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的北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想的北宋-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给你听:这世上,最该相信的,应该是自己。”
作者有话要说:注1:典房:这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制度,房屋的拥有者外出,请人照看还要花钱,若是正好自己不但没钱请人还缺钱花,就可以把房子典出去,一定时限后把钱还给住房子的人,然后收回房子。房主得到了应急的钱,还有人给照看房子,而另一方则只是把钱借给对方几年就可以免费用房子。
如果让我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种行为的话,我觉得其实这就是用房屋的使用权来换钱的使用权。
比如本章的这个典房行为说白了,其实就是李想借这个房主九百两银子花,房主则把房子借给他住,三年后李想归还房子,房主归还银子。
当然了,人家典房不可能像我说的这么简单,有很多精细的条款的,比如房屋的修缮费用怎么算之类的问题,时间到了房主没钱来还怎么办,这些一般都是另有条款仔细说明的。
注2:用银盘子送外卖什么的可不是我胡编的,人家宋朝国都的老字号酒楼就是这么霸气!




、54第五十六章

搬到新居收拾东西这类的事情是不需要李想操心的;要知道,他可是有整整六个小娘子来操心这些事儿的!更不要说他还有十几个男仆女使做活儿。这些男仆女使,都是被李想彻底买断的奴仆。
李想对人口买卖一点儿都不感兴趣,如果可能的话,他更愿意采用雇佣的方式来请一些男仆女使做活儿,可是;这世界从来就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打算来的。
道君皇帝这些年来的昏庸统治使这个原本十分繁荣的国家显露出了种种疲态,许多地方的百姓被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弄得苦不堪言。李想来到宋朝不过三年;就已经感觉到情况恶化了不少。他来的那年,青州虽然有流民;但是通过吴知州努力的安排救济,基本上大街上是看不到成群的逃荒的百姓的,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通过政府的帮助都有了饭吃,可能过的不会太好,但是却没有饿死的危险。可李想离开青州的前一年的年底,情况已经恶化到吴知州完全不能控制的地步了,逃难的灾民太多了,已经超过了青州的财政可以救济的限度。
吴知州实在没办法了,只好号召富户们轮流施粥,李想也响应号召在青州城门口开过两个月的粥棚。可是生活哪里是喝口粥的问题?那会儿正是寒冬,几乎每一天,城卫的人都能从城市的各个角落跟城外粥棚附近清理出几具甚至几十具难民的尸体,他们有的是病死的,有的,仅仅因为穿的太少,被活活的冻死的。
这时候正好下了一场大雪,天寒地冻,虽然吴知州让人在城门边临时搭了草棚,还送去了一些募集的衣被,可还是在一个晚上便冻死了二百多个灾民。这时候外面不再有难民向青州逃来,这种天气谁也不会冒险去穿越荒野。吴知州略略的计算了一下,发现青州城内滞留的难民大概有三千人,这么多人,绝对不是政府能够安排的开的,于是他挨家拜访青州的士绅商贾,请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雇佣或者买下一些有劳动能力的难民。剩下的老弱病残,再来由官府想办法收容救济。
这个要求并不出格,难民的价格是很低的,富户们之所以一直在观望,是因为前阵子大雪没有封路,青州城的难民每天都在增加,谁也不愿意惹麻烦上身,若是本来只想便宜买三五个奴仆,却因为这点儿小事儿被别的难民缠上也是麻烦——快饿死冻死的人是什么都不怕的。如今城里就剩下几千个难民,一场大雪过后,连着三四天,灾民又减少了三成,剩下的都是身体还算不错,适合做活的人。
绝大部分的富户都愿意趁机买几个人而不是雇佣,想也知道,这会儿买人有多便宜,谁也不会愿意白白做好事的。李想倒是想去灾民聚集地雇几个人,却被欧温仪阻止了:“阿郎若是想雇几个人伺候,那就直接在村里雇人。若是非要到灾民里找,那就直接买人。儿知道阿郎好心,不愿意让人一辈子做奴婢,可是现在满青州的富户都在买人,偏你要去做好人,去雇人,阿郎,你以后还要继续做生意么?”李想早就不是三年前那个几乎不懂人情世故的宅男了,听了这话虽然不太好受,但还是改变了自己的主意。
李想的名声不错,尽管有些人会说他是个喜好美色的家伙,不过,他收留的小娘子过得很好,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灾民们聪明一点儿的当然会打听哪位大官人待人和善,当地的居民提起来李想自然评价挺好,而那几天开粥棚李想偶尔过来关照过,看起来确实是个待人非常宽和的。所以等到富户们开始集中的过来买人的时候,家里有女孩子准备卖的灾民许多都把目光对准了李想,虽然是打定主意卖掉女儿,可这种情况大家都是逼不得已,有可能的话谁不想女儿过得好些?结果原本想要多买几个能干活的男仆的李想,却又收了一群小姑娘回去。这些小娘子长得好看不好看实在不好说,天寒地冻的都被折腾的不像样了。不过,看那几个有经验的人牙也盯上这几个女孩子的样子,应该不差。
另一个买下好多女孩子的是李想的老相识冯三郎,这家伙的最大爱好就是带一群漂亮女使出门显派,一股脑儿的也买了七八个他认为有潜力长成美人的女孩子,得意洋洋的看着李想“李大哥,咱们过两年把再把这些小娘子带出来比比,看谁有眼力!”。李想大囧,谁要跟你比这个啊!
此时想起这些事儿,李想还是觉得挺有趣的,抬眼看院子里几个来来往往正在收拾东西的小娘子,心情又有些沉重。他来到京城已经三天了,还没有出过门,需要整理的东西太多,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收拾好的。昨日程九出门办事儿,回来一脸震惊,说是江南有人造反了,已经攻占了好几个郡县,带头造反的人自称圣公,据说是个姓方的。这分明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方腊起义,北宋灭亡的号角已经吹响了,可是到底还有多久,李想依然完全摸不到头绪。
李想来到京城的第五天,总算家里收拾的差不多了,他决定到岳飞家拜访,在程九的带领下,他骑着马,小桃坐着车,车里还装了半车的礼物,慢慢悠悠冲着岳飞家走去。
岳飞家住的院子比李想租的院子小多了,内外两层的小院儿,打理的倒是挺干净。李想才进头道门,便有位老人迎面赶了上来,李想估计这是岳飞的爹,赶紧准备下拜行礼,谁知道老头儿不等他说话,就一把抓住他的胳膊“不用多礼不用多礼,都是自家人,你是小桃的哥哥了?生的真是整齐,跟小桃一模一样!”岳飞十分纠结的把李想从他爹的手里解救出去“阿爹,您的手劲儿大,轻点儿……”
李想脸上不显,心里早想跳脚了,哎呦我的亲大爷,我宁可给您磕三个头也不想您再搀我一下了!您的手劲儿也太大了,回去一定让小桃给我找点药油抹抹……不然非肿了不可。
岳飞的父亲已经快六十了,看起来文文静静的,冷不丁一看压根就看不出是个常下地的老农,倒像个教书先生,可是刚才差点被他捏断胳膊的李想可不会真把他跟赵明诚那样的人看成一类。这根本就是个老年版的岳翻嘛!那双比普通人圆一些的眼睛,还有一笑起来嘴边露出的一颗虎牙,还有一不小心就会闯祸的一身怪力,哎呀不行了,李想虽然觉得手腕还在疼,可这会儿一看岳老爹的模样,简直要笑场了,这也太像了吧!岳翻老了以后就是这样吧?这么好看的一个老头儿!
说起好看来,李想现在真的觉得岳飞的娘姚娘子才是最好看的,差不多形状的眼睛,比岳飞的稍微细长一点,成了十分漂亮的凤眼,虽然上了年纪,可是一看就是位非常亲切的女性。李想对年长的女性最没有抵抗力了,反之亦然。在岳飞家才呆了没一个时辰,姚娘子已经觉得李想比自己的俩儿子都贴心了。
岳老丈对妻子的想法向来都是万分赞同的:“我这两个儿子,加到一起也没有大郎一个懂事儿!瞧瞧,这长的多好啊,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的……”这话一出,连一旁已经很显怀,却坚持坐的十分端正的岳飞的妻子李娃也忍不住笑出声了。
姚娘子哭笑不得:“你这打的什么岔!说起来,这两年亏得大郎的药,不然你哪里敢像现在这样没事儿就出去溜达溜达!早躺在床上了。”说完眼圈有些红了:“听五郎说,大郎为了造这个灵丹,把房子都给炸塌了,幸好人没事儿,不然让我们这两个土都埋半截子的人的心里可怎么过得去!”
一说起药,李想认真起来:“我临出发前做了最后两瓶药,走了这一路也过了一个月了,不过现在天气凉,估摸着还能放一阵子,您先拿去吃,等我在城郊踅摸好了地方,再给岳伯伯做新的。”
在岳家带了半天,吃了一顿午饭,李想被岳老爹念叨了好几次:“吃的这么少,跟小娘子似的……”这真让李想郁闷的想要以头抢地:老爹你不要拿你家小儿子饭量作为标准好不好?我怎么就跟小娘子似的了,我比小娘子吃的多多了,你看小桃……算了,小桃确实比我饭量大。
可不是,小桃才十七,发育期的少男少女们饭量正是大的时候,所以即使小桃这样娇小的小娘子,一顿饭也能吃两个蒸饼。喜得姚娘子连连说“多吃点,多吃点,下回你过来,我给你做滑水面……”
李想看小桃跟岳翻的父母处的好,心里也跟着高兴,又与二老闲聊了几句,天色将黑,这才带了小桃回家。




、55第五十七章

年前的日子一直非常忙碌;欧温仪像打了鸡血似的到处窜,不过半个月的功夫,青州带来的纸品中的一大半儿就已经被她铺进了京城最好的文具店里,化妆品也被她送进了各大脂粉铺。紧接着她便又带了人出了城,在汴河下游到处踅摸适合建纸坊跟化妆品工坊的地方。
谁知道等实地一勘探,欧温仪差点被气死;挨着汴河建纸坊的话,那臭味绝对能把人熏死!河水一点都不清澈;整条河道散发着奇怪的味道。
“好好的河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欧温仪气冲冲的跟李想发着牢骚:“我问了河边的老人,过去这条河不是这样的;就是近些年的事儿。别说河里头,连靠近汴河的小湖里的鱼都死光了。”
李想皱皱眉道:“我本来很奇怪,开封怎么这么多卖水的。虽有因为大家过的富裕懒得打水的缘故;可连那些穷人家都买水,这就不对了!前日听人说汴河的水这些年不能喝,我去看了,才发现是重金属污染。”
李想说到这里,摇头叹息:“官家带了一群人整日炼丹,炼完的废渣就往汴河里头倒,好好的一条河,现在谁掉到河里,便是淹不死,回家也要大病一场,这样的水谁敢喝?”
欧温仪怒道:“道君皇帝这是想干嘛?还没成仙呢,架子就大成这样?开国这么多年,哪个圣人管过大家伙儿在御街做生意,偏他不许!(注1)如今为了成仙,弄得满都城的人一大半儿都要买水喝,这也算什么官家!满朝的官员们就没人说说他么?”
杜十一娘轻声道:“官员们才不管这些呢,他们住的地方谁家没有水井?除了靠近汴河的,根本没人在乎这个。更别说上游取水的地方都被皇亲跟高官们围了,专取了上头干净的水拉回开封卖!一桶水二十文,看着不算贵,可整个开封一大半的人都要买水买水用,这得多少钱?”
苗玉奴恨声道:“都说汴河里流的是咱大宋的龙气,可官家硬把汴河弄成这样子,龙气都给弄臭了,难怪南边闹的那么凶,连杭州都给占了去!”
杜十一娘道:“那姓方的倒也做了好事,官家不是下令罢了生辰纲了么?总算是亡羊补牢了。”
李念摇摇头:“亡羊补牢?不过是装个样子给大家看罢了!官家糊涂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竟能想出联金伐辽这种事儿,便是我等不怎么出门的小娘子也知道,这是驱狼逐虎的昏招。况且辽金放在一起,谁是狼谁是虎还说不准呢!”
李想的心情越发差了,方腊占领了六州五十二县,南方已经乱作一团了,偏偏道君皇帝这时候还弄出什么联金伐辽——这得多抽风的脑子才能想出这种馊主意来收复燕云十六州!朝中的反对声音那么强,可道君皇帝真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为了他日后“青史留名”对一切都不管不顾了。这会儿便是废止了花石纲又有多大意义?大宋的根基已经烂了。
虽然心情糟糕,可是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李想亲自出马,到城外寻了一圈,最后花了三百贯买了一百多亩地。京郊的地价大概三四贯一亩,比青州贵,但也没贵过一倍去,毕竟是农田,出产有限,所以比起开封城内让人咋舌的地价,京郊的地价并没有高到离谱的地步。但是这里毕竟是权贵扎堆的地方,想买到块儿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李想能够买到这块地,纯粹是托了岳飞的福。岳飞因为有个做官的岳父,所以认识不少京里的官宦人家,正好有个李纲的同僚告老还乡,手上一百亩地准备卖,那片地虽然挨着小河,却可除了一二十亩还不错的淤田,其它都是不适合种庄稼的沙地,四周也没什么好景色,建别庄都不适合,所以想要买的人倒也有,可是都想砍砍价再说。岳飞估计那位老爷子的底限应该是二百贯。可李想看看这位偌大年纪还带着一家子住着政府提供给官员居住的廉租房的老御史的境况,便故意做出冤大头状,价都没讲就掏钱买了。
这片地离开封城大概二十多里,不算近,但也不算太远,京郊的地太难买了,能弄到这么一块儿已经很不错了,这会儿已经有一些纸铺向欧温仪提出了再次进货的要求,欧温仪跟李想一商量,立刻开工建房子,同时派人回青州送信儿,让驻留青州的人开始收拾东西,过了年就带着东西进京,
这次建纸坊,大家都轻车熟路了。纸坊依然建的不算大,即使有超大的晾纸间,整个纸坊占地也不过五六亩。纸坊还是建到了河边,化妆品作坊更小,一共也就一亩半,盖到了纸坊的旁边。而居住的地方则盖的稍远一点。
欧温仪的意思是好好的建个庄子住,反正也准备在京郊定居了,可是李想不同意,他心里悬着靖康之难这件事儿,对于开封的未来非常没有信心,花大价钱造庄子然后丢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