阕的一个“愁”字,一个“伤”字。“云破”句,字句描写精工,为张先平
生得意之作。
欧阳修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今江西吉安人。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北宋散文家,史学家,又工诗词。
[简注]①“堆烟”,被烟雾笼罩着。②“帘幕”,是指深院中的帘子。
③“无重数”,言其多。④“玉勒雕鞍”,嵌玉的马笼头和雕花的马鞍。⑤
“游冶处”,游玩过的地方,暗指歌楼妓院。⑥“章台路”,汉时长安有章
台街,多住妓女,这里是妓馆的代称。⑦“雨横”,是说雨势迅猛。
[导读]这首词的前后两阕,都是写的感伤春残、追念旧游的寂寞情怀。
除了闲愁暗恨,很难从中发掘出多少积极的思想意义。全篇感情凄惋,音调
悲凉。它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这首词的主
要表现手法。读来十分动人。特别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两句,以花之无情,衬托人的凄凉,更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历代文人
叹为佳句。
柳 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作者简介]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宋仁宗朝进士,只做过小官。由于仕途坎坷,失意无聊,遂留恋于歌妓曲坊
中。他精通音律,制作的新乐府,受到市民欢迎。柳一生流落,以至于死。
[简注]①“寒蝉”,秋后的蝉声。②“长亭”,古代驿道上供人休息的
亭子,也是古人送别的地方。③“都门”,京都的城门,这里是说京郊。④
“无绪”,情绪不好。⑤“兰舟”,船的艳称,意为木兰之舟。⑥“相看”,
相对而看。“看”念第一声。⑦“凝噎”,言词哽塞,说不出话。⑧“暮霭”,
向晚的云霞。⑨“楚天”,楚地的天空,指离人的去处。“经年”,年复一
年。“风情”,情意。
[导读]这是一首送别的词。上阕写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场面;下阕写
别时的痛苦。词中的离人,显然是作者的情人。在表现手法上,以向晚的冷
落秋色,衬托诗人难以排解的离愁别恨。情调感伤,音律低沉。词的艺术手
段高超。全篇用的描写手法,不加藻饰;结构自然,略无破绽。刻画得情景
真切生动,脍炙人口。
王安石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
掉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进士出
身,宋神宗时入相,封舒国公,是北宋的政治改革家,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
一。
[简注]①“送目”,放眼眺望。②“故国”,旧都,指金陵。③“肃”,
萧索。④“练”,白色绸带。⑤“簇”,指头,状山高而尖。⑥“矗”,高
高地立着。⑦“彩舟云淡”,彩色的舟船如在云端。⑧“星河鹭起”,水洲
上的白鹭纷纷飞起。“星河”,即天河。⑨“竞逐”,竞争,追逐。“门外”,
指陈灭亡时,隋大将韩擒虎从朱雀门外入宫擒陈后及宠妃张丽华的故事。“楼
头”,指张丽华住的“结绮楼”。“悲恨相续”,是说六朝亡国的悲恨相续
不断。“漫嗟”,空空地悲叹。“商女”句,用杜牧诗“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句原意。“商女”,即歌女。
[导读]这首词的内容是金陵怀古。上阕写景。“澄江”、“翠峰”、“征
帆”、“酒旗”、“彩舟”、“鹭起”,构成一幅雄伟壮丽的金陵晚秋图。
下阕通过怀古,揭露了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竞逐”的奢侈生活。结句“至今
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则是对当道者的警醒。这首词语言苍劲,
意境开阔,摆脱了当时绮靡词风的影响。
苏 轼(二首)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嘉祐初,应礼部试第一。历官至翰林学士,后累遭贬斥,死于常州。他是一
位造诣高深的全能作家。词开豪放之先河,对词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简注]①“丙辰”,1076 年。②“子由”,轼弟辙,字子由。③“琼楼
玉字”,传说中的月中宫殿。④“清影”,清淡的人影。⑤“转朱阁低绮户”,
照遍红色的楼台和用绮罗做的低低的门帘。⑥“婵娟”,月里嫦娥,代月亮。
[导读]作者写这首词时正在密州任上,远离家乡亲人,政治上极为失
意。词的上阕,既表现了诗人对“天上宫阕”的向往,又表现了诗人对人间
生活的留恋、热爱。下阕流露出了缕缕乡思的愁怨,但又自己找到了慰藉。
十全十美的称心如意,自然和现实中都是不可能的,因而只能避免痛苦,自
己寻找人生的乐趣。这无疑仍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千里共婵娟”句,
成为后代离人相互祝愿的用语。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简注]①“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今黄冈,不是三国时孙、刘联合破
曹的地方。②“穿空”,插入云霄。③“惊涛”,惊人的巨浪。④“雪”,
比喻浪花。⑤“公瑾”,周瑜,字公瑾,东吴大将。⑥“小乔”,东吴美女,
嫁给周瑜。⑦“英发”,言论见解超人。⑧“羽扇”,羽毛做的扇子;“纶
巾”,“纶”,音 guān,青丝带的头巾。这是古代儒将的打扮,指周公瑾。
⑨“樯橹”,战船的桅杆和桨,代战船。“故国”,指三国时的赤壁战场。
“多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这是倒装句。“尊”,同“樽”。“酹”,
音 lèi,这里是将酒倒在江中祭奠。
[导读]这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一首凭吊历史人物的词。全词
内容分为三部分。起首写赤壁的壮丽雄奇景色;中写周瑜的赫赫战功,借以
喻志;末尾抒发了作者的感叹。三部分前后自然融合。通过鲜明人物形象的
塑造,雄奇壮丽景色的衬托,反映出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可是人生易老,壮志难酬。词的结尾又流露出一缕淡淡的哀愁。全词语言豪
迈,气势磅礴,形象鲜明,突出地表现了苏词的豪放风格。
黄庭坚
清平乐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
人。进士出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晚年两次遭贬,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简注]①“寂寞无行路”,是说春天过去了,万紫千红的喧闹景象也不
复存在,无处可供游赏。②“问取”,问的意思。③“啭”,黄莺的叫声。
④“解”,听明白的意思。⑤“蔷薇”,花名。
[导读]这是一首惜春的小词。上阕写寻春。下阕写问春。由惜而寻,因
寻而问。寻春无望,惜春之情,自然流露。全篇词意哀惋,感情郁抑,气氛
沉闷,似无多少积极意义,如能反其意而读之,即理解为作者向往春光长驻,
韶华不老,未必不能窥见几许追求美好生活的闪光。
秦 观
踏莎行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字少游,扬州高邮(今江苏县名)人,
进士出身,官至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后遭贬斥西南边隅,死于放归
途中。长于诗文,尤工于词。
[简注]①“雾失”,因雾笼罩而看不见,消失在雾里。②“月迷”,月
光与波光融成一片,使人难以分辨。③“津”,渡口。④“桃源”,一指陶
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指刘晨、阮肇采药遇仙女的桃源;这里泛指
词中人所向往的地方。⑤“可堪”句,怎能忍受馆门在春寒中紧闭。⑥“驿
寄梅花”,驿馆里寄来的梅花。⑦“鱼传尺素”,古诗中有“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的诗句。这里是说传来了远方的书信。⑧“砌成”,堆积起来。
⑨“郴江”二句,怪江水无端与山分离,言外之意是自伤沦落,渴望与亲友
欢聚。
[导读]这首词作于秦观谪居郴州时。上阕着重写景;下阕着重抒情。“雾
失”、“月迷”,眼前是一片沉昏的暮色,衬托出诗人失望的心情。“桃源”
句,却表现了他与此交织着的希望之星。“可堪”两句,写谪居生活的寂寞
无侣,用“孤馆”、“杜鹃”、“斜阳”等撩人伤感的事物渲染孤独凄凉的
气氛。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也只能使“此恨”更加深重。最后诗人
望江兴叹,实则表现了渴望与亲人欢聚的思想感情。全篇音调低沉,辞情凄
惋,与苏轼谪居时的作品,仍然“豪情四溢”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另录
其《鹊桥仙》于后,供大家欣赏: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
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
暮。
贺 铸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
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
风絮,梅子黄时雨。
[作者简介]贺铸(1052~1125),字方回,卫州(今河南汲县)人,出
身贵族,但性情耿直,不媚权贵,故未做大官,晚年退居苏州。
[简注]①“凌波”,形容妇人步履的轻盈。②“横塘”,在苏州附近,
是个横贯南北的大塘。③“但”,只。④“芳尘”,美人走后的尘土,这里
指被爱慕者的行迹。⑤“锦瑟华年”,指青春时期,唐李商隐有“锦瑟无端
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句。⑥“台、榭”,古时供歌舞用的高台和台上
的小屋。⑦“琐窗”,雕花的窗户。⑧“冉冉”,流动貌。⑨“蘅皋”,生
有香草的水边。“都”,总共。
[导读]这首词的内容是对远去情人的追念。开头“凌波”三句,是说情
人走了,只能怅望她远去的芳踪。“锦瑟”句承上写诗人的想象:伊人走后,
将虚度自己的“锦瑟华年”,失去相依的柔情密意。“月台”三句,写转而
寻找,从她的宅院到门户,杳无人迹,大概只有春(拟人)才知道她的去处。
“碧云”句写在漫天云霞,蘅皋欲暮的气氛中,用诗来排解自己的离愁别恨。
“一川”三句,为古人极力称道的佳辞。作者以景色比喻愁情,以极常见、
极具体的自然景物,表达极复杂,极幽深,极细微的心态。其修辞的功力,
由此便可想见一般。
周邦彦
兰陵王
柳
柳阴直,烟里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
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高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
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
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作者简介]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博学多通,未做过显要官职。他精通音律,能自制新调。在词上他继承柳永
而又有所变化。
[导读]《兰陵王·柳》是一首送别词,名为咏柳,实写别情,其中还寄
托了作者官场失意与身世飘零的喟叹。这首词共 130 个字,分成三片,层次
很多,如果没有驾驭长调的才能,如果没有把零丝碎线织成锦绣的深功,对
这样的长调是无法展开铺叙的,也无法融铸成统一的艺术整体。周邦彦正是
在这些方面显示出他的艺术才能和纯熟的技巧。第一片是咏柳。“拂柳飘绵
送行色”,是全词的关键句。它从咏柳转向别情,既交待了咏柳的原因,又
交待了这首词的主旨是“送行”。第二片写饯行。这一片可分两层:前四句
是“送”,写的是饯别的场面;后四句是“行”,写的是特别的情景。第三
片写别恨。先总提一笔:“凄恻,恨堆积”。它对上是总结,对下是提示。
下面接着从景、情两方面分别加以补充。“渐别浦萦回”三句是写景,“念
月榭携手”五句是抒情。
周邦彦发扬了柳永以来创制长调的艺术手法,不仅能层层铺叙,始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