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感精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感精英-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渔家傲主打原生态的农家菜。所有的食材都是来自邯县的原生态资源。野生甲鱼、呆子鱼、青壳螺蛳、金桂鱼、昂刺鱼、乡村**鸡、农家麻鸭应有尽有……对了,欣欣!你喜欢吃的豆腐脑,这里做的那叫一绝呢!”刚坐下陆宋元就热情地给雷涛和陆欣欣介绍起这家店的特色来。
    在一旁听着介绍的胡戈插了一句:“陆大哥,还是你们做大生意的见多识广。我和欣欣一直都在邯江。还没你偶尔来一趟知道的多……这里有猪蹄吃吗?”
    “你啊!就是个肉食动物,和小时候一样,走到哪儿都忘不了你的猪蹄。”陆宋元被胡戈的直爽给逗乐了,笑道,“我虽然常驻南靖,但邯江是我老家。家乡的事情自然是熟知和了解的。倒是你小子,你们家是西北的,江南这边的饭菜还吃得惯吗?”
    胡戈点了点头说道:“我老子和我哥可都在海州。他们现在的口味也都改了。不过我老子还是喜欢吃杂粮馍……”
    闲聊了一会儿之后,陆宋元就提起了世纪地产的那个项目:“雷先生……”
    陆宋元刚开口,雷涛就笑着打断了他的话:“陆先生,我就是个搞装修的,你不用这么叫的。就叫我雷涛好了。”
    其实一开始陆宋元称他为雷先生,雷涛就有些不太舒服。这种公式化的称谓使得两者之间的距离拉开了好多。而由于那种“眼缘”的关系,雷涛对这样的称呼有些反感。
    “那好吧!雷涛……不过你也不用叫我陆先生吧?”听雷涛这么说,陆宋元很自然地改了口,不过对于雷涛的称呼他也要挑挑刺。
    雷涛很自然地脱口而出道:“陆兄!”
    两人相视一笑,气氛更加融洽起来了。这让两人有了一种多年未见的至交好友的感觉。虽然他们只是第一次见面。
    “雷涛,世纪地产的那个改造项目,的确存在着亏损的风险。这件事情,我已经问过小嘉了。她说是项目设计没问题,就是当初为了拿下这个项目,报价太低。而后来拆迁补偿的费用又超了预算一大截……”陆宋元说起世纪地产的项目,表情一下子严肃了起来,“欣欣说你曾经和她说起过项目的设计有偏差,她也说不太明白。这件事情我想向你求证一下。如果能帮到小嘉,那自然是好的。”
    对于这个项目,雷涛是非常明白问题在哪里的。虽然对纪嘉有些看法,不过他还是秉承着起初的想法。纪嘉这人还算是个有良心的地产商,这样的人这样的公司目前并不多。
    自己不知道也就算了,既然知道了,就不能因为个人的看法而使得这么一个好好的惠及民生的项目夭折了。这不光是对世纪地产不利,更是对这座他生活的城市的一种损失。
    陆宋元又是如此诚恳地求教,雷涛自然是知无不言:“其实,那个设计如果只是单纯的一个旧城区改造项目的设计,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关键问题是他们的设计人员,只是考虑到了项目整体的合理性。而忽视了其所在区块的商业可行性。如果按照目前的规划区建设,不但是项目亏损的问题。严重的可能造成房子销售积压,整个旧城改造项目也就失败了!”
    “这么严重?那问题到底在哪儿呢?”雷涛的一席话,让陆宋元的表情更加的严肃了。他是个局外人,看事情自然没有纪嘉那种成见。对于雷涛这个人,他第一眼的感觉就相当好。他相信雷涛不是那种为了某种利益而危言耸听的人。
    雷涛的回答很简单,就只有四个字:“农贸市场!”
    接着雷涛就将自己的分析,一条条地从世纪地产的预设销售目标谈起,直到谈到了当地的整体环境。所有的分析丝丝入扣、鞭辟入里,这使得陆宋元这个房地产业的外行人都能够听得明明白白的了。
    “如此说来,这个市场的确是一大败笔。但是这样一个旧式工厂区要改造起来,建设成本……”陆宋元又提到了成本问题。原本的设计里改成农贸市场,只需要将地块平整一下建些钢结构大棚就可以了。相对而言建设成本很低。而市场的持续吸金能力这是世纪地产的主要收益方向。事实上那个改造后的小区,买房子其实赚不了多少钱的。利润的大头反而是这个市场。
    雷涛笑了笑说道:“其实类似旧工厂的改造,国外就有成功经验,而且也挺适合这个地区改造之后的整体文化氛围的。陆兄听说过loft吗?”
    “loft?”陆宋元是摩国哈佛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对于这种院子摩国纽约soho区的前卫艺术生活方式自然并不陌生。
    所谓loft所指称的是那些“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有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空间”。
    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摩国纽约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们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从中分隔出居住、工作、社交、娱乐、收藏等各种空间。在浩大的厂房里,他们构造各种生活方式,创作行为艺术,或者办作品展,淋漓酣畅,快意人生。而这些厂房后来也变成了最具个性、最前卫、最受年轻人青睐的地方。
    后来,loft这种工业化和后现代主义完美碰撞的艺术,逐渐演化成为了一种时尚的居住与工作方式,并且在全球广为流传。
    loft的空间有非常大的灵活性,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梦想中的家、梦想中的生活,丝毫不会被已有的机构或构件所制约。人们可以让空间完全开,也可以对其分割,从而使它蕴涵个性化的审美情趣。粗糙的柱壁,灰暗的水泥地面,裸露的钢结构这些老式工业化的标志,在一间间旧式厂房里,焕发出一股新的气息。
    这就是loft生活!
    loft象征先锋艺术和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它对花园洋房这样的传统居住观念提出了挑战,对现代城市有关工作、居住分区的概念提出挑战,工作和居住不必分离,可以发生在同一个大空间中,厂房和住宅之间出现了部分重叠。loft生活方式使居者即使在繁华的都市中,也仍然能感受到身处郊野时那样不羁的自由。
    如果说邯江柴机的厂区改造成loft生活区,这个改变倒的确比建设农贸市场的成本还低。但在邯江这个地方,适合做这种前卫的项目吗?这个问题随即被陆宋元提了出来。
    “陆兄,你不常回家乡。对于家乡的变化还是落伍了呢!”雷涛笑着说道,“你可以问问胡戈和欣欣,他们两个对于邯江年轻人现在都在玩什么知道的肯定比我们多。”
    雷涛把话题交给了两个年轻人。提到这些,欣欣和胡戈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不听不知道,一听倒真是把陆宋元都吸引住了。
    他在这些话中看到了一些很吸引他的地方。
    
   

第三十六章 虞山旧宅
    邯江市虽然地处海州和南靖之间。从传统上来说,邯江人大多都是往这两个大城市寻求发展的出路。而在他们的家乡邯江依然是一个恬静平和,生活节奏比较慢的二线城市。
    但是这些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也势不可挡地让邯江这座二线地级市出现了许多发展的躁动。其实从人文历史的角度来看。邯江人以儒、商身份在华夏的历史舞台出现的次数也不少。明代有赫赫有名的东林党人在政坛掀起不小的风云激荡。近代以来,邯江出现的文学家、艺术家也是层出不穷。还有近代工商业从这片小地方走出去的豪商富贾也有许多。
    邯江的艺术界这些年出现了不少有才华的年轻艺术家。他们都是毕业于燕京、海州、惠岭各大艺术院校的高材生。在这些大城市里,他们厌倦了那种快节奏的生活。大城市的生活压力也让他们不堪重负。于是就有不少人迁居回到了家乡邯江。
    在邯江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文化艺术圈子。他们在这座宁静的小城里体会着生活,寻找着艺术灵感。而他们的作品也时常会送到海州的艺术展览上去公开展示出售。邯江这座靠近海州的小城市,对于这些年轻艺术家来说,是一个生活和工作最适宜的地方。
    这一点,欣欣所在的邯江大学汉服社与这个圈子的交集倒是比较频繁的。她们的社长有个哥哥就是国内知名的画家。常常会在邯江大学举办一些交流展览,一来二去的,欣欣跟着她们的社长也常常参加这些活动。说起这个话题,她自然就比较直观了。
    “……小雅的哥哥上次还说他那个房子太小,朋友来了都坐不下呢!如果真能有这种大仓库搞个loft住宅,聚会沙龙、小型展览都够了!”欣欣一边说一边就要打电话给她们社长小雅了。
    陆宋元立刻止住了妹妹冒失的行动:“你这丫头,说风就是雨的。这不只是一个探讨吗!纪嘉能不能接受这个建议还不一定呢!你倒先帮她卖房子了。”
    “先跟嘉嘉姐说好啊!你去说,帮大风哥留一套!”陆欣欣急切地说道。
    陆宋元对于妹妹这种“二”,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他摇着头笑道:“照着么说,这个loft生活区倒是一个很好的创意。除此之外,雷涛你还有什么想法一并都说了吧!”
    “这个loft的生活区,最好是能够整体设计一下,其中除了向艺术家们开放的生活住宅,还可以有提供给附近住户的酒吧、影院、学校、图书馆等等各种文化娱乐设施。其实原来的邯柴新村配套设施之中主要就是这些文化娱乐设施的缺乏。还有需要建设一座小学校。原来的柴机子弟小学和工厂一起搬迁之后,周围的很多学生就只能去别的学校上学了。这个区块中没有学校也是一个问题。”雷涛接着把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都说了。
    听完了雷涛的所有建议。陆宋元有一种感觉,眼前的这个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在建筑设计规划这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其实力并不逊于国内的某些专家。于是他对于雷涛的身份来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陆宋元夹了一块鱼,一边吃一边看似随意地问道:“雷涛,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我?邯县一中。”雷涛愣了愣随即回答道。
    邯县一中的确是邯江几所比较好的重点中学,不过陆宋元问得可不是这个,他笑了笑道:“我是说大学……”
    “我没上过大学,高中毕业就入伍参军了。退伍后回到邯江打工,我认识欣欣的时候就就在马路边上等活。”雷涛的回答让陆宋元大吃一惊。他看着雷涛的表情不像是说笑话,那种轻松地自嘲后边隐藏着的是一种淡淡的苦涩。
    陆欣欣插了一句:“是啊!是啊!装个电表只要20块……嘿嘿!其实我问的那些人都开价40呢!我跟你说他们要30……”
    她的话语倒是很天真的。她并不知道,在马路上等活的那些人的生活状态可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轻松自由。他们不用上班打卡,也不用点名报到,但他们的生活是每天必须要赚到最低的生活所需。不然就只能忍着饥饿和寒冷。
    陆宋元不想让同情的目光和话语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也同样故作轻松地问道:“真是看不出来啊!雷涛,那么你这些建筑设计规划之类的知识都是哪儿学的?部队里?”
    “我那个部队可不搞这些军地两用的学习……”雷涛并不想提起部队的生活,随口说了句实话,“我就是业余喜欢看看书。乱七八糟的都看,打发时间罢了。”
    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只是凭着爱好和天赋就已经有如此不凡的见地了。对于陆宋元来说,雷涛今天给他的震撼已经很多了。
    接下去,他就找了些轻松的话题。顺便也把渔家傲的老板老鱼找来,让雷涛给他上了一堂装修设计课。
    其实对于店里的装修,老鱼自己也不是很满意。当初也是看中了安华公司是邯江一流的装修公司,凭着一些关系,才找到了安镇勇给搞得。但没想到,他那些来往的客人之中,有很多素质比较高的客人都提出了一些意见。这之中要数邯江书画院的著名书法家柳元纲的话最为激烈了。
    “老柳来了一次之后大骂我暴殄天物,狗屁不通。饭都没吃就走了。后来就再也不来了。”老鱼虽然是个厨子出身,但其来往的朋友都是很有些身份的人。
    他这个渔家傲最早是在南靖开的。现在在海州也有一家分店。他的两个儿子管着南靖总店和海州分店。他年纪大了就回邯江老家来住着。原本也不想开这家店,可那些常来常往的老饕友人都劝他不能就此收山。他勉为其难开了这么一家邯江店。
    可没想到却由于这么个不伦不类的装修让不少老朋友失望了。
    “老鱼啊!其实你在海州和南靖的那两家店都是新楼,人家去吃也就是吃个味道。但当初你在这阳春巷的选址的确让我们这些人都有着一种期待。也正是那种颇高的期望值,才导致了现在的这么大的失望。”陆宋元不无叹息地说道。
    雷涛点了点头道:“华夏自古以来饮食文化密不可分。我国幅员辽阔,华人是世界上最重视‘吃’的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食文化’。而全国各地也由于选用不同的原料,不同的配料,采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因而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味和不同的菜系……”
    “……八大菜系自不用说了,鱼老板你这官府风味的农家菜的确是一大特色。而阳春巷的这所房子,据我刚刚看到的虞山堂的界碑来看,这地方应该是邯江名人虞山老农虞昆的老宅子。您知道虞昆这个人吗?”雷涛笑着提出了一个问题。
    虞昆此人是邯江地方上的一个奇人,此人曾经在前清末年科举中过第三名的“探花”。但他科举高中之后,却毅然决然地回乡务农拒绝出仕。此人以诗礼传家,以耕读为乐,虽然一辈子也没多大名气。但在邯江人心目中的确是一个高洁的雅士。
    老鱼往来的都是写名人贵客,对于虞昆倒也是知道的,而且也曾有人和他提起过这座宅子的来历。他没想到的是雷涛这么年轻竟然一句话就说到了点子上。当初柳元纲就曾经骂他:“虞山老农要是知道他这么一座清净雅致的院子给你搞成这个样子,恐怕要从龙山坟头里爬出来掐死你了!”
    “其实虞昆让人最敬佩的就是惜农禾稼的淳朴。而您这官府风味的农家菜,其本质也就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