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意大利1938年的支出(单位:十亿里拉)
  ……      市场价格 间接税净收入 生产要素成本
  (1)个人消费  93。0   13。0     80。0
  (2)纯私人投资 1。0    0。0      1。0
  (4)军事目的  15。0    1。0     14。0
  (3和5)政府投资和政府机构的物资和劳务17。02。015。0可动用的生产净值126。016。0110。0
  德国官方对国民收入的定义与英国的大不相同。为了使人们注意到德国和英国所用概念之不同,A·J·布朗教授早在1941年就对德国的收入数据加以调整,以便能与英国的定义一致。但同时,德国的统计学家为了他们的具体目的,开始调整官方数据,以便使经过修订的德国数字更接近于那些根据英美定义而统计的数字。不过,即使在现在,经过按西方概念调整过的战前德国国民收入组成的价值,至少可以说它不过是大致的近似值而已。
  根据广泛引用的格吕宁博士半官方估计,1928年国民净收入为900亿马克。减去公债利息10亿马克(它和估计为16亿马克的雇主社会保险分摊金一起已计入收入的数字中),按照生产要素成本计算(美国定义)的国民生产净值为890亿马克。由于外贸差额大致平衡,国民生产净值可以看作是按生产要素成本计算可动用的生产净值。这一数字加上76亿马克的间接税,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可动用生产净值为966亿马克。
  总合政府支出为418亿马克,其中转付款项(包括债务利息,抚恤金,以及包括在地方等支出数字里的帝国转账的税收)估计1938年约为80亿马克,所以用于投资和劳务的政府支出,包括军事目的和政府投资的支出,必为338亿马克。从按市场价格的可动用生产净值中扣除这个数额,剩下的628亿马克就是个人消费和纯私人投资。纯私人投资(2)被估计为18亿马克,剩下约610亿马克为民用个人消费支出(1)。既然纯投资总额(政府和私人)不包括债券在内估计为50亿马克,则对工厂和设备的政府纯投资(3)必为32亿马克。但是,因为军事目的支出(4)为160亿马克包括了投资支出,自然不能说超过了纯政府投资(3)和用于物资和劳务的政府支出(5)(不包扩业已计算为军事目的的支出)的总和178亿马克。
  为了换算成生产要素成本的价值,间接税加社会保险的雇主分摊金的分配情况如下: 德国1938年的支出(单位:十亿马克)
  ……      市场价格 间接税净收入 生产要素成本
  (1)个人消费  61。0   5。9      55。1
  (2)纯私人投资 1。8   0。1      1。7
  (4)军事目的  16。0   1。5      14。5
  (3和5)政府投资和政府机构的物资和劳务17。81。716。1可动用的生产净值96。69。287。4
  苏联关于国民收入的概念只限于物质生产。就国际间比较而言,苏联官方的定义过于狭窄,因为它不包括几乎一切形式的劳务——政府的、职业的、旅客运输等等。更为严重的一个缺点是,目前产量的估价和公布都按1926…1927年的价格计算,而预算支出却按市价计算。于是1938年官方国民收入的数字按1926…1927年价格计算为1050亿卢布,而预算支出总计按时价为1040亿卢布。既然价格指数迄未公布,就不可能把1926…1927年的卢布换算成当时的卢布。
  通过按照当时英国和(或)美国的价格来重新计算苏联已公布的生产数字,以及通过直接估算劳务价值,得出了好几个关于苏联国民收入的极其有用的估计。
  对于苏联收入数字的最为透彻的分析——详尽地引用俄国人的材料作为根据——是一批统计学家做出的,他们之中有保罗·巴伦,艾布拉姆·伯格森,科林·克拉克等。上述学者算出1940年按市场价格的国民生产总值所使用的方法,经过微小修改也用来算出1938年照生产要素成本确定的国民净收入。
  在估计总的收入支出方而,包括以实物缴纳的部分,必须考虑列几个项目。根据苏联中央经济会计(统计)局的材料,1938年零售贸易额(除集体农庄市场而外)为1386亿卢布,集体农庄贸易额为244亿卢布,总计1630亿卢布。在这个总额中,184亿卢布是出售给各机构的采购人员,这意味着在1938年有1446亿卢布是零售(包括集体农庄市场的销售)给各家各户的。
  据马戈林署名的苏联国家经济计划委员会关于1938年的货币收入和支出的专论,上述销售占总人口所有货币支出的79。6%。因此,付给全部居民的货币收入总额为1817亿卢布。
  这一数字应该加上(a)农业人口的集体收入,(b)农庄消费掉的农产品,以及(c)企业的纯利。
  关于(a),马戈林的研究报告表明,农业人口的总货币收入(在集体农庄的劳动所得和自由市场上出售产品的收入)占总货币收入的12。3%或223亿卢布。但是这仅占全部农业货币收入的75%,后者(223×100)÷75=297亿卢布,差额74亿卢布以付绐教师等项的集体基金的形式保留下来。
  关于(b),农庄消费掉的农产品,有人指出“在市场上价值为297亿卢布的农产品占农产品总量的42%”。因而后者占707亿卢布。因为1938年生产净值同生产总值的关系约为70%,农产品的净值应是495亿卢布。从产品净值中减去297亿卢布在市场上销售的价值,农庄消费掉的农产品价值一定是198亿卢布。
  关于(c),企业纯利1938年估计约150亿卢布。
  为了得出按生产要素成本计算的国民收入,上面所包括的某些“转账收入”约80亿卢布(即社会保险金和债息)将必须予以扣除。这样就得出如下项目:
  I。净收入和总产值10亿卢布
  1。支付给全民的总货币收入181。7
  2。农庄的集体收入7。4
  3。农庄消费的农产品19。8
  4。企业的纯利15。0
  5。减去:转账收入…8。0
  A。按生产要素成本计算的国民净收入216。0
  6。间接税80。0
  B。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民净收入296。0
  7。折旧12。0
  C。按市场价格计算的生产总值308。0
  II。生产总值的分配10亿卢布
  8。政府支出总额(预算总计)124。0
  9。预算外投资总额,约计5。0
  10。减去:转账收入(I。5)…8。0
  D。物资和劳务方面的政府支出121。0
  E1。消费(C…D)187。0
  6。按市场价格计算的生产总值308。0
  III。对消费估计的核对……
  11。对居民的零售(见上文)144。0
  12。农民自给部分和保留收入27。2
  13。旅游、娱乐18。0
  E2。消费189。2
  IV。关于物资和劳务的政府支出组成……
  14。通过预算的投资总额52。0
  15。预算外的投资总额5。0
  16。总合投资总额57。0
  17。防务支出23。0
  18。其他政府支出'D…(16+17)'41。0
  D。关于物资和劳务的政府支出121。0
  V。折旧和投资净额……
  19。1937年工业的计划资金195。0
  20。苏联经济各部门的折旧12。0
  21。投资总额(IV。16)57。0
  22。1938年投资净额45。0
  由于在1938年苏联的外贸差额达到平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净值反映了可动用的国民生产净值。为了把可动用的生产净值及其组成类别降到生产因素成本,间接税分配和扣除的情况如下:
  苏联1938年的支出(单位:十亿卢布)
  ……           市场价格 间接税净收入 生产要素成本
  (1)个人消费       187    60      127
  (3)纯政府投资      45    7       38
  (4)军事目的       23    3       20
  (5)政府机构的物资和劳务 41    10       31
  可动用的生产净值    296    80      216
  附录四(一) 德国政府当局的支出
  德国政府当局的支出(单位:十亿马克)
  (财政年度自4月1日起)
  ……  1929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最后六年
  1。税收,帝国、各州、村镇收入   13。5 10。2 10。6 11。9 13。3 15。5 18。6 22。7  92。6
  2。行政收入,国营企业的纯利    3。5 2。9  2。7  2。9  3。0  3。2  3。5  3。6  18。9
  3。保险基金余额,税款,捐款    …………    0。8  1。4  2。5  2。7  2。8  3。1  13。3
  I。项目1…3:
  税收和税款总额          17。0 13。1 14。1 16。2 18。8 21。4 24。9  29。4 124。8
  4。帝国、各州、村镇公开债务的增加 3。3 0。5  0。5  0。8  1。6  1。0  2。3  10。7 16。9
  5。秘密债务增加的分配       ………………      1。0  3。6  4。4  3。0  ……  12。0
  II。项目4+5:
  公债总额             3。3 0。5  0。5  1。8  5。2  5。4  5。3  10。7 28。9
  项目I+II:
  总合政府支出           20。3 13。6 14。6 18。0 24。0 26。8 30。2  40。1 153。7
  6。其中军事支出          …………    1。9  3。0  6。0 10。0 14。0  16。0 51。0
  附录四(二) 德国的投资总额
  德国的投资总额(单位:十亿马克)
  投资范围               1929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农业                0。9  0。5  0。6  0。7  0。8  0。9  1。0  1。1
  2。手工业,零售,批发贸易       1。4  0。5  0。6  0。7  0。8  0。9  1。0  1。1
  3。住房建设              2。9  0。8  0。9  1。5  1。6  2。2  2。1  2。2
  4。船舶、公共汽车、出租汽车、载重卡车 0。3  ……  0。1  0。1  0。2  0。3  0。3  0。5
  5。工业分类军备            0。7  0。1  0。2  0。4  0。6  0。9  1。2  1。6
  重工业                0。6  0。1  0。1  0。3  0。6  0。7  1。0  1。3
  其他                 0。7  0。2  0。3  0。3  0。4  0。5  0。6  0。8
  A。项目1…5:
  经济中的私营部门           7。5  2。3  2。8  4。1  5。0  6。4  7。3  8。5
  6。公用事业              1。1  0。2  0。2  0。3  0。4  0。5  0。6  0。7
  7。公路,水路,港口          0。7  0。2  0。5  0。8  1。1  1。3  1。4  2。0
  8。铁路,有轨电车,空运,邮政     1。5  0。6  0。7  0。9  0。8  0。9  1。0  1。3
  9。政府军事设施             ……………………        1。3  2。4  3。1  3。7
  其他工程               2。0  0。9  0。8  2。1  3。0  2。3  2。6  2。3
  B。项目6…9:经济的国营部门       5。3  1。9  2。2  4。1  6。6  7。4  8。7 10。0
  I。项目A+B:
  总合投资总额             12。8  4。2  5。1  8。2 11。6 13。8 16。0 18。5
  其中:(a)建筑类
  10。建筑类私人             2。9  ……  0。9  1。4  1。6  2。2  2。1  2。0
  工业                 2。7  ……  0。6  3。8  1。0  1。4  1。8  2。1
  私营部门               5。6  ……  1。5  2。2  2。6  3。6  3。9  4。1
  11。建筑类国营部门           2。7  ……  1。7  3。5  4。9  5。4  6。1  7。9
  II。项目10+11:
  建筑类总计              8。3  ……  3。2  5。7  7。5  9。0 10。0 12。0
  (b)非建筑类投资
  12。项目A…10:
  私营部门非建筑类投资         1。9  ……  1。3  1。9  2。4  2。8  3。4  4。4
  13。项目B…11:
  国营部门非建筑类投资         2。6  ……  0。5  0。6  1。7  2。0  2。6  2。1
  III。项目I…II:
  非建筑类投资总计           4。5  ……  1。8  2。5  4。1  4。8  6。0  6。5
  第三编 力量均势
  1939年3月15日晚,希特勒进军布拉格,这是德国在表面和平时期领土侵略的高潮。连续五年之久,德国并未开战,就在日益扩大的范围内控制了欧洲并使欧洲陷于恐怖之中。在过去的一年,希特勒在上萨尔茨堡的乡间别墅成了欧洲外交的中心。也如同埃斯库里尔修道院和凡尔赛宫一度曾是欧洲的外交中心一样。也如同菲立普二世于1580年占领葡萄牙和路易十四于1681年夺取斯特拉斯堡一样,德国于1939年3月并吞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是一个极度强大的国家兵不血刃便取得的最后一次扩张主义的胜利,当时,对保持力量均势的关心恢复缓慢,尚未产生一个足以抗衡的巨大联盟与之大动干戈。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根据民族原则建立了许多小国,并通过国际联盟促成国际政冶的法制化,可以认为列强在国际体制中已经多少失去了原先的优势地位。在三十年代,大国重新宣称它们应有主宰地位,到了1939年3月15日时,战争与和平的最后决定权看来再次由它们,而不是由大多数国家所掌握。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领土问题最终地重新解决以来,小国之间发生过几次冲突,但是只有两次达到战争的规模,即1932至1935年的玻利维亚与巴拉圭的冲突和1934年的沙特与也门战争,而上述两次战事恰巧远离大国争夺的地区。但是国际暴力行为连续不断地发生,而且因果连锁,势头有增无减,直到希特勒夺取布拉格。这些暴力行为都是大国干的。日本于19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