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珠立在水田边,怔楞地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本来打算前来捡田螺的她,脑海中闪电般掠过一个念头:稻田养蛙养鱼!
想起稻田养蛙养鱼的法子后,李明珠激动得浑身发抖,连忙把脑海里的相关知识细细地过滤一遍。
穿越前,每逢寒暑假,她都会去乡下的外婆家玩。
有一次,她看到稻田里游曳着一条条红艳艳的鲤鱼,心下好奇,就向外婆询问。
外婆乐呵呵地告诉她,这叫稻田养蛙养鱼,是一种立体生态农业。
蛙能为水稻治虫,蛙粪能养鱼,而鱼粪又是稻田的肥料。利用稻田养蛙养鱼,能够达到稻、蛙、鱼三丰收,是一项低投入、高回报的立体养殖好办法。
如果想用稻田养蛙养鱼,需要用竹子在稻田周围修建1米高的围墙,再设法罩住进排水口,避免蛙和蝌蚪逃跑。
此外,稻田四周,还需挖一条灌水的保护沟,深60厘米,宽100厘米,作为蛙的饲料投喂场所。
至于幼蛙的投放,李明珠有些记不清楚了,貌似是每亩田放养三千只左右,放完后就需要投喂少量食物到保护沟里给幼蛙吃。
最后就是放鱼苗,现在距离插秧已经有一段时间,鱼苗已经咬不动结实的秧苗了,所以直接可以投放。
关于投放的鱼苗种类,李明珠只记得红红的鲤鱼和吃杂草的草鱼,其余的就不记得了。
不过不记得也没关系,只要能记得鲤鱼和草鱼这两种鱼,已经能够用稻田养蛙养鱼。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相信不久后就能小赚一笔!
李明珠前思后想,觉得理论上这稻田养蛙养鱼的法子应该没有差错了,这才拉住张家几兄弟,急急忙忙地要求回家,连田螺也不摸了。
张家几兄弟一听,李明珠又想出了赚钱的好办法,都对此深信不疑,连忙风风火火地赶回家。
回家后,大门一关,李明珠就把自己的想法详细地讲述一遍,小脸上满是掩不住的兴奋。
待到她滔滔不绝地说完,五兄弟都是又惊又喜。
张虎搓着手,满面春风地说:“娘子,你真是太聪明了,那这几天我们就多捡些田螺去卖,把家里的鸡蛋也卖掉,等卖了钱就赶紧买鱼苗。”
这段日子以来,鸡棚里那群毛绒绒的小鸡仔,已经逐渐长大。众人没有把它们卖掉,而是准备养大再卖。
还有,当初卖秧马小赚一笔后,众人曾买回五只母鸡和十只小白兔,是留着下蛋和生小兔的。
现在小鸡小兔都还不能卖,看来看去,也就只有那些鸡蛋可以卖,所以张虎才提议把鸡蛋卖掉。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众人在李明珠的吩咐下,给自己的田地挖了两个深一米的鱼凼,又挖出深50厘米的井字鱼沟,鱼凼和鱼沟相通。
然后,用挖鱼凼得来的土,把田埂加高加宽做得更结实,以防暴雨时垮埂或漫埂逃鱼;又用竹排修筑一圈围墙,防止蛙逃跑。
做完一系列准备工作后,李明珠担心有人会跟风养殖,影响自家的收入,于是就多了个心眼儿,乘着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和几兄弟一起,偷偷来到水田边消毒——
每亩水田都均匀泼洒60公斤石灰浆来消毒,再用耙子等工具将田底淤泥翻动一番,以便让石灰浆与淤泥充分混合。
消毒后的10天里,众人每天都起早贪黑地摸田螺、打渔、卖鸡蛋,经过一番努力后,终于凑够买鱼苗的钱。
与此同时,众人还捉了许多蝌蚪和幼蛙,放在家里的水缸里养着,准备时机一到,便投入到稻田里去。
乘着张文去买鱼苗时,李明珠带着一篮子鸡蛋和一麻袋田螺,回娘家去看望大哥李天佑和大嫂刘小芳。
李明珠是个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李天佑和刘小芳待她不薄,关键时刻给她送了二两银子的嫁妆,她一直牢记在心。
不久前做出秧马后,李明珠曾经带了六只秧马送给李天佑,让刘小芳可以将秧马送给娘家的亲戚。
这几天,李明珠和五兄弟都忙着赚钱,好不容易得了空闲,李明珠就想把稻田养蛙养鱼的好办法告诉李天佑。
哪知,李天佑是个谨言慎行的老实人,以前从未听说过稻田养蛙养鱼。一听李明珠说起这法子,想也不想就一口否决,还苦口婆心地劝说李明珠,让她别捣鼓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以免得不偿失。
李明珠哭笑不得,也不再劝李天佑,而是打算先在自己田地里做实验,等到这个法子真的成功了,再来向李天佑传授经验和技术。
毕竟,李明珠以前从来没有实践过这个法子,大部分相关知识都是从外婆那里听来的,以及亲眼见到过稻田养蛙养鱼的模式,见到过防逃墙和保护沟。
虽然理论上她觉得可以较好地操作,但真要实践起来,她知道还是得小心谨慎,否则或许真会像大哥担心的那样,竹篮打水一场空。
待到鱼苗买回后,十天前洒入田里用以消毒的石灰浆,此时其药效已经全部消失。于是,李明珠等人就将自家的一亩半水田里,放了三百条鱼苗,又把蝌蚪和幼蛙投放进去。
他们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当然招来村民们的好奇、围观和询问。
李明珠存着私心,不愿意把这个赚钱方法立刻公诸于众,只说自己想试着用稻田养蛙养鱼,但不知道这法子能不能成功,还劝说村民们不要跟着她学,等她成功了,再来跟风也不迟;若是她失败了,村民们也不必跟着亏本。
村民们一听,都觉得李明珠的话有道理,甚至还称赞她厚道,于是都持观望态度,想等着看这法子能不能成功。
这桃花村里的村民们都爱八卦,李明珠在稻田里养蛙养鱼的事,被大伙儿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到沈富贵的耳朵里。
沈富贵既然是马匪头子,又是本村首富,当然是精明过人的,当下他就把李明珠的法子琢磨一阵,认为的确可行,而且不失为一个来钱的好办法。
于是乎,沈老爷大手一挥,命令手下人把上百亩水田里全都投入鱼苗和幼蛙,一切的模式都要仿照李明珠和五兄弟的水田,绝不能出任何纰漏。
沈富贵这般惊人之举动作更大,第二天李明珠就听到风声,顿时气得吐血。
好哇,沈富贵,你把武哥打得半死不活我就不追究了,现在你还弄个山寨版的稻田里养蛙养鱼,什么都跟着我学,但得到的利润又是我的上百倍,你简直欺人太甚了你!
不过,气愤归气愤,对于沈富贵的跟风养殖,李明珠和五兄弟却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谁叫人家沈老爷财大气粗而且上头有人呢?
跟沈老爷作对明显是不现实的,还是老老实实地看好自家这一亩半的田地吧!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稻田里一切正常。
秧苗在茁壮成长,蝌蚪逐渐长成幼蛙,幼蛙开始长大并除虫,鱼苗在水田里欢快地游来游去,时不时啃食掉影响秧苗生长的杂草……总而言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为防止鱼苗被偷,李明珠等人索性在水田边搭了个草棚。
除了受伤的张武外,其余四兄弟每天晚上轮流来守夜,同时早晚巡查防逃墙是否严密,若有缝隙就及时修补,以防止蛙逃跑及敌害进入。
蛙投入稻田后,捕食了大量昆虫,是以稻田的病虫害一直较少,就连农药也不需喷施了,这无形中就省下一笔买农药的钱,让众人兴奋不已。
等到稻田养蛙养鱼基本忙完,张武的伤势也痊愈了。
此时,两个佃农却忽然找上门来,说是沈地主想请李明珠和张家五兄弟走一趟。
原来,沈富贵虽然依样画葫芦地照搬了李明珠稻田养蛙养鱼的模式,但他稻田里的鱼苗不知道为何,竟大批大批地死亡。
沈富贵琢磨了半天也琢磨不透其中的道理,只好将李明珠请来解惑。
然而,我们的李明珠姑娘会轻易给沈富贵解惑吗?
答案当然是:NO!
李明珠告诉沈富贵,他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要么他自己设法解决问题,明年她再免费教授他稻田养鱼的方法;要么她现在就帮他解决问题,但他必须将今年卖鱼得来的纯收益抽成百分之三给她。
李明珠之所以说明年可以免费教授沈富贵方法,是因为她知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
一旦今年她家稻田养蛙养鱼成功,这养殖方法不久后肯定瞒不住,肯定会被大量推广,而沈富贵也迟早会知道,倒不如她现在就做个顺水人情,说明年免费教授给他。
沈富贵一听,前一条路貌似划算,但是目前他自己和其他佃农根本找不到鱼苗死亡的原因,若是拖到明年,鱼苗都死得差不多了,说不定还要亏本。
后面一条路,虽然要抽成百分之三给李明珠,但仔细想想,这抽成还算合理,也并不多。
于是,沈富贵就选择了后面一条路,同意给李明珠抽成,并和她签了份协议。
然而,沈富贵觉得抽成不多,可对于李明珠和张家五兄弟来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了!
签完协议后,李明珠喜上眉梢,向沈富贵细细询问一番,然后很快就得出他的鱼苗大批死亡的原因:
作者有话要说:马上还有一更,咳咳,我勤快吧?大家快表扬我吧,(*^__^*) 嘻嘻……
下图中是稻田养鱼的图片:
本文中稻田养蛙养鱼的知识,部分来自于度娘,特此申明。
、44亡羊补牢
第一,当初李明珠投放鱼苗前,在半夜里偷偷给水田里洒了石灰浆消毒,但沈富贵的佃农不知道,所以没洒石灰浆消毒,导致不少鱼苗死亡;
第二,小鱼出生5天后才可投放到水田里,可沈富贵的鱼苗下田过早,刚出生2、3天的小鱼苗游动能力弱,体质嫩,易死亡;
第三,放养鱼苗前,田中可能有水生昆虫等敌害,应采用网捞12遍,清除这些敌害生物,但沈富贵漏掉了这一步;
第四,稻田养鱼如果想取得较高的鱼产量,只靠田里的杂草等饵料生物是不够的,必须要像池塘养鱼一样投喂饲料。
然而,李明珠是乘着天没亮和深夜时给鱼投喂饲料的,沈富贵的佃农没看见,还以为鱼苗只吃稻田里的杂草就能存活,于是一点儿饲料也没喂……其实李明珠怀疑,大部分鱼苗都是被沈富贵这个笨蛋活活饿死的!
最后一点,鱼苗在运输途中不宜更换井水,但沈富贵换了一次井水,这也是犯忌。
因为井水温度低,与鱼苗容器中的水温相差较大,容易让鱼“感冒”;而且有的井水碱性或酸性较强,对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一旦换井水,鱼苗很可能大量死亡。
听明珠分析了种种原因,还分析得头头是道,沈富贵心里感慨万千,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在李明珠的建议下,沈富贵吩咐佃农将鱼苗从水田里捞起来,给水田中洒了石灰浆消毒,再用网将田里对鱼苗不利的水生昆虫等敌害统统清除,然后才把鱼苗放回去,并且每天定时定量地投喂饲料。
这样一折腾后,中途又死了一些鱼苗,但是没办法,如此补救措施算是亡羊补牢,只能等下次投放鱼苗时再多加注意了。
解决沈富贵的鱼苗问题时,由于沈富贵并未强迫李明珠告诉他稻田养蛙养鱼的方法,还同意给李明珠提成百分之三,所以李明珠和张家五兄弟对沈富贵的印象都有些改观,认为沈富贵虽然打过张武四十大板,但也并非大奸大恶之人,有时还是比较通情达理的。
于是,众人对沈富贵的仇恨也渐渐淡了一些,不如以前那样深。
数天后,李明珠提出的解决方法成效卓越,沈富贵的鱼苗再也没有出现大批死亡的现象。
此时已是七月上旬,李明珠的稻田里一片金灿灿的稻穗,每逢微风拂过时,黄金般的稻浪便此起彼伏,那情形煞是喜人。
稻田养蛙养鱼的立体养殖模式也非常成功,成群结队的红鲤和草鱼,摇头摆尾,欢快地游曳在波光粼粼的水田间。
由于蛙能为水稻治虫,鱼粪又是稻田的肥料,所以今年的水稻产量也比往年多,每亩地的产量居然比别人高出一倍!
既然大丰收了,当然要收割水稻,再把鱼捞起来卖掉。
张文到县城里联系好鱼贩子,事先谈拢价格,让他们到时直接过来收鱼,然后就领着四个弟弟,齐齐来到稻田里收割和捞鱼。
这时大嫂刘小芳已经有三个月身孕,本来李天佑不许她到处走动,以免动了胎气,但她怎么也止不住好奇,非要来看看李明珠的稻田。
就这样,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李天佑、刘小芳,以及李秀莲和她的夫君赵瑜,都抱着好奇心来到桃花村,查看稻田养蛙养鱼的成果,顺带看望李明珠。
可想而知,李明珠和五兄弟的田地里,瞬间就热闹起来。
“姐姐、姐夫,你们最近还好吧?”见到赵瑜和李秀莲,李明珠就笑眯眯地迎上去。
假玉镯的事情到现在都还没穿帮,这自然是再好不过,希望赵瑜能一辈子宠爱李秀莲,那样的话,若是自己将来有什么难处,也能以小姨子的名义向姐夫赵瑜求助。
“最近我和你姐姐过得还不错,你和你夫君呢,相处得可还融洽?”赵瑜一边说,一边暗暗打量李明珠的神色。
赵瑜实在想不通李明珠为何自愿当共妻,但李明珠毕竟不是他的妹妹,而是李秀莲的妹妹,所以李明珠的个人决定跟他没太大关系,他现在只是好奇,因而随口问问。
“多谢姐夫关心,我和我夫君过得很好。”李明珠笑盈盈地答道。
“田里的水都放得差不多了,该收割了吧?”张武询问李明珠的意见。
李明珠点头道:“可以收割和捞鱼了。”
“好吧,那我们各自行动,动作麻利点。”张文对四个弟弟交待几句,随后五兄弟就挽起裤脚,先后下了水田。
张文和张武负责捞鱼,其余三兄弟就负责用镰刀收割水稻,而李明珠就负责给大家做饭和送饭。
见五兄弟忙得热火朝天,李天佑便来帮忙收割,赵瑜也想帮忙,无奈他对收割一窍不通,只好选择捞鱼。
收割水稻并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力道需要掌握得恰到好处。
若是力道太小,就需要多次下刀,会浪费许多时间;若是力道太大,熟透的谷粒就极易脱落在水田里,将之前的心血也会付之流水。
不过,对于庄稼好手张虎和张有财来讲,收割水稻却并非难事。但见他们俩手执雪亮的镰刀,迎着初升的朝阳,身披绚丽的霞光,轻车熟路地穿梭于水田之间。
一手握着水稻,一手执镰刀,将刀口斜斜地对准稻杆,然后用恰到好处的力道一割,一株株的水稻就被收割下来。
半晌,随着极富节奏感的镰刀声,方才还绵延成金色海洋的稻田,此刻只剩下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