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驻华大使山座圆次郎、日本驻美公使珍田舍已同时被美国方面召见。种种迹象表明杨洪森在三都澳修建港口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用,并非日本所妄称的租借给美国海军。
“我国政府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做出解释,并公开道歉,否则将会极大损害美利坚与日本之间的传统友谊。”
山座圆次郎不停地向美国公使芮恩施不住的点头哈腰赔不是。
根据日本情报部门侦获的情报显示,杨洪森此举之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海军的控制,可惜这个情报来晚了。
日本政府瞎忙了一个早上,不但开罪了美国人,还把上海的犹太财团和杨洪森给惹火了。
毕逊在美国搞到了秘密借款后,直接将犹太财团踢出了企划案,犹太财团把这一结果的出现归结为日金融集团有意破坏,这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空前的损失。杨洪森则直接把日本人划入“反帝”名单中。
第六卷 马扎 第十章
更新时间:2008…12…25 16:11:38 本章字数:3290
“打倒日本帝国”
“日本人滚出中国”
“废除不平等条约”
“撤退驻华的海陆军……”
东南地区有组织的到无组织的“反日”运动如同野火一般,受此影响的不止是日本商人,还有国民党人。
安徽、浙江、福建、江西都开展起了抵制日货的行动,任何生产、销售日货的中资企业加征300%的税,退货的人群一下子就把商铺给挤爆了。这种抵制日货的行动在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都先后爆发,在这次政策性大调整中,杨洪森抓紧时间嫌钱,美国货顿时铺天盖地的就压了过来。
日本商人手忙脚乱纷纷向政府寻求帮助。
4月12日日本驻安徽领使馆负责人小山纯一郎离开领使馆时与静坐在使馆前的示威群众发生冲突,日本士兵当场打死2人,打伤数人。制造了令人震惊中外的“四·一二”惨案。
杨洪森立即做出反应,首先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同时派遣外交人员要求日本领使馆交出肇事者。
小山纯一郎予以拒绝,并告知他有“治外法权”。
“不要说我们杀几个百姓,就算杀个将军也不需要负责。”
这句日语被翻译成中文后一下子就把南方反日运动推向了高潮。
小山纯一郎先是否认讲过这句话,接着称此为破坏中日友谊的歪曲翻译,后来又说将军并不是指杨洪森。小山纯一郎越解释越麻烦,日本也感觉到了安徽的事态开始失控了,不管小山纯一郎是否讲过这句话,也不管是不是报刊的歪曲翻译,反正这事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在不断的扩大。
“四·一二”惨案以及此后日本外交官员的“大嘴”,中央方面也只有硬着头皮表明对此时的态度。
黎元洪会见了日本驻华大使山座圆次郎,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这起不愉快的事件。
山座圆次郎拒绝赔偿、道歉,反而要求黎元洪叫杨洪森到北京核查此事。
“***,我要是能把杨洪森喊到北京来,我还能当总统吗?”
黎元洪极为恼火,这个山座圆次郎根本就没有把他当成中华民国大总统,口水炸的他满脸都是。
在安徽事情是越闹越大,皖军一部带着大炮冲进了租界把日本领使馆给包围了,吓的小山纯一郎至电上海方面要求派兵增援,
杨洪森则通电小山纯一郎,“若一日内如不交出肇事者,我不介意将领使馆从芜湖租界抹去。”
在南京下关停留的一支日本海军编队当天就到了芜湖,在英国方面的调停下,双方都保持极度的克制。上海方面2500名日军士兵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可以教训不知天高地厚的杨洪森。
“杀个将军也不需要负责”这样的话就算小山纯一郎先生讲过,这恰恰是一个大实话,日本在华享有治外法权,小山纯一郎先生所称的将军指的就是杨洪森……”
美国公使芮恩施认为英国方面这些讲过纯粹是在激化矛盾。
日本也察觉到了英国的调停包藏祸水,因为就在英国公使发表公开讲话的第二天,社会人民党控制下的四省内的日本企业全线停产,部份商店遭遇打、砸、抢,日本侨民生命安全处于极度危险中。
日本国内报刊对此事的报道,将责任归结于英国在文新闻机关的挑唆。
之后小山纯一郎被日本政府解辞回国,新任领使谷康昭夫到安庆拜见杨洪森。
“杨洪森都督,我仅代表日本政府对此事件深表歉意。”起身时谷康昭夫发现杨洪森眼神中夹杂着愤怒和不屑。
谈判中杨洪森把腰上别的手枪放到桌子上,把几方代表吓的一跳,英、法、美代表的眼皮都在飞快的跳动着。此时,杨洪森的勤务兵,手都紧按在枪上,谷康昭夫若去碰手枪,估计他们都要横着出这里出去。
谷康昭夫干笑了两声,“杨君,还是请您让亲兵把枪收起来吧,让我们平心静气的将问题解决吧。”
“以前我对日本政府并没有什么意见,可是现在我对你们的意见很大,我是中华民国和都督,不是日本师团长,我做什么事是不是要向首相大隈重信伯爵汇报一声才妥。”
事情的起因并不在于《三都澳港口船厂》计划,本质的问题是日本方面一不小心滑到了北洋一边,这不但让眼前的这位都督不满,也同样导致了现任中国政府的不满。
“我们在中国问题的态度一直坚守中立,这一点我国外交部已经再三向贵国政府声明。”
“这就是你们的中立。”说着让人从包中取出一沓文件,甩给谷康昭夫,转身离开了会议场。
英、美代表马上好奇的围了上去,看到这里文件,英、美代表也是一脸不满。日本私下正在帮助袁世凯颠覆现政府,且以私下提供款项为诱饵,虽然这些文件缺乏协议的内容,但是可以肯定日本政府正背着他们摄取在华利益。
谷康昭夫惊讶于杨洪森手中的这些文件,他不能确认这些文件的真实性,但英、美代表要进一步阅读文件时,谷康昭夫很熟练的将这些文件收走,并向英、美代表礼貌的致歉后,迅速离开谈判桌。上海方面确认了这些文件的真实性,日本方面认为这些文件极有可能是从袁世凯那边泄露出去了,不管是谁泄露的,事情发展到现已经变的很严重了。
谷康昭夫认为杨洪森没有将文件公布出去,说明他并没有打算将文件公布,而只是想将其作为政治交换的筹码。日本政府应当对杨洪森做出必要的让步。
日本大本营方面的心思比较活跃,他们认为这次事件是一次大好机会,日本海军和海军陆军队可以在上海集结,溯江而上进攻浙江、安徽,台湾方面亦可以配合进攻福建,直接扶持袁世凯上台,通过长期驻兵权,将中国富庶的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置于大日本皇军的控制之中。这次出兵的唯一阻力就是英、美方面,但是这个问题也不大,因为四省的日本人侨民正遭受到危险,日本政府出兵是出于大国的尊严。
日本政府内部对这种论调持反对意见的也大有人在,就连日本天皇也认为计划是可行的,但同时也是冒险的。江南是英国势力范围,英、日之间订有同盟,日本武力介入英国势力范围,最终将导致英、日同盟的解体。同时,美国方面的动向也需要注意,美国正在寻求太平洋的控制权,这明显是针对大日本,从其私下帮助亲美军阀杨洪森不难看出这一点。日本武力介入,英、美不可能坐视不理。日本国内的亲英、美派以及温和派政治家都反对武力介入。且如此公然地试探英、美底线,有着诸多不可预见的后果。
“妥协并不是因为软弱,而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
英国方面同一时刻也向杨洪森施加压力。
“如果杨先生不能将民族运动压制下去,造成各国在华侨民的伤亡,那么英国将最终诉诸于武力。”
虽然现任黎元洪政府亲英、美,但是为了英国在华利益,他们需要袁世凯这样的铁腕人物。至于,美国想把手伸进英国的后院采花,那只有打断他们。
英、日一个鼻孔出气,美国政府在远东事务上只有做出妥协,政府方面甚至动用行政干预迫使伯利恒公司取消与杨洪森的合约,这一结果导致伯利恒公司要支付中方大笔的违约金,这背离了违约金的初衷,为此他们向政府提出抗议。
美国政府远东政策的调整让驻华美国公使芮恩施十分为难。就在不久前,中国政府元老梁启超到领使馆寻求帮助,很显然他们已经知道了日本与袁世凯之间的秘密协议。
“政府要求我们在对华政策方面严守中立,虽然我本人对此提出了异议,但是我必须遵从国会的指示。”
梁启超黯然离开了美国领使馆,他们这个亲英、美的政府班子,却得不到英、美政府半分支持,那么还有必要去抱英、美的大腿吗?
第六卷 马扎 第十一章
更新时间:2008…12…25 16:11:38 本章字数:3112
“我们被出卖了。”
梁启超说完这句话后陷入了沉思之中,老成谋国的他此刻最信任的便只有弟子蔡锷,其他人包括那个大总统都让他不放心。
“如果让将这些通过报刊公布出去呢?”
蔡锷否定了老师的这个想法,“老师,这只是杨洪森单方提供的抄件,且是袁世凯与日本方面秘密签订。我认为这样做反而会让政府陷入被动当中,而且让袁世凯有了借口。”
“难道我们就没有一点办法,就这样等着他把我们赶下台,眼睁睁地什么事都不作吗?”
梁启超的胡子都翘起来,盛怒之下脸颊之上泛起病态的色泽。
“老师切勿生气伤到身体。”
梁启超深恨袁世凯这种小人手段。蔡锷平静的面对着现实,他并不反对袁世凯当总统,目前能镇住场子的只有袁世凯。所以,进步党的竞选胜利从本质上说就是在为袁世凯的上台做准备。
“你准备,准备会云南吧,如果事情真的发展到那一步,联合杨洪森拒理一争。”
蔡锷心里苦笑着,那杨洪森真的就那么可靠吗?老师啊!其实我们都不过是别人角力的棋子。
棋子,想他梁启超三朝元老,门地遍地,怎么能甘心做一枚棋子,蔡锷也没有好办法只好电令云南的唐继尧做好准备。
唐继尧早已得知京师不稳,只是他不明白杨洪森是怎么回事,怎么这个时候和日本人扛上了,难道他疯了不成。
云南与安徽经济合作正全面铺开,到任的云南支部负责人吴兰芳,带着支票本和机器在二个星期后便到了昆明。
唐继尧对合作的前景的很看好,安徽援建的这些工厂形成经济效益后将极大了充实政府的财政实力。
对于合作的前景的看好,让他更关注于安徽的稳定。
“听说,军政府与日本方面的冲突越来越大,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吴兰芳笑道,“看来唐都是担心我们两省的合作前景,既然都督问道,是否可让们暂时退下去。”
唐继尧让卫兵、副官和其它政府要员退出办公室。吴兰芳这才轻声道,“日本人准备武力扶持袁世凯。”
唐继尧不敢相信的看着吴兰芳,“此事当真?”
“日本在经济和武力方面支持袁世凯以换取他们在华利益,我们在北洋的情报人员取得了日本与袁世凯之间的秘密协议副本,这件事确实无疑。”
“那么说日本人现在是在为武力介入中国事务找借口了。”唐继尧担心起来,如果对付袁世凯,西南三省与杨洪森联手,袁世凯胜算全无,如果日本卷入,杨洪森在东南肯定吃不住,单独面对袁世凯的进攻对他来说未来将变的极为艰难。如果这样的话,云南与安徽结成的同盟还是否有必要。
“唐都对此不必过于忧心,日本人绝对不敢在两江玩火。”
两江是英国的势力范围,除非英国打算将两江让给日本人。这种事想想都不可能。
吴兰芳也只是表面轻松,其实安徽的情况并不那么乐观,英国实际上站日本人这边,美国人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但是否真的能打起来他也说不准,不过道义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
中国的“民族运动”规模越来越大,英、美不可能孰视无睹。英、美实际也想知道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的秘密条款,他们不反对袁世凯上台,这并不代表他们放弃在中国长久以来的利益,英国还必须考虑日本在两江地区用兵后的后遗症,如果日本政府不能迅速解决掉,那么战争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英国在华利益必然受损。那么要蒙受多少损失,在此之后又能得到多少补偿,这让他们更想知道那份协议的内容,但是北洋与日本都否认协议的存在,并且还用一份普通的协议忽悠他们。
在越演越烈的“民族运动”中孙中山第一次保持了沉默,他甚至希望杨洪森能放弃对日本方而的强硬态度。
孙中山此时对日本有着很大的依赖性,为获得日本方面经济和武力支持而选择了妥协。当然他还不清楚日本与袁世凯的秘密的协议。胡汉民安庆之行的结果是被杨洪森愤怒的驱逐出境,社会人民党与孙中山裂痕越来越大,有些人在党务大会上要求将孙中山的头像取下来,因为他已经“脱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的说客,已经没有资格再领导全国性的革命斗争。
“这次安徽之行如何?”孙中山很想知道胡汉民此行的结果。
胡汉民吱吱唔唔的半天道,“先生,我认为您错了?日本人骗了您,他们已经与袁世凯签订协议,袁世凯用未来日本在华权益为条件换取日本的经济和武力支持。”当孙中山听到胡汉民从安徽所带来的信息后感到无比地愤怒,日本政客把他给玩了。
“先生,现在杨洪森以及社会人民党人对您……,他们认为你把他们出卖给日本人,背叛了三民主义的理想,背叛了他们这些支持您的革命者们……。”胡汉民说到这里声音哽咽,一脸的委屈。
这些曾经的“朋友”转瞬间变成了“敌人”,他来之时与去之时完全是两种景象,现在胡汉民的心里还酸溜溜的。
孙中山深夜奋笔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