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的趣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经济史的趣味-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的行业,这种观点在Fogel与North得到诺贝尔奖之后就改观了。
第二,经济史的研究不够科学化,显现不出经济学在模型与计量方法上的惊人分析效果。其实经济史是一门应用经济学,Cliometrics(计量史学)的主要诉求,就是把经济理论与统计方法,运用在历史题材上。如果你稍微翻阅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季刊内的文章,大量运用计量方法的程度,恐怕会超出你的想象。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第三,研究经济史太麻烦,需要到处找零碎的史料、残缺的统计数字,弄得满身大汗吃力不讨好。此外,理论模型所要求的变量,很不容易找到对应的数据;更讨厌的,是要花很多时间,去了解研究主题的时代与社会背景,要做很多投入还不一定能得到预期的结果,投资报酬率太低。
第四,如果我的数学能力好,统计观念强,在机会成本的考虑下,当然选择在计算机前、桌子上、飞机上、咖啡馆里、汽车内就能完成的模型推演,既省事又优雅又科学,何必把全身弄脏,去做缺乏科学美感的经济史?再说,如果我在两方面有相同能力,写一篇经济史的精力,早就写出好几篇纯逻辑推演的文章了。
第五,缺乏滚雪球效应。如果我经过一家餐厅,只见小猫两三只,通常会选择另一家排长龙的。原因很简单:经过这么多人的检验,是香花还是毒草早就清楚了。除非我品味特殊,怎么会在冷门领域里浪费时间与精力呢?但我也常提醒自己: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如果不比别人强,那就跟别人不一样;太多人淘挖过的金矿,就不必去凑热闹了。Fogel和North在195060年代读博士班时,勇敢选择超冷门的经济史,才有机会在1993年得到超额的报酬。
如果你的历史感受力不错,能写简单的数学模型,会操作初级的统计软件,肯流汗挖掘历史材料,那就可以考虑选择这个行业,应该会比在主流领域容易存活。如果你建构数学模型的能力比喝开水还容易,也能在主流经济学门里出头,那为什么不考虑把经济史当作第二专业,享受重新诠释历史的快感,说不定还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奇呢。前面提过的几位大师级人物,也走过这条路线,营造出古今贯通的添翼效果。

参考文献
Cesarano; Filippo (2006): “Economic history and economic theory”; Journal of Economic Methodology; 13(4):44767。
McCloskey; Donald (1976): “Does the Past Have Useful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4(2):43461。

附录:延伸阅读
1网站
最重要的经济史网站(:eh。)于1994年设立,是由(1)美国经济史学会(Economic History Association,1940年设立)、(2)商业史研讨会(Business History Conference,1954年设立)、(3)计量经济史学会(Cliometric Society,1983年成立)、(4)英国经济史学会(Economic History Society,1926年设立)、(5)经济学史学会(或称为经济思想史学会History of Economics Society,1974年成立),共同支持的网站。单就经济史这个领域来说,这个网站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
(1)最近与将来的主要研讨会讯息,例如2006年8月在芬兰赫尔辛基的第16届国际经济史大会(每4年一次),以及在各国举办的各种经济史会议。
(2)介绍重要的经济学者及其著作。
(3)介绍经济史的经典著作,以及回顾性的评论。
(4)最新的论文与摘要。
(5)疑难解答(Ask the Professor)。
(6)新书评论。
(7)行事历(查阅哪一天有哪些会议或事情)。
(8)经济史讲义(由各国经济史教授提供课程大纲,方便了解同行开设哪些课程、使用哪些教材)。
(9)统计数据库,内容非常丰富,例如有18801913年间的国际金融统计、奥图曼帝国16001900间的经济与社会史资料。
(10)会员数据库,可查索会员的研究主题。
(11)百科全书:依字母序排列,题材丰富,随时有新条目。
(12)想知道1790年的1美金是现在的几倍价值吗?想知道12572001年间的黄金价格吗?「How Much is That?」提供许多有用的统计与换算方法。
(13)相关网站:内分(a)各国与经济史相关的学会网址联结,例如「矿冶史学会」。(b)主要的经济史期刊,2006年7月时有27种,可迅速连结到出版社,查索各卷的内容。
(14)主要的经济史研究中心网址。
(15)会员之间对各种议题的在线讨论内容。

2专业期刊
:eh。网站内,在Related Websites里,列有27种英文的经济史期刊,可连结到出版社的网页上。其实非英语国家有不少经济史的专业刊物,例如日本的《社会经济史学》(1年6期,1931年创刊),法、西、德诸国也都有期刊,但未列在这个网页上。就经济学界而言,除了专业的经济史期刊外,有些很重要的共同期刊,例如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每年都会刊出几篇经济史的好文章。Oxford Economic Papers 在19878和20078,有过两次「经济史专辑」。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在专业刊物中,我最常看的有下列4种: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40年创刊,每年4期,是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刊物,我付了一笔会费,成为终身会员)、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1963年创刊,着重运用计量方法在历史数据上,是计量史学的代表性刊物,季刊)、Economic History Review(英国经济史学会的刊物,题材与分析手法较传统,排斥计量史学的手法,1926年创立,季刊)、Europe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1996年创刊,每年3期,是欧洲历史经济学会European Historical Economics Society的官方刊物)。
除了上述的英国、美国、欧洲这3个经济史学会,还有一个计量经济史学会(Cliometric Society,1983年成立)。这个学会在2007年创办一个新刊物Cliometrica: Journal of Historical Economics and Econometric History,由德国的著名出版社Springer发行,法国计量经济史学会(Association Fran?aise de Cliométrie)主持,其下有国际编辑委员群,这是最新的经济史刊物。与经济史相关的专业英文刊物实在不少,再加上非英语的期刊,数量恐怕会让人惊奇。请参阅Gianfranco?Di?Vaio and Jacob?Louis?Weisdorf (2010): “Ranking economic history journals: a citationbased impactadjusted analysis”; Cliometrica; 4(1):117。

3数据库与参考文献
最重要的在线数据库是EconLit,这是经济学界最熟悉的论文查索方式。它的资料来自美国经济学会之下的刊物之一: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JEL,1969年由Journal of Economic Abstract 改为现名,季刊)。各国的经济学专业期刊,若要在JEL刊载各期内容索引,须先经过审查是否如期出刊、论文是否合乎学术标准。通过审查后,要呈交每期论文的题目、作者姓名、服务机构、摘要、关键词、题目分类编号。这是非常丰富的数据库,可依作者、关键词、刊物名称、题材分类,做全文搜寻。如果你对巫婆问题有兴趣,键入Witchcraft就会有不少发现。EconLit数据库在台湾已很普遍,简易好用,1969年起的论文都可查索到,数据库每年更新4次。
经济史是个老行业,1969年之前的论文也能查询吗?有3本书目可查索:(1) Donald McCloskey and George Hersh; Jr。 (1990) eds。: A Bibliography of Historical Economics to 198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05 pages; 4;300 items。(2) Derek Aldcroft and Richard Rodger (1992) eds: Bibliography of 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nd edition); 304 pages; over 6;000 entries。(3) Charles Wilson and Geoffrey Parker (1977) ed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s of European Economic History 15001800;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50 pages。
有没有经济史百科全书呢?2003年6月,牛津大学出版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 History(5册),主编者是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史名教授Joel Mokyr,共2;806页,订价695美元,由800位专家写了900个条目。书评说编得很好,只是太过着重「西方」,太过欧洲中心,但这也是难免的事。索引做得很好,查索便利。
 
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 History(5册)
如果我对某个题材有兴趣,除了这套百科全书,我会用计算机找寻三项资源,依序是:(1) Google,(2) EconLit数据库,(3) Eh。内的Encyclopedia。经济史是个丰富有趣的学门,同好们,深入挖掘吧!
原刊于《历史月刊》2007年1月229期







上篇
西洋经济史的趣味

1为什么计算机键盘不依ABCD排列?






1970年我读大一时,商学院的学生都要学算盘、英文打字、操作机械式计算器。我早就学过算盘,但总觉得无缘;学习操作机械式计算器时,倒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洋玩意。计算时要先按下被乘数的数值,然后按乘数值,我依稀记得,这会让有些杆子上下移动,然后摇转右侧的把手,就得出乘积来。做多位数字相乘或相除时,速度甚至比算盘快,但我对这玩意还是没兴趣。我第一次看到掌上型电子计算器,是1974年大学毕业时,只能显示8个数字,要插电才能用,售价3千元,是大学毕业生的起薪。

Remington typewriter
印象较深的是打字机,我对这东西较有兴趣,总觉得好像可以透过它,打出有意义的东西。那是一些老旧到难以形容的美制敲击式打字机,我不记得牌子是Underwood或是Remington。打字的原理大略如下:如果你按下A键,就会有一根细扁的铁杆,击向一个圆形滚筒,滚筒上面是一张白纸,白纸的前方是黑色墨水带。按下A键时,铁杆就打向整个键盘的正中间缺口,透过色带把a字打在纸上。如果要显示出A字,就要按shift键,打出大写字母,和现在计算机键盘一样。正确地说:现在的计算机键盘排列方式,是承继自弹簧式打字机。
这些打字机不知已被多少学长糟蹋过,每个字杆的弹簧,随着英文字出现的频率不同(在键盘中间位置的TYU最常打到,QZX这些键较少打到),弹簧的松紧度各异,所需的打击力道与弹回的时间也不同。如果打太快,有些字杆还未弹回,就敲打其它字键,这些铁杆就会纠缠成一堆,要用手逐一分开拨回,才能打下个字母。
这是机械老旧后不可避免的结果,练习时有三分之一时间,用在拆解纠结的打击杆。应对之道,就是不要照练习本上所教的,十个手指全放在键盘上同时打字。如果只用左右手的各三个手指(也就是说,只剩下6个指头有功能),就可减少许多麻烦。我不是手脚灵巧型的人,练习久了之后,觉得用4指神功打得最快。
1979年我去巴黎读书时,买了一个日制Brother牌打字机,键盘的排列方式和英文很不相同:法文字母多了é; è; à; ?; ?; ?; ü; ?; ?,此外,ABCD的位置也不完全和英文键盘相同。我用了五年多的法文键盘,几乎忘了英文键盘的相对位置。1995年夏,我在慕尼黑大学三个月,德文的键盘排列又不同了:有独特的β,和上面有两个小点的字母(例如ü; ?),而且英文字的C很多在德文都改为k(例如capital = kapital),ABCD的排列方式,也和英文键盘不完全相同。
我适应过英法德三种键盘,在很熟练时,三种键盘的速度几乎没差别。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养成了坏习惯:我无法同时记住三种键盘的正确位置,打字时必须稍微瞄一下键盘,和打字练习教本上的指法完全不同,只能自嘲为「偷瞄式指法」。
经过三种键盘的折磨,我已无法学会打字时需要同时拆解字型的仓颉输入法,我只会看着键盘,以每分钟十个字以内的速度,使用最不须学习的注音输入法。结果呢?这20多年来,我还是要先用有格稿纸写字,然后使用天下最昂贵的「太座输入法」打出文章。
说到键盘的复杂度,我看过埃及机场查护照的阿拉伯文键盘。我当然看不懂,但是明确知道,阿拉伯文的数字键(在键盘最右边的方块区),和我们所熟知的1234写法很不一样;也就是说,我们所熟知的阿拉伯数字,在阿拉伯文里的写法很不相同。我试过在微软的Word里,查各国文字的键盘排列方式,还真是复杂到超出想象。
如果计算机(或打字机)是中国人发明的话,你觉得键盘会是什么样子?依部首排列最符合共同的认知。我算过,从1画到17画共有232个部首;若键盘每行排20个字,要12行才能排完。再加上标点符号和辅助性符号(加减乘除),我算了一下,依部首排列的键盘,约是英文键盘行数的4倍。现在的中文输入法,都是迁就英文键盘,所以才会弄出我无法以合理逻辑去拆解的仓颉法。人类有高度的适应力,有许多人可用仓颉法,每分钟打出125个字以上,所以只能怪自己鲁钝了。
在计算机普及之前,中文是可以打字的。打字员桌上有两个大型字盘架,依部首分格,里面是一个个的铅字。一眼望去,一个字也认不得,因为都是反向排列。打字员找到她要的字,把「抓字机」朝那个字按下去,机器就夹住这个反体字,用弹簧的力量夹打在色带上,滚筒上的白纸就出现一个正面字。熟练者的速度,甚至比手写快。常用字放在第一层的字盘里,罕用字放在第二层。若有怪字,那就要另外铅铸,每个新字大约三元。
扯了半天闲话,现在回来谈正题:请看一下你的键盘,为什么第一排左上方的顺序,是QWERTY而不是ABCDEF?道理很简单:如果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