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马上意识到:“第一个售货员怀疑我的诚实;而第二个却暗示我买了一件劣质货”。到这时候,他再也不能忍受了,顿时火起。正要骂他们时,售货部的经理走了过来。是经理完全改变了他的态度,显然,经理很懂得其职务的重要性,使他由一个恼怒的顾客变成了一位满意的顾客。
“那位经理制止了争吵,要我说明缘由,他静静地听我从头至尾讲了一遍事情的经过,没有插一句话。当我说完的时候,那两个售货员又想说他们的意见,但是这位经理站在我的立场,与他们辩论。他不仅指出我的领子显然是被西服弄脏的,并且坚持说不能让顾客满意的商品,他们商店就不应该出售。最后,他承认他不知道毛病的原因,并坦率地对我说:‘你希望我如何处理这套衣服?你说什么我们都可能照办。’”
“我几分钟以前还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件可恶的衣服退给他们,但我现在回答说:‘我只想听听你的意见。我想知道这种情况是否是暂时的,或者还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于是,那位经理建议我将这套衣服再穿一个星期试试。他说:‘如果到那时候你仍不满意的话,我们一定会给你拿一套你满意的。这样让你麻烦,我们感到非常抱歉。’”
“我听了经理的话,满意地走出了这家商店。一星期后,这衣服再也没有什么毛病,我也完全恢复了对那家商店的信任。”
那位售货部经理之所以能坐到经理位置,自有其道理。而至于他的两位下属员工,就让他们终身停留在店员的岗位上去吧。最好他们应该被降到包装部去,永远也不要和顾客打交道。
第8节:不做无意义的争辩(2)
另外,在做出否定对方之前,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怎样才能使他接受自己的意见,而不至于搞得双方都不愉快,好朋友之间也应如此,不然可能因自己的不慎而使多年的友谊毁于一旦。
两位大学时代的同窗好友,毕业后一起进入了演艺圈,一位选择当导演,另一位则当了演员。由于二人都很有才华,再加上勤奋努力,很快就在各自的领域站稳了脚跟。有一次,两人终于有机会合作一部电影,彼此都很高兴。但是,这位导演一向对演员要求都很严格,在拍戏过程中,对自己的同学也毫不客气地加以指责。有一天,导演因为几个镜头老是拍不好,不禁冲着老同学大发脾气,一句口头禅也随之脱口而出:“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烂的演员!”那位演员也是一个好强的人,一听此话,脸色苍白,当即走回休息室,不肯继续拍戏。经过众人的劝说,导演来到休息室,对老同学说:“你知道,人在生气时,难免出口伤人,可是冷静下来想想……”那位演员见老朋友是来道歉的,不禁把头抬得高高的。导演见此,竟然支支吾吾讲不出后面的话来,过了半天才突然说:“我……我想了想……还是觉得你是个很烂的演员!”此话一出,结果可想而知,那位演员退出这部电影,两人从此绝交。一句话葬送了两个人的友谊,结下了一辈子的疙瘩。
管理是一种艺术,聪明的管理者能在不损伤下属的面子的前提下,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做好工作;而愚蠢的管理者往往使下属敢于直接顶撞他,使他有时很难堪,两者的差别何在呢?让我们从李书记和王处长的说话和做事的方式来寻找答案吧。
王处长吩咐潘组长准备“上报总厂的材料”。三天前布置说务必在今天上午前完成。可到了下午三点钟,还没有准备好。王处长不禁十分恼火。
直到下班时分,王处长和李书记来到了潘组长的办公室。
“处长,材料整好了。”
“好了?”
王处长急忙拿过材料翻了起来,发现了其中有很多漏洞,顿时勃然大怒:“你看看你做的材料!整成这个熊样,还拖那么长时间!”
潘组长也毫不示弱:“处长,既然你那么有水平,为什么你自己不写?”(想一想,也是哟,处长没有文化,年龄又大,潘组长想升官,怨他挡道,对他有意见,平常不敢发作,现在当着这么多下属的面……)
于是,两人便大声争吵起来,矛盾越来越大了,组长要撂“挑子”——不想干了,处里工作还真离不了他。
这时旁边的李书记马上说:“你们都别上火。王处长,厂长让你去一趟他的办公室,谈点其他事,材料的事明天再说。你先去吧。”
王处长离开后,李书记先往潘组长的杯子里倒了一些水,递给他:“辛苦了,小潘,这几天忙坏了吧?嗯,格式不错,字写的也不错,我早就听说你的字写得不错,果然名不虚传。”
“你看,这几个地方怎么了?我看有问题。”
“哎呀,对不起,是我没想到。”
“不过比我的强多了。厂长说一定要在今天上午报上来,我请求他延期到明天早晨。你回去把这一部分补充一下,明天九点钟之前报上来可以吗?”
“是,我一定尽力。”
部下得到挽回失误的机会,顿时振作起来,李书记又拍拍其肩膀,鼓励一句:“你就辛苦一点,这事交给你了!”
已经几天没睡过安稳觉的潘组长,最后还是加把劲熬夜把材料整理好了,也没再说撂“挑子”不干的事。
他知道他自己工作出现了失误,但李书记当众赞赏他、尊重他、没有批评他,还给他倒水,给他留了足够的面子。
他感激之余,自然要努力工作,改正缺点。
每个人在别人一开始就否定自己的时候,心理上都会产生极大的不满或敌意,懂得这个道理后,我们就不会再强词夺理、教训别人,采取以迂为直的方式加以劝导,岂不比直接否定高明得多!
6.智者让别人逐步说“是”,愚者会引起 更多争论
第9节:不做无意义的争辩(3)
说服别人,不光是要让其口服,更要让其心服,这才是谈话高手。
智者善于情理并茂,以情寓理,使被说服者如坐春风,不断点头说“是”。而愚者则是在语气中充满火药味,使人如坐针毡,从而引起别人强烈的不满,更达不到说服的目的。
一位著名作家有一次给某重点大学的学生讲文学创作时,一位女大学生提出问题说:“您说作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既然是真实的,就是存在着的;存在着的就该予以表现,就可以写。”
这位作家听后,没有直接辩解,而是叫这位女大学生拿出学生证来。然后看着学生证上的照片问道:“你为什么不在脸上长疮时拍个照,然后把照片贴在上面呢?”
这位女大学生不解地问:“我为什么要在长疮时拍照片并把它贴在学生证上呢?怪寒碜的。”
这位作家说:“因为你是漂亮的,不漂亮是暂时的,它不是你最真实的面目,所以你不想在脸上长疮时照相留念,更不想照这样的相片贴在学生证上。你不在长疮时拍照,更不会把长疮时拍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这说明你对自己的认识是本质的。一些人有某些缺点是要批评的,但有些事情是有其特殊原因的,可能涉及许多方面,既然他们知道了缺点,应由他们采取措施去改正。可你非要把缺点张扬出来,这岂不是要他们像你把长疮时拍的照片贴在证件上吗?为什么你对自己是那样公正,对别人却是这样的不公正呢?”
一席话,把这位女同学说得口服心服了。其他同学也非常佩服这位作家的说服能力。
为了消除对峙双方的隔膜,加强沟通,就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由于对沙皇仇恨很深,十月革命以后,成千上万的农民来到莫斯科,坚决要求烧掉沙皇住过的房子。列宁得知这件事之后,指示干部们对农民进行说服教育。第一次劝告,农民不听;接连几次的劝告仍然无效。最后列宁决定亲自和农民谈话。
列宁对农民说:“烧房子可以。在烧房子以前,让我讲几句行不行?”
农民们说:“请列宁同志讲。”
列宁问道:“是什么人给沙皇造的房子?”
农民说:“是我们农民自己造的。”
列宁又问:“我们自己造的房子,不让沙皇住是理所当然的事。让我们农民代表住,好不好?”
农民说:“好!”
列宁再问:“那要不要烧掉呀?”
农民觉得列宁讲的很对,就再也不说烧房子了。
列宁让农民在温和的谈话气氛中接受了自己的意见,也教育了大家。
智者总能在谈话的开始便得到一连串的“是”。这么做等于将听众的心态调到了肯定自己的方向。这有点类似打撞球:选定了一个方向后,将球打偏需要一定的力,而要将球从对面打回来则需要远远大于前者的力量。
西屋电器公司的销售代表约翰逊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在我的辖区里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客户,公司一直想和他做生意。然而前任代表和他联络了10年却没能谈成一笔业务。我负责这片区域后的3年里也定期登门拜访,却同样一无所获。经过了13年的拜访和游说,我们后来终于卖给他几台发动机。如果使用没什么问题,他们接下来就会签订几百台的订单,而这正是我所期望的。
后来情况怎样呢?我敢肯定没什么问题,所以两周后兴致勃勃地给他打了个电话。
但他们总工程师查理斯的话令人震惊:“约翰逊,我不能再买你们的发动机了。”
“为什么?”我惊讶极了,“究竟怎么了?”
“因为它们太热了。我无法把手放上去。”
我知道此时争论没有任何意义。我以前争论得太久了,这次希望得到“是”的回答。
“既然这样,查理斯先生,那好吧。”我说,“我100%地同意,如果这些发动机运行起来太热了,您就不要购买。您必须选择那些符合国家标准的发动机,是不是?”
他表示同意。我得到了第一个“是”。
第10节:不做无意义的争辩(4)
“国家电机制造协会规定,正常设计的发动机在运转时温度可以比室温高出75华氏度,对不对?”
“是的,很对。”他同意。“但你的发动机温度比那高多了。”
我没有反驳,继续问道:“那么您车间里的温度有多高呢?”
“嗯”,他说,“大概有65华氏度。”
“好的,”我说,“您车间的温度是65华氏度,再加上75华氏度就是140华氏度。您把手放在一个开水龙头下面怎么会不被烫伤呢?”
他不得不再次说“是”。
“这样吧,”我建议道,“请您以后不要再把手放在上面了。”
“好吧,我想你是对的。”他承认。我们又聊了一会。然后查理斯就让秘书安排在下月与我们签订价值约35000美元的合同。
在生活中,智者知道用心去说服别人,而愚者则想用嗓子去压服对方,结果是适得其反。学会说服的技巧,可以使我们在生活中赢得友谊,获取人心,在工作中如鱼得水,在事业上不断取得成功。
7.智者聪慧幽默,愚者呆板无趣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错误的时间里发生的错误的事情,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它们呢?智者的答案是——幽默。
幽默是一种内在的机智与诙谐的才华,是一种能够轻松地再现审美客体喜剧性的能力,是审美客体由于理性的倒错而产生的某种使人经过回味、咀嚼而发笑的滋味或情境。用幽默去嘲笑痛苦,痛苦会减轻;用幽默去嘲笑失败,失败会变得微不足道;用幽默去嘲笑自己的缺陷,(奇*书*网…整*理*提*供)你会更勇敢地接受自己。
“雅典的牛蝇”苏格拉底是个伶俐的老顽童,虽然常打着赤脚,却在四十岁秃头的时候,娶了一个十九岁的漂亮、泼辣的女孩子。老苏的魅力便来自他的睿智与幽默。一天,苏格拉底同他的朋友们在高谈阔论,他年轻漂亮的妻子过来同他说话时,他充耳不闻。于是她便对他高声吆喝,但老苏的谈话兴致正高,不加理会,他的妻子便提了一桶水兜头盖脸泼在他身上。朋友们目瞪口呆,苏格拉底用手一摸秃头,双手一摊说道:“我就知道,雷霆过后定有暴雨。”一句话逗得他妻子和朋友们全乐了,从而也避免了一场争吵。
幽默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它能化解对方心中的怒火,使对方迅速消除怒气,转怒为喜。所以,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不喜欢冷冰冰的人,而有的人能够用一些既富有情趣,又富有哲理的小幽默来使交往变得自然顺畅。尤其在商务活动中若遇到矛盾,应善用幽默,消除对方的怨气,令对方心平气和,愉快高兴,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位女士怒气冲冲地走进食品店,向营业员喝道:“我叫我儿子在你们这儿买的果酱,为什么缺斤少两?”服务员一愣,待她明白个中原因之后,就有礼貌地回答:“请你回去称称孩子,看他是否长重了。”这位妈妈恍然大悟,脸上怒气全消,心平气和而又很高兴地对服务员说:“噢,对不起,误会了。”这里,营业员认准了自己不会称错,便剩下一种可能,即是小孩偷吃了果酱。
如果这位营业员明说“我不会搞错的,肯定是你儿子偷吃了”,或者“你不找自己儿子的麻烦,倒问我称错没有,真是莫名其妙”,这就不但不能平息顾客的怒气,反而会引发一场更大的争论。因此,服务员用幽默委婉的语气指出了被这位妈妈忽视了的问题,既维护了商店的信誉,又稳定了顾客的情绪,避免了一场争吵,赢得了顾客的好评。
人际关系中,大多数情形是比较平和的,即使存在暂时的矛盾,不到万不得已,人们也不会喜欢将它公开化,激化矛盾是不可取的。一时冲动做出的决定,极易留下无穷的隐患。而一句幽默的话语却往往胜过费尽心机的辩解,而且能够在这种情况下保持神志清醒,并能够用轻松的话语进行调侃,本身就显示了人的主体性力量和优雅的人格魅力。
一位顾客在吃饭时发现碗里有根头发,于是问道:
“你们餐厅是不是换新厨师了?”
第11节:不做无意义的争辩(5)
服务员:“你怎么知道的?”
顾客:“当然知道啦,平日的汤里总有一根白头发,今天的碗里是根黑头发。”
这位先生非常聪明的发挥了他的幽默,既向对方委婉的表达了自己对该餐厅饭菜卫生的意见,又给对方留了面子,使他们不至于恼羞成怒。
而更绝的是该餐厅的服务员也是无比聪明,他灵机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