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合格父母过12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现代合格父母过12关-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在昨天晚上,我想向您道歉的时候,您却直接打断了我。以至于到了晚上在宿舍的时候,看到您在旁边,不禁因为一些小误会而顶嘴。说到这里,或许是您这样习惯了不经意而说出一些话。在平常的课上,您也多次令我的自尊心受伤,请您以后注意!这次写检讨书时我也差一点想一走了之。但是我忍住了,如果换别人呢?会怎么样呢?         
   
第30节:第五关:用接纳打开孩子的心扉(3)         
  以上是一些我上课不起立的侧面原因,其实争吵事件只能算是导火索,请您以后注意这些!或许这不像检讨书,但却是我想说的。此致敬礼!   
  初一(7)班 ×××   
  自从他的数学老师读到这份检讨书以后,就开始用他自己的方式惩罚这个学生:凡是数学课,大家做作业的时候,允许这个学生坐在那里,如果他开始上新课,就把这个学生请出门外;每次课堂上发练习的试卷,都没有这个学生的份。一连几天,天天如此。到最后这位学生觉得自己已经没有能力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不得不给我拨通了这个求助电话,在电话里,他泣不成声,只是说了一句:您快点过来,快点过来!   
  下面是我和那位数学老师的对话:   
  咨询师:老师,我非常理解您作为一名教师,所承担的辛苦和责任。我也理解这件事情让您感觉很有情绪。您能跟我聊聊心里的想法吗?   
  老师: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检讨书。这个学生的脾气太怪了,居然写出这样的检讨书来。   
  咨询师:您觉得这份检讨书怪在哪里?   
  老师:这哪里是在认错,这明明是在说一切都是我这个做老师的错!   
  咨询师:看得出,这个学生是想为他的错找一些他认为是站得住的理由,您觉得他这些理由存在吗?   
  老师:根本不存在,我对待每个学生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咨询师:那您是不是尝试了解一下,为什么在学生心里,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老师:没有,我觉得没有必要,而且我也很忙。   
  咨询师:那么请问老师,您能告诉我为什么您不让这个孩子再听您的课,再参加数学考试呢?   
  老师:说心里话,就是因为这份检讨书。这份检讨书让我感觉他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想用这些惩罚的方式让他看到他的错误。让他懂得对老师最起码的尊重!(在说到尊重的时候,这位老师特意做了强调。可见,尊重,在他心目中是有足够的份量的。)   
  咨询师:不知道老师是否愿意给这个学生一个机会,让他跟您说一下他心里真实的想法。   
  老师:其实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当然我也不会对他怎么样的。   
  咨询师:非常感谢老师您愿意跟我谈出真实的想法。我想,我已经知道该如何和这个孩子谈了。   
  您能够告诉我吗?如果您的眼前站着这位13岁的中学生,您会说些什么?您又会做些什么呢?   
  我们无法要求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像我们一样爱我们的孩子,尊重和理解我们的孩子,因为他们首先理解和尊重的可能是他们自己的感受和权利。那么,谁来尊重我们的孩子呢?   
  如果这个世界上,连做父母亲的人都无法理解和接纳我们的孩子,或者说连我们的孩子我们都不愿意去理解和接纳,那么,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   
  接纳,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在美国的自然教学流派中,流行这样一句话:〃太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   
  只要孩子乐意去做一些事情,去学一些本领,老师和家长的评价永远是这句话。那么这句话的奥秘是什么呢?   
  太好了:这三个字就像是一颗定心丸,表达了说话者对孩子的一种充分的接纳。孩子的内心是脆弱的,他们总是在担心自己这个不行,那个不好。内心充满了胆怯和不安。而一声赞美声,哗啦一声打开了孩子心灵的闸门。孩子的内心变得变得自信而快乐、柔软而不抗拒。   
  除了不对的地方:当孩子的心扉向你敞开,恐惧和排斥也相对变小。这时候,你可以再向孩子提出一些非常客观的评价和建议,孩子接受起来就非常地容易。从这句话中,孩子也了解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当然我们可以不完全照搬这句话,只要了解其中的奥秘就可以使用得得心应手了。   
  比如你的孩子在做作业,你发现他的作业完成的速度很快,但字写得很潦草。你可以这样跟孩子沟通:〃这么快就把作业完成了,你的效率真是高!如果你能够把字写得更漂亮一些,那就更棒了!〃         
   
第31节:第五关:用接纳打开孩子的心扉(4)         
  你的画太有想象了,如果色彩更丰富一些,我想画面会更有特色!   
  你游泳的姿势很优美,如果能够把呼吸掌握好,那么速度就可以更快了!   
  太好了,你能想到帮妈妈晒衣服,如果以后能够把湿的衣服和干的衣服分开一些那就更好了。   
  其实这句流行语中体现的也正是一种凡事接纳在先的精神。   
  接纳,对孩子来说,其实就是意味着获得了一份理解、共情。共情是心理学中的一个专业名词,它也可以理解为共感、同理心、通情达理等等,意思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去体会对方的感受,从而和对方在情绪、情感上达成共鸣。   
  一旦我们发现有人可以和我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那么我们和对方心理上的距离就拉近了。相反如果对方无法和我们产生共鸣,甚至还对我们的情绪、情感和行为表示否定,那么心理上的距离瞬间就被拉开了。因为一个人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被否定。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一个人对我们是持否定态度的,那么即使那个人有再高的地位,有再强的能力,都是无法让我们对他产生好感的。因为每个人最爱的是自己啊,然后第二喜欢的就是那些理解和接纳自己的那些人。而任何不接纳的言行,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逆反〃!   
  很多家长会问,如果孩子的行为是有问题的,是不是也一定要我们接纳呢?接纳的后果是不是会导致纵容呢?   
  其实接纳并不等于赞同。它只是要求我们能够站到对方的角度,站到对方的立场,去理解他们的一些情绪和行为。如果这些情绪和行为本身是存在问题的,那么也只有先接纳了,才更有可能去改变。这也是我在前面的咨询中,会坚持问家长一个问题:〃你能够理解你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做吗?〃在我看来,如果家长能够理解了孩子,就意味着他开始找到孩子情绪、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也就接近解决问题的答案了。   
  如果我们在心理咨询中,求助者产生强烈的阻抗,我们会发现其实问题就出在咨询师对求助的接纳和共情还不够到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或者抗拒,问题也往往出在家长对孩子的接纳和理解不够。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回答这个问题,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第一步。   
  接纳可以成为改变的开始   
  我们先来回忆一次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你是如何处理的情景。   
  下面是一位妈妈讲述的处理过程:   
  我的女儿很爱打扮,甚至在上课的时候还要化妆。老师三天两头告状,而且对她也很放任。不太管她的学习。甚至劝她退学算了。她回家以后,我就批评了她,跟她说,你现在还是个中学生,不需要这么打扮自己。但是我发现随便我说什么,女儿都不愿意听。而女儿对待我的态度很轻蔑。语气很不友好。会用〃切……〃这样的字眼。我觉得自己平时对女儿还是很不错的,都是好好的说。我老公对女儿的态度很恶劣,最近还打了她。夫妻俩的关系也越来越远。不仅为了女儿,而且也有其他的矛盾。   
  我觉得女儿实在不是读书的料,请任何补课老师都被她气跑了,我也不想逼孩子上学了。最近又碰到一件很让我烦心的事情,就是因为女儿脊椎检查出来不好,让她带矫正器也不愿意,所以我心里很着急,把全家人都动员过来劝女儿,都没有用。   
  这位妈妈每次和我讲起女儿的时候,都觉得女儿实在是无可救药了。她说:老师,如果谁可以救我这个女儿,我花多少钱都愿意。   
  其实,我的看法是:她不需要花多少钱,她只需要多给女儿一点理解和接纳,多给女儿一些宽松和包容,改变一下夫妻俩对待孩子的方式,那么女儿对她的抵触就不会这么强烈了。   
  这位母亲在生活中,是个〃事事管〃的家长,孩子要做作业了,她会在旁边看着;如果孩子不及时完成作业,她会催促;孩子要买饰品,她会陪着孩子逛街,给孩子出谋划策;孩子买了手机,她会半夜起来查她的短信;晚上女儿要出门,她一般不会放行,即使放行,也要千叮万嘱;想法设法找到女儿的博客,把女儿的文章打印出来,在那些描写同学感情的句子上划上线条,然后找全家人过来一起商量对策;为了孩子换个学习环境,她愿意举家迁居到另外一个城市。可是她发现在孩子眼里,她没有一点点的威信。女儿动不动发脾气,给她脸色看。所以当咨询师跟她交流,叫她〃少管〃一点的时候,她很委屈的说:难道像她爸爸那样什么都不管倒是对的了?         
   
第32节:第五关:用接纳打开孩子的心扉(5)         
  她的话让我想起《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作者李跃儿对家长的三种分类:第一类家长是有责任心也有能力;第二类家长是有责任心而没有能力;第三类家长是没有责任心也没有能力。往往第一类和第三类家长带出来的孩子比较容易成才,而第二类家长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的各种问题。但是恰恰第二类的家长占了大多数。而这里所讲的能力是指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能力。   
  有很多家长,责任心很强,方法却是错误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对于孩子的一些情绪和行为问题,我们该如何去有效地处理呢?下面这个《改变四步曲》,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第一步:接纳情绪或行为   
  父母亲,这时候就像孩子的一面镜子。镜子的特点就是很真实地反射事物本来样子。你可以用一些语言来实现镜子的功能,平静地、客观地、真实地反映孩子的真实状况:   
  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   
  你看上去有点沮丧。   
  我听明白了,整个事情让你感觉很委屈,所以你才会发火。   
  妈妈知道你现在感觉有点累了,很想好好休息一下。   
  你撕掉了你的考卷,我能感受到你当时很激动的心情。   
  ……   
  父母在描述孩子的感受和行为时,尽量保持中立和客观,不要让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有任何的扭曲和夸大。而且要尽量避免在这个环节中渗入任何的评价和说教。如果在这个环节里出现〃你怎么这么软弱〃、〃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之类的话,将会成为这个环节中的败笔,也很有可能让孩子的不良感受雪上加霜。   
  如果这时候,你能够给孩子一个深情的拥抱,你会发现,孩子很快就可以平静下来。   
  第二步:了解情绪和行为的原因   
  当孩子渐渐从他的情绪中冷静下来后,我们可以开始尝试了解导致他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当然,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我们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谈话方式。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能告诉我今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看来今天在学校里一定发生了一些特别的事情,如果你愿意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分担你的烦恼。   
  最近在学习上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   
  能够告诉我你心里真实的想法吗?是什么让你这么不开心呢?   
  如果你愿意和我讲讲令你烦恼的事情,妈妈会感觉很安慰。   
  每个人都会有倾诉的需要和愿望,除非他觉得对方让他没有信任感和安全感。而信任感和安全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方一贯以来对他的接纳和理解程度。如果在他开口之前,已经认定了你是无法真正理解他的,那么,说明你对他的接纳程度还不够。所以第二步的成功与否,与第一步很有关系。因此,如果你在这个环节里遇到阻力的话,你可以检查一下第一个环节完成的如何。   
  第三步:谈谈自己真实的感受   
  为什么你希望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有所改变呢?我想对此,你一定有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中最核心的部分……你的感受提取出来,跟孩子交流,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效果会远远好于你跟他讲道理、讲观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能够打动对方的,是情不是理。   
  当你发脾气的时候,妈妈感觉非常难过。因为妈妈不了解是什么让我的孩子这么不开心。   
  我看到你的成绩有退步,心里很着急,很想和你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在爸爸小时候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那时候真的很想有人帮我一把。   
  妈妈看到你对奶奶不够尊重的时候,就在想,等我老了,是不是也会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呢?如果是这样,我会很伤心的。   
  当我看到你天天沉浸在网络游戏中,我很担心。一是担心你的眼睛和身体会吃不消,二是担心网络游戏会浪费你大量的时间,耽误了学习知识和本领的最佳年龄。   
  经常有家长问我:为什么我的孩子一听我说话就反感,我一问他事情他就回答说不知道,而且经常拒绝跟我交流。   
  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把焦点始终关注在孩子身上,指责他这个,指责他那个,打听他这个,打听他那个,关心他这个,关心他那个,他对你的反感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没有人喜欢自己被管头又管脚的。发展到严重的,孩子一听到家长说话,他就感觉烦。         

第33节:第五关:用接纳打开孩子的心扉(6)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