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份材料,为了让外行看得懂,除了具体的工艺步骤没写外,包括工艺、方法的名称都跃然纸上,一句话,让一个拥有高中文凭的学生,凭借这张报纸都能读懂一份科学发明,难道,国外那些科学家还读不懂没写出来的那些内容,譬如某某作家写到某事时,落下“……此处省略1150字”,此处省略“……820字”,在小说中,那男女外貌、身材此前都写了,难道读者不会想像?
“工程院此前的成果汇报会,也是这样子的?”赵无极问道。
“哎……”叶海哼出的这个词,意义相当不明。
“叶所长,你知道我的身份吗?”赵无极决定动用一下他的那些头衔。
“知道啊,我们所里传达了文件,你是工程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士呢。”叶海说道。叶海本人,只是一个研究员,还不是“院士”。因此也只知道赵无极这个与工程院有关的“身份”。
“我告诉你吧,我除了工程院院士外,还有两个身份,一个是科学院院士,另一个是科技部‘高级顾问’。”
“啊。赵院士,恭喜您啊!”叶海此时语态变得更尊敬了。
“你先看看我这两本证件,然后我有事要正式告诉你。”赵无极把三个证件摆在了叶海的面前。
等叶海看完之后,赵无极用纸迅速写下了几条要求:1。取消媒体采访;2。他下午要作有关“技术保密”的专题演讲;3。尽量缩减非专业领导出席成果汇报会人数,控制人员范围;4。有关此次成果发布的任务技术信息,不能带出会场;对进入的非本项目的科学家要进行安检。以防窃听、拍照等方式泄露国家秘密;5。工程院如果觉得上述要求难办,可汇报给科技部;科技部如果觉得难办可汇报给政务院主管领导!
“你立即去找你们的院长,把这张条子递给他,并请他决定或转给上级。”赵无极将纸条递给叶海后叮嘱道。
“是,赵院士。”叶海爽快地答应道。反正,他就是跑跑腿。赵无极是科技部的顾问,相当于副部长级别的官员(非实职),虽然他觉得赵无极有些小题大作,但他还是不敢得罪。
至于赵无极如此年轻就是神马科技部顾问,叶海到不敢小看,更没有怀疑。因为,他们两人在招待所的房间里。至少谈了一个小时的专业话题,赵无极对材料学的熟悉,以及材料科学的理解,比他深厚得多。再说,赵无极在三零三拿出的几项研究成果,是硬梆梆的,沉甸甸的。
叶海这样身份的科学家,还不够资格知道赵无极那分关于高新技术与科技工作的建议。
叶海离开后,赵无极开始构想在下午的成果会上讲点什么。
其实,在赵无极看来。这个“成果汇报会”根本没必要开,既然同领域的权威专家已经对赵无极研究小组的成果进行了鉴定,并认可了成果的真实性,以及几项成果在世界相同研究领域所处的地位,这事儿本就结束了。科学家们要做的事。要么是休息一段时间,要么是投入下一项目或阶段的研究。
这个“成果汇报会”其实就是华夏人“好大喜功”的表现。
有些东西,好大喜功是可以理解的,譬如卫星上天、原子弹爆炸、长江大桥建成等,热烈而隆重地庆祝一番,对振奋国人士气、志气都有帮助。
有些东西,譬如赵无极参与研究的这几个项目,就不适合大张旗鼓!原因自然在于,这种涉及到具体技术门类的创造与发明,就其数量与规模来说,是非常多的,难道,每一次都要这样劳民伤财?要知道,每开一次会都是要花钱的,后世的华夏,行政成本高亦是华夏受网民诟病的重要领域。
此外,技术发明这类东西,相当于“绝招”,动不动就向外公布、发布,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一来会引起其他竞争对手的警惕,二来也会导致技术失密。
有时,赵无极也不知道,华夏的领导层到底是聪明还是傻。华夏四周是虎狗环饲,华夏有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监视之中,可是,我们还要判断出国际形势一派大好,真不知这种判断是从哪儿来的。
即便国际形势真的一派大好,难道就不知道藏拙,就不知道“悄悄发财,打枪不要”的道理?难道真要等到各国都开始对华夏遏制,我们才能清醒?
赵无极正在招待所里奋笔疾书写下午的讲稿时,工程院、华科院、科技部的大佬已如开锅一般。三大部门的高层领导普遍认为:这赵无极也太狂妄了吧,以为科技部是他们家开的,竟然对我们的工作指手划脚来了,取消媒体采访,有那么容易吗,这是华宣部和科技部共同决定的,如没有媒体采访,开这个汇报会又有什么意义?
他下午还要作“技术保密”专题演讲?难道,我们几十年来形成的整套保密制度是假的?我们最先进的卫星、导弹资料怎么没被他国所窃取?
缩减非专业领导出席成果汇报会的人数,控制人员范围?这就更搞笑了!赵无极难道是政务院总理,有权安排部级领导行程?
至于对非项目的科学家要进行安检,这完全是不相信同志,这是对科学工作者的侮辱!
只有少数人认为,赵无极的要求虽然有些霸道,有些偏颇,但还是有一定道理。
意见是意见,恼火是恼火,但是,即便是科技部和华科院的一把手,也不敢对赵无极的意见置之不理,昨天赵无极给吴冕首长的神奇治疗效果以及赵无极每年保养治疗12名高级干部的表态,对他们是一个致命的诱惑!因为,科技部领导和华科院院长本身,也属于“高级干部”啊。他们,是有资格分享这个福利的,因此,他们对赵无极的做派哪怕是百分百反对,但也不敢公开得罪赵无极。
赵无极是上午10点30分钟将“五条意见”交给叶海的,10分钟后,工程院院长许召麟就带上叶海,直扑科技部,并同时通知了华科院领导,马上赶到科技部商量对策。
因为这事儿,牵涉面太大,许召麟根本就作不了主。
好在这个时候,虽然有些方面没后世方便,但京都的交通却绝不赌车,因此,三路人马也只在11点10分左右就汇聚到了科技部。
而争吵和意见,就是在科技部发生的。
11点40分,分管全国科技工作的副相丁成毅得到报告后赶到科技部听取汇报。汇报什么啊,科技部部长华太宾顺手就把赵无极写的那五条意见交给了副相丁成毅。
一张短短的只有百余字的纸条,丁副相竟然看了足足五分钟之外,或许,这五分钟他是在权衡着什么吧,总之,他放下纸条时就果决地作出了决定:“一切按照赵无极同志说的办,我这就给首长汇报!”
工程院、科学院、科技部这三家的领导,绝大多数都是搞技术出身的,有的人本身也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他们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上级安排干啥就干啥,从来不给上级提条件,讲价钱,也就是说,他们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服从。
赵无极关于高新技术和科技工作的建议,三家领导肯定是有资格看的,而且还对其极尽赞美,虽然动有些体制也会让他们个人的利益受损,但他们也不否认赵无极那份建议的价值。而赵无极作为科技部特聘“高级顾问”也正是科技部部长华太宾建议的。
但是,聘顾问也好,当选院士也好,华夏科学家都有一个非常好的品德,那就是有意见有建议都可以提,也敢提,但绝没有像赵无极这样搞突然袭击的;而且,赵无极提的这些要求,明显就是无理取闹嘛!
搞科技工作那么辛苦,出了成果向各方面的领导汇报,这本就是应有之义吧,可赵无极到好,一来就限制领导人数,还要进行所谓的安检!难道,赵无极怀疑,我们的领导和科学家,都是敌国的间谍?
丁成毅当着三家领导的面,拿起电话就给首长办公室打了过去。电话接通后,丁成毅首先向首长汇报了下午的成果汇报会的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就绪,请首长指示。
首长说没有指示。丁成毅话锋一转:“首长,会议出了一点儿新情况,赵无极同志提出了不同意见。”
“啊,什么意见?”首长很平静地问道。
“赵无极同志对会议提出了几点要求……”丁成毅照着纸条逐条念给首长听。丁成毅念完后,就等着首长的回话。
大约一分钟后,首长传来了指示:“按赵无极同志说的办。下午,我将推掉所有的活动,来参加你们的会议!”
第271章既不知己也不知彼
“推掉所有的活动,来参加我们的会议?”丁成毅听到首长爽朗的声音,有如晨钟暮鼓一般不能平静。
一方面,他被突然而来的幸福砸晕了!首长竟然要出席一次普通的科技成果汇报会,这对分管这项工作的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于全国所有的科技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荣誉!
另一方面,他也被赵无极在首长心中的地位也砸晕了!首长可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断不会因为赵无极与他私人关系好,就作出这种可能会引发很多猜想的决定,即便因为私人关系好,首长也可作出一个“尊重赵无极同志意见,对会议议程进行适当修改”的指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可是,首长不是说的“尊重赵无极同志的意见”,而是“按赵无极同志的意见办”,更是要“推掉所有的活动”!作为副相,丁成毅知道首长下午是有两个活动的。一个是外贸工作座谈会,另一个是接待袋国的访问团。这两项活动,在当今的华夏,哪一项不比这普通的成果汇报会重要?
“电话通知华科院副院长立即去见赵无极,对会议相关议程进行修改;另外,我们马上到华科院去。中午饭,就在那儿用了。”
丁成毅本人,亦属于首长提拔起来的,在晕了一瞬之后,知道下午这个会议非同小可。如果出了秕漏,他无法向首长交差。当然,前提是要让赵无极满意。
当华科院副院长高远来到赵无极房间时,赵无极正在招待所房间里满意地看着自己的讲稿《科技工作要做知己知彼》。
“赵无极同志,我们得到首长指示。下午的汇报会按照你的意见办。这是我们会议的议程及相关安排,您看,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高远的姿态放得很低,还用上了尊称。
“好的。”赵无极老实不客气地将会议安排全部浏览一遍之后,开始修改:“第一。媒体记者全部取消。如确有必要,可由华科院写了份新闻通稿给相关媒体,不超过500字的新闻简报就行了。”
“第二,非分管领导尽是减少出席。但这次因为已经通知到了,就算了吧。关于安检问题,我不是怀疑领导或其他科学本人是间谍。而是他们身边的人,谁知道谁不是间谍?如果间谍在领导或其他科学家身上将某一颗钮扣换成无线接受器,那我们会上的消息就全部泄露出去了。”
“第三,此次会议上提供给每个领导的文字资料,要全部回收销毁,不能从会议室中流传出去。”
“第四。成果汇报本身,主要讲讲填补了国内空白,几项成果的运用前景,以及与国际同行相比其水平位置就行了,至于具体的研究过程、方法、工艺,是绝对不能讲的。”
“此后,如果同行要来学习取经什么的。不但需要相关部门批准,同时要与成果拥有单位签订保密责任书。”
“高院长啊,我这不是吹毛求疵,因为我们的保密或相关方面的工作不慎,很多国宝级的技术资料,已经流传到国外去了,譬如倭国,他们利用其精细的工业能力,生产出的相关技术设备又高价回卖给我们,这方面的教训实在太多了。有些事情,你们科技工作的领导是知道的,而有一些,则是你们所不知道的。”
“是,是。赵无极同志。我们过去的工作有很多失误。”高远姿态很低。
“高院长,你没明白我的意思。我说的技术资料流传到国外,并不是指你们科技部、华科院或工程院的问题,他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也即是华夏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作为科技工作的领导者、主持者,却有责任阻技术的流失。”
赵无极这话,不但带有明显教训人的口气,还老气横秋的,当然,也是语重心长的。
与高院长谈妥,副相丁成毅也来看望赵无极。对这位副相,赵无极惟一知道的就是他是首长的“门生”,其他的,前世也好,这世也好,了解都不多。
华夏的政治格局确实很怪,就说这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吧,按理说应该是专业人士管,但华夏一般都不是;另外,像科技这类东西,官员的任免,不一定要搞什么任期制。
譬如一所大学,一个校长只任两届,这明显就不正常,因为学校还没形成风格他就离开了。这也是华夏大学甚至中学,都缺少风格的原因。
后世华夏的大中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除京华等少数学校有特色外,其他学校“校训”雷同率达百分之九十九,与其说这是校训,还不如说是“国训”,因为国家喜欢这样子嘛。
当然,此时不是赵无极发牢骚的时候,在与副相丁成毅简单地交谈后,大家来到科学院食堂,随便用了一点午餐,就进入午修时间。
……
会议,于下午3点准时开始。
参加会议的领导有吴冕、一号首长、二号首长、三号首长、副相丁成毅,以及科技部、冶金部、机械工业部、教育部、华科院、工程院、三零三的负责人。
此外,就是在京的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以及材料学专家们了。总人数竟然达到了700余人。
因为大佬莅会,汇报会临时变成了由科技部部长华太宾主持。
汇报会第一项,由政务院大管家刘正高宣读了中央、政务院、人大、政协、军部等五家联合发出的贺信。
汇报会第二项,宣读了科技部、科学院、工程院的联合奖励命令,奖励项目组研究基金100万元。注意,是“项目研究基金”不是个人奖励。
汇报会第三项,由三零三的领导介绍此项成果的相关研究人员:他们是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项目指导小组组长赵无极,三零三物种材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小组负责人、工程院院士麦正金,副研究员谢大义,副研究员蔡有勤,助理研究员彭勃,助理研究员凌则民。
介绍到这些人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