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接下来,为了开辟萨尔瓦多-卡拉韦拉斯-维多利亚-里约热内卢航线。张海诺和奥托分头行动,在上述三地的港口分别建立售票处和修理配件仓库,并利用报刊、传单等行事进行广告宣传,初期还邀请了部分市民进行免费体验飞行。到了1920年:'纪念日,这条航线正式开始营运。
在20年代初期,航空业在欧洲和美国正逐渐兴起,不过这一行业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人们对于这种新兴的运输工具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在试运营阶段。虽然有不少大胆的年轻人参加了雄鹰航空的飞行体验,但是等到正式营运开始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只是通过这条航线托运小宗物件,尽管有人纯粹是为了体验一把飞机瘾而购票搭乘,但这只是极少数。
圣诞节之后,卡特。丹纳曼亲自到船厂来接自己地宝贝女儿,趁着这个机会,张海诺领着他在厂区转了一圈,虽然目前只有两座2000级的干船坞完工并开始建造货轮,但这个造船厂规模之大、设施之多还是让这位雪茄大亨的儿子感叹不已——他预言施奈德造船厂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巴西第一大造船厂,因为和里约热内卢和维多利亚的那些船厂相比,这里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气息和无尽的活力。
为了感谢张海诺圣诞节期间对自己女儿的照顾,丹纳曼送给他两箱极品小雪茄——这种箱子虽然比文具盒大不了多少,但精致的做工叫人一看便知其档次之高。张海诺热情的邀请卡特在自己地办公室里喝咖啡,一边聊起丹纳曼在欧洲的市场。卡特告诉他,目前丹纳曼在战前地主要市场是美国和西欧诸国,战争中德国严酷的无限制潜艇战让他们在欧洲的贸易濒于停止,最近两年海上运输虽然恢复了,但是战争后的萧条让欧洲的雪茄市场仍未能恢复到战前水平。
之前每次返回欧洲,张海诺都会自掏腰包给塞肯道夫带些巴西货,这丹纳曼雪茄就是其中之一。张海诺无意经营雪茄贸易,但是高档雪茄在欧洲上流社会还是很受欢迎的
他试着询问了一下批量购买这种极品雪茄的可能,卡应他以低于巴西本地市场价一成的价格敞开供应——不过张海诺并不贪心,一次也就买那么一两百箱。
不仅是雪茄,通过卡特。丹纳曼的关系,张海诺还为雄鹰航空争取到了一笔为期1年、总价8000元的广告订单,虽然撒传单、拉横幅的形式在弗雷德这种专业战斗机飞行员眼中有点傻。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却仍具有一定地市场。在丹纳曼之后,不断有巴西当地的企业家找上们要求雄鹰航空为他们做类似的广告宣传,这几乎成了雄鹰航空最初一段时间的主营业务。
4月下来,雄鹰航空公司让人惊讶的保持了零事故率,张海诺他们以此为卖点大张旗鼓的进行了一番宣传,并不定期在这些城市举办飞行表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会飞行的艇员越来越多,其中一些人也逐渐表现出他们在飞行方面的才能。
根据弗雷德地评价,张海诺将他们列为A、B、C三等并记录在册。等有9,B等11人,这些人的飞行能力。可以胜任普通军用飞机地驾驶,努力之后也有机会转入战斗机飞行;C等7人,这些人暂且还不适合单飞,方向感有待提高。
渐渐的,开始有商人在购买人身保险之后搭乘他们的飞机前往目的地。到了1921年6、7间,只要天气不至于太过恶劣,基本上每天都会有人从上述四个城市购票搭乘他们的飞机,以致于比较繁忙地时候,张海诺他们还会在定期航班的基础上加飞一到两个班次。
雄鹰航空的营运情况逐渐好转之后,张海诺带着奥托去了一趟美国。通过巴尔巴斯那位神似拿破仑的女婿从寇蒂斯飞机公司增购…2L巡逻4全新的NC型飞船,这种使用三台发动机的大型水上飞机曾创纪录地搭载过51名乘客,改进后的这种飞机》=相对舒适的座位,它完全称得上是20年代的大型客机。在得并熟悉其性能之后,雄鹰航空公司又开辟了萨尔瓦多-累西腓-福塔莱萨-圣路易斯这条北方航线,并派出以弗雷德为首的表演飞行队在巴西东部沿海各个城市进行巡回表演,雄鹰航空的名气在巴西日益扩大。
直到1921年9月19日,一架HS…2L巡逻飞船在里约热内卢附近因机械故障失事。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的惨剧,这一阶段的航空热一段落。如此不幸虽然给雄鹰航空带来了官司和一笔不菲地赔偿,但并不能阻止张海诺他们在航空领域继续前进的步伐。在寇蒂斯公司派出的技术人员帮助下,他们对现有飞机进行了一次全面检修,更换了一些磨损相对严重的部件,并在这些技术人员的建议下升级了部分飞机的发动机。
两个月后,航空公司重新开业,并与巴西当地的一家保险公司联合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人身财产保险,让他们感到欣喜的是,虽然这时的航空客运赶不上之前最热地那段光景。但仍有许多人搭乘他们的飞机或是通过他们地航线空运物资。
到了1922年初的时候,雄鹰航空终睐。以较为低廉的价格承担他们在东部沿海7个主要城市的轻邮件运送工作——在这之前,政府所有的邮件都是通过铁路和轮船运输的,飞机的效率让以前需要花费两三天才能送达的信件短短一天就能转到收信人手中。
1920年至1921年,20代的第一场经济危机袭击美国,在这段时期,美国的金融、期货市场受到一定的创伤,失业率攀升,农牧产品价格暴跌,利用这个空当,张海诺在巴尔巴斯的帮助下低价购入一家濒临破产的咖啡加工厂——纽约州的完美咖啡公司。它之前的主营业务就是从巴西进口咖啡豆然后进行粗加工,最终以罐装咖啡豆和罐装咖啡粒两种产品进入纽约市场,近几年每年平均进口各种品质的巴西咖啡豆500吨,生产各种规格的罐装咖40万罐,每年的营业额接近百万美元咖啡市场上排名4
不过,百万美元的销售额并不代表这个咖啡工厂就有可观的利润,相反地,由于纽约的罐装咖啡市场早已成熟,各个厂家之间的价格竞争相对激烈。所以一罐咖啡除去咖啡豆成本、人工、折旧、广告和税费,赚到的利润就只有区区几美分,一年的利润还不到三万美元,也就是说营业利润率只有百分之三,远远低于石油、钢铁等行业,甚至不如同为食品行业的炼乳罐头企业。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当一银行利率超过百分之三时,企业主会考虑将自己的钱存入银行而不是投资到这个咖啡加工厂,因为这可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利益!
在外人眼里。购入一个利润率低于市场利润甚至是负利润地企业,除非你能够短时间内提高它的利润,否则你的投资就是失败地。不过。张海诺显然是有备而来的,在入主全美咖啡之后,他一面大发广告聘请咖啡和食品专家,同时暂时关闭了一条罐装咖啡生产线,闲置出来的近百名工人。愿意转行做销售的统统派往美国东部最主要的几个城市建立完美咖啡在当地地直销网点,不愿意转行的,暂时每天到纽约各主要大街派发免费咖啡和做宣传。对于新老板的这些政策,工人们虽然很不解,但是在工作和薪水都得以保留的情况下,也就没什么可抱怨的。
经济危机的好处。不仅是让张海诺可以通过较低地价格买下这家咖啡加工厂,还让任何一个工作机会成为失业者大军眼中的香馍馍,不到一个星期,就有超过500前来应聘工
的20个咖啡食品专家和营养师的职位,在从中挑选出富、技术最出色的20个之后,张海诺在工厂里正式成立了全由工厂原有的1名咖啡专家、1名营养师加上这些新招募的人:'溶咖啡方面的攻关。
在这项技术上,难题集中在如何将咖啡豆转变成为速溶咖啡末。并尽可能地保持咖啡原有的口感——当初雀巢咖啡花了将近8时间,才发现最有效的办法,是用热气喷射器喷射浓缩咖啡提取物,后来还有凝固干燥法和真空包制法。
可是,张海诺对此基本上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在买下全美咖啡之后,他对新建的研究中心充满了期待。每一次前往美国,和巴尔巴斯碰面、前往全美咖啡工厂视察工作和去华尔街股票交易市场研究最近的行情成了他三项必做的事情。每一次前往工厂,他都会召集专家们开个会,听听他们最近的研究成果。并凭借自己对于速溶咖啡的印象给他们一些可能有用的意见。
时间一个月一个月的过去了,专家们在钻研方面不可谓不努力。到了1921年秋天地时候,张海诺终于从寇+售强人、巴尔巴斯地女婿卡莱伯,并任命其为公司的总经理,而之前转入销售的员工们也在美国东部沿海的30余座城市建立起了销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让张海诺万般无奈的是,他似乎低估了速溶咖啡的制造工艺,专家们研制出来的混合粉末,虽然融化时间从最初45分钟降内,并依照他的建议加入奶精、香料和糖,这样的咖啡饮品口感有了很大的提升,可是仍达不到即泡即溶的要求,而且残渣的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有道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张海诺将尚不成功的咖啡粉末带回巴西请艾尔顿和马休品尝,他们一边闲聊一边喝咖啡,到最后咖啡凉了,马休懒得将小半杯咖啡“回炉”,一句“这东西当凉饮喝也不错”,让张海诺灵光一闪——速溶咖啡暂时走不通,为什么不做液体罐装咖啡呢?
美国1922年的夏天刚刚降临,“喝第一次出现在了曼哈顿的广告牌上,这虽然有抄袭后世某家中国品牌的嫌疑,但是张海诺却惊喜的发现它的确起到了奇效——在经过前两个星期的大范围试饮活动之后,随即上市的1万罐全美听装凉咖啡竟在短短四天之内销售一空,而且全部是通过全美咖啡在纽约的22个销地!
接下来,全美咖啡工厂两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工人们也加班加点的劳动,即便如此。生产出来的罐装咖啡也只能满足纽约市场的需求,直到两个月后,其他城市的销售网点才逐步得到供货。住在美国东部沿海的居民们很快发现,随着经济危机阴影的逐步消除,9美分一罐全美冰咖啡正迅速占领各个写字楼和办公室的制高点!
夏天还未结束,各个咖啡厅也陆续仿照全美咖啡的创意推出了美分一杯地冰咖啡,这让全美的销售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罐装咖啡地携带方便却是这些纸杯咖啡所无法媲美的。这个时候,卡莱伯表现出了他在经营方面的天赋。他随即在张海诺的支持下推出了第二波广告——“全美罐装咖啡,您野餐旅行、休闲度假时的好伙伴”。在广告中,主要内容不是吹捧这种咖啡口感如何之好。而是列出了人们在诸如旅行、野餐、晒日光浴等闲暇时候想要喝咖啡却又嫌麻烦地苦恼,而全美罐装咖啡恰恰能够解决人们的这些问题。
整整一个夏天,全美冰咖啡总共卖出了惊人的220罐,尽管付出了巨额的广告费,但仍创下了近5美元的利润——这不仅超过了旧全美一年的利润总额。更重要地是让全美这个品牌一炮而红,它很快被纽约时报等主流报刊称为“美国咖啡界的奇迹”!
全美咖啡的崛起,自然让媒体和民众对它的幕后老板十分感兴趣——这个工厂百分之八十的股权属于巴西的施奈德造船厂,百分之十五属于纽约的古董商巴尔巴斯,还有百分之五属于总经理卡莱伯,人们的视线自然而然地被引向了神秘的南美大陆。在两个纽约商报记者亲临实地写出一篇《施奈德造船厂,未来的巴西第一》的新文章之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巴西造船厂迅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随着秋天的到来,人们对冰咖啡的热情迅速衰减,尽管如此,在经营上颇有手段的卡莱伯在张海诺和巴尔巴斯的支持下再次将大笔美元砸向广告市场,这一次,他们地广告主要体现在马口铁罐装咖啡便于携带和加热的优势——“开罐即饮、加热更温馨”。在他们地广告中,但凡举家出门旅行的人,都应该在野餐篮里带上那么几罐全美咖啡,只要放在热水里泡上一两分钟,或者打开罐子之后放在火堆旁,很快就能变成一杯热烘烘的香浓咖啡。
这时,随着经济的复苏、股市的全面好转,美国人已经渐渐摆脱了1920年经济危机的阴影,惬意的生活正好迎合了人们对昔日闲暇生活的向往。同时,大都市的快节奏生活让白领们对这种即开即饮的咖啡情有独钟。而回收马口铁咖啡罐则迅速成为一种附带产业,为下层贫民提供了一定的生活来源。
秋天的“野餐篮”,冬天的“热在手、暖在心”,还有春天的“神秘土耳其”,张海诺不断从脑海中搜索他那个时代最成功的广告策略,这些初步设想经过卡莱伯的实施不断在市场上掀起新的全美咖啡热潮,而在产品本身,他们也在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创新,人们刚刚对
味的罐装咖啡有所腻味,拥有神秘土耳其咖啡风味的上市了,这种口味香浓的咖啡让其他咖啡企业仿制的罐装咖啡黯然失色,更让全美咖啡出名的,则是他们首创的“一提咖啡送上门”服务,即只要打电话订购至少一提6罐全美咖啡,他们的员工就会尽快送货上门——得益于事先铺设的众多营业网点,全美咖啡在这一点上的优势更是其他咖啡企业无法比及的!
在进入1923年之后,当美国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