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叹道:“大都督当真不会给郑家掺沙子?”
杨潮摇头道:“郑家都是横行大海的好汉子,本督手下的水军尚且不足,哪里有人手去掺沙子。本督不过是希望帮你们训练一下,郑家的江湖好汉说起来实在是太让人失望了。”
郑成功脸皮发烫,他带领郑家军后,这几仗打的实在是太差劲了。
后世的郑成功确实打过几场漂亮仗。但那也是他耐心训练了部队今年后的成果。这个时代他还没有机会训练。整合郑家那些老势力就够他忙的了。不过经过此次大败,郑成功在郑鸿逵的帮助下,反而将最后一股杂牌收拾了,现在郑家军中他可以一言而决。
如果此时能让杨潮帮忙训练一下,自然是求之不得,杨潮的大军谁不知道,但是杨潮有什么好处,郑成功可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
“大都督想让郑家做什么?”
“做什么?什么都不用做。郑家既然打算做大明的水军了。本督还能求什么。以后郑家的军饷自有官府来发。郑家的商船本督也不要你的,但是要跟战舰和水军分开。郑家该做生意还去做生意,但是官兵就是官兵,战舰就是战舰,却不可混于一谈了。”
郑成功还是不放心:“如此听来倒是大都督在养活郑家了。大都督还是明说把,大都督如果没有任何好处,郑家可是过意不去啊。”
过意不去?是不放心才对!
杨潮也不挑破,笑道:“郑成功!本督虽然一直在用兵北伐,但是本督的眼睛,可是一直都盯在大海上的。本督看的请这世道就要变了。以后是大海的时代了。郑家总是中国人,你爹就是死了。也绝对不会愿意埋在北京,他死都想死在福建。”
郑成功深吸一口气,杨潮也太过分了,他爹还没死呢,但是他承认杨潮说得对,同时也有些感动,第一次有官府将郑家当成国家的一份子。
杨潮就代表官府,起码从山东到广东,这一条沿海省份是如此。
“成功谢大都督厚爱郑家。”
郑成功连忙站起来行礼。
杨潮摆摆手让他坐下:“务须可惜,说句不好听的,郑家和杨家还是姻亲呢,我还能害你们?”
郑成功笑了笑,郑成功其实不是太在意他那个便宜堂妹,其实他这个人根本就不是太重视女人,但是既然杨潮自己提起,那说明他还是对此在意的,这对郑家来说没有坏处。
在杨家,郑娇妹整天跟个孩子一样,天天给杨潮的大女儿打闹,搞得杨澜都跟她都比跟亲生母亲要亲了。
郑成功在没说话,心中暗恨这次出来太匆忙,竟然忘记了带礼物,不知道从南京市面上买到的东西,堂妹会不会看不上。
送走郑成功,杨潮回头看了下孩子,两个儿子正睡的香甜,正要出去看看女儿,院子里却传来呼喝之声。
走出来一看,两个女子一黑一白,打的不可开交,她们打斗跟普通女子厮打不同,绝对不会出现抓脸、吐唾沫、撕衣服之类的,而是一板一眼,一拳一脚的交手。
外面是一群看热闹的丫头,女儿杨澜就被翠环抱在怀中小手都拍红了。
“住手!”
杨潮大喝一声,真是太没有体统,郑娇妹竟然跟葛嫩娘打了起来。
葛嫩娘是谁,杨潮可是很清楚,历史上的抗清女将,不提这个就冲当年在扬州,葛嫩娘跟自己夜袭多铎,可以身披双层甲,酣战不休的勇猛,杨潮也不敢让她打自己小妾啊。
虽说看起来郑娇妹也是颇为悍勇,一时并不落下风,但是杨潮真不妨放心让两人打斗。
郑娇妹看到杨潮喝止,冷哼一声:“今天就先放过你了。”
然后叫一声伯爷,过去抱了杨澜,一边问着:“姨娘打的好不好?”
一边走到杨潮身边。
“葛姑娘,请随我来。”
杨潮没空搭理郑娇妹,而是招呼葛嫩娘。
他请葛嫩娘是有一个请求:“希望葛姑娘不辞辛劳,远去西洋一趟。”
葛嫩娘点点头,事情她听过了。
“可是跟董姑娘去日本相仿?”
杨潮点点头:“大致如此,不过西洋比日本远了许多,怕是得两年才能回来。”
葛嫩娘摆摆手:“既然是为我大军筹措军费支应北伐,就是天边我也去了。”
杨潮道:“此去可要照顾好香君和卫淑贞的安全。”
葛嫩娘道:“大都督放心,有民女在,就是十个江洋大盗来了。也不怕!”
杨潮疑道:“对了。葛姑娘方才为何会与郑娇妹动手?”
葛嫩娘道:“这可不怪民女。都是伯爷家小妾不服气。”
杨潮疑道:“不服气?”
葛嫩娘道:“她听闻伯爷让民女护送李夫人和卫小姐去西洋。所以不服。”
杨潮不由苦笑,这个情况他已经知道了,他请葛嫩娘去西洋,当然是护送卫淑贞去宣传大明产品的,尤其是茶叶,但是被李香君知道了后,她死活也要去,董小宛给杨潮生了儿子。过去也去日本宣传过,杨潮不止一次在这些小妾面前提过这种经营手段,告诉他们哪怕是皇帝也该为本国的产品做宣传。
李香君觉得杨潮卖货都是为了钱,认为丈夫肯定为此烦透了心,才会说出皇帝卖货的奇谈怪论,朱媺娖、董小宛都给杨潮生了儿子,李香君因为身体弱,始终不曾怀孕,一个女人不能生孩子,如果又不能以别的方法帮助男人。那压力是很大的。
于是她十分坚持,而她的理由也过硬。她表示,无论是茶道还是香道,她都比卫淑贞强的多,就是作诗,卫淑贞也不是她的对手。
其实杨潮要卫淑贞去西方,要的是她身上那种官宦世家豪门千金身上的雍容华贵的气质,这种气质李香君身上绝对没有,但是单论各种技艺,当然是秦淮名妓李香君更胜一筹,在李香君坚持下,杨潮也咬牙答应让她去一趟。
但是杨潮有种卖身的感觉,让自己小妾出去推销商品,总觉得太吃亏了。只是一想后世的领导人出门都推销产品呢,自己算老几,犯得着这么矫情。
于是就同意李香君去了。
什么时候去,今年就去,年底的时候。
这是跟荷兰人达成的协议,杨潮打算派遣一个使节团出使西方,让荷兰人提供帮助,荷兰人必须提供向导、船只以及沿途的照应。
出访的人员自然也不止两个女人了,这次可不是去日本,杨潮也不是那时候的杨潮了,这次杨潮有能力调动一大批文官出事,礼部尚书吕大器才是使团团长。
吕大器本来也是看不上杨潮的,可是杨潮科举之后,吕大器也参加了,跟张国维一样,他也是抱着替缙绅打压商人的目的,当了礼部尚书之后,这家伙能力倒也有,做的很不错,就是有些不太听话,经常跟杨潮闹别扭,比如他坚持反对科举分科,让拥有管理经验的商贾拥有太大的优势。
只是他的反对没有用,有管理经验的人在吏部当官没有错,有教书经验的人在礼部也没有错,有施工经验的在工部更没有错。
所以这次杨潮打算让他去西方开开眼,让他知道这世界上可不只有儒家那一套,世界大了去了,西方的商业文化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很发达的文化。
反正他是礼部尚书,正好出使邦国是他分内的事情。
荷兰人提供了几个翻译,有法语、英语、德语、意大利语等,很显然杨潮打算派使节团走访这几个国家,法国是必须去的,现在的欧陆霸主,英国现在是克伦威尔当政,已经开始显示了称霸海洋的强烈愿望,说德语的小邦国很多,比如在三十年战争中开始形成的普鲁士未来的德意志帝国雏形。
但是杨潮不打算去西班牙和葡萄牙,西班牙在菲律宾屠杀华人的事情,杨潮打算抽出手就跟他们清算呢,不打算跟他们搞友谊,葡萄牙是一个小国,到时候让吕大器召见一下葡萄牙的外交官就算给面子了。
意大利虽然四分五裂,但是威尼斯等邦国文化发达,是让吕大器等人接受不同文明冲击的好地方。
大权在握带来的效率是无与伦比的,一个月时间各种物资就筹备齐全,甚至连瓷砖都烧了一大堆,大明官窑也烧制了许多礼物。
小妾穿着华丽的大明一品夫人官服,凤冠霞帔,气质超然,杨潮依依不舍的送上船,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一直目送大船离开新江口码头,消失在长江江面上。
心里暗骂,那些因此受益的商人如果不懂得回报社会,良心真是让狗给吃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五节攻打贵州
新书《大国崛起1900》求收藏。
————————————
四月,孙长福和郑永旺两人回师,立刻就被派往湖南作战。
洪承畴已经被打出了湖南,退守贵州和孙可望、吴三桂合兵一处。
清廷占领贵州后,开始经略四川,洪承畴建议在四川移民一百万,屯田养兵。
多尔衮做的更是彻底,将一万户八旗子弟送到了这里,让他们带着自家的包衣奴才,告诉他们天府之国让他们圈占了。
一下子就满足了新一代成长起来的青年八旗的野心,但中华又多了一个奴隶制的省份。
对多尔衮来说,这些八旗贵胄,反正都不愿意交税,一个个对土地却贪得无厌。
与其让他们圈占能交税的土地,不如让他们带着自家的包衣,去圈占四川去,而且他们家族还得支持他们,出钱出力扶持,剩下了朝廷的经费,又让这块土地变成满清国土。
杨潮很奇怪,这都隆武七年了,多尔衮竟然还没有死,他记得历史上多尔衮死的很早,据说是骑马去草原打猎突然暴毙的,或许是跌下马摔死的,或者是染病病死的。
但是很显然他打猎之前身体肯定很健康,不然也不可能去草原打猎了,可是这个时空,多尔衮被杨潮死死的按在北京,没有任何空闲跑去草原打猎,反而让他逃过了一劫。
杨潮也不寄希望于多尔衮暴毙这种事,北伐还得看自己的实力,其他人谁都靠不住。
孙可望那种货色就不用说了。眼下是杨潮要除之而后快的罪人。连李定国都靠不住。
李定国回到云南后。召集旧部,在杨潮送去的大量物资援助下,很快就恢复了元气。
李定国北伐前,可是在云南留下了数万亲信的,只是他没想到,吴三桂打来的时候,皇帝跑了,留守的大军受到影响。也都跟着皇帝跑,结果昆明被占领,这些人也溃散了。
李定国回去后,打走了吴三桂,大旗一张开,这些人就又回来了,有杨潮的物资支援,李定国也养得起这些人,给每人都装备上了铁甲钢刀,比过去还要华丽。瞬间李定国就有了五万精锐大军。
武装李定国本想着跟他合力攻打贵州的,可结果李定国反而带兵去了缅甸。一心想要迎回朱慈焕。
但是很可惜,缅王不肯放人,李定国打下了缅甸几个关卡,缅王让皇帝下旨斥退了李定国,明知道这圣旨是缅王胁迫下写的,但是李定国不敢违抗,不是他迂腐,而是他知道,既然缅王能够胁迫皇帝,那么也能杀了皇帝。
投鼠忌器之下,李定国只能回军云南。
杨潮今年又卖了五千万两债券,当然不是一下子卖出去,那样抽走太多流通货币对经济打击太大,分批卖,反正他也只是持续不断的买物资罢了,不需要一下子得到那么多钱。
一个良好运转的金融市场,已经形成了,虽然还很粗糙,但是该有功能已经具备,你可以在这里得到你想要的金钱支持。
至于政府负债打到了一亿两,这不在杨潮的考虑之中,反正只要市场没有通货膨胀,那么投入的货币就刺激了市场,今年到现在新开张的商铺达到总商铺数量的百分之三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说明百姓们的消费能力越来越旺盛,否则不会吸引到那么多商人开铺子,同时也说明商人不缺乏资本,有能力大规模扩张了。
任何数据都先是,江南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周期,只要不出大的变故,比如清军突然打下南京,这种发展态势就不会中断,经济越是发展,需要的货币就是越多,因为生产出来的物质大大增多,就需要相应的货币供应去平衡,别说通货膨胀了,杨潮甚至觉得江南地区是不是有些通货紧缩,因为粮价再一次跌倒了一两一下。
除了粮价外,铁价略有提升,纺织品与去年平齐,只有粮价下跌比较明显。
调查后发现,是湄公河三角洲从去年开始大规模往江南出口粮食。
杨潮还很奇怪,虽然他已经给哪里送去了三十万俘虏,但是以水稻的精耕细作,需要的劳动力太大,一个壮劳力也就种十亩上下,太多了实在是吃不消。
所以杨潮预计,三十万人也就开垦三百万亩土地,苏州最好的上田,一年也就出五六担大米,湄公河新开的土地,绝对达不到这个水平,拿三担来计算就已经顶天了,那也不过是一千万担的产出。
可是光是去年一年,哪里就送来了一千两百万担粮食,这让杨潮感觉到不可思议。
连忙让黄元调查,黄元回报,湄公河一带,之所以能产出这么多粮食,是因为很多过去的俘虏又拿起了刀,他们发展出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这经济模式让杨潮哭笑不得,竟然是满清的包衣制度。
没错,那批俘虏中,有百来个旗人,还真的是他们先推广包衣制度的。
湄公河一带,真的找不到他们的对手,柬埔寨王自身难保,国内混乱不堪,湄公河一带又是边境地区,因此失去了管理,让这些俘虏纵横驰骋。
开始两三年他们还比较老实,乖乖的开拓种植点,乖乖的垦荒种地。
平衡是因为一次暴力冲突打破的,他们开了荒,有了粮食,保暖思淫yu,就想媳妇了,这一带往北几十里上百里就能碰到越南人的村庄,于是不时有人带着东西去哪里讨媳妇。
又一次越南人的边军拦截了一伙去买媳妇的家伙,结果杀了几个人,这可热火这群已经恢复了兵痞精神的俘虏。逃回去的人立刻招呼大家伙拿起刀来。一个点一个点的招呼。最后聚集起来上万人,杀向了越南边境。
越南此时是南北朝时期,南方是阮氏集团的地盘,阮氏抵挡不住,而且问题是不敢挡,这些人虽然少,可是后面站着的可是大明这个庞然大物,于是他们一面守城。一面派人去云南找皇帝交涉,很奇怪他们没有找杨潮。
只是皇帝那时候管不过来,而越南人挡住了兵痞们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