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枪火-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时,也正是因为这次追捕,让很多老百姓听说了国产五四式手枪。当年二王兄弟出道的时候就有从部队偷出的三只五四,后来在武汉岱山检查站还打死一个人抢了一只五四,统共是四把。后来全国通缉持枪在逃案犯时,衡阳有一个革命女群众十分了得,拼死抢下了二王兄弟五颗手榴弹和一堆子弹,避免了更大的危害。

再回头说那五四,乃是新中国成立后,仿造苏联TT30/33式托卡列夫手枪制造的。由于装备时间长,工艺不断进步,加之周围国家的仿制,导致有多个版本的出现(插句嘴,张君的短枪大概是我国当年抗美援越的M20,设计上,和五四有点亲戚关系)。此枪的特点是穿透力强得不像话。江湖上曾经有个故事说有人在室内扣动扳机击发该枪,威力无比的51手枪弹打穿了一个人体后不屈不挠又在后边的人体上打了个透明的窟窿——还没完——然后撞在墙上发生反弹,跳弹又把一个倒霉蛋的头盖骨给掀开了。一箭三雕,可谓威力无穷,惟一遗憾的是,死伤的三个人中有两个是自己人。

虽然这个传说的结尾处情节让人联想起《天龙八部》里段誉的六脉神剑,真实性无法证实,但五四手枪的穿透力是毫无疑问的。'小说下载网 。。'

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作为警用手枪,五四的穿透力有余(容易误伤群众),而停止作用(弹头在体内翻滚造成伤害,放倒罪犯)不足,被后来的六-四式手枪逐渐取代。但是在中国民间众多地下造枪窝点的产品里,五四仍然是主打商品。有的土枪即使在内部结构上模仿的都是六-四,但是外观仍然是五四的样子。原因一方面是五四容易加工,更重要的是五四远比六-四看着威猛。

陪审员就是六发子弹

在《无间道》出现很多年之前,梁朝伟还演过一次可怜的卧底,那是吴宇森的《辣手神探》。黄秋生一脸凶相在当时还没有进化成警官,披散着迪克牛仔式的大波浪在片中倒卖军火。当时这个十分嚣张的黑道老大在被警察包围、手下慌作一团时,曾经鼓励兄弟们说:“怕什么,警察扒了那身皮和我们一样——点三八——‘噼——咻’1

排除吴宇森导演一贯喜欢让演员挥霍子弹的因素(到了好莱坞之后还是不改),黄秋生大哥在当时鄙视香港警察所用的点三八是有充分理由的——左轮手枪能量消耗过大,威力也很差,和这批全副武装的悍匪交手实在是讨不到什么好。在我可怜的记忆里,那大概算是警察被打死最多的一部电影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港产警匪片里的众多硬汉诸如周润发、李修贤之类,即使是当了警察,在和人交手时也常常摸出一只M1911、大黑星五四之类开打。左轮手枪不仅看上去细小,而且打六颗就要换子弹,而对于银幕猛男来说,赶上科尔特转轮一颗一颗往外抠子弹壳实在是太猥琐了,远没有自动手枪单手换弹夹来得帅——我这么说不是没根据的,香港演员中玩枪玩得最帅的周润发到了后来基本就实现无手换弹夹了——双手子弹打完,空仓挂机,此时帅哥腾空跃起,按下弹夹扣,弹夹自动滑落,手下保镖龙五向上扔出两个弹夹,被发哥双枪向下一迎,顿时严丝合缝,此时套筒复位,英雄继续射击之!

当然,观众应该明白的是,以上镜头都是艺术的夸张。当年西部片里有个著名的说法:“法官就是柯尔特手枪,陪审员就是六发子弹,而最后的判决永远是——有罪。”多么豪情盖天的说法啊,左轮手枪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有其强大生命力的。虽然港片里的左轮看起来很纤巧,配不上威猛的警察,但是相比之下,我们这边使用的六四手枪也好不到哪里去,食指搭在扳机护圈上之后,只有中指和无名指能握住短短的握把——这时小拇指无事可干,有的同志会不自觉地翘起,于是就出现了兰花指射击的恶劣画面。

这是《无间道》中一张广为流传的截图,除了这个持枪的警察哥哥戴个眼镜,看上去不太威猛之外,他的持枪动作非常“善良”,食指根本不在扳机上也是广大人民嘲笑的目标。实际上,这种持枪动作才是比较合理的,由于各种枪型的扳机力不同,加上现场因素导致的心理紧张,二指头放在扳机上说不定就走火了,这种手法现在被笑称为“金手指”。持枪警戒时,食指离开扳机已经成为国际上执法部队比较流行的做法。从国内的新闻图片看,新的做法已经逐渐在国内的军警兄弟之间流传开来。有朝一日你看见他们把食指搭在扳机护圈上,不要以为那是在给77手枪单手上膛,更不是太紧张抠错了地方。

更重要的是左轮手枪对瞎火的处理十分合理,只要再扣一次扳机,臭子就离开了火线,下一颗子弹又会上膛,这是自动手枪永远赶不上的。观众朋友也不要以为臭子永远是出现在电影里的,1990年西安警方第二次抓捕悍匪魏震海时,魏犯用勃朗宁自动手枪顶着干警朱瑞华的眉心射击,幸好遇上一颗臭子,也幸好魏犯使用的不是左轮,朱瑞华死里逃生,顺势拿下了名震一时的魏震海。

解放后,国内收缴的大量“花口橹子”一直被各基层公安单位持续使用,至20世纪80年代方逐渐退出历史舞台。1990年西安魏震海被捕时所使用的也正是购自云南的M1910,那颗“幸运的臭子”其实大有文章。M1910本是7点65毫米的口径,国内不好弄子弹,只有拿7点62毫米64手枪弹凑合——当年警察也是这样用的——7点62的弹底没有底缘,虽然不会对抛壳造成什么影响,但是子弹进入弹膛后比却会比7点65毫米弹塞的更深一点点,有时击针撞上去就不能达到击发的底火深度,于是就打不响。事后证实,魏案中那颗“臭子”,底火上确实被砸出一个浅浅的小坑,却没响。

杨子荣与盒子炮

《高山下的花环》有一段说是说小战士“北京”炸敌人地堡的时候,连续遇上了两颗臭弹,意外牺牲。这一细节后来被人说是整部电影中最让人难过的镜头。我没看过电影只看过书,也同意这一说法。不久之前央视制作的系列片《电影故事》里讲了《林海雪原》的许多细节,其中提到了侦察英雄杨子荣后来牺牲的细节。对比发现杨子荣和“小北京”的牺牲过程,也是十分相似的。

话说当初杨子荣搜剿土匪郑三炮,带着手下几个战士摸到土匪藏身的屋子,抬脚将板门踹开,用他的盒子炮一撩帘,把枪探进门去,大喊一声“不许动”。那时候的土匪比较凶悍,纷纷拉开枪栓要顽抗到底。杨子荣于是果断开枪,谁知当年进山缴匪,条件所限,乃是用猪油擦的枪,在屋子里烤火时猪油融化,出门后行军时间一长,天气寒冷,猪油就把粗糙的枪机冻住了。枪没能打响。这时候,土匪孟老三抓起七九式步枪(估计乃是中正式骑步枪一类,当时但凡口径是7。92mm枪都被人叫成“七九式步枪”)开枪打死了杨子荣。

我还记得《高山下的花环》原书里交待的细节,当时导致意外发生的原因是“小北京”用的那几发臭弹正好是文革高潮时期的产品,其质量差得是不行不行的。与之类似的是杨子荣当时使用的盒子炮。我一直觉得那把临阵掉链子误大事的破枪是假货,说起来,被大家称为“盒子炮”的毛瑟M1932冲锋手枪也是一代名器,为众多中国老百姓所喜爱。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在很多描述民国初期的电视剧里看见不论好汉还是土匪,基本都是人手一把盒子炮。另据史迪威日记记载,大军阀张宗昌收编了一支3000人的白俄步兵旅(十月革命后,不少白俄士兵跑到中国来混饭吃),斜挎盒子炮,身背大砍刀,凶猛剽悍得那是不行不行的。

这个枪操作灵活,性能优良,杀伤力还大。《铁道游击队》里形容说:“掏出盒子炮来就是一梭火”,可见不是盖的。在国共内战时期,所收缴的原版盒子炮,往往作为礼品逐级上送,其中也不乏送到总部和中央军委,供首长或警卫人员使用的。在西柏坡的时候,毛主席还曾风趣地说:“我们走到哪里,老百姓一看都知道,因为我们背‘盒子炮’的多”。但同时,这个枪也就出现了大量国内仿制,前有汉阳兵工厂一类的国有大型企业,后有河北、河南、四川一些乡镇企业甚至个人,大家都攒足了造假。一时间从中央到地方,盒子炮遍地开花,有的还算是正经军工企业产品,有的就是民间人士自己用锉刀手工制作的,质量参差不齐。可以想见,后来杨子荣的牺牲和这种枪的版本加工精度原因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当初杨子荣手上的是那么一把正经的M1932冲锋手枪,十个郑三炮也给收拾了。这个悲惨的案例又一次告诉我们,装备是多么重要,精良的装备也许并不能取代艰苦的训练,但是在很多时候,却能避免更大的牺牲。你若是看过岳飞的故事,就应该知道挑花车的高宠(就是“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俺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的那位)因为战马不良而丧生敌营的悲惨事迹。

正是:

为国捐躯赴战场,

丹心可并日争光。

华车末破身先丧,'小说下载网 。。'

   可惜将军马不良。

威震江湖的AK

有朋友曾经和我谈起枪支,开玩笑说在中华大地上行凶作恶的匪徒,长兵器还是使用56式冲锋枪比较合适,因为广大老百姓一般不认识外国枪,你花大价钱买了一只外国货别人还以为你是拿玩具在吓唬他,一般还会反抗。但是看见56冲就老实了——不认识56还不认识AK47吗?

当年香港黑帮片里的大圈仔就是靠着这种家伙打劫金铺杀人越货的。飞虎队猛男们拿着玩具一样的MP5赶来堵截,被匪徒们拿着这种家伙一扫,防弹衣上就是一个洞……从此以后,这种家伙就随着五四手枪(香港叫大黑星)一起走进了老百姓的视野,也由此名震江湖。

1997年美国好莱坞北部曾经发生过一起银行抢劫案,刀枪不入的歹徒手持罗马尼亚生产的AKM(多数老外和国内群众认识有限,看见AK枪族的家伙都一个样,兴奋地大叫“AK47”)配合中国生产的出口型56式弹鼓,肆意扫射的精彩场面给人印象很深。后来这两个悍匪被赶来增援的反恐特警当场击毙,但是他们的精神一直活跃在好莱坞老板的脑子里。那个著名的场面也不止一次在好莱坞大片里出现过,《反恐44分钟》比较真实地再现了原场面,但是票房不好,而票房猛片《盗火线》就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的加工。
[小说下载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老百姓认识AK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国际新闻。世界各地,只要是有恐怖分子和反政府武装的地方,一般都能看到AK47的身影,而且还多是中国的版本——电影《黑影坠落》里索马里民兵使用的全部都是中国AK。谁叫这枪价格便宜量又足,结构坚固、维修便利、造价低廉,丢进水里泡过,捞出来照射不误。

前段日子江湖上传闻AK47的设计者卡拉什尼科夫先生晚景凄凉,生活所迫不得已去给人家雨伞公司做形象代言,好在这种雨伞销路不是很好,也免得我们在国内看到触景生情。值得一提的是,卡老给德国博克公司设计的AK系列折刀我倒是看到过了。刀形灵感来源于AK74的逆刃刺刀,十分威猛的感觉,但那毕竟是过去的事了。俄罗斯装备的新枪AN94虽然刺刀还保留着AK第三代的样子,但是枪本身已经走出了AK枪族的影子了,而我国最新的95自动步枪更是采取了无托设计,拼刺功能基本就是放弃了,前边挂着一个多功能匕首,明眼人一看就能认出它和美军制式刺刀M9的亲戚关系。

霰弹枪的威慑力

霰弹枪中一般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是12号五连发,多见于银行保卫手里,这种由齐齐哈尔雄鹰警用器材公司生产的97式18。4mm霰弹枪性能稳定、故障率低,最关键的是这个家伙黑森森的枪口要远比81、79之类来得威风,因此这个家伙非常适合吓唬坏蛋。

美国警方统计表明:枪支的心理威慑力与枪支的口径成正比。按照他们的统计,不管是警察也好,罪犯也好,普通公民也好,最害怕遭遇的武器是霰弹枪,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敢于对抗指向自己的12号枪管。这点也算是深刻贯彻了我国银行保卫工作中威慑大于杀伤的传统——当年用的是764厂狼牙棒,也是极其威风的一代名器。

再说霰弹枪这种家伙,一战时就被老美带上了战场,当时就叫“战壕清扫枪”,与冲锋枪的原始用途有类似的地方,枪手的发射方式通常是扣住扳机不放,反复快速拉动护木,以形成类似连发的效果。德国人对此武器相当畏惧,下令抓住美军霰弹枪手以后就就地枪毙。而且这个家伙非常适合丛林作战:丛林里视线不远,敌人出现突然,用霰弹枪几乎不用瞄准,抬手就轰。实在是城市作战和警务用枪的首眩

而在中国,霰弹枪多年以来一直是顶着土铳和五连发的名义出现的,而且屡次在歹徒和民警的对抗中以匪用枪支的形式出现,而且由于设计的原因,每次都能让警察或多或少地受伤流血。去年西南某地查处黑枪时,一民警被歹人的土铳轰到了背,前前后后取出了200多个弹片,还算运气好保住性命。有时候歹人枪法好或者枪支威力大,警察还会把命丢掉,上个月北海就有一名民警出警时遭歹徒用自制霰弹枪打中腹部,因失血过多不治牺牲。

另一方面,警用霰弹枪打击歹徒的案例却很少能听到,根据我的估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霰弹枪一般多用于保卫而很少用于抓捕或攻坚,加之其造型威猛,威慑力太大了,歹人看见它一般不敢往枪口上撞,因而搞得英雄无用武之地。

胶片里的刀光

邻校放露天电影,是著名怪胎导演昆汀塔仑蒂诺的新作《杀死比尔》。我同学听人推荐去看,结果中了“毒”,回来以后一边讲述剧情一边不停地双手来回比划,邪恶的眼神里露出想把我一刀两段的意思。这个时候我心里有点高兴,幸亏《骇客帝国2》早就过去了,否则他要学习莫菲斯挥拿日本刀劈开一辆小轿车那还真是麻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