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骑兵的训练才是最难的,但是骑兵的教官也是最不缺的,有为数不少北伐军征伐壮大时代的受伤军人从八星、五星两城调进了骑兵训练营充当训练军官,发挥一下余热。
好不容易把这些事情都摆平了,孙阳又马不停蹄的赶往八星城,从长安附近赶往八星城,路途一点也不近,幸好,交通网的建成可以不用骑马,直接坐车。
做为西北自治区的最高长官,孙阳多少还是有些特权的,比如他拥有自己的专车,转车采用的新了技术,精钢做的承轴,钢铁包上软木兽皮的半软质车轮,甚至还是减震用的钢板,坐卢来不像硬车那样颠得人内脏都快要翻出来,四轮马车跑在水泥路上平稳之极,很是舒服。
就为了这辆车子,孙阳差点没跟卢峻展开一场全武行,卢峻嫌孙阳占了军工厂的设备做这种华而不实的破车,而孙阳这么大一个自治区的区长,又没要三宫手院七十二妃,就要一辆车子怎么啦。
卢峻拎着个刚出炉的弩臂追着孙阳他的三名护卫绕着兵工厂跑了三圈才骂骂咧咧的应了下来,孙阳这个统治者当到这个份上,也确实够丢人的,不过报纸试探性的报导了一次,非但没有让民间的百姓觉得失仪,反倒是对孙阳更加推崇,当然,旧式的文人肯定要抓住尾巴狠批一顿,可惜孙阳在这方面就是那种脸皮颇厚的人,就装做没有听到,自治区延续了大宋那种宽容式的统治,不杀士大夫,唠叨两句就算了,干活就行。
像孙阳坐的这种车子虽然舒适,跑得也快,但是注定是无法大规模普及的,至少在这种战乱年月里不行,仅仅是减震钢板就属于弩臂级的战略材料,能把轴承供应上已经相当的不错了。
不过随着孙阳的座车一出,钢轮钢辐条包软木兽皮的车轮子的车辆飞快的普及,可惜,这种平稳的四轮马车也只有在自治区的路况好的地区才能跑,出了自治区根本就跑不动,不过自治区的军队打到哪,宽阔的水泥马路就修到哪里的。
PS:汗,这阵子忙得脚打后脑勺,书童我的名声啊……努力保持每天更新……
' '
184 自找麻烦
184自找麻烦
其实现在孙阳最头疼的并不是环饲于四周的蒙元大军,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就是了,而且蒙元一直都是大敌,而自治区所有的军事建设都是围绕着蒙元这个强大的敌人来的,几场胜仗打下来,军队的士气也很高,恨不得明天就接着开战,然后干翻了他们,再拿上几枚勋章,哪怕是一枚铜质的敢战之士的勋章也成啊,勋章向胸口处一挂,走到哪都挺胸抬头,人人举起指头道上一声这才叫男人。
现在要兵有兵,要武器有武器,有士气有士气,再加上这几十年来,蒙古人那头因为腐落已经不如初时那般有战力了,孙阳对他们并不算太头疼,真正让孙阳头疼的,反而是身后的大宋王朝。
孙阳从未想过去推翻大宋,自立王朝,至少在民事管理上,在这个时代,自己不可能比大宋王朝做得更好,哪怕自治区的民事建设,孙阳几乎都是一把推给了林子善,而且其中还有近半数的大宋派来的文官系统参与。
孙阳没有对大宋江山垂涎,地盘也都是从蒙古人的手上抢来的,但是在大宋那头,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自治区的小动作,或者是源于文人对武将的恐惧,各种手段全都用了出来,不过最主要的还是集中在宣传战上。
西北自治区的地盘主要还是以陕西一带为主,长安更是千年古都,孙阳将自治区的中心坐落在这里,更是让大宋上下愤怒之极,你把中心坐落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分明就是想要自立都城,自立为国,抢夺大宋江山,这种打压,这种怀疑,几乎就是从骨子里冒出来的。
只不过对这些指责,孙阳采用的就是不闻、不问、不答的三不政策,至于圣旨之类的更是压根就不接,有种你直接撤了老子区长的官职,只要你的圣旨有用的话。
大宋方面更是派来了品级颇高的官员,话里话外的暗示着,若是孙阳自动请辞的话,大宋可保证孙阳的荣华富贵,甚至封王都没有问题,孙阳听这话,只是翻了个白眼,自己还用着封王吗?虽然大宋对待文人一向宽荣,可算起来,自己根本就不是文人出身,只要自己这头把军权一放,那头肯定有无数的后招等着自己,文人耍起心眼手段来,孙阳就算是几个绑一块也不是对手。
孙阳油盐不进,什么话都不肯听,而大宋那头又改了主意,自治区不是有《自治区时报》这一份走得极远的报纸嘛,而大宋方面也学着自治区的方法,同样印刷的大宋报用来宣传,竟然跟孙阳打起了舆论战。
孙阳不由得苦笑不已,这舆论战你们打得起嘛?为毛古代的读书人,哪怕是在宋朝这个温和的文化氛围极浓的时代,识定率都那么低?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纸张等文承载类的东西太少,太贵了。
而自治区是第一个采用了规模化,正规化,流水线作业方式进行造纸的,使得纸张的成本快速降低,再加上水力印刷机这种机械使用,哪怕如此,售价三文一张的报纸还属于赔钱的买卖,幸好在纸张、书籍的销售方面还能找回平衡,仍然属于大赚的产业。
但是大宋方面就不成了,哪怕是一直到了清末时期,中国的工业水平仍然停留在后院作坊,前院店铺的水平上,属于小规模的自产自销,在成本上,人力上,都无法与这种初具现代模式的流水作业相比。
而大宋方面印刷报纸的纸张八成以上是从自治区买去的,如此一来,成本更大的,倒是给自治区增加了不少的订单。
大宋这是在赔本赚呦喝,而报纸之上,大多数都是一些呼吁中华正统之类的文章,内容远不如自治区报纸那么丰富,但是在自治区境内的传统文人还真就识这一套,至于普通百姓可就不好说了。
陕西一带脱离大宋还不算太久,还不到二十年,所以对大宋还是有一些认同感的,但是做为普通百姓,哪朝哪代,不过就是上头换了个姓,税还要照交,若不是蒙古人下手太狠了一点,太野蛮了一点,谁会拼死响应各路义军逐驱鞑虏?
现在的自治区多好啊,农税不交,商税只需五十税一,交一次就完事了,虽然最近报纸上说要推行一个叫做个人所得税的新税种,不过针对的是月收入达到十贯以上的高收入阶层,与大普通的普通百姓没什么关系。
而且自治区还有大量从北地逃来的汉人,这些汉人就不一样了,先是辽,后是金,然后又是蒙元,数百年的时间,使得北地汉人只识汉人身份,至于对南朝的宋已经没有任何认同感与归属感。
但是哪怕如此,仍然在自治区引起了波动,虽然波动并不大,却也足以引起孙阳的重视了,对于孙阳来说,自治区内部的稳定大于一切。
“长官”孙阳的侍卫长上尉杨松黑着脸走了进来,脑袋上还顶着个打碎的鸡蛋,身上还粘着几片菜叶。
“怎么弄的?”孙阳皱着眉头问道。
“还不是那些读书人,他们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杨松有些怒了,十几个读书人堵在门口大吼大叫,要求面见孙阳,与其争辨,他们都是大宋最忠实的拥护者,从最初的聚集到现在,已经演变出了武力,不过这些手无束鸡之力的书生也只能用青菜叶,臭鸡蛋之类的武器。
他们算是发现了,孙阳此人的脾气顶好,根本就不会对他们下达任何伤害性的命令,哪怕是菜叶临头,这种老实人不欺负还等啥。
其实孙阳放到现代,大小也算是一省之长了吧,平头百姓你想见都见不着,但是在宋朝不一样,宋朝的皇帝想要拓宽一下皇宫,还要跟附近的居民商量,结果人家不同意,再然后,没有强拆,没有皇权打压,最后不了了之。
就连通往皇城的主干道,都被卖菜的小贩理直气壮的占了一半,使节什么的都要小心的别踩着了人家的青菜,这种行为也延续到了自治区,孙阳住所前面那条经过水泥改造后的宽街路,也只剩下了一半,以老年人为主的菜贩一直把摊子摆到了孙阳大门的正门口,同时也成为了那些围堵书生武器的来源。
杨松被砸了一身的菜叶,却有火发不得,自治区不管怎么说也属于大宋的一部分,同样延续了以宽厚待人,颇为自由的政策,总不能就因为人家与自己的意见不同就把人家又打又杀的吧?
孙阳叹了口气,暴力的统治固然可以暂时令行禁止,全民高度统一,暴发出极其强大的战斗力,介理其后果有多么的严重已经不言而喻了,大把的例子摆在前面呢。
孙阳现在就在琢磨着办法,桌子上的纸张丢得满地都是,而小平平则在另一个书房,咬着毛笔跑了过来,一嘴的乌黑。
“又要打仗?前一仗才打完多久啊,怎么现在还要打?军资一动,可是大笔的支出啊,后勤方面这才刚缓缓,如果支取大量的资金,行政院那头也说不过去啊,那些大宋那头来的官员非把咱都批死不可”李平头疼的说道,一个劲的挠着脑袋,已经变成了披肩发的李平小脸纠结着,一脸都是难色。
孙阳呵呵的笑着,一脸温柔的抚了抚她柔顺的长发,李平看了一眼杨松,杨松少尉眼观鼻,鼻观心,盯着自己的脚尖,研究着鞋子的样式,就装做没有看到。
李平把孙阳的手打开,一脸的羞红。
“咱们不打大仗,就打小仗,转移一下视线,要是再让大宋方面这么折腾下去,迟早要出问题的”孙阳一脸担忧的说道,自治区这才成立多久啊,前后不过两年多的功夫而已,根基还不是太稳,大宋方面也不是没有翻盘收回的可能,真要收了回去,也是给蒙元送菜那伙的。
“军事专项资金的支出多用到了新式武器的研发和生产上了,占了七成还多,还有士兵的兵饷、奖金等等,又占了三成,专项资金已经不够用了,只能动老本了”李平愁眉苦脸的说道。
老本其实就是战事特别资金,这部分钱平时是不动的,而且是按着税收的比例逐年补充的,就是为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事准备的,只不过现在才第二年,数目还不是很多。
“我得再留点过河钱,剩下的就不多了,最多支持三个团,距离不超过最近的补给点五百里的做战,而且持续的时间还不能超过三个月,必须要是骑兵,如果是步兵,距离缩短一倍,时间缩短一倍”李平最后十分肯定的说道,在这方面,她是专家中的专家。
“不过……”李平犹豫了一下,牙齿一咬被浓墨涂黑的嘴唇,“为什么要打仗呢?如果只是因为那些读书人的话,直接把大宋方面的报纸禁了不就完了”
“我的傻姑娘”孙阳笑着捏了捏她的鼻子,“别忘了,咱们可是大宋的一部分,这里只是自治区而已,咱们的报纸可以进入大宋,大宋的报纸,自然也可以进入这里如果采取强硬手段的话,只会越来越糟”
' '
185 战争转移法
185战争转移法
对大宋,孙阳一直采取的都是柔和的手段,更像是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反正在名义上咱们是一家,西北自治区,就是一个特区,而且还是有独立军权的特区。
现在在大宋方面的舆论攻势之下,使得内部的少部分人终于出现了反弹,所以必须要有一个转移视线的机会,而战争无疑就是最好的手段,李平先把后勤方面的物资之类的计算出来,至于倒底要派出哪支军队,就不是她说了算的了。
这事,孙阳说的算,但是他仍然召集了参谋部的军官进行开会,参谋部多数都是前线一些受伤的校级军官,无法再加入前线做战,于是转职成了行政级别的军官,成为参谋,而他们则是最了解前线部队战斗力的军官。
参谋的拥有一定的决策权,但是却没有前线部队的调动权,想要调动军队,需要有孙阳亲笔书写的手令才行,否则的话,任何人都无法调兵,就算是前线的四大战斗级的少将,都没有调兵的权利,当然,却拥有主动防御的权利,毕竟通讯仍然不便,前线的军官必须要拥有一定的决策权,而这种决策权,还要经过副职的允许,毕竟副职主管的是士兵的思想方面,虽然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其威力丝毫不比主官差。
特别是当主官对士兵的奖惩权力被收回之后,主官对军队的控制能力变得更低了,战时听主官的,平时听副官的,这是自治区军队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孙阳从对军队控制极严的党那边学来的,行之有效。
经过参谋部三天的研究,终于敲定了下来,决定要派出骑兵,由北方出击,直入草原,对蒙元从西域调回来的主力部队进行劫击,不求大胜,积小胜为大胜,打击他们的士气,最好能把他们拖到北方的草原上,大部队一停,破坏的并不仅仅是草场,还有北地的蒙古部落,增加北地对自治区比较亲近的蒙古部落对蒙元的恶感。
这事孙阳没有掺和,只是静静的听着,一人计短,多人计长,古人,特别是宋朝这个时代的古人,可丝毫不比现代人差,甚至比现代只知模仿的国人要强太多了,人家的成绩可实打实的自己做出来的,一点假都不带掺的。
五十多名校官参谋是专门配合孙阳处理军队事务的,要是光靠他自己的话,非把他累死不可,这些参谋聚在一起,大声的争吵着,孙阳不紧不慢的喝着茶水,最终由一名缺了一只手臂的上校将整理的意见交给了孙阳,并且做出了详细的说明。
向北打,为什么不向南?不向东?不向西,偏偏要向北呢?做战计划书当中给了详细的解释。
向南打的话,直接入蜀,蜀地地形复杂,不适合骑兵快速展开,步兵倒是合适,但是做战的时间必然会更长,而且蜀地以宋人为主的军队仍然在不停的抵抗着,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自治区的大部队向南打,会引起大宋方面极大的反应,这与自治区目前的政策不附。
向西打更不行了,西部的蒙军将领格勒图已经相当于一个大军阀了,而且极为贪婪,与自治区的关系甚好,暂时还是不动的话,把他打掉了,换来一个仇视的,不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