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白发”的怪石  在我国的台湾省,一位卡车司机在鹅鉴鼻海滩游玩
时,发现了一块体积不到 20 立方厘米的石头,上面长满了 2 寸长的白色绒毛,
就好像是满头的“白发”,他如获至宝,把石头带回家去,摆设在客厅里。
这块石头的“白发”还在生长!半年过后,竟然长到了七八寸了。这块石头
坚硬细密,一般植物是无法附生在上面的,可它身上竟长满了茂密的“白发”。
这“白发”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这块怪石现陈列在台北市北安宫里供人观赏,
科学家正在对它进行研究。
    惨叫的石像  1795 年,英国驻土耳其大使托马斯·布尔斯侯爵在指挥
工人拆毁位于希腊首都雅典城堡有名的埃列克舒姆神殿的一座石像时,突然
听到尖锐的惨叫声。工人们以为神灵发怒了,吓得逃之夭夭,拆毁计划也不
得不放弃。这座石像建筑在石头柱上。石像一经拆除,露出的石柱上方,经
风一吹,就会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声。
    碰香石  安徽省宣城县有一个碧龙泉洞,洞内有一块奇妙的大青石,只
要人们用手抚摸几下,闻一闻,便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怕痒石  四川涪陵有一个叫拗石湾的地方,此处耸立呈燕尾形的两块龙
骨石,上面一块大约 4 立方米,下面一块露出地面约 5 立方米,衔接处有 1
米。下面的石头上有一小眼,若把手指按在这个小眼中,上面的石头就会左
右摇动,发出“咯咯”的笑声,人称“怕痒石”。
    八音石  又叫“磬石”,是安徽灵壁大理石的一种,敲之有八音,故名
八音石。苏州留园中有一块石,高约 2 米,形如苍鹰展翅,用手轻敲不同部
位,其音各异,甚为有趣。
    12 月诞生石  在西方,人们以 12 种宝石与 12 个月相对应,称为 12 月
诞生石。12 月诞生石还分别赋予各种美好的象征。
    12 月诞生石依次为:
    1 月石榴红宝石,象征善良与热情;
    2 月紫晶石,象征慈爱与忠诚;
    3 月玛瑙石,象征高贵与富有;
    4 月翡翠石,象征幸运与幸福;
    5 月刚玉石,象征正直与认真;
    6 月珍珠石,象征富裕与健康长寿;
    7 月红宝石,象征爱情深笃、品德高尚;
    8 月橄榄石,象征夫妻幸福与和谐;
    9 月蓝宝石,象征慈爱和德高望重;
    10 月猫眼石,象征美好的希望将代替忧伤;
    11 月黄宝石,象征真诚的爱;
    12 月松石,象征成功和必胜。
    一敲就亮的岩洞  新西兰有些岩洞很奇特,当游人在洞里大声说话或者
敲击洞壁的时候,黑暗的岩洞顿时会放出光明,沿内亮得像壁上安装了电灯。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些岩洞的洞壁上爬满了一种会发光的虫子,它们
受到震动等刺激以后,就会大放光明。
    毒石  日本枥木县那须镇的山上有一种毒石。昆虫爬上这种石头,飞鸟

落到这种石头上,很快就会死亡。这种能杀死生物的毒石,当地叫做“杀生
石”。凡有杀生石的地方,人们都立一块碑,上刻“杀生石”三字,提醒人
们注意,切莫乱走。日本不只枥木县有这种毒石,凡有火山和温泉的地方,
大半都有毒石。有些寺库还把它搬去,当神物安放。
    那须镇地处火山地带,那些杀生石多在火山喷火口附近,从火山口喷出
的亚硫酸气体和硫化氢以及其它有毒气体,浸熏了附近的石头,使普通的石
块变成了毒石。
    怪石球  在贵州省惠水县雅羊乡布依族聚居的简瓢村民罗大荣家,发现
一块珍藏了多年的椭圆形的怪石球,在其体积大小不变的情况下,重量竟能
上下增减 2 公斤。这块怪石球,长轴长 29.1 厘米,短轴长 25.9 厘米,厚 18.2
厘米,外围长 88.6 厘米。人们于 1988 年 9 月 6 日在罗大荣家当场测量,其
结果是:11 点 13 分重24.85 公斤,11 点43 分和 12点零 3 分两次都是22.825
公斤,12 点 28 分时重量又变为 23.825 公斤。


             能  源
                    
       能源的历史和现状
                    
    人类求生存、建城市、办工厂,需要各种不同的能源。做饭、取暖需要
热能,点灯照明需要电能,万物生长需要太阳能……可以这样说,没有能源,
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
    “能”这个词,最早是德国科学家罗伯特·迈尔提出来的。我们看不见
能,但通过热、光、电、运动等能够感觉到“能”的存在。
    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大致经历了柴草、煤炭、石油三个能源时期。火的
使用,使人类第一次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使人类和动物界彻底分开。但
是,当时人类还没有掌握把热能变成机械能的技巧,因此,柴草并不能产生
动力。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人力和畜力是
生产的主要动力。风力和水力的利用,使人类找到了可以代替人力和畜力的
新能源。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需要的热能和动力越来越多。而柴草、风力、
水力所提供的能量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大规模使用。煤的发现,提供
了大量热能;风车和水车的制作,积累了机械制造的丰富经验;于是,两者
结合起来,蒸汽机出现了。蒸汽机的使用,不但奠定了各国工业化的基础,
也开辟了人类利用矿物燃料作动力的新时代。
    但是,蒸汽机十分笨重,效率又低,无法在轻便的运输工具如汽车、飞
机上使用。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又发明了新的热机——内燃机。内燃机的使用,
引起了能源结构的一次又一次变化,石油登上了历史舞台。世界各国依赖石
油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
    那么地球上的能源有哪些可用,它们又来自何方呢?
    地球上的能源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如潮汐能;第二类来自地球的内部,如地热能和原子核能;第三
类来自地球以外,主要是太阳能以及由它产生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
生物质能、水能、风能、海洋热能等等。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能量的需求不可遏止地猛增。
地球上的能源消耗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 世纪消耗的全部能源几乎等于
前 19 个世纪所消耗的能源的一半。人类正在过分地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和森
林等自然资源,从而使得地球上的自然燃料能源的储藏量正在急剧减少。而
且,由于大量利用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燃料,已经使人类居住的环境
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造成酸雨和气候变暖。许多科学家都认为,全球气
温升高将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能源已成为地球
人类大家庭最重要的问题了。人类必须认真对可资利用的各种能源进行“算
计”和“筹划”,既要满足目前需要,又要考虑长远的影响和发展,为子孙
后代的丰衣足食着想,使地球人类大家庭的明天过得更舒适、更美好。所以,
人们一方面研究如何进一步合理、妥善、高效率地开发利用化石燃料和水力
等常规能源(也叫传统能源),比如研究提高能源转换效率的方法,改善能
源开采和利用的方式等等,着重从节流方面想办法和采取措施;另一方面,
人们又上天、入地、下海,四处寻找开源途径,探索低廉而丰富、又不影响
生态环境的很清洁的新能源,比如开发太阳能、地热能、核聚变能和海洋能
等等。这样,一门边缘化的、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能源技术就迅速形成,

并蓬勃发展起来。
                     
         乌金墨玉——煤
                     
    煤是能源中的长辈,但人类第一次使用的不是煤,而是火和树枝柴草。
    茹毛饮血的猿人对雷电引起的火十分害怕。170 万年以前,由于山洪暴
发,云南元谋猿人被逼进了洞中过夜。在又冷又饿、且面临被猛兽吃掉的困
境中,他们偶然发现火可以用来照明,还可以取暖,于是,猿人们便纷纷向
火堆围过来。
    后来,传说有个叫燧人氏的人发明了钻木取火,把坚硬的木头在另一块
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点燃树枝、干草;他还会把燧石敲敲打打,
敲出火来。从此,原始人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人类用火照明、烤暖身体、
煮熟食物,同时,用火冶炼矿石、烧制陶具和加工各种各样的物品。
    正是在火的光辉照耀下,人类才迈出了文明的第一步,从而日益繁盛起
来。
    古希腊关于普罗米修斯盗取天上圣火送给人间的神话,是火在人类社会
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最好注脚。
    煤与火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把煤炭称作乌金墨玉,不仅是它有金子般
的光泽和玉石般的晶莹外表,更重要的是,它对于提高人类生活水平起了无
法估量的重大作用。那么,煤炭是从哪里来的呢?
    也许你会说,煤炭不就是从煤矿里挖出来的吗?!然而,你可知道,煤
矿却是几经沧桑,既经历过日积月累、悠长的缓慢变化,又经历过地壳的翻
天覆地的剧烈变动后才形成的。简单一点说吧,大约 100 万年到 44 亿年前,
地球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很适于植物的大量生长和繁殖。它们大量地出现在陆
地、沼泽、湖泊和浅海中。死亡的植物日积月累,逐渐沉积起来,在细菌的
作用下,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慢慢硬化,变成褐色或黑色的泥炭。再经过
一段漫长的岁月,这些泥炭被深深地埋在地下,这样,泥炭就和空气完全隔
绝了。细菌在缺氧的高温条件下无法生存,终于停止了活动;泥炭却处在高
温高压的环境中,被挤压成了褐煤。又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褐煤受到更大
的压力而形成更硬的烟煤。随着岁月的流逝,烟煤又受到了更大的压力,最
后变成很硬的、晶莹黑亮的无烟煤。
    人类利用煤炭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了。我国古代人民是最早发现并利用
煤炭烧饭和取暖的。在公元前 200 多年的汉代,就有关于发现和利用煤炭的
记载了。在西方,古希腊虽然也有人使用煤,但却因此而被治罪。欧洲人在
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没有利用煤炭。13 世纪 80 年代,即我国元朝初期,马可·波
罗来到中国,看到中国人用煤作燃料,竟吃惊不已,并把此事在他的著作《东
方见闻录》中作了详细记述。可是,到 1765 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以
后,煤炭一跃而成为人类的主要能源,成为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开发的原
动力和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尽管地球上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专家们估计,如果单独使用煤炭,也
足以满足全人类今后至少 200 年所需要的能源,然而,它毕竟是一种非再生
能源,用一点就会少一点。


                     

        工业血液——石油
                    
    在中国 3000 多年前的古书上就有关石油的记载。10 世纪初,世界上第
一口油井在四川钻成,从中取出的石油被用来炼制灯油,由此可见,中国比
世界上其他国家钻井采油早了 300 多年。
    由于石油里的汽油容易挥发,会立即燃烧起来酿成火灾,所以,人们一
直不敢把石油当燃料使用。19 世纪后半期,人们学会了炼石油的方法。
    石油主要来自千百万年前生活在浅海和内陆湖泊的浮游生物残骸。浮游
生物非常小,但数量巨大,当它们死后,沉入海底或湖底腐烂,一层层泥沙
盖在上面,在高压下,泥和沙变成岩石,浮游生物的尸体变成了石油,积蓄
在岩石的缝隙里。
    1859 年,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州钻成石油井,从此,石油被大量开采出来,
点石油的油灯逐步普及了,石油成了重要的能源。人们从石油中提制汽油、
柴油、润滑油、沥青和其他许多化工产品。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飞机
迅速发展,汽车加速普及,石油作为它们的燃料,就在整个能源家族中占据
了统治地位。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
运动现象,探索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的规律,把各种构造形迹看作是应力活
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等地质力学的基本概念。他认为,我国地质
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前景。大庆、胜利等油田的相继发现,
证实了他的科学论断,也使我国从此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从地下开采出来的石油,通常称作原油,需要经过加工提炼后才能使用。
    但石油是非再生能源,在地球上的储藏量非常有限。据目前估计,包括
海底油田和深层油田,石油地质含量总共约有 3000 亿吨,已探明了的石油含
量不到 1000 亿吨。而现在的年开采量达 30~40 亿吨。照此发展下去,有限
的石油资源很快就跟不上需要了。按目前的消费量计算,现已探明的石油储
量到 2020 年就要用完了。
                    
             天然气
                    
    天然气与石油属于同一类,是一种更简单的碳氢化合物,成分以甲烷为
主。天然气蕴藏在地层内的岩石孔隙和空洞中,在地球上的储量也很大,已
探明的储量已超过石油的探明储量,是一种与石油并列的重要能源,所以,
人们通常把它们总称为“油气”。
    天然气的形成和石油基本相同,不过,促使有机物质进行生物化学反应
的不是石油菌和硫磺菌等,而是厌氧、嫌气菌参与分解活动。天然气常常和
石油埋在一起,由于天然气的比重轻,所以气在上,油在下。它和石油就像
一对孪生兄弟,从形成、蕴藏到开采、使用,经常是形影不离、密不可分的,
这种天然气叫做油田伴生气,这样的矿脉称为油气田。天然气有时也单独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