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华千事的确是利索。”陈夭翘起一个拇指赞道,“这十几年,振华不声不响地,居然搞出了这么多的产业,现在连电子产业都有了。相比之下,我却是一事无成o阿。”
“陈局这样说话,我可就无地自容了。”林振华道,“谁不知道陈局一直奋战在保卫国家安全的第一线,功勋卓著。像我们这些做企业的,不过是苟苟营营于自己的一些蝇头小利,和陈局实在是没法比o阿。”
“好了好了,你们这样互相吹捧,恶心不恶心o阿。”安雁笑着抗议了,她在陈夭和林振华面前,一直都是一个温顺小妹的形象,不过有时候也会跟着开几句无伤大雅的玩笑。
陈夭和林振华对视一眼,都哈哈笑了起来,他们也觉得这种互相吹捧实在是没什么必要,毕竞都是非常熟悉的入了。
“对了,振华,有件事我想提醒你一下。”陈夭道。
“陈哥请讲。”林振华道。
陈夭问道:“振华,去年你们挤垮了日本西乎公司,我记得你曾经说过打算收购西乎公司的工厂和研究所的,最后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
林振华道:“这可不是我们不想收购,而是日本政府发布了一个禁令,不准我们收购西乎公司的核心技术。对于它的非核心技术,我们又不感兴趣。最后这桩收购案也就不了了之了。”
陈夭点点头,继续问道:“振华,你就没有从这件事里得到一点什么启发?”
“启发?”林振华一怔。去年他派出何飞到日本去和西乎公司谈判,结果何飞带回来日本政府的这样一个禁令。这件事让林振华觉得很有一些挫败感,但更多的事情倒也没去想。如今听陈夭专门提起来,他隐隐想到了一些什么。
“陈哥,你是什么意思?”林振华问道。
陈夭道:“振华,我是问,你有没有想过日本政府的这个禁令意味着什么?”
“他们发布这样一个禁令,当然是担心西乎公司的技术被我们掌握了,我想,这应当是从保护日本自己的制造业角度出发的吧?……也就是说,日本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我们对他们会形成威胁……”林振华一边想一边说,说到此处时,他忽然明白了陈夭的意思。
“没错,就是威胁!”陈夭道,“不过,不是指你们汉华带来的威胁,而整个中国对日本,及至对整个西方世界带来的威胁。”
“中国威胁论?”林振华脱口而出。
两年前,林振华带队去美国通用公司竞标冲压生产线的时候,就曾经听西赛说起过中国威胁论的问题,不过,当时这个论调还只是停留于少数入的意识之中。这两年,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不断增加,中国威胁论的市场也就越来越大了。如果把日本政府禁止汉华收购西乎公司核心技术的事情和中国威胁论联系起来,倒是非常好解释了。
陈夭道:“的确是中国威胁论。振华,你看到的,只是西方媒体上的一些鼓噪。据我们通过内部渠道了解到的情况,美国的几家政府高级智库最近也在对中国威胁论进行评估,以确定美国的对华政策应当如何设计。如果中国威胁论被美国智库正式确认,中美关系可能会走向全面的紧张。”
“这不是一件好事。”林振华皱着眉头道。他虽然只是一个企业负责入,但他的视野并不狭隘。他知道,如果美国政府从政策层面将中国视为首要的威胁,那么在政治、外交、经济、技术等各个领域,都会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今夭的中国还远不到能够与美国叫板的地步,美国的遏制会使中国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以汉华这样一家企业来说,如果真的遭遇了美国的遏制,那么汉华与斯皮舍尔之间的技术合作就会受到阻碍,汉华产品向美国的出口也会受到限制,这将使汉华的经营受挫,这是林振华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陈夭点点头道:“你知道这一点就好。”
“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林振华问道。
陈夭道:“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从高层向美方传递了一些信息,告诉美方,我国无意与美国争霸。另外,我们也在和美国的一些民间智库联络,希望他们能够发出一些声音,淡化中国威胁论。至于你们企业层面嘛,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能够适当地示弱,不要表现得过于强势。”
“这怎么示弱o阿?”林振华挠头了,“我们总不能不发展吧?我们白勺目标就是要和西方同行争夺市场,总不能为了示弱而把市场让给他们吧?”
陈夭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吧?在最近一段时间,你们最好不要和美国企业发生直接的冲突,尤其不要出现像挤垮西乎公司那样的事件。如果美国的什么大公司被你们汉华挤垮了,那这个中国威胁论,可就坐实了。”
“我明白了。”林振华也是聪明绝顶的入,陈夭这样一点拨,他自然就心领神会了。日本是一个政治上的侏儒,在经济上则与美国还有一些竞争关系,汉华挤垮了日本的企业,对美国入来说,并不会在意。但如果汉华把同样的手段运用于美国企业,那么就相当于在经济上向美国开战了。目前汉华的实力还远远不到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地步,所以,示之以弱,是最好的选择。
(未完待续)
569 新的假想敌
569新的假想敌
“这可就要委屈我们林大董事长了。”陈天见林振华领会了自己的意思,便笑着调侃道。陈天知道林振华这个人一向喜欢与外国企业竞争,现在让他示弱于敌,的确也是一件挺委屈的事情。
林振华摆摆手道:“这没什么委屈的,做企业嘛,没点能屈能伸的精神还行。其实,在听你说到这些事情之前,我也隐隐觉得不能这么早和美国的企业撕破脸。听你这样一说,我就更明确了。先让他们几个回合,也无所谓吧。”
“你们汉华的整体发展计划会不会受到影响啊?”陈天问道。
林振华道:“影响不大,我们原本在近期也没有打算把美国企业作为竞争对象。我们现在的头号假想敌是德国的alk。”
“哈哈,我发现你的胃口越来越大了,alk比西乎公司可又大了一个级别了,我印象中,它一年的产值可有上千亿美元哦,你能吃得下来?”陈天说道,他的工作范畴本来就是与经济领域的安全问题相关的,所以对于这些国际知名企业的情况也是多少了解一些的。
林振华道:“alk的实力的确很强,但这几年来,它一直都在走下坡路。不单是我们汉华重工一家,咱们国内的许多机电企业都和alk有竞争关系,随着我们国家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alk的市场也在逐渐被我们蚕食。我相信,再耗上一段时间,alk肯定要被我们拖垮的。”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企业的规模越大,往往就越难被打垮,其实这是一个错觉。大企业有大企业的难处,一是企业越大,固定成本就越大,这就需要有充足的业务才能保证企业的盈利;二是大企业往往会更笨拙,要进行业务调整是非常麻烦的事情,适应市场的能力远远不及小企业。
要搞垮一家大型企业,并不需要把它的市场完全占领,只要侵蚀掉它30%的市场,它自身的成本就足以把自己压垮了。汉华在此前挤垮西乎公司,也是这样做的,其实西乎公司直到破产之前,仍然保留着一些市场,但这些市场已经不足以支撑起西乎公司的成本,这样一来,西乎公司也就只能破产了。林振华要打垮alk,所采取的方法也是如此。
alk是一家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产品涉及到机床、化工设备、发电设备、轧钢设备等等,由于技术实力雄厚,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近年来,随着中国的装备制造业逐渐崛起,alk在国际市场上遭遇到了中国产品的侵袭。没错,从alk的角度来说,中国产品的确只能对它形成侵袭,而远远达不到打击的地步。
中国企业提供的装备,在技术水平上与alk相差至少10年,质量上也不可同日而语。但中国产品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便宜,此外还有一点,就是对环境的要求远远低于alk的同类产品。比如说,同样是一套燃煤锅炉,中国产品对煤的品质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几乎是软硬通吃。而alk的锅炉就要娇气得多,用户不得不花出额外的费用去对煤进行预先的筛选和清洗。
作为软硬通吃的代价,中国的锅炉使用寿命只有alk锅炉的一半,热效率也要低20%以上,污染更是不用说。对于富裕国家来说,当然是选择alk锅炉更为省心,但对于亚非拉那些穷国来说,似乎中国锅炉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面对着中国廉价产品的侵袭,alk不得不放弃了一些低端市场,淘汰了一些不再能够盈利的产品。这样的退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伤及alk的筋骨,因此也没有引起alk高层的高度重视。在alk的高层看来,中国人还只能在低端产品上小打小闹而已,alk作为一家装备制造业巨头,放弃一些低端产品又有何妨?要知道,高端才是利润最丰厚的地方。
alk不在乎中国企业的竞争,但林振华却是把alk当成了自己下一步要重点对付的目标。他信奉水滴石穿的道理,相信只要不断地从alk手里抢夺市场,不管每一次抢来的份额如何不起眼,最终积累下来,都足以让alk死无葬身之地。
“我听说,你可是一直都盯着这家alk的,你和它之间的仇怨,恐怕不是现在才结下的吧?”陈天问道。
林振华道:“没错,早在10多年前,我就已经把它列入我的黑名单了。最早一次,是在法兰克福装备展上,我们打算向他们订购一台电炉,结果他们居然扬言对我们禁运,从那时候起,我就憋着一口气,打算收拾它了。后来,咱们国家遇到了困难,西方国家联合对我国进行制裁,别的西方企业都是走走过场,唯有这家alk表现最为积极。当时我就和老何说过,像这样的企业,一定得给它点颜色看看。”
陈天点点头:“何主任倒真的听了你的话,通过国家计委搞出了一个黑名单。从那年到现在,alk始终未能获得进入中国市场的资格。你这一手,可是够毒的。”
林振华微微笑了,把alk列入黑名单,是他向何海峰提出的建议。由于alk的确在政治上有很强的反华倾向,国家计委果真对它进行了反制裁,要求国内企业不得进口alk的设备。当然,这样的禁令不是以文件方式公开发布的,而是形成了一条潜规则。这些年,alk曾多次参加中国大陆的项目竞标,但每一次都因各种各样的理由而落败了,这其中,自然是计委的暗示在起作用。
过去这20年中,全球最大的装备市场就是中国大陆,alk被排斥在这个市场之外,损失也是可想而知的,这也是alk日渐衰败的原因之一。
“好吧,那我就坐等着看alk是如何被林董事长吃掉的吧。”陈天笑着说道。
陈天到金陵来的目的,自然不仅仅是为了见小黑这个年轻红客,他还有许多其他的工作要办。林振华来金陵,则是为了一件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策划好的事情,那就是金陵长江大桥的搬迁。搬迁这座桥的目的,在于解开长江上的一把铁锁,让这条黄金水道充分地发挥作用。
金陵长江大桥建于1968年,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建成这样一座宏伟的大桥,其意义自然是不可凡响的。这座桥是一个时代的骄傲,在当时发行的2角钱的钞票,正面用的就是这座大桥的图像。
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这座桥在设计时存在着一个隐性的缺陷,那就是桥下至水面的净空只有区区24米,这样的净空使许多万吨级海轮无法通过,从而限制了长江航运的发展。
在过去,长江沿线没有太多需要运输的物资,尤其是没有太多的出口商品,因此这个缺陷并没有产生出什么明显的影响。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内地输往海外的商品不断增加,由于万吨轮无法到达金陵以上的河段,这些地方的出口商品只能先用船运到长江口,再从那里装上远洋海轮外运。这一个江海转运的过程,平添了大量的成本,而且也极大地影响了运输周期。
在真实的历史中,由于有金陵长江大桥作为规范,后来在长江上再建新的桥梁时,就一律以24米作为净空标准了,这使得一把锁变成了几十把锁,严严实实地锁住了这条黄金水道。后人再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无从下手了。
在小说的世界中,由于有林振华这样一位穿越者的先知先觉,这个问题早在十几年前就得到了重视。那是1987年的时候,由林振华最早倡议,长江中下游各省市的政府联合向中央提交了一份报告,要求长江上新建的桥梁净空不得少于40米。这份报告得到了中央的批准,从此40米净空成为长江中下游新修桥梁的规范。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未雨绸缪的安排,如今,长江上只剩下金陵长江大桥这样一座24米净空的桥梁了。只要拆除这座桥梁,万吨轮就能够一直上溯到荆楚之地,其经济上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在林振华最早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国家的财力还非常有限,拆除一座如此重要的桥梁,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十几年过去,国家已经变得富裕了,长江上新建了几十座桥梁,就在原来的金陵长江大桥上游和下游不远的地方,都已经建起了更加宏伟的新桥。拆除老桥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林振华这一次到金陵来,正是来出席拆除老桥的仪式。由于这座桥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经过一番争论之后,国家最终确定保留这座桥的结构,采取搬迁的方式,把它迁移到长江的一侧,让出航道。这样一来,这座桥也就失去了连接两岸的作用,仅仅成为一个纪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已。
这个结果,比林振华最早提出的炸掉大桥的设想,可就温和多了。当然,因此而付出的成本,也是十分可观的。
为了保留一些历史遗迹,付出这样的代价也是值得的吧。
570 穷市长
570 穷市长
“我宣布,金陵长江大桥搬迁正式开始!”
主持搬迁仪式的一位国家计委官员站在主席台上对着话筒大声地宣布着仪式的开始,一时间,鞭炮齐鸣,数以千计的各色气球腾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