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第2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淖钕灾浠褪欠揽帐盗Φ木薮筇嵘谥暗暮?展シ姥萘分校玫嚼状锔ㄖ馁滤孤蠛诺ヌ�24架Ju7和Fi167仍显得游刃有余。
    海啸 第39章 波罗的海之王(3)
     更新时间:2009…9…27 19:53:23 本章字数:3227
    深秋的寒风中,德国舰队的新一轮防空和反鱼雷演练在波罗的海中部靠近瑞典哥德兰岛的开阔海域进行。4…5架一批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不断从高、中、低空对巨大的海上目标发动“空袭”,驱逐舰和鱼雷艇则以单、双艇常规雷击战术在高速机动中以演习鱼雷进行“攻击”。持续数小时的演练中,“俾斯麦”号两舷双联装105毫米炮群以快速的反应和强大的火力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就连指挥过多艘德国主力舰的张海诺也对舰上这些新老混杂的舰员表现出来的素质感到非常满意…………只要假以时日,他们的配合还将更加的默契。
    同样让张海诺感到满意的还有这艘重型战列舰的舰长霍夫曼,如他所了解的那样,这位指挥官认真严谨的作风是舰员们出色表现的根源所在。率领“舍尔海军上将”号多次出击远海并数度和英国军事力量接触的经历让他对现代海战有着更为切实的理解:和日德兰时期的远距离海上炮战相比,如今的海战正逐渐走向海空立体化,舰炮和鱼雷仍是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而飞机和潜艇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演习结束之后,战舰群与随行的补给船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海上补给,对于拥有较长服役经历的军官和老水兵而言,这已经算不上新鲜事情了,但海上输送油料和补给物资地动作还是让新手们兴奋的忙碌着。当然。深谙体察下情的张海诺不择时机的宣布加餐………官兵们每人都能得到额外的肉类和啤酒,而除了值班人员之外,其他人被允许利用晚餐的机会在餐厅里举行联欢活动。
    第二天,飘扬着第三帝国海军战旗的舰队继续向北航行,海浅水淡的波罗的海在冬天非常容易出现冰冻,而10月中下旬其北部的海面气温已经逐渐接近零度,而且一旦狂风大作,汹涌地波涛绝不逊于北海的海况,这也是德国舰队之所以选择在这个季节北上波的尼亚湾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德芬之间近年来相对密切地军事合作关系以及苏德之间早先签署的互不侵犯条约,德国舰队在芬兰近海活动也不容易引起他国政府的敌视。
    以18节航速北行一夜半天之后。拥有大大小小15艘舰艇的德国舰队抵达了芬兰湾口。惨烈的苏芬战争已经在7个月前以芬兰妥协而告终,交战双方悬殊地实力使得他们的海上战斗从一开始就不存在悬念之说,战争刚一爆发,红海军波罗的海舰队的两艘无畏战列舰就轻松扫荡了芬兰军队在科维索岛上的炮兵阵地。若不是寒流到来使得芬兰湾近岸冰情加重,芬兰军队恐怕还要吃更多的苦头。
    曾经为炮声笼罩的芬兰湾早已恢复了平静,但实力不俗的红海军波罗地海舰队至今仍重兵囤积在芬兰湾口的塔林港。整个舰队以2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2艘驱逐领舰和19艘驱逐舰为主要力量,辅以数量可观的鱼雷艇和潜艇,就规模而言不但远远强于波罗的海沿岸地芬兰、瑞典等国。甚至让德国在波罗的海的海军防务司令汗颜。不过,苏俄海军庞大舰艇数量的背后,却是各国公认的现代化水平低、军官素质低、水兵训练低…………尽管苏俄当局对此极力掩饰,但和苏俄海军有过接触地外国军事官员和专家们却有着相当一致地看法。
    装备和训练上的缺乏看起来并没有削弱红色海军地警惕性,德国舰队距离苏俄领海尚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俾斯麦”号的雷达发现了一架从塔林方向飞来的飞机,战争时期的敏感使整个舰队飞快的进入了紧急戒备状态,两架梅塞施密特旋即从“格拉夫。齐柏林”号上起飞。经过改进的海军型BF…109T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一流战斗机。而它们以超过500公里的时速找到目标飞行物时,却发现那是一架3年代以前制造的老式侦察机,其机身位置醒目的红星非常清晰的标注出它的身份…………在逼近这架苏俄侦察机之前,两位战斗机飞行员都已经打开了机炮的射击按钮。幸而紧张的临战状态没有导致最终的擦枪走火,同样幸运的还有那架爱尔…5型侦察机上的两名苏俄飞行员,无论在何种状况下,他们那最高时速仅有230公里且机身为木质结构的飞机都很难逃脱经历过多次战斗洗礼的德国舰载机飞行员的攻击,特别是在以一敌二的情况下。
    一场虚惊之后。苏俄飞行员和他们的侦察机也没敢多在德国舰队附近逗留。大概在看清了这支舰队的身份和全貌之后,它便匆匆调头返航了。而张海诺既没有下令追击也没有要求舰队继续保持临战状态…………此时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最高统帅部正秘密准备着在东线发动一场致命的攻击,而斯大林也从未信任过这位“伟大”的德国领袖,但出于不尽相同的目的,且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摆在那里,德国和苏联现阶段仍表现得像一对友好和睦的邻邦。看起来德国抱定决心非打垮英国不可,苏俄则致力于巩固国内统治、稳定疆域以及大力发展经济,但两者之间分出高下的日子其实并不遥远。
    张海诺原本就不打算在芬兰湾附近多作逗留,“恰巧”被苏联侦察机撞上之后,他更是命令舰队加速北行。或许是揣测出了德国舰队的训练意图,或许是通过外交途径和柏林进行了沟通,俄国人到天黑之前都没有再派飞机前来骚扰,而随着夜幕的降临,德国舰队在快速驶过阿赫韦纳海峡之后也正式进入到波罗的海最北部的波的尼亚湾内。这片相对狭窄的水域介于瑞典和芬兰之间,非封冻季节也是德国从北欧运输铁矿石的海上航线之一。随着最后一批盟军于7月份撤离挪威,整个北欧不再有正规的抵抗者,这也意味着最近的英国海空军基地距离也在距离波的尼亚湾上千公里之外,且从那里前来还需要跨过德军部署在挪威的整个防空警戒区域,加上如今的斯卡格拉克海峡已经完全置于德国海空军的严密封锁之下,英国人的军舰和潜艇进入到波罗的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德国舰队进入波的尼亚湾的第二个星期,一场大风雪席卷北欧最北部的地区,张海诺和他的数千名官兵也得以提前感受到了来自北方的寒流。风卷雪片的海面上能见度急剧下降,时而涌起的大浪已经对小型舰艇构成了相当的威胁,在这种恶劣的海况下,这支德国舰队却仍旧坚持以实战为假象的海上演练…………各种距离上的实弹射击、怒涛汹涌下的舰队协同以及对各种设备的紧急抢修,三周下来,就连最刚毅的水兵也在这种严酷的训练中疲惫不堪。眼见训练已经初步取得成效,气温的持续降低也使得波的尼亚湾内的冰冻面积越来越大,张海诺遂率领舰队折返南下,并于11月10日再度穿过阿赫韦纳海峡,这时候,海峡中白色的浮冰已经随处可见了!
    在恶劣海况下仍能保持全效作战状态,两艘新服役战舰“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如张海诺期望的那样牢靠,“格拉夫。齐柏林”号的表现也证明了德国船舶设计师们出色的水平,唯有那些扫雷艇和鱼雷艇上的舰员们叫苦不已,毕竟他们的舰艇原本就是设计来执行近海作战任务的,只是由于德国海军可用于护航的驱逐舰实在有限,为防万一才不得不将它们编入舰队。
    在大雪中驶过塔林以西海域时,德国舰队再度遇上了苏俄海军力量…………如果再称之为意外或许就有些虚伪了。沙俄时期建造的驱逐舰虽然经过了现代化改装,但其性能仍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地方,倒是冒雪赶来的苏俄战列舰“马拉”号和“十月革命”号让张海诺重温了许久之前在油画上见过的景象,这级原来被命名为甘古特级的战列舰还是沙俄时期遗留下来的,在30年代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之后实力倒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终究无法和各海军强国的主力战舰作正面抗衡,苏俄海军这次派出两舰巡航更多的恐怕是想表明自己海军力量的存在而已,论吨位、论年代、论技术亦或是硬碰硬的果决,两艘战列舰加起来也绝不是一艘俾斯麦号的对手。
    苏德之间的战争只是迟早的事情,但隔着几千米的友好距离,双方战舰还是打出了祝好运的信号,在匆匆见过一面之后,德国舰队直接返回温暖的波罗的海南部…………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将回到造船厂进行最后的检修和装配,俄国战舰在未来两个月出航的机会将越来越少,等到1月份它们就不得不老老实实呆在港口里,直到次年春天海面上的冰冻解除为止。
    海啸 第40章 难过寒冬
     更新时间:2009…9…27 19:53:23 本章字数:3263
    在离开船台整整两个月之后,“俾斯麦”号终于又回到了位于汉堡的布鲁斯。福斯造船厂,这艘艨艟巨舰虽然已经正式入役,但经过一系列的海上测试和磨合之后,仍需要进行最后阶段的调整和装配,这一过程将视具体情况持续两周到一个月时间,此后“俾斯麦”号将真正踏上战争之旅。
    尽管前一阶段英国空军屡屡空袭德国本土,但德国北部尤其是汉堡周边的防空情况还是较为令人满意的,所以待“俾斯麦”号入坞装配,张海诺也得以抽身前往柏林。最近一段时间,德国军界谈论较多的莫过于意大利军队大举入侵希腊和英军空袭塔兰托,两者发生的时间和方式和张海诺所知的历史几乎如出一辙。
    且不说德国元首对于盟友不告而入侵希腊的举动反应如何,就意大利军队在西班牙内战、入侵埃塞俄比亚之战以及对法作战中的拙劣表现,德军内部普遍对其此次进攻的希腊行动持悲观态度…………虽说是悲观态度,但人们脸上却没有一丁点儿的悲哀,相反,许多人都是抱着看意大利元首出丑的心态,毕竟那个秃顶的胖墩不论外貌还是人品在德国尤其是德国军界确实不太得人心。
    一个月的海上生活有些与外界隔绝的感觉,回到海军司令部,张海诺很快从同僚们那里了听到了许多和意大利入侵希腊有关地信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便是阿道夫。希特勒在得知意大利人此举之后非常不满。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德国最高统帅部既定地策略…………进攻苏俄的秘密战略是德国高层皆知的,而在这个计划付诸实施且大局已定之前,希特勒并不打算在南斯拉夫和希腊这些东南欧国家身上消耗经历。此外,张海诺回到柏林方才一个星期,希腊前线就接连传来对意大利非常不利的战报:希腊军队转入反击,其先头部队在突破意军防线后将战火引到了意大利的殖民地阿尔巴尼亚,还顺势打了一个漂亮的围歼战,将意大利一个精锐步兵师的番号从墨索里尼面前抹去。看来在冬天之前解决希腊问题对于意大利元首已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就在意大利入侵希腊后地第三个星期。意大利海军也步陆军后尘遭受到灾难性的挫折,这一点无疑比前面那个消息更让张海诺意外,而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便是他夏天借着前往意大利作军事交流的机会还刻意提醒了意大利海军的部分高层人物谨防敌人可能从空中发起地突袭。意大利海军当局当时不但非常客气的接受了他的建议,还主动邀请德国同行参观了意大利南部一系列军港的防务情况。在视察过塔兰托等港口之后,张海诺确确实实的感受到了意大利海军对于军港防务的重视。部署严密的高炮部队和大量系留气球看上去完全能够阻止敌人的飞机飞临港口并进行精确地低空轰炸,历史的惨剧仿佛失去了重演的可能性。然而时隔半年,就在张海诺指挥以“俾斯麦”号和“格拉夫。齐柏林”号为核心的舰队深入波罗地海进行演练的时候,英国H舰队和地中海舰队联手在北地中海进行了一场载入史册的突袭…………在坎宁安将军的指挥下,英国舰队成功骗过了意大利海空军的侦察部队逼近了意大利南部海域,从光辉号和鹰号上起飞地30架箭鱼趁夜出动,以照明弹、磁性鱼雷和航空炸弹成功轰炸了驻泊在塔兰托港地意大利主力舰队,墨索里尼的海上骄傲一夜之间损失惨重:三艘主力战列舰一沉两伤。轻型舰艇以及港口油库等设施也多有损坏,受益于德国海军出色表现而一度在地中海占据优势地意大利海军顿时被打回原形……
    来自德国海军调查团的报告适时的解开了张海诺心中的疑惑,意大利海军部署在塔兰托周边的防空部队虽然装备不错训练也比较到位,但探照灯的配置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光柱往往不能有效引导炮火攻击来袭目标,而且巧合的是,就在英军飞机来袭的前一周,一场风暴袭击了意大利南部沿海,但意大利军方却没能及时收回部署在塔兰托港口周边的上百个系留气球。结果这些本可以干扰来袭敌机的点状屏障在战斗之前只剩下一半不到。此外。4个多月之前,德国元首特意将四套陆军雷达系统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墨索里尼。但意大利元首却没有将哪怕一套拨给海军使用,这直接导致塔兰托防空部队只能依靠传统的飞机舰艇巡逻和目测来预警,夜黑风高的状况下他们没能尽早发现英国飞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战争虽然已经进行了16个月,一系列的挫折却还没有让意大利真正看清自己的斤两,不要说是张海诺,就连德国元首目前也没有办法改变罗马作出的种种决定,所以对于塔兰托之哀张海诺只有无尽的悲哀…………英国人的胜利悄然改变了地中海的形势,之前意大利海军还可以威胁一下英军的地中海航线,但此役过后他们必然锐气尽失,在法国战役刚结束时没能抓住机会一举拿下防守相对薄弱的马耳他,如今也就更加不用说了。就英国的战略形势而言,地中海一旦盘活,整个非洲乃至本土的形势都会大为好转,意大利人虽然还在东非和北非部署有40万军队,却已经失去了最为重要的补给屏障,今后的日子必将更加难熬。
    在这些难以逆转的事实面前,张海诺不得不再一次静下心来深思自己过去所做的一切。打造经济帝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