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仪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母仪天下- 第3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好事,再没有粮食进来,汴梁城就成枉死城了,就是不知道是谁家,这个时候还敢如此仗义疏财?”

“听说。”那家人抬头打量了一眼张邦昌,小心的说道。“像是前皇后孟氏。”

“孟氏?”孟氏的名字淡出朝堂的太久了。张邦昌一时都没到是谁。

“就是道君皇帝的元后孟氏啊!”

“是她!”张邦昌顿时大喜过望。可算是来了救星了。

“她在哪儿呢?”

“应该是在大相国寺附近!”

“快快快,赶紧备马!”

“相爷,要不要点起了兵马再去,内城还有几千军士可用。”

张邦昌怒喝道。“糊涂,还不赶紧跟我去恭迎太后。”

“可是,相爷……”

张邦昌心里明白自己这大楚皇帝是怎么回事儿,金人虽然立了他却没给他一兵一卒,孟氏算是赵宋皇室硕果仅存的女眷,让手下的宋军对付她绝不可能!真的刀兵相向,被砍的就该是他了。

“记住了,咱们是去恭迎宋太后的。”

张邦昌的眼神跟饿狼一样,吓的那书吏连连点头。

随后他又吩咐道。“把那两人叫上。”

书吏心领神会,点头退了下去。

而世瑶见到城中惨状,根本就顾不上什么大楚皇帝,王荀跟她描绘的太原城,此刻就在眼前。

“娘娘!”岳飞见一队人马飞奔过来。赶紧横刀立于世瑶身前。

世瑶却说无妨,现在汴梁城里军民,都不会对曾经的大宋皇后下手。

“参见娘娘!”张邦昌几乎是滚落了马鞍。

世瑶微微冷笑,“倒是我应该跟圣上请安才对。”

“娘娘折煞微臣!”张邦昌不住的磕头,却并不分辨一句,见此情景,周围的百姓就有说话的了,张相爷是为了汴梁百姓,实在是国家的大忠臣。

“为全城百姓,臣不畏身被污名!”

如此情景,世瑶还能在说什么,她只是淡淡的吩咐道,“起来吧!”

张邦昌忙送地上爬起来,凑近了说道,“娘娘,放粮之事微臣来安排,请娘娘回宫吧!”

“回宫,回哪个宫啊!”

张邦昌苦笑说,“娘娘当然该回大内。臣做这个大楚皇帝本来就是情非得已,现在娘娘来了,一切当以娘娘为尊,臣愿尊娘娘为宋太后,请娘娘回归大内,全国政令,悉听娘娘裁决。”

宋太后,楚皇帝,这可真是一场天大的笑话。

世瑶并不理会张邦昌,转身对忠厚点了点头,忠厚自怀中取出圣旨,当场宣读。

“这是道君皇帝一年半以前亲手写下的旨意,张相爷可要亲眼看一看?”

张邦昌完没想到道君皇帝竟然还留了这么一手,那么孟氏这太后可就是顺理成章的了,那么,在孟氏面前,再也没有他说话的余地,“微臣不敢,太后娘娘千岁千千岁!”

“你听清楚了,这世上不可能同时有宋太后和楚皇帝!”世瑶沉声喝道,“本宫念你一心为民,便不追究你谋逆之罪,暂且留你在汴梁听用,望你能够将功折罪。”

“多谢太后。”张邦昌虽然出了一身的冷汗,但是心里轻松了不少,把这楚皇帝的帽子甩掉,就等于是去了催命符了。

张邦昌虽然不住的磕头,但是世瑶的眼光却看向了另外两个人,他们似乎想跑,但被一群人有意无意的围住动弹不得。世瑶对岳飞说道,“拿下他们!”

那二人见形式不好,抽刀连连砍伤了数人,然等到岳飞近到跟前儿,就在没有他们动弹的余地。

“太后娘娘明鉴,这是完颜宗翰留下来监视微臣的,臣将他们带来,正是为了表示对朝廷的一片忠心哪!”

张邦昌痛哭流涕,世瑶却根本就不为所动,他若是真有那个心,这两个人早就是死人了。

“拖出去,砍了!”

“是!”

世瑶说的轻巧,岳飞砍的利索,张邦昌冷汗涔涔,百姓们痛哭失声。

“军中还有多少人可用?”世瑶问道。

“回娘娘,原本城中大概七万禁军,除去战死的,饿死,重伤的,现在就只有三千多人,都在皇城守卫。”

“将这三千人交予岳飞统领,命令百夫长以上马上过来报告详情,城中百姓有愿意从军守城的,到刘正彦将军那里报名,将军看着安排,眼下维持汴梁的秩序要紧。”

“是!”张邦昌这大楚皇帝转眼就成了光杆司令,而他还不能有任何异议,要是没有道君皇帝的圣旨,或许他还能占上几分先机,现在,就什么都不用说的了,若是有个好的态度,或许还能争取个从宽处理。

世瑶又对张邦昌吩咐道,“你马上传令周边府县,调粮食药物进京。”

“是!”张邦昌早就想这么做了,可之前金人给他按了个大楚皇帝的名头,周边府县根本不听他的调遣,现在不一样了,他还是大宋的朝臣,奉的是皇太后的命令,谁也没那个胆量违命。

世瑶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回事,京畿路现在是处在混乱无政府的态势下,未必会听张邦昌调遣,而现在粮食是燃眉之急,一刻钟也拖不得,“苗傅、月芝、月美各带五十人出城,到各地采购粮食,记着,必须自愿交易,不得强人所难。”

“是。”

“各自去办事吧,把所有粮草都交给大相国寺的师父。忠厚带五十人跟我来。”

“娘娘!”张邦昌哈着腰可怜兮兮的说道。

“你也一并跟着吧。”

“是!”张邦昌大喜过望。“没有轿子,委屈娘娘骑马吧!”

世瑶先在也没那许多讲究,藏在山里的时候把马都赶走了。

“娘娘这是要去哪儿啊?有什么事都交给奴婢去办吧!”红玉低声的说道。

金人围困汴京整整半年,曾经繁荣鼎盛的城市现在是十室九空,路边随处可见饿殍,即便活着的也都是面黄肌瘦,一副随时都会倒地不起的样子,红玉是心中不忍,所以才想让世瑶避一避。而世瑶现在却没时间考虑那些,她带来的粮食最多能够维持三五天,金人若是再来,那些老百姓连逃难的力气都没有。现在当务之急,就是筹到粮食,太后也做不成没米的饭。

然而,金人像篦子一样把汴梁城篦了那么多回,念君留在的东西还能在吗?

“娘娘还是别去了。”张邦昌看太后行进的路径,以为她是要回孟府,“孟府被金人一把火给烧了。”

世瑶停了一下,倒也没放在心上,孟府出了房子什么都没有了,烧就烧吧!

“回娘娘,郑太后娘家,蔡相公府上,一直到娘娘外祖家,都烧了。”

于府烧没了世瑶刚才就看见了,留守的家人去了哪里现在也都不知道,然而,她倒是突然想起一个人来,“可有李师师的消息?”

张邦昌并不知道这位太后对李氏是个什么态度,所以,并不敢表达任何情感,他只是平静的说道,“李氏在庵堂带发修行,被金人找到之后要强索回营,李氏,触柱自尽了。”

世瑶猛的一勒马缰绳,愣在那里半天都没动,“可惜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君(下)

太后喃喃说着可惜,看来对李氏甚有情意,张邦昌倒是没什么感觉,他见的太多了。“吴王的两位夫人,因不肯屈从于金人,被挑在枪尖之上,受足了三天三夜的折磨才冻饿而死。”

世瑶想起前几日在刘家寺掩埋的两具,没想到她们竟然是这样死的。她对红玉说道,“可记好位置了?日后定要将她们好好安葬。”

红玉眼睛也是红红的,她重重点了点头。

“京城现在还有什么人可用?”

张邦昌无奈摇头,“宗室、驸马都给金人掳走,只有庆寿大长帝姬因为年事已高,又是皇室的远枝,所以才没有受到波及。道君皇帝的旧臣大多被贬出京,宰相何粟绝食而死,李若水痛骂金人被乱刃分尸,现在汴梁城里的确是没什么人可用了。”

“童贯呢?”

“童贯和李彦一直都随侍着太上皇。”张邦昌叹息着说道,“朝中大臣现在是死的死伤的伤,要说可用,倒是还有一些太学生。”

“陈东?”

“他还活着,臣昨日还见着了。”

陈东那些人虽然赤胆忠心,但是却冲动鲁莽容易误事,天下太平时把他们用好了可以说是锦上添花,可是这个时候,世瑶心中有些犹豫。

他们边走边说着,就看见路中间窜出一个人来,胡子拉碴,看不出本来模样。

“可是高驸马?”世瑶颤抖着问道。

那人“扑通”一声儿就跪地上了,肩膀直抖,就是说不出话来,看那身形,可不就是驸马高晟麟。

世瑶忙翻身下马,伸手想搀他起来却也搀不动,弄到最后。两人却是相对而泣。

“你与帝姬结缡十载,夫妻情深,却因为朝廷无能遭此横祸。是我们对不起你。”

高驸马忙把眼泪抹去,“臣不敢。是臣对不起帝姬。”可是一个对不起说完,他又哀声痛哭起来,“淑慎帝姬几番来信,催促帝姬南下,都是臣迂腐不懂得变通,所以才让帝姬遭此惨祸啊!”

“金人如此野蛮,谁都预料不到。此事与你无关,你休要自责了。”

“柔福帝姬,福金帝姬,都落入金人的手里了。驸马蔡鞗也未能幸免。”

这些世瑶都已经知道了,“若非朝廷无能,何来今日横祸?可是事已至此,再多说也是无益,你有什么想法。我都尽量替你办到。”

高驸马哽咽说道,“臣没有别的想法,只想早日迎回帝姬,帝姬所受的委屈,臣要亲手替她讨回。”

世瑶忍不住痛哭失声。

自从汴梁陷落。世瑶一直都没有哭过,如今见着这侄女婿,倒是忍不住了。或许,因为他们都痛失了至亲吧。

“既打算迎回帝姬,就擦了眼泪跟我走吧,几个孩子都在南边呢,不能没了娘再没爹。”

“是,娘娘!”

张邦昌也没少跟着掉眼泪,谁也没想到高驸马竟然还能活着,而活着虽然意外之幸,可又谁都说不出庆贺的话来,这一时之间,似乎除了陪着哭,做什么都是不对。

世瑶带着众人一直到了花满楼前才停了下来,那是念君经营的最大的歌舞乐场,后面一片的屋子都有夹墙,是前次围城之后念君留下以防万一的。

世瑶见房屋都还规整,心下先松了口气。

“这屋子从外面看那么宽敞,怎么进来这样憋仄?”张邦昌看不明白了。

“把墙凿开。”世瑶也不解释,只吩咐军士们做事。

墙凿开之后便露出了米粮,虽有些受潮,但也还有不少可用,当然,这个时候也没那么多挑剔了。

张邦昌大喜过望,“太后娘娘真是汴梁的福音哪!”

“也不过三五日而已。”

汴梁现在是全城缺粮,艮岳的仙鹤都宰了,现在也是几万人等着填肚子呢,说是三五日,都得是俭省再俭省用。

张邦昌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娘娘,不若发下一些口粮,让百姓逃难去吧,到了南边。总能找到活路。”

世瑶沉声说道,“金人两次围城,他们都不曾逃难,可见是故土难离,现在金人已退,又如何忍心将他们驱离。”

“可是,金人若是再来,百姓实在是经不起了。”现在汴梁百姓对于张邦昌来说就是一个负担,都逃难了他的压力才能小一些。

世瑶却冷冷说道,“汴梁城已经没了皇帝,连金银也都搜刮不出来,金人还来做什么?”

张邦昌本想说有太后在这儿金人还得回来,然而转念一想又咽了回去,“太后说的是。”

“河北军中,谁离汴京最近?”

“回娘娘,是宗泽。”

“传本宫旨意,让他速来汴京。稳固城防,安抚百姓,”

“是。”张邦昌深知宗泽来了就更没他的戏唱了,不过没有就没有吧,经过这一遭,能平安告老就算是万幸了。

“派人把这些粮食分发下去吧,其他人跟我进宫。”

赵桓这皇帝可能一件事情都没有做好,只有投降这一件动作足够快,皇城几乎没有受到很大的破坏,宫苑也都还算完整,只是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抢了个干净,就只差门窗他们没拆走了。

“娘娘可要回坤宁殿?”

其实是世瑶想过蕊珠殿,想想赵佶生死难料也就歇了那份儿心,隆祐宫是郑氏住过的地方,她也不想跟这凑热闹,“开了崇庆宫。”世瑶吩咐道。

宣仁皇后去后,崇庆宫就封了宫门,世瑶以前在宫里的时候,偶尔会回去看看,等她出了宫,崇庆宫就再也没有人踏足了。

崇庆宫在宣仁皇后还在的时候就不算堂皇,高氏去后也不曾认真修缮过,金人大概是把这里当了冷宫了,并没有大肆搜刮,如此,世瑶的心里多少还好受些。

“张相替本宫传令全国。”

“是。”

“兹强寇起于寒野,掳二圣国势倾颓,紫薇蒙尘、天地同悲,诸卿家当戮力同心、共济危难……”

太后说了半天,意思其实很简单,任命种师道为西北道行军大总管,西北各路指挥使、宣抚使,皆听从种师道调遣,蔡攸为江南道行军大总管,节制长江以南各路指挥使,全国上下要同心抗敌,以血前耻。贻误军机的杀,霍乱军心的杀,破坏军纪的杀,丧我军威的杀,通敌卖国的——夷三族!

总之日后不管文臣武将,都得提着一百倍的小心,没打赢金国,迎会二圣之前,谁也别想过安生日子。

张邦昌忙了好一顿,才算把太后的懿旨抄好分发各处,而世瑶见这朝廷都不成个样子了,心里更是恨的滴血。她把宫里但凡是识字的宫女太监都召到了崇庆宫,协助张邦昌的书吏出安民的邸报,重新编辑名册。又把陈东召进宫来,让他带着学生们查看城墙破损,计算修补用工,让高驸马带着人清查几处府库,哪怕剩个杯子也得记在账上。琐琐碎碎的事情,简直就不胜枚举,万幸的是,几日之后,周边府县的粮草就陆续的运到了。

“要不是娘娘下了懿旨,这粮食怕还到不了那么快。”

有了粮食,不管是张邦昌,就连世瑶这心里都踏实一半了,现在,就等着宗泽带兵前来了。

宗泽几乎是一路疾行赶到了汴梁的,他简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而事实上,他看见的还不是最惨的情况,现在的汴梁正在缓慢的恢复元气。

主辱臣死,宗泽这会儿真是连死的心都有了。

“参见太后娘娘。”宗泽见到太后的时候更加的痛心疾首,赵宋天下连一个男儿都没有了,朝堂上竟然仅有一个女人带着一群太学生主政,“臣救驾来迟,二圣受辱,臣愿已死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