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东方织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旌旗(东方织蛛)-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战廖化扫清了乌桓骑兵的外围力量,将战场控制在可控制范围之内。

问清楚在没有别的乌桓骑兵了,廖化一使眼色,李卓就知道什么意思了,低声吩咐几句,兵卒立即将乌桓俘虏打晕,扔到漳河之中……

三日后,廖化将第一批粮草运到南皮,也借机向粮草推荐了李卓。

大仗之中李重却面无喜色,只是冷冷的看着李卓,良久才沉声问道:“李卓,你是何方人士?”小说下载

李卓立即恭声答道:“启禀主公,小人乃陇西郡漳县人士。”

“嗯!”李重点点头,忽然死死的盯着李卓的眼睛,厉声问道:“你真名叫什么?竟敢隐姓埋名欺骗于我。”

李卓脸色不变的答道:“小人不敢欺骗主公,小人确实叫李卓。”

“有何人可以为证。”李重接着问道。

李卓立即说出几个名字,不用李重吩咐,当即有几名亲兵前去查证。

过了好一会儿,亲兵来到李重身边低声说话,证实李卓并无虚言,李卓确实有几名同乡可以证明,李重听闻却呵呵一笑,随即沉下脸来,缓缓说道:“李儒,想不到你居然隐姓埋名藏在本侯军中,有趣有趣……不知道你所图何事呢?”

李卓低下头,恭声答道:“主公……小人确实不是李儒,主公……认错人了。”

李重笑道:“那不如我叫高顺将军前来相认,如何?不过几日路程而已。”

高顺此时正在界桥的广宗县驻守,所以李重才有此一说。

李卓终于抬起头来,面露苦笑,低声道:“既然主公认定小人就是李儒,哪小人也无话可说,却不知道主公为何认定小人就是李儒呢?”

李卓这句话也就间接承认了自己就是李儒,帐中众人脸色大变,廖化更是用一副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李卓,嘴唇抖动,良久才叹息一声,跪倒在地,颤声说道:“廖化有罪,不知李卓……是李儒假冒,请主公降罪!”

“哈哈哈……”李重一阵大笑,先让廖化起身,这才说道:“元俭快些起身,此事并不怪你。”

李重确实没有怪罪廖化的意思,现在可是汉末时期,那有什么身份证,人肉搜索啊,廖化认不出李儒才属正常。

又将眼神放到李儒身上,李重轻笑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李儒莫非以为你还能瞒过一世不成?想要瞒过本侯的眼睛,你还不够资格。”

李重这话说道自信满满,帐中众人却感到十分正常,主公是什么人 ?'…'那可是一眼就能看出来赵云甘宁是绝世武将的人,还启用程昱于微末之时,天生慧眼,发现李儒是假冒的有什么了不起的。

殊不知李重这话完全是吹牛,他那有什么慧眼,能猜出李儒的身份主要是因为他熟知历史,再加上运气的因素。

通过回忆,李重知道三国时期并没有李卓这个人,当然李重不能确定这一点,不过李重的运气不错,他猜对了。

那么就可以采用排除法来确定李卓到底是谁了。

第二百二十五章 李儒的战略眼光

在这个时期,如郭嘉、荀攸、周瑜、贾诩,荀彧等人都已经各为其主了,不可能出现在李重的帐下,而没出名的谋士就是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了。

再刨去年龄不符的,可以选择的人就很少了,也就在有限的几个人之间选择了,其中嫌疑最重的就是徐庶和李儒了,徐庶有过改名的经历,但李儒自己说了,他是西凉人,军中的兵卒可以证明这一点,毕竟人的口音是不能变的,徐庶是河南人。

最然李重有信心的是这个敌我不分的计谋,三国时期能用的出这么毒辣计谋的也只有贾诩和李儒了,简单的一个排除,那就李儒的嫌疑最大了。

以上的推断有些漏洞,毕竟李重读的不是史书,而且史书也不一定正确。

(书上记载李儒出生在144年上下,但推算一下,董卓是在192年死亡的,按照当时的描写,董卓死的时候应该40岁以上了,也就是说董卓应该在152年以前出生的,不然怎么收吕布当义子呢,同样李儒是董卓的女婿,应该不会比董卓大吧,所以推断一下,李儒怎么的也应该在152年以后出生,也就是顶多40多岁,三十多岁也是有可能的,蜘蛛认为李儒应该和吕布差不多岁数。)

总之李重很幸运的,连蒙带猜的猜中了李儒的身份,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儒、董卓这个名字太容易叫人联系到一起了,不说也罢,李重不会想不到这一点的。

既然李儒已经承认了自己的身份,那么李重就要详细问问李儒所图为何了,李大官人自认为自己还没修炼出王八之气这种东西。

结果李儒的回答却叫众人嘿然不语,李儒投靠到廖化的手下第一是为了隐姓埋名,第二是为了复仇。

没错,李儒就是为了帮董卓复仇。

杀死董卓的是吕布,这是无容置疑的,但李儒却知道,吕布也就是一把刀而已,真正置董卓与死地的是王允和献帝。

而李儒最恨的人就是王允,所以李儒一直在打听王允的下落,等到确定王允投奔了曹操之后,李儒就投奔了李重,李儒此人眼光长远,在他的设想里,能跟曹操一争长短的也就是李重和袁绍了。

不过袁绍和董卓之间有着血海深仇,自然不能投奔,那么李重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本来南方的孙策也是一个好人选,不过李儒认为南方氏族林立,实在不是发展的好地方。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各路诸侯对献帝的态度,其中最不拿献帝当回事的也是李重,李儒眼光毒辣,当然看得出这一点来。

至于李重也曾经攻打过董卓,那在李儒眼里真不算什么事,要按这么说,全天下谁没打过董卓呢。

所以李儒很明确的表态了,我可以效忠李重,但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必杀王允,至于高顺等人,我可以和他和睦相处。

李重立即就答应下来,在他的眼中,王允真算不上什么忠臣烈士,充其量就是一个用女人成事的小人。

本来李重只是对王允不待见而已,绝对算不上鄙视,但是别忘了,很王允的不止一个人,还有一个绝世美女貂蝉呢,虽说貂蝉现在还没跟李重发生什么暧昧关系,但是色艺无双的貂蝉却是李重内府的常客,经常和蔡琰、甄宓等人聊天。

言语之中自然要提及王允了,可想而知,貂蝉口中的王允自然是卑劣不堪了。

同样是女人的蔡琰、甄宓对王允能有好印象才怪,能不再李重耳边递小话吗?这就是传说中的枕头风了。

很可惜,李重这人的革命立场不怎么坚定,对王允的态度从不褒不贬逐渐转变成鄙视,说这一切还为之过早,李重还没抓到王云呢。

但这不妨碍李重答应李儒的条件,对于李重来说,能收到一个顶级谋士有那么容易吗?我管你王允死活呢,你又不是我老丈人!

既然李儒投奔了自己,李重也不吝啬,当即就封了李儒一个郡掾祭酒的官职,这是一个主管教育的官职,不过李儒也就是挂个名字而已,李儒需要做的还是参议军事。

在李重所知道的历史中,嗯……或者说是历史游戏中,李儒的智力是很高的,就是消失的太早,所以李重也有心试探一下李儒这个人的能力到底如何,设计水淹乌桓骑兵那是战术,李重想要知道的是李儒的战略水平如何。

所以李重先将自己的战略目标说了一下,然后就等着李儒发表看法了。

李儒想了好一会,这才措辞道:“主公,属下认为主公有些操之过急了。”

“怎么说?”李重饶有兴致的问道,一直以来,大的战略构思都是李重一手制定的,虽然李重的战略眼光不算出色,但依靠着对历史的先知先觉,李重的战略构思还没出现什么纰漏,但随着历史进程的改变,李重也会逐渐失去这种优势,那么李重自然也就急需这种人才和自己商议了,拾漏补缺等等。

强如曹操也需要郭嘉荀彧辅佐呢,就别说半路出家的李重了。

李儒缓缓说道:“主公的意思是和曹操争夺南皮,扼守曹操北进的门户,这个想法确实很好,但李儒认为却有些操之过急了。”

“官渡,界桥两次大战,曹操出力甚多,所以曹操绝对不甘心幽州、冀州都落入主公之手,那么如果曹操不能再幽州分一杯羹,曹操会不会立即对主公用兵呢。”

想了想,李儒又接着说道:“虽然主公并不惧怕曹操,但李儒认为现在绝对不是和曹操开战的时机。”

“何时才是和曹操开战的时机呢?”李重问道。

李儒沉吟一下,缓缓说道:“这个属下也不清楚,但属下认为,南方的刘表、孙策等人迟早要和曹操一战,待到曹操将战略重心转移到南方,才是主公进攻中原的最好时机。”

李儒这句话就是说:待到天下有变!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针见血

李重闭上眼睛,良久才缓缓说道:“李儒,你为什么会确定……南方的刘表、孙策一定会和曹操一战呢?”

李儒淡淡一笑,轻声道:“属下敢用性命保证,这二人一定会和曹操开展的,他们一个……等不起……一个等不及。”

李儒的话音虽轻,却带来滚雷一样的效果,震的帐中众人齐齐变色,李重更是豁然起身,抚掌大笑道:“好一个等不起……好一个等不及……文优大才啊!可惜董仲颖不能用尽全才,不然的话……”

“不然的话”后面什么意思众人都清楚,但谁也不会说出来。

“主公谬赞了!”李儒听到李重的夸奖,躬身施礼道。

但李儒几句话说的云山雾绕,并不是人人都听得懂,最起码大贼头周仓就没听懂,忍不住张口问道:“文优先生,什么叫等不起,等不及呢?”

李儒微微一下,当即细细解释起来。

站在普通人的角度看这些兵法大家,觉得他们测算无疑,决胜千里,简直是神奇透顶,但是,这些兵法大家也是人类,也长着一个脑袋两只手,并不比常人多出什么东西来,他们能透过重重迷雾,拨云见日,那只是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一般将领谋士看待刘表、孙策和曹操的形势,会着眼在双方的实力对比啊,战略部署等方面考虑,强一些的就要考虑到天时地利人和等等问题了,眼光再高明一些的会着眼在双方的谋略,外交等等,上兵伐谋嘛。

更高明一些的人,比如说李儒,看问题的角度就抛开了这些可变化因素,只在其中一点上立足推断。

这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刘表的年龄,刘表今年已经五十九岁了,在古代,这已经算是高龄了。

五十九岁的刘表还能活几年,这真是个问题,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都不是什么人物,这一点刘表最清楚不过了,难道刘表就不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想一想,不提前铲除曹操这个心腹大患吗?

这就跟朱元璋诛杀功臣一样,那也是为了子孙后代考虑的。

其实在历史上也一样,刘表一死,曹操立即出兵荆州,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刘表还是有些能力的,最起码曹操就有些忌惮刘表。

赤手空拳整合荆州一地的刘表可不是酒囊饭袋,就算比不上袁绍,也相差无几了。

所以刘表一定会出兵攻打曹操的,就算铲除不了曹操,刘表也会竭尽所能破坏曹操的战略部署,给两个儿子留下一定的发展时间,时间再长……那刘表也管不了了,当爹的就能做到这一步了。

再看孙策,孙策的情形和李重差不多,也是少年得志的英雄人物,横扫江东无敌手,但占据江东的孙策却有一个天然的缺陷,那就是没有战略纵深,也就是说,想要扩张实力就只有北上中原一条路可以走。

江东地势真不好,虽然有长江天险,但东南两面都是大海,没有发展的余地。

而且孙策此人极为自傲,其实也算不上自傲,人家孙策有自傲的本钱,李重已经拿下并州,冀州,而且已经向幽州伸手了。

孙策会眼睁睁的看着李重发展,自己按兵不动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孙策明白,困守江东之地约等于延缓败亡时间,现在要做的就是发展……再发展……而曹操占据中原腹地,又打下了青州,探手幽州,隐隐有天下公敌的架势了,孙策和刘表在重压之下联手,实属正常,不跟曹操抢地盘,还能跟谁抢地盘呢。

写的简单,但李儒说的却极为详细,侃侃而谈、引经据典确实叫人挑不毛病来,就连大老粗周仓也不得不的挑起大拇指,说一声“服”字。

李重接着问道:“文优,你是说我们帮助张辽拿下南皮,然后再回军攻击袁熙,是不是这个意思?”

“不错!”李儒点头说道:“与其与曹操争夺幽州,主公莫不如换个地方试试。”

想了想,李儒接着说道:“如果主公不打算帮助张辽攻打南皮,属下认为南皮也坚持不了太长时间的,但属下认为,尽快打通曹操北上的道路才是,迟则生变,万一出现什么变故,张辽退军、放弃北上,主公就要独立应付袁谭、袁熙了。”

李重点点头,心中慢慢盘算起来,一开始自己的战略目标是拿下南皮,但李儒说的很对,如果拿下南皮,自己有可能就要和曹操开战了,这是很糟糕的情况。

如果按照李儒说的,将南皮让给曹操,自己前去攻打袁熙,就相当于和曹操平分幽州了,这样也好,最起码自己不用独立应付北方的游牧民族了,也能缓解一下兵力紧张的问题,现在唯一问题就是,李重实在是舍不得幽州大片的土地。

当然有得必有失,再说了,李儒不是说在别的地方试试吗?别的地方李重知道是哪里,不就是河套吗?那地方不比幽州差到哪去啊!

而且还可以变相的向曹操示好,你看,孟德兄!我够意思吧,不但帮你攻打南皮,我还不和你抢地盘,把半个幽州都让给你了,怎么的你也要投桃报李吧,做点生铁买卖啥的不算难为人吧,至于辽东那地方还有异族抵抗,那就怨不着我李重了,总不能我打完了地盘再双手奉上吧。

换句话说,想吃枣,就别怕枣核磕牙。

总之,这是李重对曹操的一次妥协,当然李重坐山观虎斗的心思是没办法四处宣扬的,大家内心明白就可以了。

现在的形式是李重和乌桓峭王对峙,张辽和袁谭对峙。

无论在哪方面说,李重和张辽都占据绝对的优势,根据李儒的看法,最好是用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