天,我就不给你看了。另外有一封张太岳的密信,暗称是奉了徐阁老认可写给我的,本也不该给你看,为了回你刚才的话,我还是给你看看。”说着拿起案头那封兵部的廷奇,从里面抽出了两页八行书递了过去。
谭纶反而犹豫了,望着他递来的那份廷寄,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看吧。”赵贞吉将那份廷寄扔在谭纶这一边的案头,“看完了我再回你剐才问的话。”
谭纶将书信凑近灯光紧张地看了起来。张居正的声音同时在他耳边响了起来:“东南一炬,冰山消融。一驱我大明二十年之乌云,只在我公署名签发海瑞所审供词举手之间!郑何二逆之供词但能上呈皇上御览,则我公之青名必将共天日而同輝…
这就够了!八行书上的字在谭纶的眼前模糊起来,张居正的声音也渐渐远去。
如此大计,张居正竟然只给赵贞吉一人写信,谭纶立刻有一种被人视若弃履的感觉。
难道是裕王他们不愿牵连自己?果真如此,赵贞吉当然也不会在此朝局不明之时甘为前卒。他有些理解赵贞吉这时的心境了,慢慢向他看去。
赵贞吉知他看完了信:“司礼监内阁将海瑞所审的供词打了回来叫我重审,张太岳却叫我在原供词上署名再报上去。换上是你,该怎么办?”
自己被派往浙江,最大的使命就是为了倒严,谭纶沉默了少顷,终于摒弃了心中的私念,答道:“我跟你共同署名就是!”
“这个时候?这种时局?”赵贞吉两眼紧紧地盯着他,“十年倭患,一朝肃清,也就是这一两月之间。胡宗宪在前方统率数万部卒正与倭寇决战,我们却要在这个时候将他已经审结的毁堤淹田掀了出来,还要牵涉到皇上已经默认过的结案,这样的供词以你我的名义再报上去,且不说内阁和司礼监如何恼怒,奏呈皇上,圣意是将胡亲宪揪出来问话,还是将你我揪出来问话?不要忘了,你和我背后都牵着裕王。”
谭纶又沉默了,在急剧思索着:“事情还是应当两看,毁堤淹田毕竟是严世蕃主使,追下去胡宗宪最多也就是失察之过。十年倭患要除,二十年严党乱政更甚于倭
患!盂静兄,张太岳的书信绝不是他一人之意,虽然书信里没有提到我,朝廷真要追查,我和你同担此责,你我再不牵涉他人就是。“
“那就让你来当这个浙江巡抚,我跟着你署名同担此责!”赵贞吉再不与他商谈。
“我现在当务之急是筹措军饷,还有今年朝廷需要的五十万匹丝绸。这两条办不到,不要说倒严,徐阁老他们在朝里只怕会先倒!裕王没有信,徐阁老没有信,单凭他张居正这两页八行书,我不会置朝局而不顾,跟司礼监和内阁对着于。不用再说了,把钦案人员立刻召集,宣读司礼监内阁廷寄,重审供词。”
谭纶知道已无可再辩:“由谁来重审‘”
赵贞吉:“当下的时局我不能牵进去,你也不能牵进去,当然仍由海瑞重审。”
浙江巡抚衙门大堂
红炬高烧,又是一次夜间的紧急议事。大堂正中赵贞吉大案前那把椅子却仍然空着,谭纶坐等在左边上首的椅子上,王用汲坐等在左边下首的椅子上,海瑞则坐等在右边下首的椅子上。右边上首的椅子也空着,显然是留给锦衣卫那头儿的。
赵贞吉已经换上了大红官服,目光慢慢移望向书案上司礼监内阁那两道廷寄和打回的供词,走过去把那两本廷寄和那份供词拿了起来捧在左手,又望向了书案上张居正兵部发来的那道廷寄,轻轻拿起扔在一边,露出了那道廷寄下压着的张居正那两贞八行书。
他拈起那封只有两页的八行书,伸到蜡烛前点燃了。待点燃的火将要烧到手指才将已成灰烬的那封书飘扔到砖地上,又踏了一脚,这才捧着司礼监内阁那两本廷寄连同打回的供状走了出去。
浙江巡抚衙门签押房
赵贞吉捧着廷寄的身影从大堂屏风后面一出现,谭纶等人便都站了起来。
“督促前方军需的事,让诸位久等了。”赵贞吉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了正中大案前,没有叫那四个人坐下,自己也没有坐下,目光望了一眼右边上首那把空椅,转望向谭纶:“锦衣卫的上差呢,为什么没来?”
谭纶悻悻答道:“说他们并未接到上命,这两道廷寄既然是寄给浙江衙门的,他们就不必来了。”
“我料他们也不会来。”赵贞吉将手里那份供状啪地撂在案上,举起了手里的廷寄:“司礼监内阁廷寄!带郑泌昌、何茂才上堂!”
由于供出了毁堤淹田的情事,郑泌昌、何茂才原来享受革员的待遇也没有了,这时都戴上了脚镣手铐,十几天未修的须发皆成乱草,十几天未换的那身长衫也脏皱不堪,大热的天身上散发着臭气,押上来时哪里还有半点曾任封疆的影子。
椅子自然是没有坐的,赵贞吉也没有叫他们跪下,只望了一眼押他们的牢役。四个牢役立刻退了下去。
赵贞吉依然站着,谭纶三人也都站着,连同站在大堂正中的郑泌昌、何茂才,六个人的影子都被四面的烛光投射在大堂的砖地上。
赵贞吉的声音响起了:“司礼监内阁嘉靖四十年七月一日八百里加急廷寄!”
谭纶深深地望向宣读廷寄的赵贞吉。海瑞和王用汲也专注地望向宦读廷寄的赵贞吉。
一直萎靡着的郑泌昌、何茂才也抬起了头,紧紧地盯着赵贞吉手里捧着的廷寄。
赵贞吉翻开了廷寄开始宣读:“顷接浙江八百里急递所呈郑犯泌昌、何犯茂才所供罪状,览之不胜惊骇!郑何二犯卜攫江南织造局之国帑,下刮浙江百姓之脂膏,唯财是贪,曷知底里!为逃罪责,竟然肆意攀扯,震撼朝局,是其贪墨之罪尚可按律论定,而其移祸之心虽凌迟难诛!”
读到这里赵贞吉停下了,目光深深地盯向郑泌昌、何茂才。
郑泌昌、何茂才一时愣在那里,似乎明白,似乎又有些不明白,目光更是紧紧地望着赵贞吉。
赵贞吉:“没听明白吗'那我就将要紧的几句再读一遍:郑何二犯‘唯财是贪是其贪墨之罪尚可按律论定,而其移祸之心虽凌迟难诛’!”
这就完全明白丁,是要自己翻供!郑泌昌眼睛有些亮了,何茂才则不顾身缠镣铐急不可待地扑通跪了下去:“罪员并无意攀扯,都是海瑞逼的,罪员愿意将原供收回。泌昌兄,你不是一直喊冤吗,有话现在是该说的时候了!”
郑泌昌想得更明白了,他等的就是这个时刻,只要朝廷有忌讳,不牵涉到毁堤淹田,不牵涉到通倭,正如廷寄所言“贪墨之罪尚可按律论定”,无非抄家,无非徒流,心里定了站在那里身子也直了,只是嗓音有些嘶哑:“罪员并未攀扯,供状上凡攀扯之词都是问官海瑞所设,罪员请朝廷明鉴!”
内阁和司礼监的廷寄意在二犯翻供,这尚在意料之中。可主审官赵贞吉接到这样的廷寄也不和陪审诸员商议,便当着两名罪犯公然宣渎,致使两名罪犯当堂翻供,这就殊不可解了。大堂上的空气立刻凝固了。
王用汲立刻用目光询望向谭纶,谭纶却眼睑低垂望着地上,王用汲又把关注的目光望向海瑞海瑞依然望着赵贞吉一动没动,在等着他将廷寄念完。
赵贞吉的目光又移向廷寄接着读了起来:“浙江巡抚赵贞吉等一干钦命官员,奉旨主审要案,该何等明慎?今竟容郑何二犯移罪攀扯,搅乱朝局,是诚何心?现将原呈供状掷回,着即重审,务将实情七日内呈报朝廷倘再有不实情词,则问官与犯官同罪!”
这段话一念完,海瑞立刻知道了,赵贞吉已然决定要按司礼监内阁的意思推翻自己原来审出的供词,重审二犯,掩去江南织造局和严世蕃指使毁堤淹田和通倭冤民的重大关节。电光火石问,他想起了谭纶当时给自己写的信,想起了这几个月来自己为倒严所经历的生生死死,一腔孤愤涌了上来,这才把目光望向了谭纶。
谭纶这时当然不会与他目光相接,依然眼睑低垂。
“罪员愿意将实情重新招供!但请中丞大人亲自审讯。”何茂才立刻又嚷了起来。
郑泌昌:“罪员也请中丞大人亲自审讯。”
海瑞的目光倏地又转望向赵贞吉,王用汲的目光也紧望向赵贞吉。
赵贞吉却谁也不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前问官所审供词是一种说法,后问官所审供词是另一种说法,这样的供词能够再上报朝廷吗?原来谁审的供词现在还是谁审。还有七天日期,两天审结,第三天八百里急递五日内必须送到京师!”说完最后一个字,他拿起海瑞原审的那份供状往大堂的砖地上一掷,接着便离开大案走向屏风一侧。
从上堂宣读廷寄交代重审到身影消失在屏风后,赵贞吉在堂上待立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