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仪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母仪天下- 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煦感觉到自己的心都在颤抖,好好的。怎么又扯出一位御医来,“太妃,只等金莲上殿。一切自可清楚。”

赵煦一再的提到高金莲,朱氏心中顿生疑窦,好在她还没来得及说出什么,钱梦吉就上殿来了。

高金莲畏罪自尽了,这是太皇太后早就猜到的结果。而钱梦吉也证实了高金莲是如何哄骗太妃的,朱氏立时呆住。她最亲近的儿子,她最信任的奴才,竟然同时背叛了她!

“你们!”

“太妃!”

赵煦低吼了一声,眼中的沉痛让朱氏感到心悸,她终于明白事情的变化已经超过了她的相像,为今之计,就只能是闭口不言了。

朱氏闯下大祸,只好躲在自己儿子身后,赵煦把一切责任都推在了高金莲身上,而太妃,不过是受人蒙蔽的可怜祖母,纵然有错,也是值得原谅的。

而高氏的性情怎么可能轻易地放过,她冷眼瞧着皇帝与钱梦吉一唱一和,也不问真伪,淡然说道,“太妃纵然是痛心皇太子之死,也不该轻易的受人挑拨,疑心到哀家身边的人。即便是证据确凿,太妃也该禀明哀家或者是皇太后,交由哀家或者是太后处置,哀家活了这么一把年纪,还没听说哪一朝的嫔妃敢到太皇太后的宫里拿人的,莫非太妃不单是在怀疑世瑶,甚至哀家,也有包庇纵容之过?”

高氏这几句话说的倒是轻飘飘的,然而,压在赵煦的心上却犹如千斤的巨石,“陛下明鉴,太妃只是心痛过度才行为适当,绝不敢有这等大逆不道的想法。”

“臣妾万万不敢有这诛心的念头!”

太妃赶紧哭了两声,听起来倒是委委屈屈的,高氏听了心里厌烦,她冷冷笑道,“太妃今日的行为可谓震古烁今啊,哀家必要好生褒奖才是!”

“陛下恕罪。”

赵煦跟朱氏同时磕头请罪,高氏只是更觉头疼,“哀家活了这么一把年纪,也没见过这样的事情,还是交给皇帝来处置吧。”

赵煦能怎么处置太妃?心里不忍不说,不管轻重,史书都要留下不孝的骂名?他眼中渐渐坚毅,像是下了大的决心,“太妃乃是朕之生母,朕愿代太妃受罚。”

“你是皇帝,一国之君,岂能轻易待人受过!”

“太妃今日过失,都是因为后宫争斗而起,是朕无才无德,理应待太妃受罚。”

“皇帝言重了。”

高氏冷冷的回了赵煦一句,便在也不看他们母子俩,殿上的空气都几乎凝滞了,呼吸声清晰可闻。此时此刻,太妃才明白自己闯了多大的祸,她是太久没有感受到太皇太后的怒气了,几乎都忘记了她是多么狠辣的一个女人。可是眼下,也容不得她害怕了,她不能让她的儿子当真替她受过,“启奏陛下,臣妾有罪,当回宫静思己过,日后,非陛下宣召,在不踏出宫门半步。”

高氏并不答话,殿上仍然是死一般沉寂。

赵煦张了张嘴想要说话,然而,略一思索还是咽了回去,想要求情是不可能了,而太妃这般自请处罚,对他来说也是极限。他作为儿子不能代母受过,难道还能为母加罪吗?

朱氏见太皇太后还是余怒未消。渐渐感到绝望,而她的儿子也不说话,她终于开始不安。从她的儿子当了皇帝的那天开始,她就有很多的不甘,她不想在隐忍,得罪太皇太后的地方不少,受过挨罚是经常的事儿,可是,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惶恐。然而,现在没有人能救她了。“臣妾愿意向孟姑娘赔罪。”

赵煦猛的抬起头来。高氏如果答应了,那太妃以后再也没有颜面在宫中立足了,赵煦马上说道。“朕愿意替太妃向孟姑娘赔罪。”

高氏叹道,“孟氏一族随太祖皇帝起兵,忠勇无匹,后追随历代先帝,亦是战功赫赫。到现在,除了一老一幼,只余累累忠骨。太妃竟然捕风捉影,欲将孟氏九族皆灭,不仅哀家心寒,只怕历代先皇在天之灵。也将难以安然。”

朱氏这个罪可就大了,惊扰历代先皇亡灵,别说是她。就是赵煦也担当不起。“臣妾绝无此心,只是想要震慑孟氏罢了。请陛下恕罪。”

“请陛下恕罪,朕愿替太妃领罚。”

“皇帝既有孝心,就去太庙思过三日吧。高金莲陷害他人,蛊惑太妃。既已自尽,便不加罪。其父母兄弟,不论年纪,皆徙三千里。太妃迁往启祥宫,无诏不得外出。随同太妃闯宫的宫人,一律杖二十。圣瑞宫的宫人不能劝谏太妃,也不必随同迁宫,宫女年长者放出宫去,年幼者为掖庭苦役,内侍一律发往内侍省,永不许入内。”

内侍省和入内内侍省只差两个字,境遇却是天渊之别,入内内侍省是可以在皇帝和后妃身边服侍的,即便没几个能出人头地的,但终究是有个盼头,然而,内侍省的人只能在看不见的地方做些粗使杂役,永远都没有出头的机会。太皇太后此举,可算是彻底断了朱氏的羽翼。

高氏这般处置,虽然不曾伤害太妃的性命,但是,也足以令太妃颜面扫地了,赵煦心知劝不得,却终究是于心不忍,“启祥宫紧邻冷宫,荒凉破败,太妃虽然有错,但是徐国长公主无辜,公主年幼需要照料,请陛下看在公主份上,从轻发落吧。”

“有太妃的地方就不会荒凉破败,内府会好生照料的,皇帝尽管放心。”

“太妃对孟氏有所亏欠,朕愿意弥补。”

“哦!皇帝打算如何弥补?”

“朕,愿意迎孟氏为中宫皇后。”

赵煦这几个字说得也算掷地有声,然而,却真真是触了高氏的逆鳞,为了朱氏,他竟然什么都肯的!

高氏冷道,“哀家旨意已下,不容更改,你们都退下吧。”

“陛下恕罪。”

皇帝俯身在地,不肯起来,高氏见他肩膀微微颤抖,心中也是一颤,她无力的言道,“皇帝果然孝顺,命朱氏于圣瑞宫思过,馀旨不便。”

世瑶一直在阁中等候传唤,却只等到了处罚朱氏等人的旨意,整个皇宫顿时紧张起来,圣瑞宫那一点点的慌乱,在凝重的氛围中,根本就不值一提。没过两天,又传来御医张涵因照料太子不力,畏自杀谢罪的消息。世瑶长叹了一声,对云纤说道,“陪我去趟奉安殿。”

“姑娘,这会子天色可是不早了,出宫只怕遇到东曦轩的人又有聒噪。”

“不要紧的,我想去祭一祭献愍太子。”

世瑶印象中献愍太子的样貌十分模糊,有时候会莫名的跟她的福儿重合,她自己做过的事情并不后悔,然而,对那个孩子终究是有所亏欠的。

赵茂的灵堂已经从新布置过了,全部是皇太子的规格,然而这个时辰除了宫人按时哭祭之外,并没有什么前来祭奠。

世瑶拈了香,心里头一阵阵的酸涩,然而,却怎么样也哭不出来。

福儿,一切都过去了吧?世瑶心中问到。

刘金桂虽然还活着,但她已经是生不如死,我也算是为你报了仇。只是我心里并不曾畅快,福儿,你的心里可还畅快?若你也不曾畅快,就让一切都过去吧,我会日日为你祈祷,愿你来世不要托生在帝王之家。

孟世瑶终于滴下了入宫以来的第一滴眼泪,砸在了献愍太子的灵前。

 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一线(上)



“姑娘,太皇太后宣召。”康有禄的脸色不同于往常,世瑶也知道太皇太后此刻必要见她,因此才抢着这么一点功夫来祭拜一下献愍太子,怕就怕,以后再也没有机会。

世瑶点点头,举步出了奉安殿。康有禄一路上都是面色凝重的,弄得云纤心里也是七上八下,就只有世瑶一人,看上去一切如常。

“云纤先回阁去,我自随着康公公上殿。”

“姑娘。”云纤说不出为了什么,就是特别的担心,就好像暴风雨就要来了一样。然而,世瑶只是冲她摇了摇头,什么都没说。

孟世瑶从来都不觉得她做的事情能长长久久的瞒住太皇太后,况且,张涵的那些勾当,原本就是她故意泄露出去的,至于后果,她也不是没有想过,只是,生死对她来说早就不重要了,她所在意的,唯福庆公主一人而已。至于孟家,她相信太皇太后不会肆意迁怒。然,高氏趁着皇帝在太庙思过的功夫悄悄地处理掉了张涵,这倒是有些出乎世瑶的意料。

高氏的目的,显然是不欲事态继续扩大,也算是为了孟氏,也算是为了她自己。不过,世瑶始终还是欠着高氏一个解释。

“哀家今日秘审张涵,听到许多让哀家心惊的话来,世瑶,哀家一向信任你,你告诉哀家,张涵的话,哀家该不该相信?”

“陛下英明睿智,想来早有决断,臣女不敢妄言。”世瑶心里盘算着,张涵恐怕是已经把一切都和盘托出了,而高氏没有直接把她点出来,想来也不是为了试探什么,最大的原因。还是有几分不愿面对罢了。

“你在哀家跟前儿,有什么便说什么吧。”

“张御医素有野心,又同时在云锦阁和东曦轩服侍,两宫不睦已久,大概少不了张御医推波助澜。”

“看来世瑶也知道张涵为祸不浅,你就不想问问哀家,张涵到底都跟哀家说过些什么?”

“张御医做的事情,臣女也是略有耳闻。他对陛下所供若然不尽不实,陛下也自会派人查证,臣女不敢妄议。”世瑶低垂着头。不敢去看太皇太后,她对高氏,终究是有些愧意的。

“哀家喜欢你聪明。这两年你也从来都没有让哀家失望过,只是连日之事,让哀家心惊,你到说说看,张涵区区御医。是谁给他这么大的胆子?”

“张涵为人善于投机钻营,为达目的不折手段,不过,若是无人指使,想必也不至如此。”

“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指使张涵。在各宫之中挑拨生事?”

世瑶抬头看了看高氏,见她面目沉痛,自己心里也不好受。可是现在。她也只能实话实说,“回陛下,是臣女。是臣女帮助张涵进入东曦轩服侍,也是臣女让张涵一口咬定苗婕妤怀的是个皇子。”

高氏似乎没想到世瑶竟然痛痛快快就承认了,心里反而更加难受。虽然她早就有所怀疑,张涵又亲口承认了。但是,她的私心里还是希望跟她没有什么关系。

“你倒是坦诚。怂恿刘氏请立太子也是你的授意吧?”

这还真不是世瑶的意思,完全是张涵自己揣测着做的,当然,世瑶也不得不承认,没有张涵的自作主张,事情根本就不可能这么顺利。到最后,张涵又把责任推给她,也算是因果循环了。然而,这件事情是世瑶无论如何也不能认下的,就算是献愍太子的死,在高氏心里难过一阵子也就过去了,但是,太子这两个字,却是真真正正的逆鳞。

“回陛下,此事跟臣女绝无半点关系。臣女只是不满苗婕妤对臣女多方利用,指使张涵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想利用她骄矜之心,引刘婉仪出手惩治。可是,苗贵妃竟然敢残害皇子,实在是臣女始料不及。”

高氏看着世瑶,似乎是在估量她说的是真是假,她无法相信以孟氏的聪慧,费这么大的周折就只是为了一个苗氏。然而,她也深知孟氏秉性,决不至于如此去谋算皇长子。“哀家跟前儿,你最好实话实说。不要跟哀家说什么苗氏,她不值。”

“是。”世瑶虽然应了,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些人、这些事儿,都跟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皇长子死了,张涵也已经死了,她已然没有办法去辩白,信与不信,就看太皇太后自己了。

此刻殿上早已空无一人,越发的沉寂萧索。

“哀家知道张涵做事自有他谨慎的地方,皇长子出事的时候,跟他半点干系都没有,可是,连太妃都知道他有些嫌疑的。那哀家可就奇怪的很,这风声是从哪里出来的?”

“是臣女透漏出去的,事情到了现在,臣女觉得自己跟张涵都应该承担责任,太皇太后就是不命人来宣召臣女,臣女也是要上殿来请罪的。”世瑶很清楚,跟高氏说话,九十九句里掺上一句假,大概才能让她相信,她真正的目标就是张涵,却永远都不能让任何人知道,然而,阴差阳错,这件事情却成了她唯一的生机。

孟世瑶并不怕死,但是,如果有机会活着,她也不会轻易放弃。

这话高氏果然是信了,若不是世瑶放出风来,她也未必会觉得张涵会起这么大的作用。如此说来,她之前的话倒也有几分可信。高氏深深的看着世瑶,始终想不通她到底为了什么,她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世瑶既不贪权恋势,也不是阴狠毒辣之人,利用一个御医闹得六宫不安,甚至间接害死了皇长子,她究竟图谋些什么?

这是高氏必须要弄清楚的问题,否则,她就只能承认自己认人不清,识人不明了。

“你要知道,你的罪过,哀家就是将你赐死,也不为过的。”

“臣女明白。错就是错了,臣女愿意承受一切责罚,陛下就是杀了臣女,臣女也绝没有半句怨言。但是,献愍太子之死的确不是臣女本意,还请陛下看在臣女一向忠心的份儿上,不要深责孟家。”

世瑶并不想为自己求情,她心愿已了,一无所惧,是生是死,听天由命吧!

高氏执政这么些年,什么样的人没见过?要死要活的不少,却从没有一个当真是一心求死。孟世瑶,总是让她感到惊讶。惊讶过后,高氏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想留在宫中!”

高氏不是疑问而是肯定,世瑶却不敢做那不识好歹的人,“臣女愿意留在宫中服侍太皇太后,就是一辈子,也心甘情愿。”

“你的意思是说你不愿意嫁给皇帝,不愿意做皇后。”

世瑶不再说话,算是默认,高氏长叹一声,眼中的怒色渐渐的凝成了一缕伤感,“你做这一切,就是为了出宫去吧?哀家相信你的本意并不像害死赵茂,你不过是想告诉哀家,你不是哀家需要的皇后,是吗?”

这算是最合理的解释了,世瑶还能在说什么,也难为太皇太后想到这些。

话说到这里,高氏却犹豫了,她舍不得世瑶是一方面,而长久以来的欣赏跟器重,让她再难找出第二个皇后的人选。

“臣女有负陛下厚恩,还请陛下降罪。”

“你先退下吧。”高氏的心中无声的叹了口气。

世瑶出了寿康殿,康有禄忙进去服侍,他知根知底的人,还以为孟氏此番必要赐死的。然而,孟氏平安无恙的出来了,反观太皇太后,却是一片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