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成为丝毫不能博得拉美国家好感的一种西半球“施舍”。他说,拉美人不信任北方的经济巨人,他们只是急想从美国国库获得尽可能多的金钱。巴特勒指责美国在拉美的计划是浪费的、低能的,是用以增强拉美工业的竞争能力,而使美国工业蒙受其害的。至于拉美国家方面,他谴责它们忘恩负义、敲诈勒索、贪污腐败以及法西斯化。他说,美国政府正在拉美鼓励着他们在别处加以讨伐的那一类独裁者。
巴特勒对于睦邻政策的攻击,不仅立即遭到了民主党的反驳,而且也遭到了他自己所属的共和党领袖们的驳斥。虽然拉美国家认为那位参议员所说的大部分是出于党派政治的需要,但是,在他相当露骨的言论中,存在着一鳞半爪的实情,这是不容忽视的。再说,不管共和党领袖们怎样表示异议,拉美国家还是担心:这位参议员的话是一种迹象,表明如果共和党在1944年下一届大选获胜的话,睦邻政策有可能修改。拉美国家之所以深感不安,还由于美国国会的一个委员会所提出的建议,认为美国应该采取步骤使它在战后能使用拉美的一些战时基地,特别是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所修建的那些基地。拉美国家经常担忧的,是他们相信美国可能想要保留它曾被允许为战时防御所建立的那些基地。在1943年3月6日美国国务院所发表的一个声明中,韦尔斯坚决否认美国政府有过任何这样的意图,但是,自这个声明发表以来的几个月中,已发生了许多风云变幻。韦尔斯不再供职了;本半球的关系恶化了;陆军部和海军部对美国拉美政策的影响无疑正在增加。拉美国家对此的敏感可从下列这一事实中得到说明,当共同使用巴西空运基地的战后协定最后达成的时候,瓦加斯坚持这种安排必须是保密性质的。
1944年间,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发生的反叛与革命,标志着人们对当时情势的不满。继1943年12月的玻利维亚革命之后,就发生了1月在巴拉圭反对执政的独裁者莫里尼戈一次未遂的阴谋活动。莫里尼戈的统治具有暴君苛政的全部烙印,包括对新闻出版的严厉检查,以及对反对派的残酷镇压。在这种气氛下,蓄谋叛乱在巴拉圭是屡见不鲜的一个特点。
在厄瓜多尔,阿罗约·德尔里奥总统的政府于1944年5月底被前总统贝拉斯科·伊瓦拉的党徒们所推翻。厄瓜多尔民主同盟,包括所有左派政党在内,提出了贝拉斯科作为即将到来的总统竞选的候选人。贝拉斯科从1940年起即流亡在外,暂居在正在边界那边的哥伦比亚境内。从这个有利的地点,他能够同他在厄瓜多尔的支持者保持紧密联系。他除了获得了几乎所有反对现政府的政治团体的必要支持之外,还得到了军队的支持。1942年在里约热内卢同秘鲁所达成的有关解决战争的协议,由于其中某些条款对厄瓜多尔很不利,阿罗约·德尔里奥受到了责难。由于1944年5月公布了有关解决尚存争议的条款(其中包括放弃对厄瓜多尔人认为理应属于他们的领土的要求),军队和人民的愤怒情绪高涨起来了。不到一星期,阿罗约·德尔里奥即被迫解职,成立了一个由贝拉斯科·伊瓦拉担任总统的临时政府。这位自命“左”派的新总统宣布,他不想做一个独裁者,并说立宪会议的选举将在7月举行。与此同时,他还宣称他准备维持同秘鲁业经达成的边界协定。
在邻国哥伦比亚——这个国家具有一个执行民主方针的稳定政府的远为良好的记录——1944年7月,洛佩斯总统和他的随行人员在去参加军事演习的途中被叛乱分子逮捕了。由自命为总统的希尔上校为首所发起的这次叛乱,组织既差,又缺少支持,因此在首都的政府的拥戴者和大多数仍然忠于洛佩斯的军队,迅速采取了行动。7月11日,在总统被捕后的第三天就被释放了,而希尔上校则被捕了。
1944年上半年,中美洲各国因罢工和叛乱的浪潮而焦虑不安。虽然中美洲各共和国向联合国家出售商品获得好处,但是,这些增加的财富老百姓并没有分到手。短缺物资分配不均,不是由于政府的无能,就是由于贪污所造成。象其他地方一样,物价上升使人们普遍的不满情绪火上加油。一些中美洲的“独裁者”之所以能够安然度过风暴,不是因为向左派让步,就是因为对刚露头的叛乱采取了强硬措施加以镇压。例如,在尼加拉瓜,索摩查总统在面临人民日益反对的情况下,撤销了他修改宪法的计划,借以延长他的任期,并答应在两年内举行自由选举。他还答应实行给工人增加福利的新的劳工法规。紧接着,洪都拉斯总统卡里亚斯则采取了第二种方式,宣布军事管制,禁止一切公众集会,制止了1944年5月发生的骚动。后来的骚动都被政府的部队有效地镇压下去了。
当索摩查和卡里亚斯在遏制革命方面取得成功的时候,1944年,长期统治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的独裁者被推翻了。首先倒台的是萨尔瓦多的马丁内斯将军。4月2日,一个针对他的叛乱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了,但是,处决叛乱军官和血腥的警察镇压并不能恢复总统的权力。紧接着叛乱之后,在圣萨尔瓦多爆发了一场有社会各阶层参加的大罢工,使这个首都的生活陷于瘫痪状态。5月9日,马丁内斯被迫辞职,把权力移交给了国防部长和一个许诺举行自由选举的委员会。一个月以后,自1930年担任总统以来,一直用铁腕控制着危地马拉的拉美独裁者、资格最老的乌维科将军,被迫把他的权力让给了一个小小的军政府。在未举行选举之前,庞塞将军被任命为临时总统。
第四节 战后计划
拉丁美洲国家所关心的问题,既有它们在战后世界中作为个别国家的地位问题,又有涉及即将建立的未来世界组织的美洲国家体系的地位问题。
考虑建立区域性集团的倾向,反映了加强拉美国家地位的愿望的一个方面。创建一个在阿很廷领导下的南方集团,是阿根廷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虽然阿根廷在加强它同邻国的经济联系中取得了成功,但是它对于南方集团作为阿根廷的一个势力范围在同美国以及巴西对峙中所起作用的看法,并不特别吸引其他南方共和国。在南美洲北部存在着一些企图组织博利瓦尔或者大哥伦比亚集团的说法。1943年7月至8月,委内瑞拉总统对其他博利瓦尔共和国——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和巴拿马的访问,在某些地区被认为是企图在这些国家之间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可是,这样一个集团显然存在内在困难,因而重点转到了创建一个由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组成的大哥伦比亚集团。8月,哥伦比亚外交部长在向国会所作的年度报告中强调了这三个国家的共同利益。他说,这些国家注定要建立“大哥伦比亚人民的联合”。但是,这种联合的性质与其说是一种实际的计划,倒不如说仅仅是哥伦比亚的设想。年度报告也谈到“和平将带来的严重问题”,并且宣布政府已邀请七个非交战国一起商讨战后的问题,以及他们作为联合国家的联系国家的地位。1943年年底,玻利维亚和哥伦比亚宣布参战,它们的邻国认为这是由于它们希望在谈判桌上取得有利的发言权才促使它们这样做的。
拉丁美洲国家在更大的范围内普遍渴望保存地区性的泛美体制,同时它们又希望看到建立起一个强大的世界组织。美洲国家间司法委员会在1942年底发表的临时报告中表明了这种观点。报告谈到了新的组织“必须这样组成,使成员资格普遍性的原则能与依据自然结合以及共同利害关系而形成的地区性集团的存在相一致。”在里约热内卢会议上,司法委员会受托制订应付战后问题的计划,包括建立一个国际性的安全组织。为了使得出的结论能在下一次的外长会议上获得通过,委员会要求美洲各国政府向委员会提出它们的观点,然后委员会再将它的建议轮流递交给各国政府。在1943年中,由于必要的法定人数不足五名,委员会没有举行正式会议。直到1944年,当会议同意四个成员国就可构成法定人数,而不需原来要求的五名时,才重新召开了正式会议。因而,在1943年中,美洲国家没有普遍地交换对于和平问题的看法,虽然除了阿根廷以外,其他拉丁美洲共和国都参加了联合国家关于经济问题的专门机构会议。
1944年,当胜利似乎更加指日可望时,拉美国家对于它们在战后世界中地位的担忧增加了,对于美国已对西半球失去了兴趣的忧虑也加重了。赫尔自莫斯科会议结束回国后,1943年11月18日在国会的讲话更加深了这些国家对于较小国家的地位以及美洲体系的前途的忧心忡忡。赫尔在那次讲话中说,一旦成立了在关于普遍安全的四国宣言中所规划的国际组织,就不需要势力范围,或者任何其他方面的特殊安排了,而以往各国是通过这些安排试图保障它们的安全并促进他们的利益的。
赫尔在1944年4月9日所作的对外政策广播讲话中强调了四大国在即将成立的国际组织中将起主要的作用,这并没有减轻拉丁美洲国家的忧虑。诚然,他在同一篇讲话中也指出,国际组织的计划显然必须是为国外和美国国会以及公众所能接受的。赫尔一门心思都在取得他所需要的国会对他计划的支持上面,所以无暇顾到拉美国家的意愿和感情。5月底,拉美国家从赫尔向报界发表的声明中获悉,赫尔在同一部分参议员会谈后,准备首先同大不列颠、苏联和中国,然后同其他国家政府继续进行有关战后安全组织问题的非正式讨论。6月1日,赫尔又发表了再次保证小国参加的声明。
6月15日,罗斯福发表了这份拟议的计划的简短提纲,这份提纲包括由四大强国和“适当数量的其他国家”组成安全理事会的规定。7月11日,驻拉美各国的美国代表奉命通知他们所驻国家的政府,四大国正在举行会议,交换对于战后组织的意见,并且随后将尽快地同其他联合国家成员以及联系国家交换意见。
但是,拉美国家所担忧的已不仅仅是那些在达成主要决议后作出保证的声明,或者对进行磋商所作的那些允诺。它们要求召开一次美洲国家会议,讨论战后问题以及泛美体系同世界组织的关系。自从1942年1月召开的里约热内卢会议后一直没有召开过外长会议。在1944年中,墨西哥政府几次提出要召开会议的建议,但都被赫尔所拒绝。因为赫尔担心承认阿根廷法雷尔政府将会在美洲国家中导致甚至发生公开争执。
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当四大国在敦巴顿橡树园开会时,赫尔会见了拉美各国派驻美国的代表,企图再次作出保证,大国不会忽视中小国家的权利。美国国务院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后安排的会晤,既没有消除拉美国家的担忧,也没有平息它们烦恼的情绪。其中许多国家认为会谈是以大国自居,并且是草率从事的。它们还认为美国官员隐瞒了重要的消息。
第五章 墨西哥城会议和旧金山会议
第一节 引言
1944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战争更接近尾声,拉丁美洲各国对它们这个大陆四分五裂情况的关心也与日俱增。它们在战后世界中地位的捉摸不定,使它们更加想望恢复这个半球已遭破坏了的团结。在阿根廷和美国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阿根廷急想在战胜国的折冲樽俎中取得自己的地位。美国领导人也认为,他们这一国家不应在和平谈判桌上以一个分崩离析的大陆领袖的身份出现,是必要的。睦邻政策的支持者对此感到大大不安,他们指责这是国务院的单方面政策,它正在迅速离间同拉美国家的亲善关系,而睦邻政策则意味着美国通过同它的弱小邻邦进行磋商合作来建立它在这个大陆的领导地位。
虽然阿根廷作为目前这个饥饿世界所需粮食的输出国在经济上处于相当强大的地位,但是,它生怕如果它被排斥在外而不能参加制订战后组织和重建的各种计划,那么,不但它的威望而且它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失。1943…1944年间召开的各种国际会议阿根廷都被排斥在外,这就标志着它在政治上的孤立。因此,阿根廷政府于1944年10月27日发了一份照会给泛美联盟,要求召开一次外长会议,在会议上将提出承认阿根廷的问题。
阿根廷对召开会议的要求,使国务院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赫尔是不想忘记和宽恕旧嫌的。另一方面,巴西、智利、秘鲁通知美国国务院,由于在这次会议上它们可能要被迫明确表态是站在美国一边,还是站在阿根廷一边,它们不愿意参加这一会议。召开会议的要求暂时束之高阁了。这时赫尔由于身体欠佳不得已辞掉了他的国务卿职务。在他的继承人斯退丁纽斯和负责拉丁美洲关系的助理国务卿纳尔逊·A·洛克菲勒的领导下,一种较为和解的态度占了上风。经人提出召开一次“在战争努力中合作的美洲联合国家和联系国家”特别会议的一项建议,解决了邀请阿根廷参加的难题。最后,一致同意会议应于1945年1月在墨西哥城召开。还达成了默契,在这次会议上将做出某种安排,俾使这匹害群之马能重新回到它的大集体中来。事实上会议前夕,美国已派了一个代表团赴布宜诺斯艾利斯,同庇隆和其他阿根廷首脑进行了秘密磋商,并且应承,只要阿根廷同意在行将召开的会议上的提案,美国就收回它不承认阿根廷的主张,并取消已经强加给它的限制性经济措施。
第二节 美洲国家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会议(1945年2月21日…3月8日)
1945年2月21日墨西哥城会议议程计有:
1。 继续进行战争的进一步合作措施;
2。 国际组织:
(1)世界组织;
(2)美洲国家间体系及其与世界组织的合作;
3。 拉丁美洲经济和社会问题;
4。 考虑阿根廷关于讨论它同其他美洲共和国的关系问题的请求。
出席这次会议的拉美共和国代表都渴望得到一些保证,使它们不但在遭到外来的侵略时,而且在这大陆内部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