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云散,新的土地的喜悦充斥心头,奔走相告道:“听说,轻舟保护私有财产和土地,我们这样是不是也成了青州人?”
不自觉间,新迁来的百姓已称呼刘备“主公”。
龙口港,希帕罗斯即将吹起,刘备日日待在龙口港,观看士兵的演练。
这日,荀彧受沮授委托,向刘备报送军情,顺嘴询问道:“主公,冬季将至,如此大规模的迁徙民众,万一他们准备不足,熬不过这个冬季怎么办?”
刘备轻轻一笑,道:“文若,你注意到没有,每年冬季传染病发作都会减轻。如今,南方瘟疫肆虐,若是在其它季节悍然迁徙民众,万一带来了伤寒病,那就得不偿失了。
乌丸、匈奴两战,我军缴获了大量牲畜,可如今,青州已经生产过剩,若是让这些战利品冲击青州市场,必然导致物价崩溃。要是迁来二十万百姓,把这些战利品消耗一下,青州商贾的利益没有损失,我们反而能够拓展耕地,何乐而不为?
西河郡属于四军师领地,异族人过多,不利于安定,二十万民众迁往西河十五万,作为四大军师属民,加大了汉族居民比例,四大军师就要为我分担安置费用。这四人历年薪水丰厚,我正好找个借口让他们出点血。他们出钱购买战利品,作为越冬物资发给属民,这是他们领主的责任。
征战的将士们获得的战利品有个好价钱,将不使士兵寒心,更能激发今后征战的**。有生之年,我希望把我汉军旗差到极北之海。战士们强烈的征战**就是我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
荀彧心中暗暗不齿,来到青州四年,他最不满意的就是刘备**裸的逐利思想。本来蝗灾过后,兖州颗粒无收,刘备可以把自己的行为解释为“为了赈济灾民”、“为了二十万百姓不被人当作食物吃掉”、“为了仁义”、“为了道义”……,然而刘备却**裸的说:是为了消耗轻舟的剩余物资、是为了扩展耕地、为了战利品的好价钱。这种明目张胆的违反儒家思想的“仁义道德”理论、违反“君子不言利”的道德宗旨,刘备却恬不知耻的自得其乐,甚至不屑于谈什么“大义”、谈什么“道德”……
“天下万物以民为本,四大军师获得了十五万属民,西河之地想不牢*的归属青州,难。曹操失去了二十万百姓作为食物,这个冬天对于曹操来说一定很难熬。主公削弱曹操实力,却不以‘大义’的名义,难道不怕海内士人怨恨吗?”顺着刘备的目光,荀彧看着窗外旗幡招展的船队,问:“圣人把天下划为九服(九种服从状态),匈奴属于兵服,乌丸属于顺服,主公欲下南洋,其地理超越京师三万余里,已经出了九服范围,主公打算让大秦用什么方式服从大汉?
主公目前所居之地,北距广绕一万余里,骑快马要走上三个月,青、冀、并、幽四州之地,加上韩国、九州(刘混占据的倭国九州岛)属民不过五百万,我们统辖的疆域却相当于大汉疆域,此犹未足呼?南洋蛮夷之地,即使顺利占领,主公可有闲余百姓迁徙、开发?
国虽大,好战必亡,此圣人之言也,还望主公三思。”
刘备眺望着窗外,船帆招展,轻轻地说:“我测算过,养活一个人,让一个人舒适的生活,至少需要一百亩地。如今,虽然灾害连着灾害,可是百姓人口基数庞大,中原之地想要满足人均一百亩地,加上公众绿地,加上山丘、河流,地力仍是嫌不足。所以,我必须为中华百姓不断地寻找新疆域、新土地。”
刘备从窗外收回了目光,盯着荀彧说:“‘国虽大,好战必亡’的言论,高夫人(蔡琰)也曾和我说过,我回答她说:没有一个帝国可以长久存在,永恒这个词属于神灵。所以一个帝国,即使不好战,它也亡。但是,男子汉大丈夫生于此世,当提刀立马,扬威天下,终归要死亡的命运,决不能阻止我在目所能及的范围内,插遍大汉军旗。”
刘备站起身来,响亮的吼道:“我来了!我看到!我征服!这是我对于我们民族的使命。”
第二十三节 起航
荀彧试探着问:“主公啊,我方大规模迁移兖州百姓,所有船只、车马都用来运输,运力还嫌不足,此时此刻,主公却调集所有海船聚集于此,岂不让我们的运力虚掷吗?”
刘备点头微笑,道:“你刚才问,我们统辖的疆域足够大了,为什么我还不知足,我现在回答你,首先,青州是没有力量再开发南洋,不过,扬州有,南方疫病大发,百姓受难,时值冬季,正是迁出百姓,降低人口密度,减少疫病发作的好时机。
我已经去信给孙策,要求把扬州所有不属于世家大族的游散百姓,由我负全责全部迁往夷州、琼州,以躲避瘟疫,南方世家大族既然要把持地方朝政,我就允许他们把持,把百姓迁出,让他们除了管理自己,再也管理不了其余人,以此彻底颠覆世家大族的统治基础。
文聘的船队一旦整合结束,将会立即南下,运送扬州百姓渡海,他们会在这次实践中,检验船队统合的成果。
对于孙策来说,迁出的百姓为世家大族让出了土地,便与他封赏功臣,而对于我们来说,迁出的百姓围绕着几个港口进行开发建设,就是维护了我们南下的补给路线,此是两利之事,不由孙策不肯。
其次,我们兴师动众南下,利益是什么?是为了把我青州基业奠定的更加牢固。
商品在国内销售,且不说市场有饱和的一天,就是没有市场饱和,所做的是不过是把钱从一个国人的口袋,倒换到另一个国人口袋。不管商业如何发达,财富的总值没有增加,只有把商品销售到外国去,把外国的钱赚回来,装到我们的口袋,财富的总量才会增加,南下的目的,就是把大秦帝国的钱装入我大汉帝国的腰包。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青州的根本在于它的组织性,我需要改造我们民族的习性,让青州人从骨子里自发的具备团队精神。
农耕文明是产生不了组织性的,因为一个人可以耕作一块田地,所以邻家的土地比自己好,他可以谩骂,可以诅咒,可以陷害,可以投毒,此所谓: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是一条虫,所以,在农耕文化中,英雄是用来被出卖的,朋友是用来被陷害的,上司是用来被取代的……
昔日,秦始皇出游,我们的英雄项羽见到始皇的车马,没有想到始皇的残暴不仁,没有想到百姓的民不聊生,反而以羡慕的口气说:彼可以取而代之,——我也想那样。
英雄尚且如此,那么,历代英雄改朝换代的目的,不是为了把体制变革,不是为了替困苦不堪的百姓出头,只是为了取而代之,把压迫百姓的人换成自己,此所谓农耕文明的狭隘。
人人都想当皇帝,必然导致社会产生本来不必要的动乱,臣不安心居于臣的地位,子不安心居于子的地位,员工时刻想谋取更好的职位,并取代老板,没有人想到上位者的作为对错与否,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应自己的奢望,只想有一天,自己也像上司一样为所欲为,我们的民族就此在内斗中虚耗了力量,所以,在这种农耕文明,看似稳定,实际上却动乱四伏,虚耗了多少国力。
现成的就是一个例子:吕布何其勇也,董卓得到他,关东十四路诸侯也奈何不了他,然而,吕布却从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只够做一个出色的助手,时刻想着取上位而代之,所以,他会为了一匹马而杀了义父丁原,所以,他会为了一个女人而杀了义父董卓。
想当初,若吕布不叛丁原,则董卓无法横行朝野,吕布也可作为丁原的得力助手,千古留下第一忠义的名气,他所获得的地位也不会亚于现在,而其后,吕布若是不叛董卓,成者王侯败者贼,董卓若是地位稳固,吕布现在会是个丧家之犬吗?”
刘备挥手窗外,目光炙热的说:“然而,一个人驾驶不了一条船,在海面变幻莫测的风暴面前,同船的人必须齐心协力以抗风暴,此时,伙伴中谁的技术高超,决不能用来陷害,反而是风暴来临时的保命依仗,所以,在航海文化中,英雄是用来崇拜的;朋友是用来依*的,强有力的上司是用来服从的。
现在的青州,打仗讲究的是团队的战阵,工厂讲究的是团队的协作,经商讲究的是团队的合作……,要想让青州的团队精神深入骨髓,就必须给他们巨大的利益,让他们知道团队得利处,不断的征伐扩地,是一种利益展示,航海捕鲸也是一种利益展示。
一头鲸相当于百头牛的肉食,皮毛,鲸蜡油还可以用来照明,做香料,牧人一年的辛苦抵不上捕捞一头鲸,只要两艘船协作,出海月余就可以获得相当于牧人一年的收获,这就是利益展示。
我要把这大海变成青州的田地,让百姓们以船作犁,耕作大海,让百姓在这耕作中,养成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彻底改变我们青州人的习性。
马拉中耕犁的使用,让农夫从地里解放出来,同样的地力,同样的产出不再需要同样多的人力,多余的人力就让他们航向大海,去征服,去占领,去把我大汉的疆域扩展到极致。
海外的世界大着呢,足够我大汉男儿驰骋,与其在中原你争我斗,谋取一个皇位,不如到海外开发一个无主之地,到那时,你就是皇帝,你就是王爷,只要是青州的臣民,只要是我大汉的百姓,无论是谁在海外为王,我都承认他的地位。”
荀彧嚅诺半晌,终于咽下了其余的问话,儒家讲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使百姓自主开发了海外土地,皇帝说这土地是他的,百姓敢不同意吗?那么,百姓的开发有何意义?
刘备做事总是喜欢一举两得,一石三鸟,在荀彧看来,迁徙兖州百姓,最主要是为了削弱曹操的势力发展,迁徙扬州百姓,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孙策的发展,开发海外领地,或许除了刘备的解释之外,还有什么别的目的?
刘备刚才的解释已超出了荀彧的理解力,让他有些捉摸不透,这是高深莫测,还是故弄玄虚?荀彧在心里暗自发问,不过,想到刘备把黄巾战乱后残破的青州治理得如此繁荣,在他心中隐隐的还是倾向于前者。
窗外千帆竞渡,在刘备的怂恿之下,青州的商人已纷纷拿出自家库存的货物,组织起商队,追附着文聘的船队,龙口港船只越来越多,恍惚之间,荀彧看到刘备嘴边一抹得意的奸笑。
荀彧不理解,跟随简雍到达魏国郡的伊籍也不理解,魏国郡郡府衙门仅仅只有他一个主薄,两个书吏,伊籍本以为会有堆积如山的公文等待他处理,可是,衙门里却没有什么大事发生,简雍只在刚回魏国郡时接见了郡内几个大商人,交待了青州船队欲下南洋之事,并向甄存说明刘备想给他女儿甄苾做媒一事,随后便整日优游,让伊籍闲得发慌。
青州严密的组织架构竟然是在地方长官整日无所事事中建立的?伊籍感到不可思议,私下里与两个书吏交谈才知道青州的地方官员一向如此,刘备执政,想来要求地方官员不扰民,司法审判、地方治安已从衙门的职责中分割出去,乡老执政下,百姓自己管理自己,地方官员更多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中央政府对地方行使着监管权,所以,地方长官才无所事事。
初雪降下,希帕罗斯吹起,郡府中好不容易有点事做,文聘的船队已经南下,魏国郡的商人开始向郡府索要货物的完税证明,以便追随后续商船南下贩货,郡府的两名书吏唤来税务官员,核查商人的完税记录,发给商人路引凭条,这一项工作一点都不麻烦,各郡县均有地区数字编号,根据商人的户籍证明,马上可以查到他所在的郡县的完税记录,再查找商人的编号,他的纳税记录一目了然。
伊籍不熟悉这里的情况运作,帮不上两位书吏的忙,见到一屋子的商人片刻之间就叫两位书吏打发干净,没话找话的询问简雍:“郡守大人,回魏国郡多日,只办了这一项工,莫非现在的郡守府仅仅是个公文图章,为商人们盖戳而已?”
简雍当时正眯着眼,陶醉的捧着一杯香茶品味,听到伊籍的问话,头也不回的回答:“伯机(伊籍),你可别小看了这枚公文印章,在其他的郡县,有许多人求着盖上这枚印章可都求不到啊,这枚印章盖下,说明我们承认路引凭条的主人生活在我们体制之下,沿途货物行走过程中,沿途郡县必须对商人的货物安全、人身安全提供一种政府保护,并且,对这些货物不再重复征税。
眼看快到年末,商人们在年底之前卖出这批货物,他们就必须在今年底之前完税,货物卖得越多,越快,我魏国郡今年的税收越丰富。明年开春,官府就更有余力整修道路,严靖治安,为商人们提供更多的保护。
我知道,你来魏国郡几日并不自在,你慢慢熟悉一下吧,我郡守府的存在就是向百姓提供一种体制,一种基于公平契约下的权利与义务的体制,百姓与官府双方各尽自己的义务,各享自己的权利,主公说过,最好的官府就是百姓只知道律法的存在,而感觉不到官吏的存在,如此,百姓不易负担官吏为苦,官吏不以扰民为乐,官府、百姓相安无事,则其乐融融也。”
简雍深深地吸了一口茶,接着补充说:“邀请你来是主公的意思,如今,我军北方新置两郡,南下航线上,新置两州,缺乏大量官吏,我郡府本无杂事,主攻将你交给我,是希望你尽快熟悉青州体制。伯机究竟是一州之才,还是一郡之才,甚至是四州之才,就要看你的表现了。”
简雍没有继续说下去,伊籍来青州是为了即将退任的高堂隆做的人材储备,本来,张昭是刘备准备好接替高堂隆的人选,可张昭执行刘备的政策总没有那么坚决,沮授今年年底卸任,将回西河封地享福,或者进入元老院成为文官,田丰和高堂隆明年任期结束,田丰已表明了进入元老院当文官的意愿,高堂隆则要回泰山,自己的家乡着力经营家族事业,这时候,刘备迫切需要一名聪慧,又态度坚决的人推行他的政策,陈群是一个好的人选,不过他还年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