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唐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流唐帝国-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书房外面,我深深的呼吸几下,稳住了心神,轻咳一声清清嗓子,用一种并不高却很清朗的声音道:“后进李俨,特来拜访张公,还请张公赐见。”
    话一出口,我知道,我能否得到张议潮的赏识,就在此一举了,想到这里,我心里反而平静下来。
    里面传来雄浑却稍嫌中气不足的声音:“贵客临门,老夫幸何如之。请贵客直接如内,恕老夫腿脚不便,不能迎客了。”
    我示意聂隐娘留在外面,自己伸手挑起门帘,径直走了进去。
    这是一间并不大的房间。房间的一侧墙壁上,挂着一幅寒光闪闪的盔甲。但是从那盔甲的磨损状态来看,这盔甲已经用了很长时间,只是保养得好,所以才光彩如昔。
    盔甲的对面,挂着一柄形式古雅的宝剑。剑鞘乃是上好皮革所制,但已经显得很陈旧了。剑缨如血,仿佛在昭示着它昔日那在主人手中浴血奋战的光辉岁月。
    书房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厚薄不一。但都被仔细的包上了一层书皮。在书脊上,用狂草提写着书名。我曾经练习过书法,对甲骨文、小篆再到狂草都能够识别一二,一眼就看出,这上面的书籍,都是些诸如《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太公兵法》、《六韬》等兵家之书,或者是这类兵家之书的古人注解集。
    在书架的一侧,静静的靠着一柄大枪。大枪上的红缨已经变成紫黑色,看样子似乎因为沾染鲜血过多所致。大枪的枪柄,乃是一种黝黑色的金属打造,闪动着不注意就察觉不到的微光,并不像普通的钢铁,不知道究竟是何金属。大概是由于长期的使用,大枪的柄已经被磨得光滑。想必这就是张议潮昔日征战沙场之时所用的武器了。
    整间房间之内,文武并重,即有征战沙场的杀伐之气,也有书卷中的儒雅之风。两者既矛盾又相融合,形成了房间之内的独特气质。
    张议潮靠着小枕,斜卧于塌上。塌前的几上,正摆着几册书。从书的损旧程度看,可以知道,这几本书,必是时常被人翻阅。我奉上的那张帛巾,正静静的躺在一册书上。
    他颌下白须飘飘,面目已经苍老。但是从那被风霜久久吹打而形成的皱纹中;从他双目中透出的刚毅决断之气;从他那仅仅是斜卧着,却自然让人生出千军万马在此,不敢造次的念头的气势中,我仍然可以想见这位名将昔日的风范。
    我行致张议潮面前,行了一个晚辈拜见长辈的正式礼,道:“后进李俨,拜见张老将军!”
    张议潮抬头望了我一眼,脸上讶色一闪而逝。
    他大概没有想到我这个亲王竟然只有十岁。而且竟然以亲王之尊,却自居晚辈。这就是我希望博取他好感的策略了。
    张议潮在塌上坐正,向我微微躬身一礼:“老夫腿脚不便,请殿下恕老夫不能行礼了。请殿下入座。”
    我正色道:“张老将军有功于国,应该是俨向老将军行礼才是。”自己在客位上坐下。还好我最近辛苦练习“座功”,仪态还能过得去,否则就要出丑了,那可就坏了我的大事。
    张议潮淡淡道:“难得殿下体谅,老夫就无礼了。”
    看起来他对我这个亲王,态度似乎并不亲近。我也不以为杵。张议潮对大唐的忠心自然无话可说,但是这未必等于他也会对我们这些整天骄奢淫欲的亲王有好感。大唐亲王的所作所为,时人早有微词。张议潮乃是忠贞之士,自然也看不惯,对亲王没有好感很正常。我方才如果不加上那么一句话,他也未必肯见我。
    张议潮察颜观色,见我对他的怠慢并未在意,态度也热情了点:“老夫本以为殿下乃是少年才俊,不意竟是十龄幼童,若非受人指点,那就当真难得了。”
    原来他以为我来找他,是受人在背后指点,怪不得并不如何热情。
    我微微一笑,显得气定神闲,既没有因为他的称赞而兴奋,也没有因为他的怀疑而不满:“俨虽年幼,却也知书识礼。尊老礼贤,本是理所当然。况张老将军还有大功于国,俨岂能不敬?”
    张议潮暗暗点头,别有用意的一笑,问道:“殿下口口声声说老夫有大功于国,不知老夫有何大功,殿下是否知晓?”
    果然,来考教我了。我早有准备,肃容道:“身为大唐子民,岂能不知张老将军之功?张老将军其功有三。”
    张议潮被勾起了兴趣,身体微微前倾:“愿闻其详。”
    我道:“张老将军第一大功,乃是救我万千大唐百姓于蛮夷之手,不使生灵涂炭,此无上之功也。张老将军第二大功,乃是收服西域,行使唐制,令我大唐教化,重播于彼,此上上之功。张老将军第三大功,乃是攻城拓地之后,却不割据自立,乃归地于唐,令我大唐疆土,重入西域之地。此中上之功。”
    张议潮道:“老夫归地于唐,为何仅为中上之功?拯救百姓,为何却是无上之功?殿下可为老夫解说?”
    “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太宗文皇帝(唐太宗谥号“文皇帝”,太宗为庙号。唐人一般称呼他为文皇帝,跟现在习惯叫他唐太宗不同)也曾云“民水君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俨之意,君则如鱼,民则如水,无水则鱼亡,无民则君亡。故民乃天下之本。民若安乐,则天下安乐。故安民之功,乃无上之功也!”
    张议潮看我的眼光,终于变得温和起来。
    我心中鼓舞,再接再励:“自炎黄二祖,开我华夏一族,我族文明远播,天下知名。故诸蛮夷皆朝与我。兵强之族,可以显赫一时,令他族臣服,然不能久。我族数千年之久,皆被蛮夷呼之为天朝,心甚向往之。何故?文明教化之功也!公能宣天朝文明教化于西域,虽千秋而不朽,乃我族无上之功。天下万族,我族不过其一,故于万民而言,可为上上之功。”
    张议潮看我的目光已经有一些赞赏。
    “开疆拓土,乃大唐无上之功。然我大唐不过天下万国之一国,大唐无上之功,不及安民无上之功。我大唐一朝,立国虽已数百年,然不过我族历朝之一。大唐无上之功,亦不及我族无上之功,故此功仅为中上之功!”
    “好!”
    张议潮终于改色,击掌而呼。随后他正容向我一礼:“老夫本以为殿下不过天资聪慧,未必有何出奇见识。不意殿下竟能明见若此,老夫眼拙矣!以老夫之见,亘古以来,识见能及殿下者,不过寥寥数子也。”
    这些都是来自后世的见识,我可不敢贪天之功为己有,连忙谦让:“俨年纪幼小,当不得如此盛赞。”
    张议潮挼须呵呵大笑:“当得,当得,非常之当得!有殿下此论,当浮一大白!”
    张议潮既为我言辞所折,接下来的交谈气氛就融洽多了。他也不再以小儿视我,与我大谈天下大势,军事民政之道。
    我这方面的知识虽然不如他,但是我胜在多了后世上千年的见识,屡屡能切中要害,偶尔还出惊人之语,虽然多有疏漏,却也颇为新颖,令张议潮赞叹不已。而我也从他言语中,学到了不少相关的知识。
    张议潮与我一番畅谈,也是心中欢喜,说到最后,突然对我道:“我观殿下年齿尚幼,虽有过人见识,却难免有学识不到之处。老夫不才,一生戎马,对此中之道,到有几分心得。今欲传之于殿下,不知殿下愿否?”
    我来见他的目的,不正是为了这个么?当下大喜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第五章 才女鱼玄机
    出了张府大门,我长长出了一口气。Www!
    方才见张议潮之时,虽然我表面上表现得轻松自在,实际上心中却也捏了一把汗。直到此刻,我这才轻松下来。
    同聂隐娘一道出了宣阳坊,我却并没有打算现在就回平康坊中我那间宅子,而是在长安城的大街上,顺意闲逛起来。
    此时已经是晚唐时候,长安城也已经经过安禄山之乱和代宗时期的吐蕃入寇、德宗时期的四镇之乱三次被攻破的兵祸,但那种“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气度,那“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的美景,那“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的繁荣,却仍然存在。
    身为和埃及的开罗、希腊的雅典、意大利的罗马合称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身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百万城市的长安,身为炎黄子孙最强盛两个朝代汉唐首都的长安,早就是我心中深深向往的地方。
    只可惜,在后世,我们只能凭吊一番长安城的遗址了。幸好如今我已经来到了长安,如此良机,不好好游玩一番这亘古所未有的千年古都,岂不白来了这一遭?
    以前因为刚刚来到这个时代的原因,一直在王府呆着,并没有出来走动。现在既然出来了,自然要好好游玩一番。
    长安城布局整齐划一,“千百家似围棋书,十二街如种菜畦”是大诗人白居易描写这种布局的诗句。长安城建筑上的最大特色,是城内街道均为东西或南北向,排列正气、方向端正,宽畅阔达,宛如一块规则明朗的棋盘。它的布局使整个皇城都显得落落大方,秩序井然。这正是我国古代盛世时的真实写照。
    长安城有十三座城门,其中东西南三面各有三门,北墙则开四门。阴历闰年有十三个月,故十三座城门象征着一年有闰;北端乃宫城所在,将这多出来的一个“闰”门放在北墙,象征着皇家“闰气”。皇城以南东西各四坊,象征着一年四季;皇城以南,南北九坊,象征着《周礼》一书中所记载的所谓“五城九逵”。长安城中东西、南北交错的二十五条大街,将全城分为两市一百零八坊。一百零八坊上应天星一百零八天罡地煞。城墙、宫墙为方形四周开门,被街道隔列开来的坊,周围也皆用夯土筑成围墙,四面开门,四面临街。
    城内道路系统为严格的方格网状,南北大街十一条,东西大街十四条。其中,贯穿南面三座城门和东西两面六座城门的六条大街为主干道路,号称“六街”。南北向的三条大街分别为启夏门街、朱雀大街和安化门街,宽度都在百米以上。其中间的朱雀大街宽达一百五十米,是城内最宽的街道。
    以朱雀大街为界将城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隶属万年县,本应有五十五坊,因城东南角曲江风景区占去两坊之地,故实领五十三坊;西部属于长安县,有一市五十五坊。
    我新买住宅所在平康坊,张府所在宣阳坊,都在朱雀大街东,隶属于万年县。我所在的十六宅南临兴宁坊、西靠长乐坊,位于长安的最东北角,都属于万年县这一块。而平康坊和宣阳坊东侧便是东市。我早对长安城的这两个商业区有兴趣,因此就顺便令马车拐入了东市。
    虽然在晚唐时候,两市那种固定、集中、封闭、限时的市场管理格局已被突破,各坊皆有肆和夜市的出现,但要真论繁荣,还要数两市为最。
    到了东市,我令马车在外等候,自顾自地在东市之内行走游览。一面走,一面早已经陶醉在这繁华的气氛中。现在身处晚唐时候,长安的两市犹能如此繁华,可以想见,在贞观、天宝等极盛时期,长安的繁华将会如何了。
    聂隐娘在一旁却忧心忡忡,并不能很好的享受这市井的繁华气氛。此处鱼龙混杂,人来人往,她以一个刺客的本能觉察到,这里对普王的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尤其是现在普王身边除她以外没有别的护卫的时候。
    我才走了几步,聂隐娘已经在身边轻轻说道:“殿下,此处三教九流,鱼龙混杂,很不安全,殿下还是早点回府吧。”
    我摇摇头:“不急不急,等我先逛逛再说。”随后又压低了声音,故作神秘道:“隐娘姐姐,现在在外面,人多嘴杂,还是不要叫我殿下的好,叫我弟弟吧。”
    见她要推辞,连忙接着道:“隐娘姐姐,其实你有所不知。我生在现在这样的家庭里,虽然兄弟姐妹不少,可却并不亲近。还是见到姐姐之后,我才感觉到亲人的温暖。隐娘姐姐,从今以后,不光在外面我叫你姐姐,就算在府上,在我心里,你都是我姐姐!”
    聂隐娘不语,不过我从她眼中可以看出感动来,又笑道:“好了姐姐,弟弟之心,姐姐可以看出真假来,其他的话就不用多说了,你我心知肚明便是。”
    聂隐娘沉默片刻,点点头,却又接着固执的道:“既然认我为姐,姐姐的话,你当听从。还是回府去吧,你现在不是到处闲游的时候。”
    我望向聂隐娘,目光之中射出哀求的神色:“好姐姐,今日就让我多走走吧。我从小就没在这些市井间行走,如何能知民间疾苦?况且,自我搬入现在的府中之后,也很少出来走动,闷都快把我闷死了,好姐姐,你就答应了我吧!”
    聂隐娘见到我的目光,才想起一直把我当成一个励精图治的有为王爷,却没想到我真实的年龄只有十岁,正是好动贪玩的时候。我虽然很是懂事,有宏图大志,但是那来自天性的东西,却也并不是什么大志能够改变的,不由得心下一软,当下点点头。
    我欢呼一声,叫声“姐姐真好”,就朝前行去,只留下聂隐娘一面摇头,一面在后面警戒。
    东市之中,一个美貌女子,跟在一个小孩子的身后,的确有些惹眼,不时有目光朝我们这边望过来。我也觉察到了,心知不妙,暗怪自己不谨慎,连忙回头对聂隐娘道:“姐姐说的是,现在我们的确有点太引人注目了。”
    聂隐娘道:“弟弟现在准备回去了?”
    我脸上露出一个别有意味的笑容:“我现在还没玩够呢,怎么能就这样回去呢?小弟是另有更好的主意了。”当下拉着聂隐娘的手,朝东市外行去。
    到了东市外,刚才在外面等候的马车仍在那里老老实实的等候,可比后世的人有诚信多了。当下我跟聂隐娘一同上了马车,对她道:“久闻芙蓉池一带风景优美,为长安士子百姓游玩之所,今天我也和姐姐一起去那边瞧瞧。”
    (注:芙蓉池,即是今日旧长安城遗址的曲江,唐时以芙蓉池称之。)
    聂隐娘无奈,只好点点头,出声令马车朝那边行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